克-雅氏病
克雅病培训

(四) 变异型克雅病(CJD)
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两条之一者: (1)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MRI检查显示弥散加权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显示双侧丘脑枕(后结节)高信号。 (2)具备疑似病例5项病史与流行病学史,且扁桃体 Western印迹法检测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或扁桃体免疫 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具有PrPSc沉积者。
(四) 变异型克雅病(CJD)
3. 实验室确诊病例:具备疑似病例5项病史与流行病学史, 且实验室检测结果出现以下三种其中之一者: ①脑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大脑和小脑广泛的空泡样变; ②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具有“花瓣样”的蛋白 酶抗性PrPSc斑块沉积; ③脑组织Western印迹法检测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
四、检查
脑电图检查
在疾病早期可正常,中 期以后90%患者可出现 典型的“三相波”表现。
头部磁共振及CT检查
无明显异常,中晚期 可出现脑萎缩。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生化及常规可 正常。脑脊液中14-3-
3蛋白具有特异性。
五、诊断
根据患者进行性痴呆、精神障碍、肌阵挛、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 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脑电图、脑脊液、神经病理学以及病原 学等结果进行确诊。
表1:CDJ病人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治疗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为对症处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注 意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
预后
克雅病患者死亡率为100%,绝大多数在半年至两年 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
预防
克雅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眼球组织、扁桃 体、脾脏、淋巴结、血液等均具有感染性,在接触 时应注意防护。
(一)散发型克雅病(CJD)
2. 临床诊断病例: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特征 性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测结果之一者: ①在病程中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三相波; ②头颅MRI成像可见壳核/尾状核异常高信号,或者弥散 加权像显示对称性灰质“缎带征”; ③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为阳性。
克-雅氏病的诊断及影像学应用进展

克-雅氏病的诊断及影像学应用进展
邹倩;龚良庚
【期刊名称】《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引起的可传播性、致死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目前认为其致病机制是由外源性朊病毒感染和/或内源性朊病毒基因突变导致自身编码的蛋白构象改变,形成一种具有潜在神经毒性的基因编码蛋白(PrPSc)积聚在脑内,促进神经元细胞凋亡并导致神经元变性、丢失,最终发生脑组织海绵状变性[1]。
病变主要累及脑皮质、基底节及脊髓,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根据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家族史等,可将其分四型,包括散发型、遗传型、获得型(医源型)和变异型。
【总页数】3页(P122-123)
【作者】邹倩;龚良庚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MRI室,南昌330006;[1]南昌大
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MRI室,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
【相关文献】
1.5例克-雅氏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J], 陈念;王平平;童燕娜
2.磁共振弥散加权对克-雅氏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J], 曹笃;魏有东;李琦;谢鹏
3.37例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 [J], 贾茜;郭冬梅
4.克-雅氏病的诊断及影像学应用进展 [J], 邹倩;龚良庚
5.克-雅氏病的诊断及影像学应用进展 [J], 邹倩;龚良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雅氏病的症状

克雅氏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克雅氏病的症状*二、克雅氏病的并发症*三、克雅氏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克雅氏病吃什么好2. 克雅氏病不能吃什么克雅氏病的症状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它是一种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是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这类病还包括绵羊的痒病、人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Syndrome ,CJD)(又称早老痴呆症)以及最近发现的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等等。
此病临床表现为脑组织的海绵体化、空泡化、星形胶质细胞和微小胶质细胞的形成以及致病型蛋白积累,无免疫反应。
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人的大脑,将人的脑组织变成海绵状,如同糨糊,完全失去功能。
受感染的人会出现睡眠紊乱、个性改变、共济失调、失语症、视觉丧失、肌肉萎缩、肌痉挛、进行性痴呆等症状,并且会在发病的一年内死亡。
该病有常染色体家族遗传倾向。
不论散发型或家庭型(5%的CJD为家庭型),在年龄分布上相似,多发生在40岁以上,55~74岁患病最多,85岁以上也极少发病,75岁后发病率突然下降,原因不清。
但从发病者中75%是75岁以上老人,仅25%发生在较年轻年龄组。
从33例分析看:男17例,女16例,家庭中有相同病例者占30%。
平均发病年龄48岁。
平均病期63个月。
临床症状(%):痴呆100,行为不正常73,肌阵挛79,其他运动障碍33,锥体外征79,视力障碍52,锥体束征49,抽搐24,头痛6,脑神经损害6,头晕3。
一般在脑症状出现前有几周至几个月的前驱症状,如疲劳感、纳差、睡眠欠佳、情绪抑郁、表情淡漠,有时有幻觉、妄想等。
逐渐记忆缺损、视力模糊或减退。
继之病情进行性恶化,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出现小脑、锥体及锥体外症候,常见明显的肌阵挛,肢体强直、无力、震颤和舞蹈样动作。
构音障碍或失语,共济失调等。
进一步恶化则呈昏迷状,各种肌阵挛及僵直消失。
克雅氏病

讨论
•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不含14-3-3蛋白,而在神 经退行性病变,尤其是发生CJD时,14-3-3蛋白 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显著升高。脑脊液 14-3-3蛋 白对于散发型CJD诊断的敏感性为85%。
• 本例患者脑脊液14-3-3 3蛋白阳性支持诊断。 PRNP有50多个位点的突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 CJD,大多数散发型CJD与129位点的甲硫氨酸 (Met) 纯合子有关。本例PRNP全序列测定与标 准序列比对,序列无突变,但129位氨基酸多态 性为M/M型,提示易于感染。
• CJD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 治疗。但是在脑活检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广泛开 展的情况下,掌握CJD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的特点, 对于减少误诊具重要的意义。
病例
• 患者女性,78岁,主因“四肢活动不利伴言语不灵1月余” 于2009年12月14日收入院。患者与2009年10月底无明 显诱因出现右手麻木,不影响日常生活,尚可持物,自服 丹参无明显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言语不利,11月7 日患者自觉右侧肢体无力,持物不能,遂就诊于当地医院, 查头颅CT示“脑梗死”,当天即收入院予抗血小板以及 改善循环治疗。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右手持物不能,言 语不清伴饮水呛咳,尚可行走。11月17日转至天坛医院 住院治疗,于11月底患者出现右上肢的不自主抽动,给予 氯硝西泮及安坦治疗,患者震颤有所减轻,但出现了嗜睡 以及四肢无力,行走不能,用药治疗2-3天后,陪护人员 诉患者夜间出现惊恐发作。12月8日患者家属自行停用氯 硝西泮以及安坦,右侧肢体不自主抽动较前明显加重,并 伴有右面部以及舌的不自主抽动,频率相同,出现左侧肢 体的肌张力增高。现患者四肢活动不利,右侧肢体及右面 部可见不自主抽动,ADL完全介助,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 院。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性痴呆疾病详解

疾病名: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性痴呆英文名:dementia in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缩写:别名:克-雅病性痴呆疾病代码:ICD:F02.1*概述: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性痴呆是属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多在 1~2 年内死亡。
痴呆为持续进展性。
由于由Creutzfeldt(1920)和Jacob(1921) 最早报告本病,故定名为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性痴呆。
至20世纪50年代Sigurdsson(1954) 研究羊瘙痒症海绵状脑病提出慢病毒感染。
70 年代研究库鲁病(Kuru)Gajdusek(1975)提出非常规慢病毒感染。
至80 年代实验研究克-雅氏病是由致病蛋白颗粒传递疾病,此蛋白被称为蛋白酶抗性蛋白,其分子量为 27~ 30KD(PrP27~30)。
Prusiner(1982)提出朊病毒(蛋白)病(prion disease)。
朊蛋白基因(PRNP)位于第20 号染色体短臂。
朊蛋白在体内分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正常细胞异构体(PrPc)由内质网合成、半衰期短3~6h 迅速降解,此蛋白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β折叠甚少。
无致病作用。
另一种致病瘙痒症异构体(PrPsc),蛋白结构α螺旋甚少,主要由β折叠组成,翻译加工过程缓慢不易降解并在细胞膜特别是突触膜沉积而致病。
朊病毒( 蛋白 ) 病在人类有:克 - 雅氏病、 GSS 综合症(Gerstmann-Stranssler-Scheinker Syndrome)、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库鲁病(Kuru)。
在动物有:羊瘙痒症(Scrapie)和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等。
流行病学: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性痴呆发病率每年 1/100 万,以色列、利比亚人发病率最高,为一般人群的 10~20 倍。
克雅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克雅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克雅病概述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指由朊蛋白感染所致的一种的慢性或亚急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以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阵挛、无动性缄默为主要表现。
本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核和脊髓,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该病预后不佳,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
英文名称: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其它名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遗传型克雅病具有遗传性,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精神障碍、痴呆、静止性震颤、肌阵挛、无动性缄默主要病因:朊蛋白感染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电图、头颅 CT 重要提醒:克雅病预后不佳,因此出现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症状、共济失调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就医,以免病情不断进展。
临床分类: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中常将克雅病分为散发型、遗传型、医源型和新变异型四类。
1、散发型克雅病(sCJD)据国外报道,90%的克雅病为散发型,无明显原因。
2、遗传型克雅病(gCJD/fCJD)据国外报道,9%的克雅病为遗传型,为基因突变所致。
此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有 T188K、E196K、E200K、E196A、G114V、V203I 等。
其中在中国以 T188K 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与 sCJD 较为相似。
3、医源型克雅病(iCJD)据国外报道,不足1%的克雅病为 iCJD。
4、新变异型克雅病(vCJD/nvCJD)本型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有别于传统散发型 CJD 和遗传型 CJD。
二、克雅病的发病特点三、克雅病的病因病因总述:CJD 病因可分为外源性朊蛋白感染和内源性朊蛋白基因突变。
克-雅氏病性痴呆的症状有哪些?

克-雅氏病性痴呆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记忆力障碍、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关节强直、进行性肌麻痹、震颤、易激惹、头痛、头晕、乏力本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
男女患病率相等。
发病年龄多在40~65岁,但可在成年的各阶段发病。
多为散发病例,传播途径不十分清楚。
约有10%病人为家族传播,还有少数为医源性传播,如角膜移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而发病。
病程为亚急性。
发展比其他原发性痴呆快,常在1~2年内死亡。
前驱期数周或数月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也可出现注意力和记忆障碍,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
智力随之迅速衰退,神经症状也变得突出,可有小脑共济失调、四肢强直和进行性麻痹,锥体和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舞蹈样运动等;言语障碍常见;也可出现计算障碍,不能分辨左右等顶叶症状。
视力可严重受累,迅速出现进行性皮质盲。
如脑干受损可有眼震颤、吞咽困难或强制性哭笑。
常有肌震挛。
也可出现癫痫发作。
有的可出现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如意识模糊、谵妄,可有幻觉、妄想,最后出现痉挛性麻痹和严重痴呆。
有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新变异型。
分别阐述如下:1.经典型临床表现中老年人发病,年龄50~70(65)岁,呈亚急性起病。
早期有些病人前驱症状类似感冒疲倦乏力,相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烦躁、易激惹等精神行为异常;有些病人头疼头晕、肢体乏力、行走不稳。
可有视觉症状:视力减退、复视、视物变形乃至视幻觉。
病情迅速进展出现不自主动作、动作缓慢、肌强直、震颤、手足徐动和舞蹈症状,多数病人出现肌阵挛抽动,反复发作,且可被声光刺激诱发。
少数病人可有失神、癫痫样抽搐发作。
很快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丧失、痴呆、定向障碍,出现精神症状甚至偏执妄想、虚构、不认人,少数兴奋躁动。
痴呆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最终卧床缄默不语。
神经检查体征:可有复视、眼震、凝视麻痹;轮替试验和指鼻试验不能;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多数病人出现肌张力高、强直、震颤、锥体外束征和肢体无力的锥体束征等,最终临床呈木僵和醒状昏迷状态。
克-雅病诊断标准

克-雅病诊断标准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通常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认知功能下降、运动协调能力减退、情绪波动等。
部分患者可能具有精神行为异常,如焦虑、抑郁、暴躁等。
2.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失语、语言理解障碍、肢体无力、步态不稳、肌肉萎缩、肌痉挛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二、家族史和遗传学特征
1.家族史:克-雅病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遗传学特征: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克-雅病相关,如PRNP基因突变等。
三、病理学检查
1.脑电图:脑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脑部功能异常。
2.神经影像学:通过CT、MRI等检查,可见患者脑部结构异常,如脑萎缩、脑沟回增宽等。
3.病理学检查: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四、分子生物学诊断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PRNP基因等与克-雅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临床诊断标准
1.病史和临床表现符合克-雅病特征。
2.家族史阳性或遗传学特征符合克-雅病特征。
3.病理学检查发现克-雅病相关的病理改变。
4.分子生物学诊断阳性。
六、鉴别诊断
1.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2.与其他遗传性疾病鉴别,如亨廷顿病等。
3.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如朊粒病等。
七、预后评估
1.克-雅病患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2.病情进展速度和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基因突变类型、病理改变程度、神经元变性程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疯牛症有可能由人类互相传染 英国科学家发现,疯牛症有 可能由人类互相传染、而且带病 者可能毫无病征,专家警告现行 的卫生措施未必能彻底防范疯牛 症。
疯牛病”可经输血传播 最新的动物研究表明,牛海绵状 脑病(BSE),即“疯牛病”,可以 经输血传播。在对一项正在进行的 研究所作的初步报告中,英国科学 家提供的证据表明疯牛病可以经输 血途径从一头羊身上传播到另一头 羊身上。
克雅氏病
克雅氏病是一种传染性海绵状 脑病,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 性病变为特征,现认为,该病是 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 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新的致病蛋白 因子所致,叫朊病毒、朊蛋白、 朊粒、朊毒体。
一、疯牛病的致病因子
朊病毒本身是一种无害的蛋白质,比最小病 毒的1%还小 ,是一种不含核酸的单纯由蛋白质 组成的分子体系PrP是一种膜蛋白,存在于大部 分组织细胞中,其正常功能尚不十分清楚,正常 PrP蛋白可以被蛋白酶K分解,但患了这种病的动 物和人类,大脑中的这种PrP蛋白结构会发生改 变,由α螺旋结构转变成β层状折叠结构,因而不 能被蛋白酶K分解。转变成β层状折叠结构的PrP 蛋白会凝聚在一起,沉积在大脑中,引起神经细 胞退行性病变。根据朊蛋白学说,变构了的异常 PrP蛋白可以结合正常的PrP蛋白,使之也发生相 同的结构改变,从而达到复制、传染的目的。
2、国外对疯牛病的预防(法国)
1)完全禁止使用动物骨粉制作各种饲料; 2 )先对所有牛进行疯牛病检查,然后再对所有饲养的牲 畜进行此项检查; 3 )禁止从疯牛病预防政策与本国不同的国家进口牛,以 及一切用牛加工的制品; 4)迅速研究保证人类输血和器官移植安全的紧急措施; 5)发展一次性手术器械,并销毁所有使用过的手术器械; 6)抓紧研制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 7)加强法国疯牛病检查机关之间的协调,以及提高检测 手段等。
3 )建立全国性的监测系统,与世界卫生组织 和有关国家建立情报交换网,防止疯牛病和羊 瘙病在中国的出现。对人类中的CJD和GSS等病 也要进行统计监测,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4)在从事研究和诊断工作时,要注意安全防 护。实验用具一般要用1 mol/L的氢氧化钠处理 1 小时,清洗后高温高压消毒 1小时;带有致病 因子的溶液、血液要用10%的漂白粉溶液处理2 小时以上。只要有关部门坚持原则,疯牛病和 羊瘙痒病是可以预防的。
英国“疯人病”死亡率递增三分之一日内 瓦8月20日电英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份 调查报告说,在英国由新型皮质底节脊 髓变性综合症(nvMCJ)引起的“疯人病” 死亡率,1995—2000年期间年递增1/3, 总数达69人。今年头6个月就有14位患者 死亡,大大超过前几年的数字。据统计, 目前西欧有50万人感染nvMCJ病毒,预 计到2040年,将有6万至13.6万患者死亡。
七 预防
1、国内疯牛病的预防 为了防止疯牛病和羊瘙痒病在中国发生 传播,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1)不能从有疯牛病和羊瘙痒病的国家进口 牛羊以及与牛羊有关的加工制品,包括牛血清、 血清蛋白、动物饲料、内脏、脂肪、骨及激素 类等。1990年,由中国动植物检疫总所起草, 农业部批准的《关于严防牛海绵状脑病传入我 国的通知》是十分及时有效的。 2)对于动物饲料加工厂的建立和运作,必 须加以规范化,包括严格禁止使用有可疑病的 动物作为原料,使用严格的加工处理方法,包 括蒸气高温、高压消毒。
由于疯牛病的流行,英国于 1990 年建 立了克雅氏病监测机构;
1996年英国一个叫史蒂芬的年轻 人惨死于疯牛病引起的“克雅氏症”。 一场震撼世界的疯牛病危机爆发了。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 余名克一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 引起世界的震惊。
特征: 1 )常发病于 16-41 岁的人,平均发病 年龄29岁; 2)临床以行为改变、运动失调和周围 感觉障碍为常见; 3)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较一般的 克雅氏病长; 4)无CJD特征性脑电图波
二、人和动物的朊病毒病
人类 克雅氏病 新型克雅氏病 库鲁病 动物 疯牛病 羊瘙痒病 猫海绵状脑病 传染性水貂脑病
1、克雅氏病
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疾病,中国也有报道。 1920年由Creutfeldt和Jakob描述了这种病人, 后人称之为克雅氏病。 特征: 1)常发病于50-75岁的人,平均发病 年龄65岁; 2)潜伏期15个月-10年,最长可达40年; 3)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约90%的患者 于发病后1年内死亡; 4)有CJD特征性脑电图波。
根据英国医学家已经掌握的情况,这
种病可以通过血液、食用肉、精液、医
院手术刀等多个途径传染。该种病菌的
生命力非常旺盛,高温、冷冻、消毒、
焚毁等对它几乎都没有任何用处。
该朊粒耐高温,加热到360℃仍有感染力,植 物油的沸点(160℃一170℃)不足以灭活病原, 疯牛病的脑组织匀浆,经134℃-138℃高温维持 4小时后,动物实验仍有感染力。 它耐受放射线和紫外线的照射 该毒体还耐甲醛、耐强碱,疯牛病的脑组织 能耐受 1mol/L和 2mol/L氢氧化钠达2小时之 久。
一份科研结果表明,人类疯牛病 可通过被感染的屠宰刀传播。研究人 员在英格兰中部的康尼村作了一个实 验,来寻求该镇频繁爆发人类疯牛 病——克雅氏症的原因。研究人员发 现,所有感染克雅氏症的人们有一个 共同点——他们都从同一个屠夫那儿 买过肉。特别是,这个屠夫买进整只 动物,自己用刀切成片出售;而其他 肉店出售的肉都由屠宰场统一切割。
在切肉过程中,动物脑和脊柱中的感染菌 就附着在屠刀上。当屠夫用同一把刀切割出 售的肉品时,病菌就转移到肉品上。人们吃 了这些肉之后,也就染上了疯牛病。看来, 人类疯牛病比想象中更易传播。人们甚至担 心人类疯牛病可通过手术刀传播。 康尼村只有2500人。但是,该村已有3人 感染了克雅氏症。另外,康尼村附近地区也 有2人感染此病。因而,科学家怀疑该地区存 在克雅氏症病菌。
2)垂体来源激素的应用
自 1985 年报道第一例服用生长激素的克 雅氏病例以来,到 1997 年,已经有超过 80 例接受此种治疗的患者发生了克雅氏 病。 生长激素 79例 ,促性腺素 4例
3)器官移植
角膜移植 4例 硬脑脊膜移植 77例
4)血液传播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个案报告某些受血 者发生了克雅氏病,澳大利亚报道4例确 诊的克雅氏病,均死亡。4例患者无使用 生长激素史,无家族史,但五年前有多 次输血史。
2、新型克雅氏病
在英国,人们把疯牛病叫作BSE,而把这 种疾病的人类传染形式叫CJD。1986年 10月,英国东南部阿福德镇的一只奶牛突然 病倒。这头奶牛先是四蹄发软,口吐白沫,后 来便浑身颤动,肌肉抽搐而死。后诊断为“疯 牛病”,后来一只猫也患上了同样症状的疾病。 人们很快联想到这种疯牛病可能会传染给人类。
在英国和欧美许多国家的一些饲料加工厂, 把羊等动物的内脏和骨头加工成动物饲料,估 计有些牛饲料来源于患有羊瘙痒病的羊内脏。 牛食用含羊瘙痒病因子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 后就会患疯牛病,其他一些动物食用这些饲料 也会患类似的病。因此,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很 可能是通过食用带有羊瘙痒病的饲料而获得。
三、朊病毒的抵抗力
四、传播途径
1、牛类疯牛病的传播途径 1)食用染病动物尸体加工成的饲料; 2)受孕母牛传染给子牛; 3)病牛粪便污染很可能是传染疯牛病的第 三条途径。
据法国媒体报道,英国专家艾伦· 迪肯森和斯 蒂芬· 迪勒最近向世界各地的同行通报了这一研 究结果。他们称,通过给实验鼠直接注射病牛 的排泄物,许多实验鼠都感染上了疯牛病。这 表明,病牛排泄的粪便也可以成为疯牛病的传 播媒介。他们强调说,食粪虫等可以将病牛粪 便到处搬移。病牛粪便中传播疯牛病的锯蛋白 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如果健康牛群恰巧在 被病牛粪便污染过的牧场吃草,便可能被传染 上疯牛病。
疯牛病透过母婴垂直传染 据英国《泰晤士报》2000 年 3 月 5 日报道,英 国最近出生的一名婴儿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例通 过母体感染疯牛病的患者。据悉,这名婴儿4个 月前在英国一家医院诞生,一出生医生就发现 他患有疯牛病。事实上,生产这名婴儿的孕妇 已是疯牛病患者。扫描显示,这名妇女大脑纤 维组织出现疯牛病患者的典型损坏症状。这一 消息证实,疯牛病可通过孕妇胎盘垂直传播, 是典型的遗传病,增进了人类对疯牛病传染性、 危害性的进一步认识。
2、人类疯牛病的传播途径 1)使用患病动物(牛羊猪)或被污染的肉、 脑组织、血以及其他食品; 疯牛病!可跨物种传播 化妆品也可能传染“疯牛病” 葡萄酒染上疯牛病 英国药品也可能携带疯牛病毒
疯牛病!可跨物种传播 英国科学家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认为, 疯牛病有跨物种传播的可能,而其他动 物在感染疯牛病后没有任何症状,无论 这些动物寿命有多长,它们体内都潜伏 着致病因素,人类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感 染疯牛病。
人类版本的疯牛病可经手术传播
英国科学家声称,克雅二氏症(人 类版本的疯牛病)理论上有机会经由 受污染的牙科手术、外科手术、器 官移植手术等传播,因此牙医、外 科大夫必须把所有手术仪器彻底消 毒,以防其成为该致命病毒的帮凶。
五、克雅氏病医源性传播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报道了 250余例医源性传播的克雅氏病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前专家普遍认为,疯牛病的传染途径是受孕母 牛传染给子牛和食用动物骨粉制成的饲料。为此, 欧洲各国均采取严格措施,禁止用动物骨粉喂养反 刍类牲畜;疯牛病一经发现,必须将病牛及其所在 牛群全部屠宰焚烧。尽管如此,欧洲大陆疯牛病数 量仍呈上升趋势。以法国为例,自1991年发现 第一例疯牛病以来,至今已发现97例,其中17 例是在今年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发现的。
法国从1990年7月开始禁止用动物骨 粉喂养反刍类牲畜,1996年8月又进一 步禁止用动物骨粉喂养猪和家禽,以避免反 刍类牲畜因食用遭受猪、禽饲料污染过的饲 料而感染疯牛病。疯牛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 年。如果只有已知的两种传染途径,那么已 经采取严格措施的法国现在的疯牛病数量应 该越来越少,而且会在2001年底前全部 消失。然而,目前法国疯牛病的病例却有增 无减。这说明,这也从侧面证实了通过粪便 可传播疯牛病这一传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