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合集下载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对台湾的记述。

隋代,宋元时期的人们对台湾逐渐接触的更多,并开始在台湾发展,元朝开始,便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15、16世纪,世界进入海权时代,荷兰在台湾建立了殖民地,最终被郑成功驱逐了出去。

明清时期,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国的一省,省会定于台北。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近代以来,台湾同胞经历的历史和中国大陆同胞所经历的一样,都深受列强殖民侵略的苦痛,同时台湾同胞也与中国大陆一道艰苦地抗争,寻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

在经历了历次战乱之苦后,两岸同胞都认识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历史,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殖民的结果,完全是中国长期衰弱和内乱的结果。

中国的统一,不仅是民族复兴的标志,更是两岸中国人走向全面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

所以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

台湾问题100441823 孙昕云毋庸置疑,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湾的历史。

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

到了两汉时期,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而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

当时,大陆经常有航海、求仙者到达台湾。

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决策派军队驻守和经略台湾的,当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

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台湾(但是称“夷州“),南宋时开始屯戍澎湖。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起正规的地方政权,设一府二县进行治理。

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清朝1683年,清政府攻下明朝最后的堡垒——台湾;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

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

1885年,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设置台湾省而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的频繁的侵略,其中,1894年,中日在黄海发生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经历了十多年抗战,1945年,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根据战前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战后日本归还台湾,故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台湾的主权,并设立台湾光复节。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三年的内战,1949年国民党军队战败,蒋介石撤往台湾,伺机反扑当初的中国解放军完全有机会,攻入台湾,解放台湾,而遭遇了美国舰队的阻挠。

至此,经过了几次的得失,台湾还是没有回归中国的怀抱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同美国政府交涉,希望解决台湾问题,而却未得到满意的答复,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也不得不重视与中国的交往,然而,美国人却三番两次的违反自己的承诺,让我们感到很气愤,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多次向台湾出售军火,虽然中国政府提出过严重的抗议,美国依然我行我素,自19世纪70年代,美国几十次对台军售,总金额高达百亿美元,这一方面增强了台方的军事力量,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美国从中赚取大量金钱!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促进两岸的交往,1986年,一次意外的事件,成为两岸关系的转折:1986年5月3日下午3时10分,一架编号“B-198”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货机,在飞越原定降落的香港启德机场后,突然偏离航线,朝北飞行,稍后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中国民航致电台湾“华航”,请其尽迅派人到北京商谈有关飞机、货物和机组其他成员的处理问题。

台湾地区历史成因 -回复

台湾地区历史成因 -回复

台湾地区历史成因 -回复
台湾地区的历史成因可以追溯到几个主要的因素。

首先,中国历
史上的政权变迁是台湾问题的重要背景。

从明朝末年开始,中国经历
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更迭,清朝统治了台湾达近两百年之久。

在这段时期,台湾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并受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影响。

其次,台湾地理位置特殊也是台湾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台湾位
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理上与中国相隔一段距离。

由于地缘位置的
特殊性,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并不像其他省份那样有着经济、交
通等紧密的联系。

而且,台湾岛上的山地和海洋资源使其对中国大陆
的影响较小。

第三,外部因素也对台湾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代以来,西
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得台湾成为了国际政治漩涡中的一部分。

清朝的
衰落和日本的强大逐渐使得台湾落入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

之后,在
二战胜利后,台湾从日本手中被移交给中国。

最后,对台湾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利益冲突也是导致台湾地区历史
成因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各方对于台湾问题的控制和认知存在分歧,导致了各种争议
和矛盾的出现。

以上是一些台湾地区历史成因的主要因素。

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使
得寻求解决方案变得困难,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持续的对话来寻求共识。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好的明天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由于历史原因,在清朝时期被割让给其他国家,现在的我们与以前大不一样啦,我们的祖国已经不再惧怕外国列强的威胁,恐吓。

现在,我们大陆与台湾的小朋友会手拉手,向美好的明天出发,台湾与我们的祖国是密不可分的,永远是一个整体。

今天我们与台湾两地的小朋友携起手来共同为台湾与大陆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我相信,现在的台湾与大陆之间有了更深的友谊。

现在的我们与以往大不一样啦,今天我们有了“坚船利炮”不再怕敌人的欺负啦,我们两地的同胞们已经紧紧地抱成了一团,台湾与大陆的新一代在今天已经手拉手走在了一起。

“我们”在这今天这美好日子里我相信台湾与大陆的友谊一定会发展下去,台湾与大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我记得历史老师好像说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后来在清朝时由于战乱的原因,无奈之下把台湾割给了西方列强。

”在许年以前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可他却想不到他离世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再次被其他国家的人占领,他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对台湾问题的理解

对台湾问题的理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台湾问题的理解应该从历史、政治和人民意愿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自古以来,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被中国各个朝代视为中国的领土。

明朝时期,台湾开始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清朝时期更是将台湾划归为中国的行政区域。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其次,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政府坚决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活动。

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和平统一的政策,希望通过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统一。

再次,从人民意愿的角度看,大多数台湾同胞也希望实现祖国的统一。

台湾同胞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血脉联系。

民调显示,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实现国家的统一。

两岸同胞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后,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国际社会普遍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并与中国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

任何企图破坏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共识的。

综上所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统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台湾同胞的意愿,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

只有通过和平、对话和合作,才能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近代考古学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渊源追溯到远古时代。

台湾考古学者在本省南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被叫做“左镇人”。

经过鉴定,与著名的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三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本省陆续发掘出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其形状和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遗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与黑陶,经过鉴定,确定它们是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

这些都是台湾古代人类和祖国大陆上古人类民族渊源的历史见证。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者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大批石棉。

出土的许多石器、陶片及玉器,是二、三千年前台湾先住民的遗物。

经过鉴定和对这些先住民文化特质的研究,确认他们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仆族相似。

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为此发表宣言指出:台湾历史文化的根底在大陆。

台湾最早的居民直接来自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密不可分。

我国古文献中关于台湾的记载很多。

最早的史书《尚书》的《禹贡》篇中,有关于“岛夷”的记载,说岛夷以麻织品为衣服,以贝类为饰物,使用竹器,其地产桔柚,并向大陆进贡。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岛屿上,产桔柚著名的只有台湾岛。

历代史学家认为,“岛夷”指的就是台湾先住民。

周朝——雕题《山海经》之《海内南经》记载:“伯卢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胊国、皆在郁水之南”。

时人的解释是:离耳国似指海南岛,而雕题国民黥面纹身,类似台湾山胞,故雕题国是指台湾。

秦朝——-瀛洲《史记·始皇本纪》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来、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云”。

时人的解释是:三山依北而南排列,蓬来为日本、方丈为琉球,瀛洲为台湾。

西汉——东鳀汉朝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多湿,丈夫多夭,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

后来有一部份日本与中国的学者,推测东鳀非今日之琉球,而是指台湾。

台湾

台湾

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1..从历史角度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人民义务更是民族振兴的根本。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应该由两岸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绝不容许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战略角度上谈,台湾成了中国在南部海域的一重要军事基地,西扼南海要域,东抵日本强敌,同时又是我国\我海上部队突破第一岛链的突破口。

台湾是我国跨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走向太平洋的战略门户,是我国集攻防于一体的战略要地和海防屏障,如果台湾从我国版图分裂出去,不仅会使我国海上战略屏障顿失,战略防御纵深锐减,两大战略海区的联系被拦腰截断,我国将永远被封闭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以内,丧失安全通达的出海口。

而且我国大片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将会失去,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3.从经济上讲,二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由于地小资源有限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台湾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个“四小龙之一”的实力还存在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而台湾经济可与中国大陆互补,台湾与大陆的市场交流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造福于两岸人民。

同时台湾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的广阔基地,也是我国开发大洋海底资源的主要前进基地,是我国走向远洋的大门。

4从法律上讲,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多部法律都使收回台湾成为正义和合法,也都使分裂台湾成为反正义和非法.。

《反分裂国家法》以宪法为依据,贯彻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

让无数炎黄子孙痛心疾首。

台独势力控制下的台湾,在敌对势力的扶植下,和祖国大陆渐行渐远。

台湾普通民众认同一个中国的也越来越少。

这就间接的告诉我们,台湾问题再也不能无休止的拖下去了。

一旦台湾拥有核武,中国再想收复台湾,就成了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

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公里。

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

台湾海峽亦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所在,更是日本的石油生命线所在,一但台湾海峽遭到封锁则会严重影响到日本的经济。

中华民族的世仇----日本,在中国人面前也只好俯首称臣。

台湾还是敌对势力封锁我国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收回台湾;敌对势力封锁我国的链条就不攻自破,中国进入浩瀚太平洋真正是门户大开,实现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一旦台湾回归祖国大陆,中国对绿色国土---南海才能有效控制。

南海;东海的资源可以保证中国经济;次序;高速发展。

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前景更加辉煌。

中国需要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任何鼻屎大的国家都可以随时要挟一下中国,对中国的国际交往也形成一定的障碍。

台湾回归后,诸多国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军力也随意调度,兵锋所至,群雄缩手,周边心怀叵测的国家,才会收起狼子野心,中国的国家安全系数就会大增。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东南沿海成了中国最富庶的膏腴之地。

收复台湾,我国的安全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收复台湾宜早不宜迟。

只要我们坚定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就一定能够顺利收回宝岛台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 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 政府则无异议。
明郑“收复”台湾
• 1644年,明朝灭亡; • 1661年,郑成功攻台,逐荷兰人。 • “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
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 1662年,台湾进入“明郑”时期。 • 1683年,郑克塽降清。
《东番记》(明 陈第之1602年):“东番人不知所自始,“台湾在彭湖岛外,距
居澎湖外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历大员、尧港、 漳、泉止两日夜程,地
打狗屿(高雄)、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 广而腴”(崇祯八年 给事
里、大帮坑,皆居其也。”
中 何楷 靖海策)
《明史·外国列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
瓯)东,水行五日而至”。
(吴 临海郡太守沈莹):
“夷州在临海东南, 《诸蕃志》(宋 赵汝适)“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
去郡二千里,土地无 县”。 《宋史·外国列传》“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雪霜,草木不死……。
烟火相望。”“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
《元史》:“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 相对,亦素不通。天气清明时,望之隐约若烟若雾,其远不知几千里也。西南 北岸皆水,”
后续
1683年,康熙帝派军 队进入台湾;
1684年,设台湾 府;设一府三县
1885年,台湾 设省。
1727年,正式以“台湾” 为官方统一名称;(雍正)
谢谢大家!!
《尚书》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列传》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
厥包橘柚……”
澶洲。所在绝远,不可往来。”
《三国志·孙权传》:“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不得卒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而返”。
《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居海东,当建安郡(福建建 《临海水土志》
迩。……老死不与领国往来。”“至万历末,红毛番泊舟于此,……称台湾
焉。” “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陈台湾弃留利害疏》
施琅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
• 就目前资料看,至明末 ,台湾尚未是中国领土 的一部分。
• 荷兰人先后在1604年、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 但因澎湖为明领土,明政府两度派兵驱离荷兰人 。1604年沈有容出兵澎湖驱逐荷兰人,历经8 个月不分胜负,荷兰终而议和。
• 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的意义: • 台湾,自身既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同时在郑成功攻台时也不是他国
领土,因此,郑成功攻台并以明朝“延平郡王”的名义经营台湾,意 味着台湾自此成为明朝的一部分。亦即台湾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
• 注:明朝已经灭亡,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于1662年被吴三桂用 弓弦勒死。】
为什么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刘新全
鸡笼《明史》

夷洲 流求《隋书》
《汉书》
台湾 夷州 东番明朝
清朝 小琉球
大员 大湾
镏求
《尚书》
《汉书·地理志》
《临海水土志》 隋 《后汉书·东夷列传》
《元史》 书
《汪公行壮》 《诸蕃志》
《东蕃记》
《明史》 《三国志》 《宋史·外国列传》
《陈台湾弃留利害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