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0101《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分8学时176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任务驱动 ·小组讨论:病案分析 ·观看视频
·能为不能自理的病人进行床 上洗发, 具备细心、 耐心等良 好的心理品质
·演示、实训练习 ·情景演示教学: (床上梳发和 洗发)
·头发护理操作中不发生感冒 或受凉 ·能为病人进行预防压疮的健 康教育
·角色扮演(晨晚间护理内容) ·考核评价
·能为卧床病人整理和更换床 上用品
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影响排便、排尿的因
教学活动建议:

·讲授,多媒体展示
·了解:①简易通便的方法, ②诱导排尿法
·图片展示 ·对比教学(各种灌肠法)
·能对病人排便、排尿活动进
·小组讨论:病案分析
行评估
·观看视频
·能熟练进行各种灌肠术及肛 管排气的操作
·模拟演练:演示、练习
·基 本 饮 8 学 食、治疗饮 时
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
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
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
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
·导尿术
·留置导尿 术
·影 响 排
8
·能正确实施男、女病人的导 尿和留置导尿操作及膀胱冲 洗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 则,方法正确,动作规范,体 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
便、排尿的 因素
5. 生 ·掌握:①异常体温的观察、
任务 1.体温观察及护理
命 体 测量、 护理及注意事项; ②脉 任务 2.脉搏、呼吸观察及护
与 安 位的方法,③疼痛的概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陈希萍副教授审核人:保颖怡副教授系主任;詹海涛教授副院长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 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审核人: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课程教学改革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可以选用图片、模型、科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理缩减理论课程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突出重点难点,简单内容可以改为自学。

不同内容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例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等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基本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始终,并在护理操作中融入相应理论与实践,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法:考试;笔试(60﹪)+操作(40﹪)学时学分:144学时,10学分,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践课72 学时,理论授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二、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三、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

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四、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实践学习法、反思学习法【重点难点】1.重点:基础护理学的概念。

第二章环境【目的要求】一、了解环境定义、分类。

二、了解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熟悉环境与护理的关系。

四、熟悉医院环境的分类及特点。

五、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要求;熟悉医院社会环境的内容。

六、掌握各种铺床的方法和具体要求。

【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概念;环境的范围;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环境与护理的关系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二、医院环境的概念、特点、分类方法。

三、医院环境的调控:物理环境的调控、社会环境的调控。

四、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患者单位的概念。

患者单位的设备;人体力学的概念;常用的力学原理;人体力学的运用原则;各种铺床法目的;各种铺床法的异同点。

运用节力原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铺床法,做到态度认真、步骤有序、方法正确、过程完整,达到平、紧、美、实的要求。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一、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3.具备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4.具备护理观察、评估和评价的能力;5.具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6.具备预防感染、保护患者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7.具备继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1基础护理学概论1.2患者观察与评估1.3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1.4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1.5感染和感染控制1.6家庭护理1.7老年护理2.教学方法:2.1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2.2实践操作为主,包括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和实地护理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3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4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2.评价标准:2.1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2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技能的操作能力;2.3课堂参与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2.4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四、教学进度安排(以15周为例)1.第一周:基础护理学概论(2学时)2.第二周:患者观察与评估(4学时)3.第三周: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8学时)4.第四周: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4学时)5.第五周:感染和感染控制(4学时)6.第六周:家庭护理(4学时)7.第七周:老年护理(4学时)8.第八周:复习备考(6学时)9.第九周:期中考试(2学时)10.第十周:实践操作训练(8学时)11.第十一周:模拟实验(4学时)12.第十二周:技能训练(4学时)13.第十三周:实地护理实习(4学时)14.第十四周:实践操作考核(2学时)15.第十五周:期末复习备考(4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五、参考教材1.基础护理学教材(第三版),主编:XX,出版社:XX2.护理实践技能教程,主编:XX,出版社:XX六、教材选择和资源支持1.本课程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详细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配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2.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第五章
第一部分
病人清洁卫生
1 口腔护理
2 头发护理
3 皮肤护理







第二部分
1 压疮护理
2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
3 晨晚间护理





第六章
*第一部分
病人营养护理
1 病人营养的需求
2 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膳食种类


1 病人的管喂饮食
2 管喂硬是注意事项


第七章
病人排泄护理
1 病人牌号异常护理
2 男病人导尿法
1 病人安全概述
2 各种卧位应用
帮助不嫩更换体位






第二部分
1 保护具的种类介绍
2 保护及的应用


第四章
第一部分
生命体征评估护理
1 体温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2 脉搏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3 呼吸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4 血压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第二部分
1 生命体征的测量
2 体温单的绘制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专业中专用)

知识点内容
参考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践
机动
累计
掌握
理解
认识
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
第一章
医院环境
1 医院概况
1 医院环境
3 病人出护入院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70101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分:8 学时:176(理论80、实践96)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

能够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

2.要求
①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拓宽知识面,强化学科人文精神,在阐述本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人文学科的基
本理论和概念,并在各项技术操作中加以运用,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能较好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80学时
实践96学时
1.绪论(1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的定义。

2.环境(1学时)
环境、相对湿度、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定义,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护理与环境的关系,医院环境的调控。

3.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0学时)
患者单位、人体力学、分级护理的定义,患者单位设备,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护士在护理操作中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入院程序,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内容,分级护理,铺
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的操作方法,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舒适与安全(4学时)
舒适、不舒适、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疼痛、保护具的定义,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引起不舒适的原因,影响安全的因素,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卧位的分类医院常见的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常用卧位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和更换卧位的方法,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5.患者的清洁卫生(10学时)
压疮的定义,口腔护理的评估,头发的护理的评估和灭头虱、虮法,皮肤的护理,会阴部护理,床上梳头和洗头法,护理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口腔护理和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

6.体息与活动(2学时)
休息、睡眠、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定义,休息的意义、条件和睡眠生理及评估,活动重要性及受限原因及对机体影响,协助病人休息和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病人活动的评估及对病人活动的指导。

7.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4学时)
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和隔离的定义,医院感染的管理,医院清洁、消毒、灭菌,隔离病区的管理,隔离种类,医院感染的形成和类型,消毒灭菌的方法,洗手技术和手的消毒,隔离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隔离衣的穿脱法。

8.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4学时)
生命体征、体温、稽留热、间歇脉、脉搏短绌、氧气疗法、吸痰法的定义,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评估,体温过高和过低病员的护理措施,体温表的消毒与核对方法,T、P、R、BP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9.冷、热疗法(6学时)
冷疗法、热疗法的定义,冷、热疗法的效应及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局部用冷和湿热疗法,冷、热疗法的作用和应用冷、热疗法的禁忌,冰袋、冰帽、冰槽和烤灯、湿热铺的应用,热水袋使用和酒精擦浴法。

10.饮食与营养(4学时)
基本饮食、治疗饮食、饮食试验、管饲法、要素饮食的定义,人体对营养的需要,饮食、
营养与健康及与疾病痊愈的关系,医院膳食的种类,营养状况的评估,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措施,特殊饮食护理,治疗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要求,鼻饲术,吸痰和吸氧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1.排泄(14学时)
尿潴留、尿失禁、导尿术、留置导尿管术、膀胱冲洗、便秘、大便失禁、灌肠法、肛管排气法的定义,排尿、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影响排尿、排便的因素,排尿异常、排便异常的评估,熟悉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的采集法,尿潴留、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排便失禁和便秘患者的护理,灌肠术、女患者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术,男患者导尿术。

12.给药(26学时)
口服给药、吸入给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药物过敏试验的定义,给药的途径,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手压式和压缩雾化器吸入给药法,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局部给药,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口服给药法,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常用的注射方法,青霉素、链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安全给药的原则,注射原则,口服摆药法和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13.静脉输液与输血(14学时)
自体输血、溶血反应的定义,静脉输液的原理,输液微粒污染,血液制品的种类和血型和相容性检查,常用的液体种类与作用,静脉输液法和输液泵的应用,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静脉输血法和自体输血法,常见输液故障和排除方法,常见的输液反应和输血反应及护理,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和密闭式周围静脉间接输血法。

14.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8学时)
病情观察、危重病人、洗胃法、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的定义,病情观察的意义及观察的方法,各种药物中毒的灌洗溶液和禁忌药物,人工呼吸机分型和原理,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应具备的条件,病情观察的内容,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抢救设备及常用抢救技术,危重病人的护理,SC-5型定容型人工呼吸机的使用的注意事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救措施,洗胃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5.临终护理(2学时)
临终关怀、濒死、脑死亡的定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丧亲者的护理,临终病人生理反应和护理,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熟悉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以及理念和组织形式,死亡的过程的分期,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尸体护理。

16.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8学时)
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长期备用医嘱、临时备用医嘱、病室报告的定义,记录的意义和出入液量的记录法,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护理病历和计算机在医嘱处理中的应用,记录的原则,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医嘱的种类、与医嘱有关的表格、及其他护理表格的书写要求,体温单的绘制和医嘱的处理方法及病室报告的书写。

期中考试(4学时)
综合练习(4学时)
操作考核(4学时)
技能培训(16学时)
学生第五学年将完成为期四十八周的临床实习,为了强化学生基础护理学的操作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特别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增设16学时的技能培训。

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所讲授的基本操作技能:铺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常用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法、T.P.R.BP 的测量、鼻塞吸氧法、鼻腔吸痰法、鼻饲、女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及皮内注射、静脉注射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心肺复苏术。

通过此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悉掌握各项操作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能够以慎独的精神严于律己,尊重关爱每一位患者。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护士做好准备。

说明
1.基础护理学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本课程突出以人为中心,采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作为主线,将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作为具体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并能较好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创新精神。

2.本课程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多运用临床病例,调动学
生讨论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慎独精神及爱伤观念。

3.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分配如下
适用专业及层次:护理学专业、本专科学生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基础护理学(第四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