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及特重度烧伤临床探析
特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170 心理。
1.2.4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需禁食禁食24-48h,对于少数饥饿,并要求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禁食的必要性,在患者48h后无出血情况时,才应给患者进食少量温、凉、无渣等流质饮食,禁止食用生冷、刺激性等食物[3]。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43%,住院时间7-9天,满意率87.4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3%,住院时间5-6天,满意率93.44%,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例(%)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430(28.20)13(61.53)1(10.25)89.74观察组4420(51.28)19(46.15)5(2.56)97.433讨论上消化道在临床中是一种最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咽、口腔、胃、食管以及十二指肠等出血。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乏力、头晕、晕厥、多汗以及心悸等症状。
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止血治疗,该方法起效慢,并且对大量出血的患者毫无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已经被广泛使用到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消化内镜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下,在患者出血的24h里进行治疗;第二,对休克的患者应先进行输血,使血容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患者休克无法纠正,就要对患者采用休克和内镜纠正治疗;第三,消化内镜操作中,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误吸等情况,第四,对老年、心脏病史等患者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有心脏等疾病,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带来的风险。
特重度烧伤严重并发症应用CRRT治疗的临床研究

肾功能不全均有显著效果 , 能明显改善患者各脏器功能 , 是治疗特重度烧伤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裂 出血 , 出血量在 1 0 0 0 —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m l , 平均 出血量 ( 2 0 0 0 ±1 5 0 ) ml ,
甚 至突然大 量出血 , 造成血压下 降 、休 克 , 危及 生命 ; 一种
是妊娠囊完全种植 于子宫瘢痕处并 向子宫外 、 腹腔方向生长。 层甚 至浆膜层 , 从 而导致子宫瘢痕部位破裂 引起腹 腔 内大 出 血 。因此 , 引起 阴道大 出血 的 C S P患者的妊娠囊多倾 向于 向 宫 腔内生长 , 在治疗方 面 , 多采用双侧 子宫动脉栓塞术 或官 腔压迫 法进行止血 , 待 出血 明显减少后 , 给予药物治疗促进 胚胎死 亡排 出 , 定 期检测 B— HC G水平 和复查 B超 , 根据情 况进行 下一 步治疗 。本 研究 中 , 8 例 阴道大 出血患 者 , 通 过 子宫动 脉栓 塞或气囊 导尿管 F o l y e压迫止血 后 , 给予药物 治 疗, 效果较好 , 治愈率达 8 7 . 5 %, 李钰 、邵华江等 ’ 也证 明 了此观点 , 仅 1 例 开腹 ; 而造成腹腔 内大 出血 的 C S P患者 的 妊娠囊 则多倾 向于 向腹腔方 向生长 , 一旦子宫 破裂大 出血 , 常须急诊手 术取 出妊娠 物 , 同时修 补子宫 , 本 研究 中 7例腹 腔内大出血的患者人院后均行急诊开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物 取出术 , 均获得成功 , 无一例子宫切除。 综上所述 , 根据剖宫产瘢痕部位 妊娠 引起 大出血部位不 同, 选择合适 的急救方法 , 可以提高患者 的抢救成功率 。
临床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

临床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烧伤后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观察,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患者资料搜集与分析本次观察选择了5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了他们的基本资料和烧伤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烧伤程度、烧伤部位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二、传统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传统护理方法是指传统的烧伤处理手段,包括创面清创、药物敷料更换、伤口消毒等。
针对研究对象,将传统护理方法应用于一个观察组,观察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估和数据记录。
观察结果显示,传统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但在疼痛控制和心理护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烧伤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服用镇痛药物,同时心理压力较大,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三、中医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中医护理方法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结合烧伤患者个体情况,采用中医药和中医技术进行的综合性护理。
在本次观察中,将中医护理方法应用于另一个观察组,同样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
观察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方法在烧伤伤口愈合和疤痕形成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中医按摩、中药外敷等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
同时,中医护理对于烧伤后的疼痛控制和心理护理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中草药的调理和针灸等技术,可以缓解疼痛,平抚情绪。
四、现代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现代护理方法是指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和设备,对烧伤患者进行科学、个体化的护理。
观察组中的患者接受了现代护理方法,包括烧伤创面覆盖技术、烧伤药物的有效应用等。
观察结果显示,现代护理方法在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和伤口管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现代护理方法可以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烧伤组织的恢复和修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同时,现代护理方法也注重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支持和交流,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康复期。
183例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摘
要 :目的
研究d J 重度、特重度烧伤 的临床救治 方法 对 我院 2 0 ,L 0 6年 1月至 2 1 0 1年 1 2月收治 的 13 8 13例患儿中治愈 1 7例,治愈率为 9 . 6 。结 8 6 12 %
例重度 、特重度d J烧伤 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 ,L 论
早期及时有效的抗 休克治疗 是成 功救 治的重要保证 ,全身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烧伤 感染的重要措施 ,积极
预 防烧伤并发症、维持气道通 畅及合理创面外用药物 、早期切削痂植皮封 闭创面 ,是成功救治 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 :d J ; 重度 、特 重度烧伤 ; 救治 ,k 中图分类号 :R 4 64 文献标识码 :A D : .9 9 i n17 — 0 5 0 2 502 OI 03 6 / s . 4 8 8 . 1 . . 1  ̄s 6 2 0 2
第3 3卷 第 5期 21 0 2年 9 月
V 1 3 No5 o. . 3 S p 2 1 e.0 2
井 冈山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un lo ig a gh n Unvri Naua c n e o ra fJ g n sa ies y( t lS i c) n t r e
CLI CAL TREATM ENT NI oF 1 3 CAS EVERE 8 ES oF S AND EXTREM ELY S EVERE BURN I CH LDREN
特重烧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及护理体会

特重烧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及护理体会目的:探究特重烧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86例特重烧伤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
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消失时间。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创面出血、水电解质失衡、发烧及感染并发症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将血液透析及综合护理模式运用于特重烧伤患者中,患者症状能迅速得到缓解,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体验。
标签:特重烧伤患者;血液透析;临床护理体会肾功能障碍、水潴留严重等患者都可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近年来血液透析被运用到特重烧伤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1]。
将血液通过引流管向透析器中引流,透析器空心纤维管内外发生物质交换,即模拟肾小球滤过功能,完成吸附、弥散、超滤等过程,将人体内代谢废物彻底清除,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度、电解质的平衡。
重度烧伤患者体内水潴留严重,采用血液透析能快速清除水潴留,并完成血液回输,这一过程叫做血液透析[2]。
治疗配合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治疗质量,快速缓解患者不适感。
本次研究旨在验证血透辅以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随机抽取的86例特重烧伤患者分组研究,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患者均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院治疗。
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5±3.26)岁;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43.27±3.45)岁。
两组临床症状、年龄等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实施利尿、抗感染等治疗手段,用药注意尽量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伤,将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如下:用HIPS15型透析机进行治疗,取膜面积1.5m2,将双腔导管沿患者右侧锁骨处下行,留置在患者体内相应位置。
严重烧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了死 亡 率 。
当前创 面处理主要问题是 , 深层创面 的处理 , 虽然 我国取 得了丰富 的成 功植皮经验 , 但是, 大 范围的切痂容易造 成患者 自身皮源 的匮乏 。 生长 因子能促 进浅层创面的愈合 , 但 临床 中尚无类似 的药 物。 目前 , 生 物 医学 工程 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 ,在研究复合皮基质方面有 了重大 突破 。 且表皮生长 因子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 这将成为未来阶段下的一
③ 烧伤后早期 因血 容量下降 , 血液灌注不 足 , 造成 心肌损伤 , 引发
心功 能障碍 , 积极预 防及 时保护心肌收缩功能 , 对复苏有重要作用 。 目前 , 生物医学工程的各项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 已取 得重大突破 , 生 物材料与技术 、 组 织工程技术 、 生物纳米技术 、 生 物智能技术 等已逐 渐成熟 , 为研制复合皮基质奠定 了基础。
科技风 2 0 1 7年 2月上
பைடு நூலகம்
经验交流
D O I : 1 0 . 1 9 3 9 2 / j . e n k i . 1 6 7 1 - 7 3 4 1 . 2 0 1 7 0 3 2 2 6
严重烧伤 的临床治疗分析
谭泽雄
湖南 省 长 沙 市 实验 中学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0 1
3 ) 对烧 伤面积脓毒 症及肠源 性感染 的深入研 究 , 提高 了烧伤 感染
的防治水平。烧伤 的主要并发症就是感染 , 是造成死亡 的主要 因素 。临 床上主要 的感 染发生在烧伤创面痂下组 织引起 的广泛感染 , 称 为烧 伤 创面脓毒症 。国外 对烧伤创面脓毒症 的治疗 效果不佳 , 愈后情况 不好 。 我 国因采取早 期切痂的治疗方法 , 控 制感 染较好 , 愈后较好 。早在上世
讨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复杂病例

讨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复杂病例1. 简介大面积烧伤是指烧伤面积较广、侵及深层组织的严重烧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情况。
大面积烧伤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且常常需要长期的康复和精心的护理。
本文将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复杂病例,并提供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2.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严重生理变化大面积烧伤会引起患者的严重生理变化,包括体液丧失、电解质紊乱、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下降等。
研究表明,烧伤后早期的改变主要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通畅性减低以及体液外渗等。
这些生理变化导致了组织水肿、循环血容量减少,从而影响器官的灌注和功能。
烧伤后还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损伤各个器官系统。
3.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MODS指的是由于严重烧伤引起的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衰竭。
大面积烧伤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而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受损。
常见的受累器官有肺脏、肾脏、肝脏和心脏等。
MODS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治疗难度也较大。
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是必要的。
4.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康复需求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和护理。
康复过程包括创面护理、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创面护理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创面清创、敷料更换和预防感染等。
功能锻炼旨在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饮食调理主要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代谢的恢复。
心理支持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也至关重要。
5. 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观点和理解虽然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但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面积烧伤也提醒我们加强烧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120例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wt oe fh o t l o p( 00 )Co cu in P t ns i vr un aedfc lme ia t amet, h h ud i t s ecnr u . . n lso : ai tw t s ee rs v i ut dclr t nsw osol hh o t og r 5 e he b h i e
6 ae n ti go p o ainsa 1 f rijr, s gteb s ram n, scnrlgo p b sd o h ot l 0 cssi hs ru fpt t t h a e nuy u i h ai t t e t a o t ru ; ae n tec nr e 2 t n c e o o
D NG We i JA e e , EAiig C E Y n I ia I NG L w n Y p n, H N i j, f pr n f u R sa ig teC nrl si l f o g a gD s itnS e ze i , h nh n 5 8 , hn) Deat t m eh pn ,h et pt n gn i r h nh nCt S e z e 1 16 C ia me o B a Ho a o L tc i y 1 [ b ta t A s c】Obet e T x lr tee c c n emeh di et ame t f eeeb msp t ns M eh d : ert r jci : oepoe h f aya dt to t e t n vr u a e t v i h nh r os i . t o s W e—
rs e tv l n lzd te ci ia aao 0 p t nswih sv r u n rm u e2 0 o De e e 0 8 i u o pt1 op ciey a ay e h l c ld t f1 ai t t e eeb rsfo J n 0 0 t c mb r2 0 n o rh s i . n 2 e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临床探析
作者:杨永来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
摘要: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的12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单因素分析为Pearson ?字2检验,多因素以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火焰烧伤最为常见,占56.7%;烧伤面积在50%到69%的发生率最高,占45.8%;农村病例多于城市;经单因素分析,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烧伤深度、烧伤面积、休克及呼吸道损伤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重度;特重度;烧伤;影响
烧伤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轻度烧伤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而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的情况较少,虽然如此,对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的治疗方法也不可忽视。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复杂,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由于缺乏对这一疾病的研究,因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患者死亡的现象比较常见,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农村地区烧伤患者的残疾和死亡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
本组研究中,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的12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对发病特点加以说明,预测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此提高重度及特重度烧伤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的12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男性90例,女性3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1;年龄从4个月~72岁,平均年龄为(43.2±
2.5)岁,可分为未成年组34例,成人组74例,老年组12例;死亡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
1.2方法以我国常用分度法对烧伤程度分类,小儿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小儿III度烧伤在10%以上;成人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III度烧伤20%以上;或存在较重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等[2]。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一诊断,以ICD-9,或ICD-10进行分类,频数表的编以显示特重度烧伤发病率、性别比、致伤因、年龄与季度分布、烧伤程度与面积及预后等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应用Pearson ?字2检验,多因素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烧伤面积在50%~69%的患者达到55例,占比45.8%;在30%~49%的患者达到33例,占比为27.8%;
从地域分布看,从农村与城市的病例看,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79例、41例,占比分别是65.8%、34.2%;
在7~9月间因火焰烧伤最为常见,总共68例,占到56.7%;还有热液烧伤因素者52例,占到43.3%,比如,沸水、稀饭、热油等;
成人组发病率为61.7%,未成人组为28.3%,老年组为10%;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烧伤深度与面积、休克(休克34例,有4例死亡,未休克86例,2例死亡)、呼吸道烧伤(烧伤31例,死亡3例,未烧伤89例,死亡3例),是影响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
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烧伤深度、面积、呼吸道损伤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59、2.02、2.64,统计量分别为4.94、5.89、5.86,P值分别为0.026、0.015、0.015(P
3讨论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是指人体组织炭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烧伤,一般来说,主要由高温、火焰以及强烈辐射引起。
相对于特重度烧伤,轻度烧伤频发,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症状之一,而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的情况较少。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增加,烧伤致死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本组研究中,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3:1;成人组发病率为61.7%,与未成年人组、老年组相比,发病率最高;从地区分布上分析,农村多于城市,与往常的病例报告结果一致[3]。
对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皮肤颜色、白细胞指数、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来确诊。
一般来说,患者皮肤表面发黑、炭化、苍白,都是烧伤的重要表现。
在诊断中,必须要快速判断患者的烧伤程度,然后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经济增长、安全意识、防护意识方面,相对偏低,所以,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略低于城市;具体来看,农村因知识普及率低、生活习惯、居住条件等存在较多随意性,以及对于儿童的看护中安全意识不强烈、儿童的天性好动、易因好奇参与玩火,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因各种综合性因素导致烧伤;而成年患者由于生理肌能的退化,造成了反应能力的下降,感知能力的下降,加上夏季气温高、穿的衣服较单薄,当接触热液后,易引发烫伤等[4]。
因此,农村的重度烧伤患者往往较多。
且部分患者在烧伤后,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以及自身经济状况不佳,往往不会立即得到有效的救治,这些因素导致农村烧伤患者的后遗症较多,因重度烧伤死亡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烧伤深度与面积、休克(休克34例,4例死亡,未休克86例,2例死亡)、呼吸道烧伤(烧伤31例,死亡3例,未烧伤89例,死亡3例),是影响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烧伤深度、面积、呼吸道损伤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59、2.02、2.64,统计量分别为4.94、
5.89、5.86,P值分别为0.026、0.015、0.015(P
综上所述,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烧伤深度、烧伤面积及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较差。
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向军,孙珍,杨新刚,等.烧伤临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生物膜内菌aba Ⅰ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2):101-105.
[2]何梅,颜洪.PBL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培养八年制烧伤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29-830.
[3]彭曦.烧伤临床研究论文撰写技巧和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3,27(6):485-486.
[4]王少根,徐惠琴,王立基,等.重及特重度烧伤早期血胃泌素、胃动素和β内啡肽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14,43(11):745-747.
[5]陈炯,郑一双,韩春茂,等.羟乙基淀粉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6(11):1877-1879.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