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

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

熔化和凝固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2.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3.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 B.高于0℃C.低于0℃D.无法确定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7.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8.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9.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10.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如图,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铜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最新红岩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阅读提要 《红岩》是一部革命体小说。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这部名著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姐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阅读安排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随后,创作了长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老师建议你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读一读。全书共三十章,你可以做好安排。每天阅读5 章左右。你可以到附件的书店购买,也可以上网查找阅读。 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 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对点强化练习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 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 A.0 ℃B.0 ℃以下 C.0 ℃以上D.0 ℃或0 ℃以下 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 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3.2熔化和凝固期末专题复习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3.2熔化和凝 固期末专题复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A.B.

C. D. 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冰、石英 C.水晶、食盐、玻璃D.萘、铁、松香 5.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 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 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 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 6.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的数量增多 C.水的数量增多D.冰和水的原有的数量不变 7.铁锅里可以熔化铝,但铝锅内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熔点比铝高B.铁的传热本领比铝大 C.铝的传热本领比铁大D.铁比铝硬 8.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刘玉静(朝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 朝阳 122019) 原载《物理通报》2013年第8期 摘要:如何说课是很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学情、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阐述“熔化和凝固”这节课. 关键词:物质 熔化 凝固 科学探究 晶体 非晶体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 1.2 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略)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将学生按5 ~ 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 5 学情 教法和学法 5.1 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5.2 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凝固(放热) 气态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液化 (放热) 图1 物态变化关系图[1]

熔化和凝固经典练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中考物理(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 导入: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倒入后很快就能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地降低到和容器外壁的水温相同,这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会降得过低,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时什么呢? 物理知识: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还是熔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熔化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液态;凝固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固态。 典型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解析】: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是熔化现象;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C、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不是熔化现象;D、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物品,放一会儿就会在物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选B.。 【答案】:B. 易错点拨: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现象,如糖在水中会溶化;而熔化是固态物质吸热变成液态物质的现象,如冰吸热变成水。 针对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结冰B.铁水浇铸成零件 C.河水结冰D.雪化成水 1.D 解析:A、湿衣服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C、河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D、雪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

《红岩》习题及答案

《红岩》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刘思洋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她面对敌人的酷刑曾经说过:“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她曾在狱中与狱友一起绣五星红旗;她虽是弱小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她就是江姐(江竹筠)。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二、选择题 1、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D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3、《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4、区委书记江姐要去()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A、歌乐山 B、华蓥山 C、缙云山 D、樵坪山 答案:B。 5、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地面被浇灌了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答案:D。 6、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难点考点全面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1.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 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2.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光的速度非常快,在空中可以一秒钟就能穿过一片山石林,姑比爷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蛇喊了一声有回声就有两个人里面的一个来

喂它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两音一响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物体振动快慢,对应音调高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响度。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联想消灭在根源不让它上四处扩散把耳朵捂住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可听见的声是按铃的声音,按了两晚还在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超出的声波比比两晚还在都多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更次一点的声波就是还在按铃不到20下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超声波呀方向好穿透能力也是高, 声能集中能治疗医疗应用少不了。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能测速度能清洗还能焊接各种仪器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培优训练五:熔化和凝固(培优班)

培优训练五:物态变化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 、 。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 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 ,写作 。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然后看清它的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 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4.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 A 图1 B C D 图2 3 20 ℃ 甲 乙 30 40 ℃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37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一、实验探究题 1.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 (1)这种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 (3)在第10min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丽丽同学用图13甲图装置实验测得0.5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设该物质每分钟从水中吸收的热量恒定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 (2)根据图象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min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min时物体的内能。 (3)丽丽通过实验过程发现: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 (4)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1.6×103J/(kg?℃),丽丽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________J/(kg?℃) 3.小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解决问题后将两个实验连续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 4.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著红岩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名著红岩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名著《红岩》阅读练习 (一)小说简介: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

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 (二)故事梗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40道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 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 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6、如图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熔化和凝固(含解析)

2019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熔化 和凝固(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2.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河面上冰雪的消融 B.路面上的水结冰 C.山林中雾的形成 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4.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 5.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小瓶与烧杯底部间垫一木块,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 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6.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液体的沸点,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190℃氧为液态 B.可选用锡锅熔化铜块 C.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100℃的沸水温度 D.水银温度计可测℃的气温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8.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需要穿上一件用隔热材料制成的“棉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自来水管因热胀冷缩而断裂 B.防止自来水管内水结冰时将水管胀 破 C.增强自来水管的密封性 D.增大自来水管能够承受的压强 9.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二、多选题 10.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红岩测试题 (含有答案)精编版

一、填空题。 1.《红岩》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其中,罗广斌是(杨振宁)的学生,他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3.《红岩》是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的。 4.(刘隆华)被称为(“双枪老太婆”),是(华为)的母亲。 5.江姐又叫(江雪琴),他的丈夫是(彭松涛),大家又称他(老彭)。 6.敌人被迫答应为(龙华光)开追悼会。 7.江姐接到通知后到(华蓥山)根据地召开会议。 8.(沙坪书店)是(地下党)备用的联络站,书店领导是(甫志高),店员叫(陈松林)。 10.《挺进报》过去是(江雪琴)领导的,后来是(李敬原)领导的。 11.(成岗)写了自白书。 12.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女党员)绣的

13.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14.(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15.(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16.(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17.大家叫宋绮云的儿子(宋振中)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老师是(黄以声)。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 19.地下党的联络口号是:(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这句话是从《论联合政府》摘取的。 20.(华子良)是潜伏多年的秘密党员。(罗世文)书记是他的上级. 21.刘思扬的未婚妻是(孙明霞)。 22.江姐赴死时穿了一件(蓝布旗袍)。 二、判断是否正确。() 1.“监狱之花”是监狱里开的一朵花。(错)

3972.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熔化和凝固教案

5.2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通过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特点。 二、进行新课 1、认识晶体 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固体的熔化 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

2018----2019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 固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萘、铁、食盐 B.食盐、铁、松香C.沥青、冰、松香D.铝、玻璃、石蜡【答案】A 2.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为48℃的海波的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冰的温度达到0°C一定熔化[ D.冰的温度比水的低||,放入水中不一定熔化 【答案】C 4.在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B 5.铁制的锅可以用来熔化锡||,这是因为() A.铁皮比锡更坚固B.铁的熔点比锡高 C.铁的熔点比锡低D.铁比锡有较好的导热性 【答案】B 6.我国南方出现少有的寒冷天气||,广东韶关也出现雨凇||,所谓雨凇就是非常寒冷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层.雨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C.液化 D.熔化 【答案】B 7.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A 二、填空与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 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专题练习 【例1】 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 .在B C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 .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例2】 如图所示,是萘的熔化过程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萘的熔点是80℃ B .在ab 段萘不吸收热量 C .在ab 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在第9min 时,萘是液态 【例3】 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 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1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例4】 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例5】 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 .图象中的BC 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 .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时间/min 60 70 0102040305060A 60 503040

【例6】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 到第3min 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 B .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 到第3min 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 C .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 到第6min 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 D .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 到第6min 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 【例7】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象如图所 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例8】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 有 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 A .海波是晶体 B .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 .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 .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例9】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冰是一种晶体 B .冰的熔点为0℃ C .从t 1到t 2,冰处于熔化过程 D .从t 1到t 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例10】 在下列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例11】 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 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D C B A 时间 温度 温度 时间 H G F E 时间 温度 温度 时间 温度 时间 温度 温度 温度 -10 t 2 t 1温度/℃ 时间/min

专题26 《红岩》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解析版)

《红岩》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答案解析 一、《红岩》中考真题 1.【四川省达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红色经典”名著《红岩》,讲述的是__________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 【答案】 (1)江姐就义(牺牲)前;监狱之花;孙明 霞江姐像去参加一次盛会一样,再 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轻轻走到 “A ”身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他俯下身来,在孩子的小脸B 把江姐的衣物收拾好,递了过来。江姐接过布包看了看,还给B ,微笑着说:“我不需要了。” 布包从B 手里跌散到地上,她 忍不住倒在江姐怀里痛哭起来: “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没有 你!”江姐说:“如果需要为理 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看到这种情况,许多战友都痛哭起来。江姐说:“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判断出处,分析故事情节,判断人物。选段内容出自《红岩》江姐就义前的情景,其中A是“监狱之花”,B是孙明霞。 2.【2019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C.《红岩》中,叛徒甫志高假冒共产党员潜入刘公馆,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 D.《创业史》中,梁生宝在解放前夕辛苦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压榨净了;解放后,他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骨干带领大家起创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答案】C 【解析】:《红岩》中,一个自称姓朱的共产党员(郑克昌)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所以不是“甫志高”,而是“郑克昌”。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所以,C项中的“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说法,也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3.【2019河北中考】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4.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3分)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暖飞出祉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节选自(《红岩》)【答案】 14、通过对小萝卜头放虫子这一事件的刻画,表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心理。本文段选自《红岩》。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是描写了小萝卜头狱中“放虫子”这一事件。结合《红岩》的背景,这里小萝卜头将“虫子”放飞,正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善良、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