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汪曾祺在当代文学史承前启后之意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20世纪50年代初,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____的《-架弹花机》等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2.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____派”或“山西派”。
3.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4.芭蕾舞《红色l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 L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诗派”。
6.“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7.《》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8._ ___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9.王朔的小说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有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一篇作品是《一____》。
10.____的作品里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成功地将消费和娱乐统一在他的写作行为中,因而被称为“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
11.____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小说《现实一种》。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一位杰出的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汪曾祺一直以来都备受文学界和读者的瞩目和推崇。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悟力,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其丰富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更是备受推崇,深受研究和探讨。
在当代小说文体发展中,汪曾祺小说的意义与影响力也日益突显,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闻名,他的作品涉及从乡土风光到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广阔的题材和审美视野。
其作品以其独具魅力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风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融汇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了东西方文学的精髓,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写作风格,为当代小说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汪曾祺小说以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和真切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融入到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尤其是在叙事手法上,汪曾祺小说往往以抒情的笔调和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为当代小说的叙事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通过对汪曾祺小说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当代小说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读者对当代小说的审美体验。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文学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为当代小说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启示。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精神和人文思想,又汲取了西方现代文学的营养和启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
汪曾祺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和创新的精神,使得作品在当代文学舞台上独具一席之地,成为当代小说文体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1. 引言1.1 引言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
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将人性的善恶、矛盾和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尝试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
他善于运用夸张、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和生命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思路,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他强调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世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强调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矛盾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
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小说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小说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现实感。
汪曾祺的小说也注重描写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的场景,将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文学艺术的表达,赋予小说更加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激发了当代作家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细节的重视,使当代小说更加注重真实和细腻的叙述。
汪曾祺的小说受传统文学的影响,注重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在小说创作中融合了传统文学的意境和格调,使小说更加具有文学的深度和内涵。
这种对传统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也为当代小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渊源和创作方向。
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作品不仅在叙事方式和人物描写上开拓了新的可能性,还强调了对生活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他的作品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新月派。
【新月派有成“新格律诗派”,指的是1923年成立于北京的新月社的一群诗人。
主要成员多是留学英美的文人。
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著名成员有以诗歌创作的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理论创作的胡适、梁实秋等人。
新月社主要致力于新诗和新戏剧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有鲜明的唯美主义倾向。
新月诗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31年随中坚人物徐志摩的去世而逐渐衰落。
】2.新感觉派。
【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海派文学的第二期,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主要受日本同名文学流派的影响(2分)。
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哲存等。
“新感觉派”是当时的左翼文人给他们戴上的(1分)。
新感觉派小说新在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都市,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表达东方大都市城与人的神韵,突出运用意识流、心里分析和蒙太奇组接手法,强调感官印象、心理刺激】3.觉新。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4.《春蚕》。
【茅盾作品】5、“三突出”原则。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6、街头诗歌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7、《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理论文章,是周作人对五四文学的突出贡献之一。
他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启示了当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创新小说叙事方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叙事风格,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这种创作理念为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和借鉴汪曾祺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推动当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引言、当代小说文体、汪曾祺、启示、创作影响、叙事方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观、叙事风格、积极影响、形式内容、文学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而闻名。
汪曾祺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结合,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文学发展迅速的时代,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启示和启发。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生活、对情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他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而开拓出更多新的创作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成就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从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启示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对当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这种写实的创作手法为当代小说家提供了写作范本,启示他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需注重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一发展趋势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汪曾祺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小说很有代表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并且这种传统文化的表达是不掺杂任何商业性的,一方面抒发了中国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则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了较抒情的人道主义,他是一个温暖的抒情者和传统文化的阐述者。
汪曾祺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等。
他的每部作品都向人们传递着浓浓的温情,对我国当代小说的文体也有一定的启发,基于此,笔者对汪曾祺的文体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可对汪曾祺的作品和艺术成就有所了解,进而可更好地了解其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无形中提升人们的鉴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当代小说;文体意义汪曾祺在我国当代文坛中是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所有的作品无不向人们显示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他较常采用的是清新的散文体,在色彩并不浓厚的描写中人们感受到是质朴语言传达出来的别样趣味,既能显示出市井中的烟火气又能将人带入现实生活中,使人深入其中,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另外,汪曾祺作品的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当代小说的内容,使我国的小说内容朝清新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为人们带来了一方净土,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可充分从文字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汪曾祺对当代小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长久的,人们在观赏他的作品的同时,也应学习他的写作长处和优点,进而在借鉴和鉴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汪曾祺小说语言清新淡泊、平静自然汪曾祺的小说看似散其实不然,在看似并没有联系的语言中隐藏着一定的关系,他精心雕琢的文字朴实中隐藏着一些道理,清新淡泊中也突出了一定的语言特色,更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自然和朴实的力量,进而充分感受到汪曾祺语言的魅力。
《受戒》资料

汪曾祺《受戒》赣南师院中文系副教授程箐博士主讲《受戒》汪曾祺汪曾祺的文学史地位:承前启后一、延续了现代散文化小说传统二、开当代“寻根文学”风气之先《受戒》的审美世界《受戒》的审美世界一、在乡土与市井中寄寓理想二、散文化文体明海庵赵庄小英子荸荠庵 [宋]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图)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来,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象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象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二、散文化文体 1、特征:结构松散、情节弱化、叙述自由随意 2、选择散文化小说篇名为《受戒》,按理应以“受戒”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但小说直接写“受戒”的文字不仅篇幅较少,而且,以侧写出现。
我以为,“受戒”事件本身还是小说的中心与高潮,但作者没有着意描写,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擅长的散文化的小说,本来就是以淡化情节也就是取消高潮与中心为特征的。
因此,作者把高潮与中心的“受戒”事件化成了无处不在的背景与线索,从头至尾一直贯穿着,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
第二,作者写的“受戒”,很显然不是我们想象与理解的佛教意义上的“受戒”,是别一种“受戒”,或者说仅仅是形式上的受戒,而骨子里却是反“受戒”。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翻开当代的文学 史,汪曾祺 的地位有些尴尬,在潮流之外,在专章论述之外,常常处于 “ 还有 ”之列。
“还有”在文学史的编写范畴中,常常属于可有可无 之列,属于边缘,属于后缀性质,总之,这样一个大师被遮蔽了,为何会如此呢? 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20 世纪 40 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 80 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 他的小说 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 “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 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
他 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
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 的命题, 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汪曾 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 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 《班主任》 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 但从新的视角分析, 1980 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 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 小说。
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 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
“新”在与“十七年” 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 《班主任》 为代表的“伤痕”、 “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 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在当代文学史承前启后之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汪曾祺小说独特的审美世界2、理解散文化的结构形式教学重点1、平淡而富有诗意的叙述方式2、体味通俗简洁的语言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汪曾祺▪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与张爱玲同岁),江苏高邮人。
汪家是一个士绅世家,祖父是清朝末期拔贡,开过药店,作过眼科大夫。
父亲汪菊生是一位熟读经史子集的儒生,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花鸟鱼虫无所不爱。
汪曾祺在气质、修养和情趣上较多地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从小受到正规的传统教育和父亲的宠爱,又聪颖过人。
▪1939年19岁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1940年开始小说《复仇》等创作,受到伍尔芙、阿索林、纪德和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的影响,得沈从文亲自指导。
▪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当中学教师,小说集《邂逅集》。
1947年(27岁)写于上海的短篇小说《鸡鸭名家》,在小说题材和创作风格等多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的极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48年到北平,1954年调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
在此期间,参加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文艺刊物的编辑。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3年参加京剧现代戏《沙家浜》(《芦荡火种》)的改编,▪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在80年代以后,在他60大寿之际,进入创作的高潮期,创作出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风俗人情的小说,“大器晚成”。
▪1980年汪曾祺60岁时写《受戒》,轰动一时;61岁时写《大淖记事》,传咏四方,这两文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在汪曾祺的晚期创作中,还有不少以短篇组成的“三部曲”,形成了“汪记风俗小说”的一大奇观,如《故里杂记》(李三·榆树·鱼)、《晚饭花》(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拾金子·航空奖券)、《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故里三陈》(陈小手·陈四·陈泥鳅)、《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等。
▪他一生创作了120多个短篇小说,绝大部分是短小精粹的篇章。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惟一一位只写短篇小说的著名小说家。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二、汪曾祺与归有光▪P183“以轻谈文笔写平常人物《明史·归有光传》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
▪与同时代的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史记笔法与八股文法▪远承汉代司马迁之文风,继武唐宋韩愈、欧阳修散文之绪馀,属于“文以载道”的文统传承中之一环。
▪《史记》得其神髓而非字模句袭。
把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凡人小事写入散文作品,对司马迁重视人物描写的史记笔法。
▪文笔精炼、理路分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八股文法。
▪为文要“出乎吾心之理”,“辞达义精”,“本原洞然”。
▪于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中造成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能用寥寥数语,寓无限情怀,“文从字顺”。
其叙事以白描见长,抒情亦以素朴为本。
其淡如水,其味弥长,“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项脊轩志》▪以日常琐事入文,却收出神入化之功,笔笔有情,至今读之,仍觉动容。
作者吸收了《史记》刻画人物的传统笔法,每于从容中写出吁天呼地之情愫。
▪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项脊轩志》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阳光照进屋子,十分亮堂。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或仰或躺,或长啸或低吟都悠然自得,独自端坐,可以听见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声音,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也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叙述语言俭省、疏放、谈远中有凝重、奇崛。
有灵动、清逸风致P183汪曾祺与沈从文▪1、追求爱与美,常与变▪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不但在于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而且还在于他总是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作家对现实的态度也值得怀疑,总让人想起当时还处于文化边缘的沈从文的小说,或者说,完全受沈从文的《边城》的影响,不是在描写现实,而是在抒写理想。
而这个理想,竟然是庵不像庵,寺不像寺,既无清规,也无戒律,当和尚的可以杀猪吃肉,可以娶妻找情人,可以唱粗俗的乡曲。
▪《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
娟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
《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荸荠庵”名称的来历。
“荸荠”这个世俗、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冲冼掉了大半。
▪它不但没有一个集中的故事情节,而且很不像一篇真正的小说,更像一篇散文。
小说的开头刚一提到出家的明海,马上就笔锋一转,大谈当地与和尚有关的风俗,后来,干脆讲起了小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至于作品标题所说的“受戒”,直到小说的最后才出现,而且还是通过小英子的视角来写的。
▪当家的大师父仁山的主要任务,即是料理三种账务:经账、租账、债账,类似账房先生。
二师父仁海是有家眷的人。
三师父仁渡聪明、漂亮、充满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飞铙”行家,还会唱最俗最昵的情歌。
平常日子,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打牌聊天,佛寺净土几成娱乐场。
逢年过节他们也杀猪吃肉▪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而又朴实无华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对小英子的脚印的描写以及对明子求爱方式的表述,这是在其它小说中几乎不可见的。
▪《受戒》按作家自己的说法,是“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作品的开头,一上来就是两段梦幻式的“呓语”,简短得不能再简短了:“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开头的简短,意在强调语言的自然直白,用一种平静质朴的“语气”给整个小说定下一个基调(语调)文学的意义▪《受戒》是汪曾祺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不仅承接、丰富了废名、沈从文这一支中断已久的中国抒情小说的传统,而且,“从纯粹文学的意义上来看,新时期文学所迸发出来的汹涌澎湃、铺天盖地的文学大潮,新时期文学所生发出来的持续不断的语言反省,都源自那‘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都源自那一次文学的‘受戒’”▪明海聪明善良,小英子美丽多情,两个天真纯朴的少年并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他们的童心充满诗意,充满梦幻色彩,成为了作家理想化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的象征。
进而人们又发现,这种以“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追求“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正是民间艺术中弥漫着的自然神韵,正是传统文人苦苦追求的美学理想。
而这一理想自“京派文学”没落后,已经不见踪迹▪“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
”因此他曾将自己的文学创作称为“抒情现实主义”。
抒情功能/非情节因素▪作家承认他不善于讲故事,小说的情节发展也因此显得松散而随意。
随着情节因素的渐次消失,诸多的非情节因素(如风土人情、社会背景)涌入小说,抒情功能便附着在这些非情节因素上发挥作用。
在《大淖记事》中,作家在前面的三节都在讲风俗,第四节才出现人物;笔调▪在创作中作家有意识地采用一种“过去时态”的写作,将绝大部分小说置于回忆笔调之中,这与小说抒情功能的需要有直接的关系。
作家承认“人到晚年,往往喜欢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
”▪所谓小说,就是“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而自己真正意义的“所知道的生活”,通常都只能是过去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也就是“回忆”。
诗化▪小说语言的“诗化”倾向▪“短篇小说应该有一点散文诗的成分”▪严谨耿直的锡匠们爱唱“小开口”(《大淖记事》这些凡夫俗子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却依然在忙碌奔波之余寻找着美,酿造着诗意。
▪2、民情风俗——散文化小说▪文字省净,惜墨如金,可在民情风俗上却毫不吝惜,往往浓墨重彩,铺陈渲染。
▪民情风物、地方习俗是其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核心。
文学是人学,关注的是人物命运,人性本真。
在那诗意的笔触之下,表现的却是普通百姓的哀乐苦悲,虽淡远却寄寓着创作者的生存文化之思。
风俗风情描写与人物还是有关系的,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小说里写风俗,目的还是写人”。
▪他历来主张短篇小说应有散文的成份,并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歌的界限。
他有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的修养,尤重《世说新语》、宋人笔记、桐城散文,又师承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这就使他的小说确实难同散文相区别。
▪短篇小说中只要写出了气氛,即使不写故事,没有情节,不直接写人物性格、心理,也可以在字里行间浸透人物,因为气氛即人物。
▪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
但汪曾祺尤其看重风俗描绘,他“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
”风俗自然地流露出一个民族的天性,作者总是从这里去寻找人物性格的源头活水。
▪《大淖记事》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民情风俗,写大淖人自由恬然的天性。
巧云和十一子就是这民情风俗养育出的灵秀精英。
他们的性格、爱情和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的风俗相和谐,致使人们很难分哪些是写人物,哪些又是写风俗。
风俗即人,这是他同很多写风俗的作家最显著的区别。
▪“散文化小说的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结构松散。
只要比较一下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就可以看出两者在结构上的异趣。
莫泊桑,还有欧•亨利,耍了一辈子结构,他们显得很笨,他们实际上是被结构耍了。
他们的小说人为的痕迹很重。
倒是契诃夫,他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
他超出了结构,于是结构更多样。
”小说的散文化▪不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加强小说的故事性,着意塑造“典型人物”,但也不想把风俗民情作为推动故事和人物性格的“有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