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及切开复位钢板置入修复胫

合集下载

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患者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样本随机选自2015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并确诊为胫腓骨骨折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研究组患者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29例患者中治疗优良率为86.21%;对照组中治疗优良率为65.5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5,P<0.05);研究组2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2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6,P<0.05)。

结论利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and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ibia fibula fracture. Methods The study sample was selected from 58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7 and diagnosed as fractures of the sacrum.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ke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eatment.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6.21%;the rate of good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5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0.735,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of 29 patients was 6.9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3.7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7.266,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s has a good rehabilitation effect,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Tibial fracture;Treatment effect胫腓骨是胫骨与腓骨的统称,由于两骨骼的生理位置接近,通常并发骨折因此称为胫腓骨骨折[1]。

《2024年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范文

《2024年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范文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篇一一、引言胫骨下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众多,其中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是两种常用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交锁髓内钉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2. 治疗方法交锁髓内钉治疗:采用髓内钉固定技术,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通过交锁固定骨折端。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采用钢板固定技术,将钢板置于骨折处,通过锁定螺钉加压固定骨折端。

3.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

三、结果1.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交锁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较短,平均约为XX分钟,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平均约为XX分钟。

在术中出血量方面,两者差异不大,但总体来说,交锁髓内钉治疗术中出血量略少。

2. 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具体数据需进一步统计分析。

3.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好,但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时间较短。

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仍需借助外固定支架进行辅助固定,影响术后活动。

四、讨论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都是有效的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其中,交锁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时间较短,但术中出血量略多;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则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对复杂骨折类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然而,从长远来看,两种方法在骨折愈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骨折类型简单、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交锁髓内钉治疗;而对于复杂骨折类型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可能更为合适。

《2024年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范文

《2024年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范文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篇一一、引言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的选择对骨折愈合和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作为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在骨科手术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就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交锁髓内钉是一种通过髓腔插入的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时,交锁髓内钉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的移位和旋转,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外,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方式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然而,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通过骨面固定的钢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

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时,锁定加压钢板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撑。

此外,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然而,锁定加压钢板可能对骨折周围的血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在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中,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固定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两者仍存在一定差异。

交锁髓内钉由于采用髓腔内固定的方式,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而锁定加压钢板虽然手术操作简便,但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长管状骨的骨折治疗,尤其对于胫骨下段这种较为复杂的骨折类型,其固定效果更为显著。

而锁定加压钢板则更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

五、结论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两种治疗方法在固定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对比虞俊波,杨 洋*,刘佳佳,薛建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对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

对钢板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髓内钉组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住院的时间、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P>0.05。

接受治疗后,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住院的时间及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P<0.05。

结论: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与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其术后康复的速度更快。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7-0080-03中下段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1]。

发生中下段胫腓骨骨折的患者人数约占骨折患者总数的13.7%[2]。

患者发生胫腓骨骨折后,易出现腿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可导致其发生骨折端愈合困难等情况。

目前,临床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术式主要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影像学检查,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胫腓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马 献 忠
( 洛 阳正骨 医院/ 河南省骨科 医院 骨外科 河南 洛 阳 4 5 0 0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察 闭合 复位经皮锁定 钢板 和交 锁髓 内钉治疗 胫骨 干 中下段 骨折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 取 2 0 1 5 年3 月至 2 0 1 6年 1 0月收治 的 1 2 0例胫骨 干中下段 骨折 患者 , 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 各6 0例 , 观察 组采用 闭合复位经皮
效, 有关资料统计如下 。
2 结果
2 . 1 临床疗效 观 察组 患者有 效率 显著高 于对 照组 , 差异 具
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 n ,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收集 2 0 1 5年 3月至 2 0 1 6年 1 0月洛 阳正 骨医 院收 治的 1 2 0例胫骨干 中下段骨折 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 , 随机分
1 . 2 手术方法
观察组 ( 应用 闭合复位经皮 锁定钢板 ) : 术前
常规复位性骨牵引 , 采 用 c臂 x线透视 下牵 引复位 , 手术采 用 硬膜外麻醉 , 于胫 骨 骨折 线两 端分 别 做一 3~ 5 c n ' l 大 小 的切 5, 1 将 长度合适 的锁定钢 板插入 两切 口之 间的肌 肉下 隧道 , 保
为两组 。观察组 6 0例 , 男3 5例 , 女2 5例 , 年 龄为 1 9— 6 1 岁, 平
均( 3 8 . 1± 8 . 5 ) 岁, 致伤原 因: 意外坠落 2 0例 , 交通 意外 2 9例 ,
2 . 2 并发症
观察组 并发 症发 生率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 具有 统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50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

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标签: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胫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也是四肢骨折好发部位之一。

发病人群多集中在青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该部位骨折发生率日益增多,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且多数还合并有腓骨骨折,由于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在全身骨折中,该部位骨折并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1]的几率相对增高。

临床中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但是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被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法也逐渐被应用与临床,为了研究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具体效果,现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5岁,中上1/3段骨折16例,中1/3骨折[2]37例,中下1/3骨折31例,按照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3]5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观察组观察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術前根据病情对骨折行跟骨牵引,并作相应的骨折对位和闭合复位准备。

连续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带止血下施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屈髋屈膝90°,在胫骨结节上缘与髌骨下缘之间,髌韧带內缘处纵行切开皮肤约5 cm,向外牵开髌韧带,于胫骨平台下1 cm处开口,顺开口方向插入导针,在C臂X线辅助下到达骨折远端,而后顺导针扩髓扩大髓腔至通过狭窄时感较大阻力,置入髓内钉同时复位骨折,远髓内钉远端距胫骨下端关节面约2~3 cm为宜,术中根据骨折复位情况回抽主钉加压骨折断和置阻挡钉,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可同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胫骨是下肢长骨之一,位于下肢内侧。

胫骨骨折是指胫骨由于外力作用或疾病而发生断裂,临床上较为常见。

胫骨骨折根据其部位可以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骨折,其中胫骨中下段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

胫骨中下段骨折由于骨折部位所在,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及并发症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1. 疗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良好。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术中X光或C臂透视确定骨折位置,然后在骨折部位穿透髓腔,将髓内钉插入,并通过锁定螺钉固定骨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和复位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

2. 并发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内固定松动、非骨折部位疼痛、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

内固定松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引起骨折的再次移位,影响愈合。

感染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患者愈合延迟,甚至影响愈合效果。

1. 疗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一种通过切口较小的方式,将钢板固定在骨折部位,实现骨折的稳定和愈合的方法。

相比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能够更好地保留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于骨折的稳定也更加可靠,有助于减少骨折的再次移位。

从上述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骨折部位较为复杂的情况,其疗效明显,但其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内固定松动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根据骨折位于胫骨的不同部位,可分为胫骨上段、中段和下段骨折。

胫骨中下段骨折因为骨折处于肌肉较多的部位,容易受到外力冲击导致骨折不稳定,因此治疗相对复杂。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复位内固定和保守治疗,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等微创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较为经典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皮肤切口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然后利用交锁系统将骨折处的骨片固定在一起,最终使骨折处得以愈合。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非常明显,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创伤小,术后伤口恢复快,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由于骨折处无需进行过多的处理,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期较快。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钉断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医生在术后密切观察和治疗,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它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式,通过皮肤小切口将钢板植入骨折部位,进而将骨折处进行固定。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也是显著的,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手术过程中创伤小,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相对较轻,术后的康复期也相对较短;由于植入的钢板固定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提供骨折处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及切开复位钢板置入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发表时间:2018-08-31T11:20:53.8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蒋洪玲陈光明余剑雄[导读]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创伤小,能避免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生物力学稳定.(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5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行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切开复位钢板置入治疗,术后对其随访,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

结果: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创伤小,能避免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生物力学稳定;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操作简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血供破坏大、骨折端剥离多,且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时需谨慎。

【关键词】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切开复位钢板;胫骨中下段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47-02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Closed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and Open Reduction Plates for Repairing Mid-to-Lowe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Jiang Hongling, Chen Guangming, Yu Jianxiong. Sichuan Nanchong Health School Affiliated Hospital, 6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s for the repair of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June 2016, 150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mid-lower humeru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They were performed percutaneous closure and locking plate and percutaneous closur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ncision and reduction plate placemen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surgical indicators. Results The surgical incision in group A and B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group C,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fluoroscopic time in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P<0.05; the bleeding in group A and B was less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lose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 repair of the fractur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fracture is small, can avoid fracture of blood supply,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is simple; open reduct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blood supply destruction Large, fractured fractures, and high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caution. 【Key words】Percutaneous closure and locking plat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Surgical incision and reduction plate; Fracture of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胫骨中下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发,因为骨折部位未覆盖肌肉,软组织较薄,创伤后很容易出现粉碎性复杂骨折,术中具有较大的复位固定难度,治疗结果受内固定的选择、治疗方法、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1]。

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引发关节僵硬、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以临床通常会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

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50例,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年龄小于85岁;属于AO分型的42B型与42A闭合性骨折,临床资料完整;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中途退出。

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患者平均年龄(40.89±8.16)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乙组患者平均年龄(41.02±8.05)岁,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丙组患者平均年龄(41.56±8.12)岁,共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

对比三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1.2.1准备工作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行患肢跟骨骨牵引,对患侧胫腓骨正侧位CT片与X射线片进行常规拍摄,以此来对骨折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现象或者合并症,则需对其行对症治疗;内固定完成时间控制在1d~3d之内,以分组为依据,对三组患者展开治疗,手术操作在喉罩全麻状况下开展。

1.2.2内固定修复过程甲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手术切口做在内踝上方(4cm),不切开骨膜,切开深筋膜,在骨膜外建立潜行隧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锁定钢板型号,将其导入,钢板位置在骨膜外,并在骨折区域行桥接;以C臂机透视下为辅助,仔细观察钢板、骨折端是否移位,通过牵引之后复位,采用复位钳,在左右、前后方向经皮交叉骨折远近端和钳夹钢板,复位合理之后,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维持,行上齿加压操作,先合理锁定孔位,并切开0.5cm左右,进行交替锁定,将钢板固定,通过C型臂观察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且内固定在位,被动活动患肢时,骨折端稳定,便可以对切口进行冲洗,将其关闭。

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90°屈膝患肢,手术切口做在髌韧带前正中(5cm),劈开髌韧带,切开皮肤,在胫骨结节上一厘米处进针,开口、扩髓,将主钉合理插入,安装定位器,锁定好远端锁钉,提透视骨折端,旋转行合理调整,定位器安装,近端锁钉合理锁定。

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选取中心(骨折端),切开皮下组织(胫骨前外侧15cm位置),骨折端充分暴露并清理,有限剥离骨膜,合理解剖并复位骨折端,将锁定钢板或者加压钢板放置在胫骨前外侧,并将其固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1.2.3术后处理方法术后采用1代头孢类抗生素对所有患者行24h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行早期床上活动;术后当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与锻炼,并合理负重,以此来对术后恢复进行有效促进。

1.3 观察指标内固定后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的随访,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2.1 手术指标对比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甲、乙、丙三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三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未出现失访患者,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显著,P<0.05;乙、丙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胫骨中下段前内侧没有肌肉将其覆盖,并且具有较薄的软组织,受到外伤之后很容易引发粉碎、复杂骨折,术后易出现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伤口感染等现象,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合理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手术范方法以及固定物十分重要[2]。

本研究中,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