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物市场调研报告(非模板)
2023年降血脂用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降血脂用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降血脂用药是指用于降低人体血液中脂质含量的药物,包括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的药物。
降血脂药物市场是一个庞大而且不断增长的市场,主要受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
以下是对降血脂用药行业市场的研究报告。
一、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疾病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而降血脂用药则成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降血脂用药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二、主要产品分类及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鱼油类药物等。
他汀类药物由于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成为降血脂药物市场的主力军,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三、市场竞争格局降血脂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药企、药店和电商等。
药企通过开发新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来吸引消费者。
药店则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价格优势等来吸引消费者。
电商在降血脂药物市场的竞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降低成本、提供便捷购药渠道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四、市场发展机遇和挑战降血脂用药行业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这将推动降血脂用药市场的发展。
挑战在于药价高昂,很多患者无法负担高昂的医药费用。
此外,降血脂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导致一些消费者对降血脂用药的使用产生疑虑。
五、市场发展趋势未来,降血脂用药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的研发将不断推进,新品种将不断涌现。
其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药企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疗效和安全性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再次,电商渠道的崛起将改变传统的医药销售模式,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市场份额。
六、结论降血脂用药行业是一个庞大而不断发展的市场,主要受到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
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新品种将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4年降血脂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降血脂用药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降血脂用药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降血脂用药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本报告将分析降血脂用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参与者和市场规模等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获得对降血脂用药市场的深入了解。
2. 市场概述降血脂用药市场是全球医药行业的重要细分市场之一。
此市场的主要产品是降血脂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脂肪物质含量。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容易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降血脂用药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因此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增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降血脂用药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新药物的研发使得降血脂用药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2 高血脂患者数量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高血脂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
这导致了更多的人需要使用降血脂用药,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4. 主要参与者4.1 制药公司降血脂用药市场的制药公司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主要的制药公司有辉瑞、诺华、默沙东等。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降血脂药物,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4.2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降血脂用药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开具适当的降血脂药物处方。
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促进降血脂用药的正确使用。
5. 市场规模降血脂用药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X亿美元。
6. 市场竞争分析降血脂用药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型公司则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竞争优势。
同时,新的市场参与者的进入也加剧了市场上的竞争。
2024年降血脂药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降血脂药市场调查报告简介降血脂药指的是一类用于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的药物。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降血脂药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降血脂药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规模、主要产品、竞争格局等关键信息。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降血脂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降血脂药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Y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降血脂药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之一,受到人口老龄化和高脂肪饮食习惯的影响。
主要产品分类降血脂药市场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被广泛应用于降低LDL胆固醇水平。
2.贝特类药物:包括非酯化贝特类和酯化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通过调节脂蛋白代谢,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和降解,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3.福尔司特类药物:福尔司特类药物可增加胆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4.其他药物:如阿替伐他汀和奥美沙坦等,用于治疗特定人群的高血脂症。
市场竞争格局降血脂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辉瑞、杰能等国际大型制药公司以及国内企业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
辉瑞公司是全球降血脂药市场的领导者,其旗下的阿托伐他汀是销量最大的降血脂药。
但随着专利权的过期和仿制药的竞争,辉瑞面临市场份额的逐渐减少。
国内企业逐渐崛起,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药物和低成本优势,正在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趋势未来降血脂药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1.创新药物的研发:随着降血脂药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制药公司将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物。
2.个性化治疗:不同人群对降血脂药物的需求不同,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3.健康管理和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疾病将成为重要的市场需求。
降血脂药将在健康管理和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价格竞争加剧:随着仿制药的竞争增加,降血脂药的价格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降压力。
2023年降血脂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降血脂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 降血脂药行业一、概述降血脂药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血脂药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高血脂患者数量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人。
高血脂患者的增加对降血脂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三、市场竞争降血脂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有许多大型药企涉足该领域,如辉瑞、通用等国际巨头。
国内降血脂药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四、产品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降血脂药行业的产品也在不断创新。
新型降血脂药物的研发,如PCSK9抑制剂、胆酸内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等,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
五、市场前景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预计未来几年降血脂药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同时,国家也在倡导药品价格的合理性,进一步推动了降血脂药市场的发展。
六、市场挑战降血脂药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降血脂药的价格相对较高,部分患者难以承担。
另一方面,与传统药物相比,新型降血脂药的研发时间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高,对企业技术实力要求较高。
七、发展机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脂患者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对降血脂药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在医药研发和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为降血脂药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八、市场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血脂药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
首先,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优化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
最后,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声誉。
结论:降血脂药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降血脂药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降血脂药的使用率和市场份额。
2024年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

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血脂异常已成为现代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逐渐兴起。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市场上调节血脂保健品的情况进行调研,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和发展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包括:1.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和专业网站,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2.实地走访:在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等实体店铺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对调节血脂保健品的认知和购买倾向。
三、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 市场竞争格局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知名企业和品牌。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品牌影响力较大的国内企业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
3. 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表明,现代消费者对调节血脂保健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习惯改变、健康意识提高等。
消费者对调节血脂保健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
四、市场发展趋势1. 多样化产品市场上的调节血脂保健品种类繁多。
未来,市场将出现更多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定制化产品。
2. 渠道拓展目前,调节血脂保健品主要通过药店和保健食品专卖店等渠道销售。
预计未来,电子商务渠道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3. 技术创新未来,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将出现更多技术创新,包括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效果、研发新型产品等。
五、市场机遇与挑战1. 市场机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得利润。
2. 市场挑战调节血脂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质量监管严格等。
六、发展建议1. 加强产品研发企业应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降血脂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降血脂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根据降血脂药物市场研究报告,全球降血脂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以下是该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1. 市场规模:全球降血脂药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
达到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X%。
2. 市场驱动因素: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是推动降血脂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导致对降血脂药物的需求增加。
3. 产品种类:市场上主要的降血脂药物产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纳贝类药物和其他药物。
他汀类药物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具有卓越的降脂效果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4. 地区分布:市场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北美地区是最大的降血脂药物市场,欧洲和亚太地区紧随其后。
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由于人口增长、慢性病患者增加以及医疗设施改善,对降脂药物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5. 竞争格局:降血脂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多家主要制药公司,包括辉瑞、诺华、阿斯利康等。
这些公司通过研发和推广创新药物,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全球降血脂药物市场在未来几年里将继续保持增长,
主要受到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增加的推动。
市场竞争激烈,制药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降脂药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降脂药市场分析报告引言降脂药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症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促使了降脂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降脂药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市场规模分析降脂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降脂药市场在去年达到了xx亿美元的规模,并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高血脂症患者数量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推动。
市场细分分析降脂药市场可以根据药物的类型和渠道进行细分。
药物类型•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市场最主要的类型。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贝特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
•胆酸螯合剂通过结合肠道中的胆酸,阻止其被再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其他药物类型包括纤维酸和噻唑烷二酮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胆固醇进行调节。
渠道分析降脂药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医院、药房和在线渠道等。
医院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因为患者通常需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降脂药。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药物。
这些在线渠道给患者带来了方便,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竞争格局分析降脂药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由少数大型制药公司主导。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在降脂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由于降脂药市场的持续增长,不少中小型制药公司也加入了竞争。
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几年,降脂药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将成为降脂药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个体的基因特征,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2.创新药物研发: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制药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安全、更有效的降脂药。
2024年降脂药物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降脂药物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降脂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增加,高血脂的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因此降脂药物市场也逐渐扩大。
本报告旨在对降脂药物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力、产品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全球降脂药物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持续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现在,降脂药物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到2025年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高血脂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关注度提高。
此外,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也为市场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3. 市场竞争力分析降脂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跨国制药公司和本土制药公司。
跨国制药公司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如辉瑞、诺华等。
本土制药公司则通过价格优势和定制化服务吸引患者。
市场上的降脂药物主要分为药物A、药物B和药物C等多个类型。
这些药物在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4. 产品特点分析4.1 药物A药物A是一种针对高胆固醇的降脂药物。
它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促进胆固醇的排出来降低血脂水平。
同时,药物A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被患者广泛接受。
4.2 药物B药物B是一种针对高血脂的降脂药物。
它通过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和促进脂肪酸的氧化来减少血脂的沉积。
此外,药物B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4.3 药物C药物C是一种新型降脂药物,采用靶向脂蛋白受体的方法来降低血脂。
它具有可靠的疗效和持久的作用时间,但价格较高。
5. 市场前景展望降脂药物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尤其是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和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为市场的不断扩大提供了机遇。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制药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血脂药物市场调研报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悄然随之变化。
日益富裕的生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以往少见的疾病逐渐的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钙通道阻滞剂因其可以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脂,上市时间早(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市),医生接受程度高从而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截止09年6月的滚动年中约占39.2%,市场份额排第二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沙坦类药物,该类药物属于新型药物,也是国际上主流产品,该领域中产生了诸如缬沙坦等多个重磅炸弹,药效明确副作用更小,不过价格也相对较高,占据28.7%的份额;血管βββ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即普利类药物排名第三,该类药物上市时间早于沙坦类,临床上应用广泛,份额约为13.5%。
从市场增速看,新型的沙坦类药物增速一直都相对较高,近五年来增速平均为45%,增速第二位的为利尿剂,09年6月的同比增速为31%,钙通道阻滞剂为27%排第三。
未来沙坦类药物预期还是将以较高速度增长,其副作用小于普利类药物,降压效果显著,非常具有竞争力,未来市场前景看好,这跟国际市场上的情况也相一致,对该类药物我们做重点分析。
中国市场上共计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等六种该类型药物,其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缬沙坦,代表品种是诺华公司的“代文”,08年6月至09年6的全国终端采购金额为4.63亿,同比增38.6%,该药是全球第二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于1996年在欧美上市,国内的仿制药有数十个,但份额都很小,北京赛科制药的缬沙坦(商品名穗悦)同期采购金额为5600万排第二,第三为河南黄龙制药的缬沙坦,同期采购金额为4053万,此外,常州四药和山东鲁南制药的缬沙坦均以3000万左右的采购金额分列第四和第五的位置。
厄贝沙坦占据30.4%的份额排在沙坦类药物的第二位,代表品种为赛诺菲公司的“安博维”,该药是赛诺菲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共同开发的产品,1997年全球上市,同期全国医院终端采购金额为3.92亿,同比增34.6%,排名第二的是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的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依伦平”,金额为5145万,同比增107.6%,充分体现出好品种的竞争力。
恒瑞医药的厄贝沙坦以4515万排在第三,同比增78.4%。
氯沙坦是全球第一个ARB药物,由默克公司和杜邦公司联合开发,商品名“科素亚”,1994年在欧洲上市,在国内则以杭州默沙东分装氯沙坦钾片上市,1995年默克公司又开发了氯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亦是第一个高血脂复方制剂,商品名“海捷亚”,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科素亚同期全国医院采购金额为3.14亿,同比增16.7%,科素亚已于09年11月专利到期,未来在国内企业的侵蚀和其他沙坦类药物的竞争下将逐渐缩小市场份额。
市场现状美国专业调研机构NBJ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世界营养产业年均增速在8%~10%之间,预计到2018年,世界营养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营养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专家指出,近年来,数量庞大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等各种“富营养病”,以及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现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饮食干预就成为人们自我保健的主要手段。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最关注的是功效和无副作用。
”具有补充营养促进健康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疾病风险,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特点,适宜各类人群食用。
由商超渠道“节日送礼的”上海健特药业的黄金搭档、脑白金,上海交大企业的昂立一号,深圳的万基健康产业的洋参系列、壮骨粉系列、深圳今日药业的洋参系列、乌鸡系列产品、深圳太太药业的太太、鹰牌、康富来、喜悦等品牌、云南的绿A、哈药集团的三精系列、海南养生堂的成长快乐、天然维生素E、C,江中制药的初元、广州白兰氏系列乌鸡、当归口服液,天津凯庸系列等等众多产品牢牢的把控着,依靠高密度的广告拉动市场,立足市场。
医药连锁渠道,除了上述企业之外,还有众多营养补充剂,鱼油、卵磷脂、维生素、膳食纤维、质粉、螺旋藻等成系列化的产品领导着,统称为大保健系列,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进口的,GNC、自然之宝、二十一坊、新生命、生命力、倍健、康倍力等等,国产代表汤臣倍健、清华紫光、千林、善元堂等等。
以上两类主要是营养补充型的产品居多,多数是调节免疫力、补充钙质,增加骨密度,改善睡眠功能、抗氧化功能、美白祛斑等。
会销和体验营销,主要是以心脑血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类产品为主体进行宣传和教育,这类企业往往是短平快、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通常是2年就更换新产品,实行掠夺式开发市场,所已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有记忆度的品牌,基本都是小品牌局部区域的操作市场。
向以往的天年、夕阳美、中脉、珍奥、绿色世纪、金晚霞等等。
这些做成全国性的会销企业,也是在广告的拉动下做成全国性的品牌。
体验营销是以单店运作,产品差异化很大,以养生知识和中医理论为主+家庭式的亲情服务+娱乐文化来运营市场,具体的产品数据不易于统计。
降血脂类的产品有卵磷脂、蜂胶、银杏口服液、螺旋藻、辅酶Q10、纳豆激酶、富含中药成分降脂产品,这些产品的效果比较慢,服用周期比较长,效果不明显,见效快的需要添加西药成分。
而会议营销的企业产品多数添加了西药成分。
降脂市场的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中国人的膳食组成仍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体,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而谷类和薯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消费却呈下降趋势。
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带来最显著的效应就是——高血脂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
专家估计,全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间,血脂偏高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估计中国的高脂血症患者高达9000万。
高血脂的高发病率,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
卫生部《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显示,中国人死亡原因中,约32%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2016年每三个死亡的中国人中间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这些心脑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死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硬化。
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前2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其中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高血脂在整个21世纪,都会是中国人健康的最大威胁。
高血脂,将成为中国人整个21世纪的心病。
既然高血脂能够带来动脉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
那么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降血脂”。
医学已经证实,降血脂可以减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因此近20年来,降血脂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的课题。
中国有9000万高血脂患者,也就是说中国有9000万需要降血脂的人,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只要每人平均每年服用100元的降血脂产品,降血脂市场就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庞大的市场、国际药品市场上降血脂产品的成功先例,这些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企业家的神经。
从卫生部检索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国家已批准的近3000种国产保健食品中,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三项上的就占2/3,其功能含调节血脂的保健品则不少于1000个。
而在市场与保健品高度重合的OTC市场上,降血脂类药品总数也不低于200个。
除了国产保健品、OTC产品,市场上海充斥着大量的以降血脂为诉求,而没有批号的产品,这些产品中既有“进口”的洋保健品,也有本土的健康食品。
排在ARB药物份额第四位的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替米沙坦,商品名“美卡素”,1998年上市,国内市场上采购金额为1.41亿,同比增58.3%,该药物在国内没有做好产权保护,仿制品众多,在市场上有销售的就接近30家企业,也正因此国内厂家的份额都很小。
1.钙通道阻滞剂占据最大份额该类药物的代表品种是辉瑞公司的“络活喜”,该药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中国的行政保护,同期全国医院采购金额为5.7亿,同比增长26%,国内的吉林天风制药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凭借更佳的药效市场上得很快,采购金额规模从05年的8千万左右上升到09年的3.27亿,增速惊人,北京赛科药业和上海海尼制药的氨氯地平分别以1.25亿和1.04亿的规模列第三和第四位。
其余国内厂家的规模均在千万和百万规模,市场影响力微薄。
做为第一代的钙通道阻滞剂,德国拜耳的“拜新同”是硝苯地平的原研品种,于1985年上市,做为一个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的成熟品种,硝苯地平在国内有数十家化学制药厂生产销售,但仍然是只有拜耳的“拜新同”一家独大,同期采购金额为5.67亿,同比增24.5%,排第二位的是青岛黄海制药,规模为5400万,同比增8.7%,上海现代制药(600420.SH)的“欣然”以5159万排第三,该公司加大了终端市场的营销投入,效果明显,同比增长了27.12%。
余下的厂家如山东德州制药、扬子江药业和广东环球制药均在1千多万,规模甚小。
非洛地平是第二代钙通道阻滞剂,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国内商品为“波依定”,1991年美国上市,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同期采购金额为4.17亿,同比增27.8%,该药国内的仿制企业不多,规模也只在2000万以下,厂家分别有合肥立方制药,1934万;山西康宝制药1118万;北京协和制药765万;江苏联环制药(600513.SH)591万。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集中度高该类药物在中国抗高血脂药物市场上排在第三位的市场份额,细分品种虽多,但做大的品种仅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两个。
贝那普利属于新一代的普利类药物,在药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比第一代的卡托普利有提高,由诺华公司开发,1991年上市,同期国内采购金额为3.27亿,同比增占据了国内普利类药物市场份额的38.7%。
深圳信立泰药业(002294.SZ)的贝那普利规模为2253万,同比增63%,排在贝那普利的第二位。
福辛普利也是一种新型的ACEI类药物,由百时美施贵宝开发,1991年上市,1997年进入中国,商品名“蒙诺”,同期国内采购规模为1.67亿,同比增5.5%。
国内的仿制药目前仅浙江华海药业(600521.SH),08年才投入市场,目前规模还只是百万级别,甚小。
3.Β-受体阻滞剂平稳增长该类型药物占据整个降血压药物市场份额的8.9%,同比增速为24%,其中阿斯利康的美托洛尔销售规模最大,其商品名为“倍他乐克”,同期采购金额为1.95亿,同比增9.42%,该品种基本被阿斯利康垄断,国内有十几家仿制品,但排第二的白云山天心制药厂的美托洛尔规模仅百万级别,基本无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