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册

乙醛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册
乙醛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册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6~58,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

1.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________、具有________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

________,沸点低(20.8°C),易挥发,易燃烧,能跟________________

等互溶。

2.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官能团的结构简式:________

二、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点击观看乙醛的银镜反应】

【实验操作】

思考,

按照老

师引导

的思路

进行阅

读,小

组内讨

论,代

表回

答。

通过阅读,

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

团队合作

精神。

(2)与新制Cu(OH)2的反应

【点击观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3)催化氧化

乙醛在有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

乙醛蒸气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发生加成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一、醛基的检验及性质

1.醛基的性质

醛基可被氧化剂氧化为羧基,也可被H2还原为醇烃基,因此

既有还原性,也具有氧化性,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根据课

堂内容

进行知

识的提

升。

通过对醛

基的结构

及性质、氧

化或还原

反应原理

的拓展,把

2.醛基的检验

(1)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实验中注意事项:

①试管内壁(玻璃)要光滑洁净;

②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

③银氨溶液的制备、乙醛的用量要符合实验说明中的规定;

④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受热要均匀,以温水浴加热为宜;

⑤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

(2)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实验中注意事项:

①Cu(OH)2要新制;

②制备Cu(OH)2是在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应保持

碱过量;

③反应条件必须是加热煮沸。

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1)含义:有机物去H或加O的反应。

(2)类型: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②在催化剂存在时被氧气氧化。

2CH2=CH2+O22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H3CHO+O22CH3COOH

③有机物被某些非O2的氧化剂氧化

a.能被酸性KMnO4氧化的:烯、炔、二烯、油脂(含C=C)、苯的同系物、酚、醛、葡萄糖等。

b.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的:醛类、甲酸及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RCHO+2[Ag(NH3)2]OH RCOONH4+2Ag↓+3NH3+H2O

RCHO+2Cu(OH)2RCOOH+Cu2O↓+2H2O 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

2.还原反应

(1)含义:有机物加H或去O的反应。

(2)典型反应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2.乙醛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此反应属于(AC)

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D.消去反应

3.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

(1)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____________溶液煮沸,倒

掉煮沸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洗净。

(2)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

___________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___________为止。有关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应用_______加热,产生银镜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例题分

析、分

组讨

论,集

中评讲

通过针对

性例题训

练,巩固对

乙醛的结

构与性质

的认识

课堂总结

1.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的分子结构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A.银镜反应

B.跟新制Cu(OH)2反应

C.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根据课

本内容

以及所

学内容

进行知

识的总

结、归

通过课堂

总结,使学

生明白本

节所学内

容,并注重

知识的归

纳和理解。习题巩固1.下列有机物在反应中被还原的是(C) 巩固训通过针对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B.乙醇转化成乙醛

C.乙醛转化生成乙醇D.乙醛制乙酸

2.下列有关银镜反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A.试管先用热烧碱溶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稀氨水中加入2%的硝酸银溶液,制得银氨溶液

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能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3.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取1 mol/L的CuSO4溶液2 mL和0.4 mol/L的NaOH溶液5 mL,在一个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A) A.NaOH的量不够B.CuSO4的量不够

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练性练习,及

时反馈课

堂教学效

果,巩固乙

醛结构和

性质理论

知识,提升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结束新课

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掌握乙醛的结构和性质及应用,课

后请完成作业、整理教学案,并预习第二课时醛类的性质与应用。

聆听、

思考

提醒学生

结合作业

整理所学

知识,预习

新课。

板书设计

第二节醛(第一课时)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自主学习: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1.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的分子结构

二、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2)与新制Cu(OH)2的反应(3)催化氧化

(4)燃烧

高中化学教案

氯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 ②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及氯水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氯气跟碱的反应及漂白粉的制法和漂白原理; ④从中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氯气跟水的反应,氯水的漂白、氯气跟碱的反应)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并从上述实验事实中体会到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并从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对比观察实验的能力;抽象概括出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氯气的哪些重要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氯气的另两种重要的化学性质。【指导实验】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 对比观察:加入水后的试管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设问】上述变化说明什么? 氯水的气味,是哪种物质的气味?你曾经闻到过吗? 【板书】①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②氯水呈现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游离的氯。 【指导实验】分别用两只玻璃棒蘸取稀盐酸和氯水,分别滴在两条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两条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解疑】氯气与水反应有酸生成 【设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什么? 【点拨】新制的氯水中大约有40%的氯和水反应。 【板书】氯水是混合物 【设疑】当我们改变上述反应条件时,上述反应进行的程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启发】观察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我们已知道H2O和盐酸没有漂白的作用,要么氯气有漂白作用,要么HClO有漂白作用,或两者都有。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设疑】仔细观察两支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不同?装有氯水的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为什么会变浅? 【概括解疑】①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②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消耗了次氯酸,使没有和H2O 反应的Cl2又继续和水反应,也使没有溶在水中的Cl2又继续溶在水中,这样循环往复,只要加入的被漂白的物质的量足够,最终上部空间气体的颜色会消失。即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使氯气与水的反应趋于完全。 【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 【点拨】实验证明氯水见光后可以产生气体——这个气体是氧气。 【设疑】当氯水放在强光下长时间放置时,氯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组成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指导实验】向学生实验一中加入水后的试管中加入1粒固体NaOH,充分振荡。将三支试管放在一起对比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投影】 Cl2+2NaOH=NaCl+NaClO+H2O

高二化学全套教案

第一章 氮 族 元 素 氮族元素的通性: 1、原子结构: 元素符号 N P As 2 8 18 5 Sb 2 818 18 5 Bi 2 8 18 18 32 5 2、性质上的相似性: (1)能获得3个电子,在气态氢化物中化合价都是3-价 RH 3 (2)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合价都是+5,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其对应水化物为H 3RO 4 或HRO 3,呈酸性。 3、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结构上的不同点,总结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1) N 和P 有较显著的非金属性;砷有非金属性,也表现一些金属性;而锑铋已表现 出明显的金属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 (2) 与O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2×2e NO 2O 2 2放电 + (难化合) 4×5e 522 O P 2O 5P 4点燃 + (易化合) 可见,其还原性N

P 。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 不同点: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在 N P As Sb Bi 金属 性逐渐 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与H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3×2×e N 2 + 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P 很难与H 2直接化合为PH 3 其氧化性N>P ,非金属性N>P 。 (4) NH 3 PH 3 AsH 3 SbH 3 稳定性逐渐减弱 (5) HNO 3 H 3PO 4 H 3AsO 4 H 3SbO 4 HBiO 4 酸性减弱 提问:氮族元素和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相比,谁的非金属性较强?为什么?举例说明。 ( P S Cl 非金属性渐强 P 与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 3 S H H S 22 ? + HCl H Cl 22 2光照或点燃 + PH 3 H 2S HCl 稳定性渐强 )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 族,包括:N 、P 、As 、Sb 、Bi 五种元素。 (1)原子结构 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从N 至Bi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性 质 相似性: 主要化合价-3、+3、+5价,最高价氧化物R 2O 5,气态氢化物 RH 3 递变性: 1、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增强。 4、单质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原因是氮、磷、砷的单质均是 分子晶体,随分子量的增大晶体的熔点升高,锑和铋的晶体是金属晶体,随离子半径的增大,晶体中金属键减弱,晶体的熔、沸点降低。 第一节 氮和磷 [学习目标] 1.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磷的性质;了解氮气和磷的用途;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两篇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两篇 培育知识树,勤奋来浇灌。十年不间断,大树枝叶繁。今日以下是为您推荐。 高二化学教案范文11.电离定义 [过渡]: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板书]: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过渡]:下面我们举例具体看看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举例:HNO3 Ba(OH)2 CuSO4的电离方程式) [讲解]: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2)同学们注意,在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像NO3-这样的原子团不能拆。(强调:还有SO42-、NH4+、OH-、CO32-都是一个整体,在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就像我们的班集体一样不能分开。) [过渡]:大家学会了没有?下面我们做个练习。 [课堂练习]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KClO3=K++Cl-+O3- B. Na2SO4=Na2++SO42- C.Ba(OH)2=Ba2++(OH)2- D. Al2(SO4)3=2Al3++3SO42- [学生活动]:非常好,接下来大家动手练一下,完成课本迁移运用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请同学上台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正确的电离方程式。

[引导]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板书]:酸:阳离子全部是H+ [过渡]:在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全部。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碱:阴离子全部是OH- 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电离方程式,式子中间使用的都是=,因为它们都是强电解质。电解质除了强电解质还有弱电解质,我们可以用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醋酸或氢氧化钠氨水去验证。 [播放视频,自学内容] 下面我们就跟随视频播放,一起自学强弱电解质。[回顾与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解决了不少的问题,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的过程。[过渡]: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个综合性练习。 [课堂练习] 2、有下列物质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液态HCl ④KOH水溶液⑤熔融状态的KNO3 ⑥酒精水溶液⑦二氧化碳气体 电解质:非电解质: 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 [讲解]: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精品教案高二化学教案(完整版,包括上下册)

高二教学案 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 1、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氮气的化学性质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第一章 氮族元素 氮(N ) 磷(P ) 砷(As ) 锑(Sb ) 铋(Bi )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相似性: (1)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能够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在最高价氧化物中,氮族元素都显+5价,分子式为R 2O 5。 (3)在其氢化物中,化合价为-3价,分子式为:RH 3。(锑、铋为金属,无负价) (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 4RO 4。(因为氮的原子半径小,所以+5 价氮只能有一种含氧酸HNO 3,而+5价磷却有HPO 3和H 3PO 4两种含氧酸) 递变规律: (1)氮族元素单质从非金属逐渐过渡到金属。 (2)元素的非金属性N >P >As ,金属性:Bi >Sb 。 (3)氢化物的稳定性:NH 3>PH 3>AsH 3。其还原性顺序与此恰好相反。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H 3PO 4>H 3AsO 4。 第一节 氮和磷 一、氮气 1. 氮气的物理性质 2. 氮气的分子结构 3.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 2+3H 2 2NH 3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N 2+O 2=====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无色 红棕色 放电

第一节氮和磷(第二课时)

板书 要点 NO2、NO和O2混合气体的计算 2NO+O22NO2① 3NO2+H2O2HNO3+NO ② ②×2+①得: 4NO2+O2+2H2O4HNO3(Ⅰ) ①×3+②×2得: 4NO+3O2+2H2O4HNO3(Ⅱ) 易混知识点NO2溶于水得HNO3,但其不是HNO3有酸酐 某酸脱去一分子的水,所剩下的部分称为该酸的酸酐。一般无机酸是一分子的该酸,直接失去一分子的水就形成该酸的酸酐,其酸酐中决定酸性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典型题、高考题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40mL通入倒置并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充分吸收后剩余5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7/1 7/3 ) 课堂练习练习: 1、鉴别红棕色的溴蒸气和二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B.通入硝酸银溶液 C.加水振荡D.通入氯气 2、室温时,将盛有20mL 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残留气体3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是 A.12.4mL B.13.6mL C.14.8mL D.17.8 mL 3.5mLNO和15mLN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置在水槽充满水的试管里,最后在试管中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多少?(10)再通入多少mLO2水可充满试管?(10 7.5 ) 教学后记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 3C +H 2CH 3CH 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 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 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乙醛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了解醛类的一般通性,了解甲醛得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 醛的化学性质 问题支架导学 一、醛类概述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2.醛的同分异构体 3.醛类的命名 写出C5H10O属于醛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二、醛类的化学性质 ①② RCH2OH RCHO RCOOH 1.写出进行①转化的方程式:;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2.写出三种进行②转化的方程式 a:;b:;c:。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其中能作为检验是否有醛基存在的反应是。 三、甲醛的性质 1.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 核磁共振谱上可以看到个峰,空间构型为。 2.物理性质 甲醛俗称,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色、气味的体。有毒(它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之一,如胶合板、油漆等);溶于水,浓度在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具有性,可作。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反; 氧气催化氧化:。 (2)还原反应 氢气加成: (3)加聚反应 n HCHO (4)与苯酚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丁醇和乙醚 B.丙醛和丙醇 C.丙醇和甘油 D. 乙烯和丁二烯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关有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3.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醇制乙醛 D.乙醇制乙烯 4.有乙醛蒸气与乙炔的混合气体aL,当其完全燃烧时, 消耗相同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A.2aL B.2.5aL C.3aL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丁基有4 种形式, 不试写, 试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若氢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7.有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 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 13. 44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 A.丙醛 B.丁醛 C.3—甲基丁醛 D.己醛 自我小结 课后反思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讲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法 标价态、列变化、求最小公倍数、现先氧化还原元素再根据元素守恒配系数 ①正向配平:先配氧化剂还原剂,后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适用于: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在两种物质中,且对应元素完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②逆向配平:先配氧化产物和还原剂产物,后配氧化产剂和还原产剂 适用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开在两种物质中,且对应元素完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③整体配平:一种物质中有两种或多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把这个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④零价配平法:一种物质中有无法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情况,把这个物质中所有元素当作零价来看 ⑤待定系数法:设一种复杂物质的系数为1,另一种物质的系数为X,在根据元素守恒配其他物质,最后解X(注意验证三大守恒) 【巩固练习】 1.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3—→AsO43-+SO42-+NO↑+____(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平后水的计量数为4 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8 D.氧化产物为AsO43-和SO42- 2.把图B中的物质补充到图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IO4-作氧化剂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若有2 mol Mn2+参加反应时则转移10 mol电子 D.配平后Mn2+、H+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 二.填空题 3.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FeTiO2+C+Cl2═FeCl3+TiCl4+CO.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C2O42﹣+═Mn2++CO2↑+. 5.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PbO2、PbSO4(难溶盐)、Pb(MnO4)2(强电解质)、H2O、X(水溶液呈无色)和H2SO4,已知X是一种盐,且0.1mol X在该反应中失去3.01×1023个电子. (1)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有9.8g H2SO4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修订稿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 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 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 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O H 3C + H 2 CH 3CH 2OH 催化剂△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 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 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板书] 二. 醛类化合物 [引言]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乙醛所属的醛类化合物又有什么结构与 特点呢。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1. 结构:与乙醛有相似性,结构通式 H C O R 2. 性质:与乙醛也有相似性。 1)_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5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Ag++NH3·H2O →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①配制银氨溶液

高中化学关于醛的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关于醛的测试题和答案 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修材料,它们会释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A.甲烷 B.氨气 C.甲醛 D.二氧化硫 解析:装修材料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为甲醛. 答案:C 2.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C.CH2===CH—CHO D.CH3—CH2—CHO 解析:根据醛的概念可知不属于醛类. 答案:B 3.下列4个化学反应中,与其他3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A.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B.CH3CH2OH+CuO――→△CH3CHO+Cu+H2O C.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 D.CH3CH2OH+HBr―→CH3CH2Br+H2O 解析:选项A、B、C中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选项D中的反应为 取代反应. 答案:D 4.下图中硬质试管A中放入干燥洁净的细铜丝,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中放入冷水.向B中不断鼓入空气, 使甲醇蒸气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

(1)撤去A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将试管C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加入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CH3OH+O2――→Cu△2HCHO+2H2O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不加热的铜丝仍保持红热. (2)生成的甲醛易溶于水,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答案:(1)因为2CH3OH+O2――→Cu△2HCHO+2H2O是一个放热反应 (2)有红色沉淀生成 HCHO+4Cu(OH)2――→△CO2↑+2Cu2O↓+5H2O 5.(2011?唐山一中月考)有A、B、C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其中B可发生银镜反应,C跟石灰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A、B、C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手段: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情景创设1】 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教师评价】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新课】 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过渡】 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 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 ,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醛》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乙醛、醛类)的内容,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程序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在-CHO 中,H 和O 的位置不能够颠倒,乙醛不能写成CH 3COH 。 [过渡] 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CHO ,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析] —CHO 的结构。 H H —C —H H O

高二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复习内容】 蛋白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知识讲解】 一、氨基酸: 1、氨基酸概念: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H ? 注意:(1)氨基:氨气分子(NH3)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部分。氨基的电子式:N :H (2)α—氨基酸: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3) 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 2、氨基酸的结构:α—氨基酸通式R—CH—COOH,既含有氨基(—NH2)又含有羧基(—COOH)。NH2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名称浴称结构简式 氨基乙酸甘氨酸CH2—COOH NH2 α—氨基丙酸丙氨酸CH3—CH—COOH NH2 α—氨基—β—苯基丙酸苯丙氨酸—CH2—CH—COOH NH2 } 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HOOC—CH2—CH2—CH—COOH NH2 4、氨基酸的性质: (1)与酸反应:R—CH—COOH+HCl→R—CH—COOH NH2NH3Cl (2)与碱反应:R—CH—COOH + NaOH→R—CH—COONa+H2O NH2NH2 结论:氨基酸具有两性。 思考:(1)写出:R—CH—COOH与过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Cl ' 答:R—CH—COOH+2NaOH→R—CH—COONa+NaCl+2H2O NH3Cl NH2 (2)在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哪些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 答:Al、Al2O3、Al(OH)3、(NH4)2CO3、NH4HCO3、NaHCO3、(NH4)2S、NaHS、CNaH2PO4、Na2HPO4等。 (3)缩合反应: O H H H2N—CH—C——CH—COOH→H2N—CH—C COOH+H2O R R R R O H O nH2N—CH—C—OH→[ N—CH—C ]n+nH2O … R R 肽键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α—氨基酸: H2N—CH—C—N—CH—C—OH+H—OH→2H2N—CH—COOH R O H R O R 例1氨基乙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H2COO-+H3O+CH2COOH+H2O CH2COOH+OH- NH2NH2NH3+ (1)若向氨基乙酸溶液中加入盐酸,则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有机物(写结构简式,下同)________的浓度增大;若向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26 7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重难点四乙醛的化学性质 【要点解读】 1.定义: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醛通式为 C n H2n O(n=1、2…),最简单的醛是甲醛HCHO. 2.分类: 3.命名:由于醛基总在碳链的一端,因此不需标出醛基的位置,醛基中的碳原子定位1号碳; 1″含-CHO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离-CHO最近端开始编号. 4.物理性质 ①HCHO是最简单的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 菌、防腐性能; ②乙醛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 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CH3CHO+H2催化剂 △ CH3CH2OH,乙醛不能和溴单质加成 (2)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2CH3CHO+O2催化剂 △ 2CH3COOH;点燃:2CH3CHO+5O2 点燃 4CO2+4H2O ②银镜反应:a.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b.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CH3CHO+2Ag(NH3)2OH2△ 2Ag↓+CH3COONH4 +3NH3+H2O 注意事项:1″试管内部必须洁净;2″必须水浴;3″加热时不可振荡与摇动试管;4″需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6″实验后,银镜用HNO3浸泡,再用水洗.③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a.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试管里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 b.乙醛的氧化:在上述蓝色溶液中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 2NaOH+CuSO4═Cu(OH)2↓+Na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