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析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析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摘要】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传承和表达工具,对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活动中,民族音乐的应用能够增加活动的氛围和趣味性。
个体在情感表达中,通过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情绪。
民族音乐也对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进一步探讨其社会功能,以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和和谐发展。
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研究也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纽带,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民族音乐、社会功能、文化传承、凝聚力、社会活动、个体情感、文化多样性、重要角色、文化交流、和谐发展、探讨、影响。
1. 引言1.1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民族音乐,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从而加深对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打动人心、陶冶情操,引领人们进入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民族音乐也是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工具,更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1.2 研究民族音乐的意义研究民族音乐的意义在于探索不同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表达方式,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民族音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乐器和演奏方式,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
研究民族音乐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民族音乐,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传统,从而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共存。
研究民族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社会功能与中国先进文化音乐,从它诞生的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发生作用;音乐,从它诞生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
人类的音乐艺术,之所以能从远古纯朴的原始歌唱,发展到今天音乐舞台和传播媒体上的五彩缤纷、壮丽辉煌,是与音乐社会功能作用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它不断加深的美学认识分不开的。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严肃地断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他深刻地感受到,高尚音乐对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引导、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对社会陈规陋习的改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汉初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也肯定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功能:“教之以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
”西汉的司马迁认为:“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历朝历代的中国文人们,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不谋而合:音乐,作用于社会、影响于人。
而他们梦寐以求之的那种“琴音调,而天下治”和“鸣琴而治”的政治理想,就是基于他们对音乐社会功能沦肌浃髓的领悟——尽管他们的这种理想在当时毕竟是幻想。
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们,也观察和注意到了音乐的“净化”作用。
按哲学家们的解释,这种“净化”,就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净化”,这种“净化”的过程,就是用音乐来教育人的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非常注重音乐的社会作用,他说:“音乐是道德胚胎的源泉。
”18世纪以后,出自于欧洲音乐大师们有关音乐社会功能的言论就更多、更具体了;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
”门德尔松说:“音乐则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的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
”舒曼在评价肖邦时也说:“肖邦的作品好比是一门门隐藏在花丛里面的大炮。
”而肖邦自己是这样说的:“我愿意高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感情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我的作品的一部分——能够成为约翰?苏比耶斯基?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虽已成绝响,但它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的两岸。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予了音乐丰富多彩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因此,我认为音乐的价值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现就音乐的社会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析:一、育人功能音乐的育人功能是指音乐艺术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
这是历来中外的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教育家非常乐于谈论和谈论非常多的话题。
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五一节。
与孔子思想几近相同的是德国诗人,教育家席勒,他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的美,也包括其它艺术的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
”音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创作者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感和真知灼见。
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战时,当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波兰三分之二的国土,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鼓舞了波兰人民重又收回被蹂躏的国土;刘项之战时,是“四面楚歌”瓦解了千秋豪杰项羽;当苏武孤独在戈壁草原牧羊时,也是音乐给了他不变汉节,顽强生活的勇气;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的存亡系于一刻时,是《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使他们“起来”、“起来”;当新世纪来临之际,伟大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走进新时代》优美动人的旋律,激励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乐记乐化篇的主要观点

《乐记·乐化篇》的主要观点《乐记·乐化篇》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音乐的起源:《乐记·乐化篇》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对生活的体验。
人们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雷声等,逐渐发展出了音乐。
同时,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喜怒哀乐等情感,这些情感也成为了音乐创作的源泉。
2. 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乐化篇》强调音乐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它可以调和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音乐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在欢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中得到宣泄和释放。
同时,音乐还可以传递道德观念,引导人们遵循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音乐的教化作用:《乐记·乐化篇》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作用,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达到身心和谐的境地。
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人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4. 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乐记·乐化篇》指出音乐与政治密切相关,政治家应该重视音乐的作用,利用音乐来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音乐还可以作为外交手段,展示国家的文化魅力,促进国际友谊。
5. 音乐的教育意义:《乐记·乐化篇》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音乐,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乐记·乐化篇》主张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强调音乐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这一观点对于后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试论音乐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交流功能

试论音乐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交流功能1. 引言1.1 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音乐也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音乐的共鸣下,人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无论是在社会运动中唱响的抗议歌曲,还是在宗教仪式中奏响的崇拜乐曲,音乐都能够将人们的情感聚集起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和共同体验。
可以说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凝聚的力量。
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更体现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中。
通过对音乐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音乐还可以成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量的媒介。
在社会活动和节庆中,音乐常常被用来加强团体的凝聚力,激发大家的热情和活力。
无论是民间舞蹈、庆典活动还是政治集会,音乐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共同的情感和归属感。
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人们、传承文化、弘扬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会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2 音乐的社会交流功能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它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能够通过音乐相互交流和理解。
在国际音乐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通过音乐作为共同的语言,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音乐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在社交活动中,音乐常常被用来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音乐的共享和欣赏,人们更容易打开心扉,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音乐还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和情绪,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音乐还可以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团体活动中,通过音乐的共同创作和演奏,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团结感会得到加强,进而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
3. 结论3.1 音乐对社会的影响音乐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情感。
许多作曲家和歌手通过他们的音乐作品传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摘要: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审美;认识;教育;娱乐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91-02音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人们结成了亲密的伴侣。
音乐无时无刻都在伴随着我们,为人类服务。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美国曾对大学毕业的各个不同工作年份的人,做一题为“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的调查,结果是:毕业后工作1~5年者认为专业技术最有用;6~10年者认为人际关系最有用;11~15年者认为管理能力最有用;16年以上者认为艺术鉴赏力最有用。
这说明了艺术是终身受益的教育,可见从小加强艺术教育是何等重要。
其实,音乐的审美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
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它可以对社会成员起到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
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魔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灵,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及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的认识功能音乐具有超现实的作用,不但能使我们在困难时想到胜利,在失败时想到成功,而且会唤起愿望,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辉煌灿烂。
例如: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人类创造了《命运交响曲》,这首乐曲不仅是对贝多芬“世界音乐泰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许多成功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后来理想者铺平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音乐的价值与功能

音乐的价值与功能音乐的价值与功能引言: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价值与功能,包括其在个人生活、教育、健康和社会方面的作用。
1、音乐在个人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1.1 情感表达: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都可以通过音乐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
1.2 心灵慰籍:音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可以舒缓人们的情绪,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慰藉。
1.3 反思思考:音乐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人们更加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2、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2.1 学习能力:研究表明,音乐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2.2 情感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更加敏感、细腻并具备情感表达的能力。
2.3 团队合作:学习音乐需要与他人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巧。
3、音乐在健康中的价值与功能3.1 放松身心:音乐具有放松和缓解压力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焦虑、压力和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3.2 治疗疾病:音乐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疗法,可以帮助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3.3 提升免疫力:研究发现,音乐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人体更加健康抵抗疾病。
4、音乐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4.1 文化传承: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可以传承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维护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4.2 社区凝聚力:音乐可以促进社区内的凝聚力和团结,通过共同的音乐活动,可以增强社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3 社会变革:音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呼唤公正和平等,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音乐的社会功能2021年新版

音乐的社会功能2021年新版当我们听到音乐之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从而会让我们的情绪,意识,理智发生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间接的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到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的社会功能。
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认识,教育审美,实用。
那我们先来说说认识功能,所谓认识功能,大概其就是如何认识音乐。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技术,就是它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或者是具有某种固定形态,所以它只能通过音响运动,模拟的方式啊,暗示啊,概括啊,抽象啊等这些方面去间接的显现世界。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失恋的时候听悲伤的歌,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怎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属于一种心理暗示。
明明可能不听歌不会这么难过,但是有悲伤的音响伴随,我们的情绪就会受到这种不好的暗示。
正因为它是无形的也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讲,音乐的功能会相对于弱一些。
那如果我们想要通过音乐来认识外部世界(也就是了解音乐)我们就必须要具有掌握音乐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听,或经过后天的培训和学习。
主要是学习它的民族特点,时代风格,体裁和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感受。
如果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它的功能就会大大增强,比如在运动比赛中加上音乐做背景,就会鼓舞运动员的势气,同时也体现了音乐的重要性。
以上呢,就是音乐的认识功能,希望大家在其中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做总结,我不好写的太简短以免错漏了内容。
接下来是第二点,音乐的教育功能这个就会好理解一些。
它一般是通过乐曲所表现的情感,情绪感染听者来实现的,这种教育功能的强弱一般是由音乐的体裁,样式决定的。
说白了就是我们听什么音乐,让我们的心态,意识有什么感悟。
我们从无标题音乐和有标题音乐来说一下教育功能。
无标题音乐它主要着重于形式美。
听者只能通过音乐自身的运动去感受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体验对生活的肯定和否定,积极与消极,愉快或悲伤。
比如清晨起来我们随机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我们暂且说它是没有名字的,因为我不知道它的名字,这时我会根据感受旋律来听这首曲子,由它的旋律来决定我是不是要赖床还是马上起来开始今天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作为艺术殿堂特有的声音符号,是人类生活意义和生命本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音乐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思想与载体、思想与传递方式的统一。
正因如此,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却本身的形式美感外,也能奏响蕴含的乐章,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艺术化形式。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源于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
纵观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音乐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论是人类早期体力活动时,为减轻劳动负担而发出的劳动号子,还是当今时代随处可闻的诸种声乐、器乐,均为音乐的一种形式。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使人们的生活得到充实,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积极影响。
因此,我认为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音乐的社会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的教育功能,历来的教育家早就十分重视“乐教”育人功能。
在中国可以说有教育工具就产生了乐教,“乐”作为社会教育工具早在古代就被认定。
周公的“制礼作乐”,在这个最高统治者的推动下礼乐并举相辅相成相互加强,为的是造就一种祥和的社会和人的心理世界。
到了孔子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授课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认为“六艺于治一也”即音乐与其它几门课程对于治国、修身、育才的作用是一致的。
孟子说过:“仁言不如仁乐声之入人深也。
”也就是说音乐比仁人之言还能深刻地影响人心,人心自有言语难及而音乐可通达的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寓教于乐”的方针。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如《在北京的金山上》、《东方红》、《浏阳河》等,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
音乐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音乐使听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音乐自身的形态美,它是由创作者将音乐的多种表现要素按照美的规律构建的艺术化结构,其中音乐旋律的千姿百态、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无穷变化以及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均衡、匀称、和谐、统一、对比、变化等自然美法则,给人听觉审美需要上的满足。
音乐的情态美是作曲家寄托于形态美中的各种情思,它能真实地反映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细腻、微妙的感情变化,起到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的作用。
音乐的风格美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满足人类的种种审美需求。
例如,李谷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在她在成名作《乡恋》中,使用充分舒展的拖腔,以带着轻声、气声的腔调吐字发音,将歌曲从高音区层层跌落,最后消失于朦胧的鼻腔哼鸣,从她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从民族唱法向通俗唱法过渡的痕迹。
她的演唱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声音明亮、吐字清晰、风格秀气柔美。
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审美实践可以使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得以逐步完善,逐渐形成热爱美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
音乐的励志功能,欣赏好的音乐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对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及其音乐内容,鼓励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时,首先介绍贝多芬执着于音乐的光辉一生。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
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
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音乐的健体功能,主要表现在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方面。
对于这方面的作用,古今中外哲人多有论述。
我国元代名医朱震亨也曾说:“乐者,亦为药也。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歌拉斯指出:"适当地享用音乐,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书报上载有音乐与人健康密切相关的文字介绍,比如关于胎教方面的,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出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酰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作用。
除了保健的价值功能外,音乐也补用于疾病治疗。
毕达哥拉斯就直接用“音乐治疗”这一概念。
如著名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始部分就使用了散板形式,因而产生了一种气韵连贯、一气呵成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节拍的功能也被有效地运用于“音乐治疗”中,人们用一种不具有明显节拍规律的音乐,来消除机体的紧张,使整个身心松弛下来;这种非规律性的节拍形式,往往追求的不是一种物理的运动力量,而是给人带来一种心理的内在动力性。
音乐的认识功能,人通过音乐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首先是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其次是它的民族特点、时代风格、题材样式以及创作者想表现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当听者在音乐中捕捉到与现实世界的某一事物的音响特征相类似的音型时,会通过联想去“认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或某一生活场景。
音乐所表现的不仅是音响世界,而是人的心灵所触及的大千世界。
如:古今中外写月光的乐曲多不胜数,西方有《月光曲》,我国有《春江花月夜》,而月亮是无声的。
综上所述,凡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均十分重视并懂得音乐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涵义,认定为必不可缺的。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并服务于社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是音乐工作者始终不能忘记的主要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音乐艺术的繁荣而努力,为音乐艺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功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