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特点形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历史维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观察——读《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

历史维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观察——读《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


别 出新 裁 的 研 究选 题
本 书 是 以“ 国 当代 流行 音乐 发 展 过 程 中 中 出现 的主 要 历史 事件 为线 索 , 流行 音 乐 与 社 以
会 文 化 环 境 的互 动关 系为 主 要 研 究 视 角 , 中 对 国 当代 流 行音 乐 发展 进 行 历 史 梳 理 , 在 此 基 并
李 瑞涛 : 历史 维度 的 中 国当代 流行 音 乐观察
行 —— 亲 历 中 国流 行 音 乐 》 是 金 兆 钧 先 生 作 ,
进 行 时 ’ 为过 去 时 甚 至 是 ‘ 去 完 成 时 ’ 来 变 过 再 补 救 工 作 难 度 将 会 更 大 。②由此 可 见 , 国流 ” 中 行 音 乐 的研 究 已 成 为 音 乐 理 论 界 真 正 需 要 深 人 研 究 的 领 域 。而 王 思 琦 博 士 正 是 在 这 种 历 史 情 境 下 自觉 地 带着 这 种 责任 , 头 于 浩 瀚 的 埋
史 料 之 中 , 时 地 填 补 了 此 种 缺憾 。该 项 课 题 适 的 研究 具 有 比较 突 出 的理 论 价 值 和 现 实 意 义 , 理应 得 到音 乐 学 界 的进 一 步 关 注 。 二 、 具 特 色 的研 究 方 法 独
为 一 名 亲 历 者 、 要 乐 评 人 对 中 国 当代 流 行 音 重 乐 的 发 展 进 行 的史 论 相结 合 的写 作 。此 外 , 于
据 笔 者 掌 握 的情 况 来 看 , 目前 已经 出版 的
有 关 中 国 当代 流 行 音 乐 发 展 、 在 一 定 程 度 呈 并 现 流 行 音 乐 发 展 历 史 轨 迹 的 成 果 有 : 0 3年 20
中 国文 联 出版 社 出版 的付林 编著 的《 国 当代 中

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研究

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研究

368刘国峰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音乐艺术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网络流行音乐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然而,与传统音乐相比,网络流行音乐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和探析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旨在对网络流行音乐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现状;特征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368-01网络流行音乐是当代新媒体语境下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对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十分深远。

可以说,当代网络流行音乐是一种特殊文化载体,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代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系列问题的长期存在,对网络流行音乐乃至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

因此,研究和探析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一)缺乏持续创新动力网络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对受众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是因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主体不同,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模式不同,这些都将会对网络流行音乐本身产生影响。

为了能够对受众群体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创作主体必须要尽可能不断地、持续地推陈出新[1]。

然而,从实际创作过程来看,由于创作者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网络流行音乐整体创新方面显得十分脆弱,难以形成抱团发展模式,也不能持之以恒地连续创新。

表面看似十分庞大的网络流行音乐创作队伍,实质上面临着被淘汰的问题。

(二)监管机制的缺失网络流行音乐创作和发展初期,与时代发展、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保持一致,并不存在低俗的问题,为受众群体营造了良好的欣赏和品鉴环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音乐逐渐出现了一些低俗的作品,这些低俗作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不良欲望,成为影响和阻碍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2]。

我国流行音乐产业环境及其发展途径分析

我国流行音乐产业环境及其发展途径分析

这种方式带有浓厚 的卖方市场 的色彩 ;而 现代网络的产生 , 大量网络音乐的下载 , 消 费者具有广泛的选择 自由度 ,特别是单 曲
消费使得传统的 “ 搭售行 为”得到 了根本
性的转变。与此 同时 ,产业结构也有 了很 大的改变 ,网络传输 、下载和数字存储技 术减少 了传统产 业 中内容和载体 的制造 、

( )流行 音 乐产 业具有地 区性和 全 四
球 性 双 重 属 性
下重要 的经济增长点 , 具有 以下基本特征
( )流 行 音 乐 产 业 是 创 意 产 业 的 主 一
I 一
对于古典音 乐而言 ,流 行音乐从
流行音乐是文化 的组成部分 ,根 植于

I 结形式活泼,构 、奏 要 内容 之 一 富上看、旋律剧、 丰 H 目 构来 结 多样 ,节 易于被 创意产业概念是继美 国提 出文化产业
我 国流 行 音 乐 产 业 环 境 现 状 分 析
( )我 国 流 行 音 乐 产 业 的 一般 环 境 一
分析
自现代工业社会 以来 ,大规模 的生产
方式使得流 行音 乐的商
业属性越来越 明显 ,但 是 ,流 行音 乐总是通过 不 同 的载体 进 行传播 , 不 同载体 的出现 对于 流 行音乐产业结构 有着十 分重要 的影 响。 从磁带 、 唱片、 到现代 网络 传 CD 播 ,流行音 乐出现 了两
流通 、 存储环节 , 通行的网络协 议使 得P P 2 成 为现 实。 ( )流行音 乐产业有 着相 对 固定的 三
消费群体 定的价值 倾向 ,同时它还具有强烈 的商
通 常, 青年消费者 , 特别是 5 2 周岁 —9
的年轻群体 ,因为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感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风格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风格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风格1. 引言1.1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风格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作激情。

艺术歌曲作为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之一,在五四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

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风格体现了当时青年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和批判,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新和现代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在创作方面,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以批判现实、歌颂理想、表达情感为主题,歌词通常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

音乐风格上,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融合了中西音乐的元素,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流畅。

在演唱方式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重唱等形式,艺术家们在演唱中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技巧的运用。

五四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传播,同时也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当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创作与演唱风格,展现出了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五四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歌曲创作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艺术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起来。

五四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歌曲创作受到了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许多青年艺术家投身到这一领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他们以独立自主的创作态度,大胆探索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主题多样,涵盖了国家民族、爱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及价值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及价值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探索摘要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继承上个世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不仅表现出更文化内涵的艺术特点,也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展现大众独特审美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音乐纯粹性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与20世纪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特点,其艺术价值也在舆论的引导和社会的制约下出现良性转变。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理性回归的时期,在音乐制作中,不仅有效的质量随着科技发展而提高,流行音乐的整体审美趋向亦朝着民族化、个性化、多样性方向发展。

正如王思琦教授所说,流行音乐在观念上和表现内容上主要体现非主流意识形态,其文化性质属于以这一社会文化群的思想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具有一定流行性和时尚性的大众娱乐文化。

正是因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本身的转变,通过其对社会政治、文化、时代信息的展现,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内涵。

一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1 独创性进入21世纪以来,“80后”逐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不再盲目追风,而是要求彰显自己的独立、叛逆、个性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上商业化进一步加深,两者都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转型。

比如:许嵩凭借《灰色头像》、《城府》、《如果当时》、《有何不可》、《玫瑰花的葬礼》、《你若成风》、《清明雨上》、《多余的解释》、《坏孩子》、《浅唱》、《断桥残雪》等大量风格独特的原创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些原创的流行音乐从审美上体现出中国流行音乐的理性回归。

2 民族性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意象独特性不再以20世纪表现生活、爱情为主题的音频为主。

其艺术特点呈现出更为广阔的综合性和对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吸收性,以更加开放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大众的审美内涵。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综合性,从伴奏上体现出对中外古今乐器的综合性运用,在歌词文本内容上无所不包,在曲调上吸收西方各种流行以及古典音乐曲调,形成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新世纪流行音乐。

论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论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文化界出台了一项政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压抑二十多年的思想一朝解放,爆发出蓬勃的生机。

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媒介,被赋予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文化内涵,至此拉开了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序幕。

中国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特点、美学主张、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她的发展往往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反应。

时代背景决定了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却又高于人们的普通生活品味。

因此,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

流行音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一无所有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显现出流行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社会属性,标杆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种行为表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抹色彩斑斓。

从而带动了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

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向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商业化运作得当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好方式。

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化、国际化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方式,也合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流行音乐;发展;影响;生活方式;改变;AbstractIn twentieth Century eighty issued a policy of flourish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contending. China more than 20 years of repression broke out once thought liberation, vigor. Pop music as a new media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endowed with new ideas, new feelings and new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us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pop music development. Chinese pop music with it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ideas, aesthetic quality,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aesthetic value,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but also changing people's behavior, life style, behavior and moral concept.Pop music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her development is often the real life people reaction. The background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usic, pop music is also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at the time. The music comes from people's life, but also higher than the ordinary people's life taste. Therefore, the two influence each other, mutual development. Pop music in the Chinese this land, from nothing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but also make the Chinese cultural pattern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 showing the pop music self renewing vitality and tension.Pop music with its unique social attributes, a benchmark for people in daily life is more a kind of behavior, in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more than a touch of colorful. So we can promote the great change of life. Vigor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commercial operation properly is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The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op music is out of China, the best way to the world, an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Keywords popmusic; development; influence; life style; change;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1)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背景 (2)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时代特征 (3)(1)港台风 (3)(2)西北风 (4)(3)民族风 (4)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社会功能 (6)(1)娱乐功能 (6)(2)商业功能 (6)(3)医疗功能 (7)(4)审美功能 (8)(5)时尚功能 (8)四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局限性 (10)(1)低俗性 (10)(2)抄袭性 (10)五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相依相存密不可分.......... 1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 中国流行音乐起源于上海,发展迄今已有90年左右的历史。 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有着深远的 影响,创作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掀开了中国流行音 乐的序幕。它的发展分四个阶段。最初于上世纪20年代末中国成立 之前,第二阶段于1949年至1976年,第三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后至20 世纪末,最后的阶段是21世纪至今。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娱乐的形式来体现人们的人文现象,和社会 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轻快,活泼明亮,演奏方法各种各样, 音律柔和,色彩丰富简单,手法明朗,曲子流畅,所以最容易表现人 们内心的情感。歌词多是用于生活中的言语,容易给听众接受。 我国的流行的音乐大多呈现出三种特点:(1)流行音乐是反复 的形态:流行音乐的主题内容是以不断反复来体现,具有直接表达 到听众们心灵深处的能力。(2)流行音乐多属于叙述性的形态,是 一种强调对人们的心灵上、生理上与感官反应的刺激。(3)流行音 乐是一种形式,属于艺术潮流的引领者,是人们一种生活态度上的 体会,同时也让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特别是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政策的对外开放以后,使得流行 音乐在形式上更加国际化,更加的深得人心,在内容的变化上也是 越来越多样化了,可以说是向着我们的生活方向越来越靠近了。但是 流行音乐不单单是一种心灵感官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寄托的方式, 更是表达人们现生活的状态,甚至可以认为是大众思想的引导指示。 当钟声敲动了2l世纪的大门时,流行音乐在中国发生了巨大的 改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态度,思想理念从基础上 已经发生了改变。相对而言,人们从物质上也开始对音乐文化生活 有了信任和依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音乐的盛行,但是到 了21世纪,内地音乐的崛起,港台流行音乐为了使更多的港台音乐 人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港台歌星来到内地发展。同时也都签 约了同样的经纪公司。港台和内地的区分慢慢的没那么明显了。另 外西方流行音乐很多的信息也传入了中国,加强了中国走向世界化 的节奏,也开始加快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前进的脚步。与此同时,网 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角色,让网络成为信息的传播方向点,为流行

我国流行音乐目前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行音乐目前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浅论我国流行音乐目前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通过资料查询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先用历史追溯推进并陈述我国目前流行音乐状况,再客观的根据流行音乐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去正视看待流行音乐,并从中国流行音乐自身健康和对青少年教育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最后总结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我国流行音乐状况问题对策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ues和jazz音乐为基础,以娱乐和商业性为目地。

内容通俗具有时代性的大众音乐。

它基于人们的生活土壤中,自上世纪20 年代发展起,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在这九十年中,它辉煌过、尴尬过、崛起过。

历经五个时期在三大板块(内地、香港、台湾)中骨肉相连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流行音乐的基本状况1.历史回顾中国流行音乐从黎锦晖1927创作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开始,经过20—40年代的大上海音乐,有着典型歌舞团体活动。

到新中国成立后大上海音乐南迁至60年代香港音乐开始,台湾音乐崛起。

70年代中期“粤语歌曲”的兴起,台湾“民歌运动”爆发,港台流行音乐得到迅猛发展,并对内地流行音乐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流行音乐无论在各地都经了兴衰并逐步走向成熟。

从抗战后,内地流行音乐深受思想政治影响。

一方面开始就独生了一类时代流行音乐——红色歌曲、革命歌曲;另一方面在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经历了三十年沉寂,流行音乐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而受到批判和禁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顺应人性的回归,音乐文化领域由政治主导和高度一致的革命歌曲,逐步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转换。

让内地和香港流行音乐同步发展,使得国内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空前活跃,骑上了发展的快马。

随着科技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港台带动内地摸索、尝试着随着潮流发展,音乐文化市场逐渐发展和繁荣。

在流行音乐作品风格上出现了民歌体流行和摇滚作品,作品的题材方面不断呈现多元和追求个性的特点,流行乐坛开始出现成方圆,苏小明,李玲玉,程琳,谷建芬,付林等一大批流行歌星和音乐,创作与演唱人才聚集,国内原创作品成空前繁荣局面,最具典型的例子:刮起了一阵强烈的“西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特点形成的影响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20世纪70年代末算起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这二十多年也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其发展特点必然会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使得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呈现出特殊而复杂的文化特征。

可以这样说,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发展关系中总结规律,是真正了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特点及文化特征的必然途径。

本文将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为例,研究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发展及其特点形成的关系,并通过图表的形式揭示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发展的文化模式。

本文所谈到的社会文化环境,用最简略的话来表述,是指影响到社会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整体上是由社会政治制度及其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社会价值体系、自然生存条件以及由相应的物质文明、行为文明、精神文明诸种文化样式(其中也包括艺术的行为、观念、形态及其风格等文化表现样式)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完整的、处于不断地变化和生成之中的文化空间。

某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上述各种文化因素的共存互化关系,是影响该社会文化发展及存在特点的决定因素。

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在此提出,影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应包括以下或大或小、或宏观或微观的文化因素:本土文化环境这里的文化环境是指狭义的文化环境。

主要指由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及其文化土壤构成的文化环境。

周边文化环境这里主要指对大陆流行音乐产生影响的国际、港台流行音乐。

商业环境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行音乐商业运作机制以及相关的演出市场、音像出版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

!传媒环境主要指由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放以及流行音乐演出场所、各种娱乐场所、各种环境中的流行音乐传播等构成的传媒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指由各级各类音乐教育行为、以及音乐教育成果(例如对日后进入流行音乐领域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对流行音乐活动形成的教育环境。

#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主要指在时尚倾向、生活方式的选择,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流行音乐活动及其参与者形成影响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

&社会群体参与环境主要指由参与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以及制作、营销、宣传、评论的各种∋音乐人(群体以及主要由亚文化群组成的流行音乐受众层共同构成的社会群体参与环境。

)政府调控影响下的文化环境主要指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团体在管理、调控、文化导向等方面对流行音乐的生产、传播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活动方式、舆论导向等方面实施影响所形成的流行音乐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

∗因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环境主要指由某一时期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社会重大事件对流行音乐活动形成影响的文化环境。

以上列举的构成流行音乐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在文化的变迁中,都具有某种文化变量的性质,从而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影响。

这些具有可变性的文化因素以及整体构成意义上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具有一种共存关系,同时又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制约性作用。

这种共存而又互为作用的关系,形成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独特的文化模式。

下面,本文将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并以示意图的方式,建立一种文化模式,综合分析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相互关系及其文化特征。

图示11978年-1985年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文化模式分析示意图图示说明:以上的大圈代表当代中国大陆社会文化环境,其中右边的弧线和箭头线组成的标志,主要代表作为周边环境的国际、港台流行音乐外部文化环境。

大圈内多个相连接的小圈代表中国当代具不同文化属性的流行音乐。

港台流行音乐属于特殊的周边文化区域。

大圈中的∋港台流行歌曲(,是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体,不是信息源。

而圈外的∋港台流行音乐(则是作为周边文化环境中的信息源的港台流行音乐。

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流行音乐作为仍属于特殊文化区域的音乐现象而归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整体概念之中,成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存在本体中的一个独特类别。

!在大圈内,不同小圈的大小,表明该类型的流行音乐文化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强弱势头。

圈大则表示该类型流行音乐处于强势,圈小则表示该类型流行音乐处于发展初期或处于弱势。

根据上面的文化模式分析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1978+1985年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其主体成分是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体,也就是说,这时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占强势地位。

依次排列是抒情歌曲、大陆对港台流行歌曲的模仿之作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摇滚乐。

这种文化模式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紧密联系的。

现分析如下:当发展经济成为基本国策和工作中心的时候,伴随着国门的开放,港台流行音乐的传播体得以进入大陆。

周边文化环境,以及因社会发展转折这类重大事件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都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初期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大众对∋文革(时期∋高、强、硬、响(的音乐风格产生了逆反心理,个体意识增强,个体情感要求抒发,政治斗争意识淡化,追求音乐的娱乐消遣性。

这些属于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的影响。

而港台流行歌曲大多数是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娱乐、消遣色彩,因此一旦进入大陆,立刻得到广泛的流行。

由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音乐茶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成为流行音乐存在的重要场所,这方面的音像产业也很快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出版的各种音乐盒带,其中85%是流行音乐,而且又以港台流行音乐为数最多。

1983年,演出单位试行了承包制,演出市场一派繁荣,∋走穴(之风兴起。

演唱的歌曲多为港台流行歌曲。

这些属于商业环境影响的形成。

!80年代初期,随着香港电视剧在大陆的风行,香港流行歌曲随之在大陆广泛流行,甚至连大街小巷的商业店铺播放的都是港台流行歌曲,传媒环境的影响也已经形成。

∀1980年1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歌曲%编辑部举办的∋全国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评选出的15首抒情歌曲,既不同于港台流行音乐又有别于文革时群众歌曲风格。

从题材内容和表现风格上看,仍属于建国以来音乐文化成就影响下产生的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抒情歌曲的产生,当时的对立面是港台流行歌曲,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不让∋他者的语言((侧重个人情爱抒发的港台流行音乐风格)取代∋自己的语言((传统抒情歌曲风格),其产生有一定的抗衡性。

抒情歌曲的发展,有本土文化环境的影响。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通过对以上1978+1985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各种类型与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各文化因素的对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港台流行音乐之所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迅速形成自己的听众层,总体上看,是社会文化环境起了支持性的作用的。

换句话说,这时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更适合港台流行音乐这一由周边文化环境植入大陆文化肌体的∋文化细胞体(的生存。

此时的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属于新潮性强势文化,在缺少选择的文化接受、对传统持逆反态度和对时尚持趋新态度的文化氛围下,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特别是在流行音乐领域形成了模仿港台流行歌曲之作和崇尚港台流行歌曲的时尚。

从这一时期看,港台流行歌曲与其他各种流行音乐不同类型并存,共同形成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初步发展阶段流行音乐自身文化存在的∋多细胞体(。

而在此时,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无论是观念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还未形成适宜摇滚乐充分发展的土壤。

所以,此时的摇滚乐虽已处于萌芽状态,但仍然多是以聚会的形式在小范围活动,并无太大的社会影响。

或者说,此时的摇滚乐尚属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细胞体(。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各种文化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有时候是某一种文化因素的变量在起作用(如周边音乐环境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多种文化因素同时起作用。

有的时候,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因素的变量影响其他文化因素的变量。

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初步发展阶段(1978+ 1985年),当周边文化环境中的港台流行音乐与国际流行音乐这类文化因素在大陆的传播、繁衍和影响扩大,再加上商业环境的影响,这类文化因素就会处于∋升温(的状态。

此时,抒情歌曲这一∋细胞体(就被在大陆传播的港台流行音乐不断吞噬、消解其原有的细胞核。

反之,如果要求艺术表现内容上应突出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被强调,并由政府的管理调控形成相应的措施时,抒情歌曲(或带有主旋律倾向的流行歌曲类型)的文化影响便会相应扩大,而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面则相应缩小。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要使流行音乐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个必要的思考点。

从流行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某一文化因素被突出甚至得到畸形发展的时候,若失去制约,那么,整个流行音乐文化∋多细胞体(中原来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使流行音乐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谋求新的格局。

例如:当流行音乐发展中受商业环境影响支配过大时,就会因这种价值取向而产生许多问题。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走穴(之风兴起,盲目追求票房价值,不注重社会价值,导致许多演出索要高价,演出内容庸俗、低级的现象出现,严重扰乱了流行音乐发展的正常秩序,实际上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流行音乐发展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及其文化变量,它们在相互交织、共同推进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初步发展阶段,由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形成的文化环境(改革开放,新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周边环境(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流传)、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人们对音乐娱乐,消遣性功能的心理需求)、商业文化环境(文化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对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作用)、传媒环境(电视、广播对流行音乐的介绍、推荐)等文化变量的作用,相比较之下,对这时的流行音乐发展影响较大。

而教育环境、社会群体的参与环境、政府调控的文化环境这些文化因素在这时的作用影响小了一些。

于是,港台流行音乐(传播体)在此时的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而大陆的流行音乐创作也呈现为主要以模仿港台歌曲为主的现象。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此可以将一定时期内对流行音乐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结构用以下图形来表示。

通过这种模式图,我们可以发现,对此时大陆流行音乐影响最近、最直接的,有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周边文化环境这几项具有价值观念导向性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大陆流行音乐表现出一种在新旧不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文化特征:港台流行音乐与抒情歌曲并存,而抒情歌曲则是对港台流行音乐的回应,是原有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对港台流行音乐的抵御。

在当时,可以说是具主流意识形态倾向、教化性倾向的抒情歌曲与具非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娱乐性倾向的港台流行歌曲的并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