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磁共振T2WI和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T2WI和DWI分别在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和代谢方面提供了丰富信息,结合可增强MRI能够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
联合成像可有效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表现出优越性。
未来发展方向应侧重于进一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对微小病灶的检测能力,以实现更准确的诊断。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重要性巨大,有望成为未来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磁共振T2WI,DWI,前列腺癌,联合成像,临床价值,诊断,优势,研究结果,应用前景,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磁共振T2WI成像是MRI的常用序列之一,通过T2加权序列的信号特征可以对前列腺组织的形态结构进行清晰展示,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的存在及其外观特征。
扩散加权成像(DWI)则可评估生物分子水的扩散,从而显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信息。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可综合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优势和临床研究结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磁共振T2WI 和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特点,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支持。
本研究还将探讨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前列腺癌的定位和分级,二是对前列腺癌的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评估。
首先是对前列腺癌的定位和分级。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显示前列腺的详细结构,包括前列腺的边缘、前列腺周围组织、尿道、肛门等结构。
通过T2加权图像和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范围。
一般来说,前列腺癌常见于前列腺的外周区域,通过MRI可以准确地定位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还可以通过测量前列腺癌的信号强度和弥散系数等参数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组织学分级。
其次是对前列腺癌的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评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和浸润情况。
通过T2加权图像和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前列腺癌是否累及到前列腺包膜、尿道、直肠等结构。
MRI还可以显示前列腺肿瘤与周围神经束的关系,辅助判断肿瘤是否累及到神经束,有助于决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MRI可以帮助确定前列腺癌的早期病变和定位,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浸润深度,有助于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MRI还可以用于术后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MRI图像,可以观察肿瘤的缩小或消失情况,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肿瘤的复发风险。
3.0T磁共振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I ma g i n g, DCE - M RI )等 一 系 列 3 . 0 T磁共振 ( Ma g — n e t i c R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M RI ) 先 进 技 术 在 前 列 腺 癌 的诊 断 、 追 踪 上 得 以完 美 应 用 , 为 临 床 制 定 适 宜 的
随 着 我 国 人 口老 龄 化 的 加 剧 , 前 列腺 癌 的发 病 率 日益 增 高 , 临 床 对 前 列 腺 癌 的早 期 诊 断 、 准 确 分
前 列腺 癌 因富含 细胞 成 分 , 在 T 或 Tz加 权 像
上均为较低信号 , 在 T 加 权 像 上 肿 瘤 无 论 发 生 在 中央带 还是 周 围带 都 与 正 常组 织 背 景 信号 相 似 , 难 以分 辨 , 而 在 Tz加 权 像 上 发 生 在 外 周 带 的 低 信 号
肿 瘤组 织 与 高 信 号 的外 周 带 背 景 会 形 成 鲜 明 的对 比, 容 易 分 辨 。 因 此 在 常 规 M RI 平 扫中, 外 周 带 前 列 腺癌 容 易 诊 断 , 中 央 带 的前 列 腺 癌 很 难 诊 断 [ 2 ] 。 但是 , 据统 计 前 列 腺 癌 约 有 超 过 7 5 发 生 在 外 周 带 , 只有 不 到 2 5 %发 生在 中央带及 移位带 , 常 规 M RI 平 扫诊 断前 列腺 癌仍然 有重 要 的作用 。
尽管 超过 3 / 4的 前 列 腺 癌 发 生 在 外 周 带 , 但 在 外 周 带仍有 许 多其 他 病 变需 要 与 前 列 腺癌 鉴 别 , 如
纤 维增 生 、 前列腺炎、 穿 刺后 的改 变 , 放 疗 或 激 素 治 疗 后 均 可 以 在 外 周 带 上 表 现 为 低 信 号 灶 。 因 此 外 周 带 前 列 腺 癌 仍 然 存 在 较 高 的假 阳 性 诊 断 率 。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3.0T磁共振MR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S检查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
结果:经MRI检出前列腺癌患者有7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8例,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检测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的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3.0T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目前,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磁共振检查。
常规的TRUS能够较好的显示前列腺癌的形态、大小以及邻近组织结构,但仍具有一定的限度,受声像图分辨率的影响,超声不能良好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因此不能准确评估肿瘤大小,从而引起TRUS穿刺活检的漏诊率较高而低估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或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短期内反复穿刺也容易诱发感染、出血等相关并发症[1]。
MRI作为一种无创新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对前列腺癌的定位、定性、及临床分期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MRS检查方法[2]。
本文主要分析在前泪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S检查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于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有80例,均为男性,年龄53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64.51±2.53)岁;体重范围为55kg~76kg,平均体重为(62.31±2.15)kg。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前列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前列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首先,MRS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的一种非癌性疾病,但其临床症状与前列腺癌相似,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PSA异常常常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特征,但目前的临床方法难以准确地鉴别两者。
MRS可以通过测量前列腺组织中的代谢物含量,例如胆酸和肌酸,来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常常伴随着代谢物的改变,例如胆固醇水平增加,而前列腺增生则不会出现这些改变。
因此,MRS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
其次,MRS还可以帮助评估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临床分级越高,代谢物的含量越高;而分期越高,代谢物的含量越低。
MRS可以测量前列腺组织中的代谢物含量,并且与临床分级和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评估。
此外,MRS还可以用来监测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前列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MRS可以定量测量治疗前后前列腺组织中的代谢物含量,从而评估治疗的效果。
一些研究发现,代谢物的含量变化与前列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在放射治疗后,代谢物的含量下降可以预示着治疗效果好和预后良好。
因此,MRS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预后判断。
总的来说,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前列腺疾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它可以帮助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评估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MRS在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将会越来越重要。
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DCE-MR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DWI(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两种常见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DCE-MRI和DWI技术原理和特点1. DCE-MRI技术原理和特点DCE-MRI是通过连续拍摄多个磁共振图像,观察患者体内对比剂的动态增强情况,以反映组织内血流灌注情况。
它能够客观地显示肿瘤组织的血管供应情况,揭示前列腺癌的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于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DWI技术原理和特点DWI是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弥散运动的不同程度来反映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密度。
前列腺癌组织由于细胞增生密度增加,细胞间隙减少,导致水分子的自由弥散受到限制,从而在DWI成像中呈现高信号。
DWI成像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癌组织的浸润范围和肿瘤细胞的分布情况。
1. 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由于DCE-MRI和DWI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它们的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优势,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DCE-MRI可以显示肿瘤的血管灌注情况和形态特征,对于局部浸润和转移的判断有重要帮助;而DWI则可以揭示组织的细胞密度和浸润情况,对于早期小灶的检出有更好的表现。
DCE-MRI联合DWI可以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通过DCE-MRI可以观察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如血管灌注度、时间-强度曲线等,对于肿瘤的生长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DWI可以客观地显示肿瘤的细胞密度和浸润程度,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浸润深度,为手术治疗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DCE-MRI联合DWI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CE-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病变组织对造影剂动态代谢与分布的技术。
而DWI(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观察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情况来辅助诊断肿瘤的技术。
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肿瘤的形态、代谢和组织结构等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DCE-MRI联合DW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由于前列腺癌病灶通常比较小且形态不规则,单纯的MRI检查往往难以发现小的病灶,而DCE-MRI联合DWI的高灵敏度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发现病变部位,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
DCE-MRI联合DW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DCE-MRI可以观察病变组织对造影剂的代谢情况,而DWI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水分子扩散情况,结合两种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变组织的特点,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DCE-MRI联合DWI还可以帮助评估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DCE-MRI和DWI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分级和分期。
DCE-MR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帮助评估分级和分期,以及在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相信DCE-MRI联合DWI将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磁共振T2WI是一种结构成像技术,通过测定组织中水的含量和分布来显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差异。
前列腺组织在T2WI中呈现高信号,而前列腺癌则呈现低信号。
T2WI可以清晰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大小和边界,对于评估前列腺癌的局部浸润程度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WI是一种功能成像方法,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情况来揭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状态。
前列腺癌组织由于细胞密度增加和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而呈现高信号,而正常前列腺组织则呈现低信号。
DWI可以辅助T2WI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那些T2WI表现不典型或边界不清晰的病灶。
磁共振T2WI和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多方面的临床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前列腺癌的位置、性质和范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进程的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它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精准定位,提高活检的准确性和阳性检出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次数和并发症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磁共振T2WI和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前列腺组织的解剖位置复杂、邻近组织结构丰富,T2WI和DWI在前列腺癌的检出和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的非典型病灶。
由于前列腺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T2WI和DWI对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型评估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良性增生病变或炎症可能会表现为与前列腺癌相似的影像学特征,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磁共振T2WI和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分期决定治疗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突破包膜
•肿瘤与包膜关系密切
•包膜增厚、不规则、局限性突出
•前列腺癌灶生长进入周围脂肪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神经血管束侵犯
• 病灶突破包膜后发生 • 神经血管束的局限性不对称增粗 •外周带后外侧的肿瘤生长更容易发生 •T1WI显示较好
前列腺癌——MR
前列腺癌强化特点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前列腺增生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对前 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DWI能检测活体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胞密度 细胞外间隙大小
大分子蛋白含量
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腺泡沿着尿道呈放射 状分布,腺体和腺管结构丰富,水分子运 动自由度较高,ADC(表观扩散系数)值 也相应较高。 在肿瘤区域,细胞密度增大、高核浆和细 胞外水减少比可能会对分子扩散造成影响, 从而使ADC值下降,DWI图像表现为高信 号。
前列腺主要是由平滑肌纤维和腺体组 织组成。 前列腺表面覆盖有两层被膜,内层称 前列腺囊 ,外层称前列腺筋膜。
动脉
前列腺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3支动脉。 它们分别是膀胱下动脉、阴部内动脉 和直肠下动脉。
膀胱下动脉是前列腺的主要血液供应 来源。
淋巴及静脉
前列腺的淋巴管形成淋巴管丛,一组注入 髂外淋巴结,另一组注入髂内淋巴结,再 流入髂总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前 列腺癌可经淋巴转移至上述淋巴结。 前列腺的静脉丛汇入髂内静脉,前列腺静 脉与骶骨、腰椎和髂翼的静脉有交通,因 此,前列腺癌有腰骶部和髂部浸润时,为 早期转移表现。前列腺静脉还可通过直肠 上静脉汇入肝门静脉,因此,前列腺癌可 向肝内转移。
结语
MRI平扫
★ 前列腺癌分期
早期前列腺癌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MRI高级功能 治疗后的动态监测
Thank you !
胆碱( choline,Cho )Cho与细胞膜的合成及降解有关,BPH和
时变 化 不大。位于 3.05ppm处。
PCa时,细胞膜增生加快,Cho升高,BPH时Cho升高幅度小, PCa时Cho 升高明显。位于 3.25ppm处。
肌酸(creatine,Cre)Cre参与能量代谢,在正常、BPH及Pca
Atrophy or Necrosis
Benign Tissue
Cancer
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判断肿瘤的特性 肿瘤定位及范围 肿瘤的恶性程度 观察治疗后反应 治疗反应的时间曲线 治疗反应的机制
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正常前列腺的1H-MRS表现
前列腺癌的MRS诊断标准
根据前列腺腺体细胞和细胞核大小形态、 腺体排列结构分为Ⅰ~Ⅴ级。 Gleason评分的计算:主要分级区+次要 分级区 评分越高,恶性度越高,预后 越差 Ⅰ级分化良好,Ⅴ级分化差
前列腺癌的常用检查手段
实验室检查(PSA筛查) 直肠指诊 经直肠超声 TRUS CT 同位素骨扫描 MRI(穿刺后短期内
前列腺癌的分期
Jewett A1 A2 B B1 B2 C TNM T1a T1a、 T1b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低信号,包膜完整 同上
T2a T2b T3 T3a T3b
直径 <1.5cm 肿瘤直径 >=1.5cm 突破包膜,局部侵犯 侵犯前列腺旁组织或一侧 精囊腺 双侧精囊腺侵犯,或肿瘤 直径 >6cm
不适宜MRI检查)
MR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前列腺MRI 扫描技术
平扫:常规T1WI T2WI STIR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DW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MR扫描前准备
保证检查时直肠内清洁 扫描前适度饮水,保持膀胱中度充盈
检查禁忌证
体内有心脏起搏器者
体内金属异物,弹片,金属假体,动脉瘤 银夹结扎术 危重病人 幽闭恐惧症患者
目前国际上多使用Cho+Cre/Cit比值来反映前列腺代谢 情况。
磁共振波谱分析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无创地反映体内的代谢信息
Cre
Cho
cho cit
cre cit
ppm3.5 3.0 2.5 2.0 1.5
ppm3.5 3.0 2.5 2.0 1.5
ppm 3.5 3.0 2.5 2.0 1.5
D期 前列腺原发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 和/或骨转移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 ) 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 发生在前列腺的少见病:肉瘤、转移瘤
前列腺炎
5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 磁共振表现 急性期 前列腺弥漫性增大,磁共振表现 无特征性 慢性期 造成T2WI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减低 与前列腺癌鉴别困难
正常NVB
右侧NVB受侵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精囊侵犯
•前列腺精囊角的消失
•精囊腺局限性低信号、壁增厚 •冠状和矢状位图像对显示精囊 基底部的侵犯效果好
正常精囊腺T2WI
M/26Y
精囊腺受侵处T2WI高信号消失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膀胱侵犯
• 前列腺与膀胱壁连接紧密
• 局部膀胱壁破坏,肿块形成
磁共振在前列腺癌 诊断中的应用
内容
前列腺的解剖结构 前列腺癌的临床及病理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的解剖结构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 属性腺。 前列腺大小约为4cmX3cmX2cm,质 量为16~20g。
位于膀胱颈的下方,尿生殖膈的上 方,其形状与栗子相似。
正常前列腺的MRI平扫表现
中央带及移行带T1T2中等信号。 外周带长T1长T2信号。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前列腺癌的MR平扫表现
T1WI像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的前列腺 信号相近,难以显示肿瘤。 T2WI像PCa表现为外周带的高信号区 内出现低信号病灶。
T4 D D1 D2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如膀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胱、直肠、盆底肌 弥漫性 T2高信号。 原发肿瘤 +远处转移 盆腔淋巴结 淋巴结 <1.5cm 盆腔 淋巴结外转移 骨转移等
MRI平扫检查的局限性
分期的准确性与诊断者的经验有关
56%-93%
判断腺体内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不准确
对外周带的肿瘤敏感性高(78%),特异性 差(55%) 对局限于中央腺体内的肿瘤不易诊断
诊断的假阳性率高
活检后出血 治疗后反应 前列腺炎
外周带高信号区内出现低信号病灶
除了PC之外: 正常人外周带内纤维组织分布不均时, 纤维组织较多的部位 慢性前列腺炎、增生 前列腺活检后出血 前列腺切除术后 中央带的PC侵袭周边带 放疗后
临床表现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病理分型
90%以上前列腺癌为腺癌 其它还包括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
前列腺癌病理分级
Gleason Score (Gleason 评分)系统
中央腺体Pca的1H-MRS表现
放化疗后疗效监测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4年,近期PSA值升高
治 疗 半 月 后 PSA值
16ug/L
2.5ug/L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1H-MRS表现
外周带
中央腺体
MRS可见正常Cit峰,Cho峰不高或轻度升高
病例
前列腺癌MR诊断的核心问题
早期发现 分期(MR最重要的临床应用) 确定侵袭性
正常前列腺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直肠侵犯
• 直肠前与前列腺之间有软组织肿块影 • 发生机率较低 • 直肠前脂肪间隙消失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侵犯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淋巴结转移
• 多数发生在盆腔,沿髂血管旁分布 • 一般最小径大于1到1.5cm的淋巴结可 诊断淋巴结转移 • 轴位压脂T2WI显示转移淋巴结效果较好 • DWI的应用
T2WI
DWI
ADC
DWI
ADC
T2WI 中央腺体前列腺癌与BPH鉴别
治疗后的病灶监测
有利于转移灶的检出
1H-MRS诊断原理及价值
前列腺波谱的代谢产物
枸橼酸盐(citrate,Cit)Cit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由前列腺
上 皮细胞分泌并在腺管内浓缩,BPH时,腺上皮增生致Cit 分 泌增多,PCa时腺上皮细胞破坏致Cit减少。位于 2.6-2.7ppm 处。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骨转移
• 特异性高 • T1WI 上在正常高信号的骨髓内出现 不规则边缘清晰的低信号 • 对应压脂T2WI上病变呈异常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