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前列腺癌的影像诊断

前列腺癌的影像诊断【临床概述】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通常发生在周围带(70%)。
在病理解剖上,前列腺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占95%,起自边缘部的腺管及腺泡。
其余有移行细胞癌、大导管乳头状癌、内膜样癌、鳞状细胞癌均很少见。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腺体的被膜下,其中后叶占75%,侧叶占10%,前叶占15%。
多发病灶约占85%。
前列腺的播散途径如下:1.直接蔓延:前列腺位于膀胱及精囊的下方,包绕尿道前列腺部及膜部。
肿瘤常直接蔓延侵犯膀胱、精囊及尿道。
由于坚实的前列腺会阴筋膜将前列腺后部和直肠前壁分隔,故很少直接侵犯直肠。
2.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的淋巴引流途径有:(1)经精囊内侧的淋巴管引流至髂外组淋巴结;(2)沿中痔动脉引流至髂内组淋巴结;(3)经骶孔内侧淋巴结至骶岬前淋巴结;;(4)沿内阴动脉引流至髂内组淋巴结。
闭孔内淋巴结是最常见的单组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也很常见。
肿瘤分化越差、体积越大者,越常发生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前列腺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与椎旁静脉丛相连,血道转移十分多见,以骨转移占首位,尸检25%有肺转移,20%肝转移。
【检查技术】:CT的检查前,口服1.5%泛影葡胺1000ml,一小时后患者感膀胱膨胀,有尿意时,才可作横断面CT检查,作定位片后,从耻骨联合下方开始3-5mm层厚、3-5mm间隔扫描前列腺,前列腺以上膀胱及盆腔,应用10mm层厚、10mm 间隔扫描。
造影剂的应用:静脉内团注80-100ml。
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对比剂可鉴别前列腺实性或囊性结构,如脓肿、结核等(后者无对比增强),区别瘤腔血管或淋巴结肿以及显示输尿管远段,及区别囊实性占位病变。
前列腺癌的术前分期:MRI最常用于已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的术前分期。
目前,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经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的确诊方法。
MRI不适于前列腺癌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它是对前列腺癌分期的一种最有效的影像手段。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通过医学影像学中的磁共振(MR)进行诊断
和分析。
MR诊断前列腺癌主要通过观察前列腺体积、形态、信号强度和强化特征等来评估前列腺的良恶性。
在MR图像中,前列腺通常呈现为T2加权图像中高信号,T1加权图像中低信号的结构。
前列腺癌通常呈现为T2加权图像中低信号,T1加权图像中高信号的异常区域。
通过比较
前列腺和异常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异,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MR图像中的形态学特征也具有诊断意义。
前列腺癌常呈现为焦点性、局部浸润性或弥漫性增厚等形态学异常。
焦点性异常往往表现为局部结节,边界清晰,常与前
列腺的包膜分界明显;局部浸润性异常表现为前列腺的局部区域增厚,边界不清晰,常与
前列腺包膜紧贴;弥漫性增厚异常则表现为整个前列腺区域的非对称性增厚。
在MR图像中,可通过对前列腺病变区域进行增强扫描来获取更多信息。
前列腺癌通常具有较高的增强强度,而前列腺的正常组织则增强程度较低。
这一特征可以通过静脉注射
造影剂(如磁共振造影剂Gd-DTPA)来观察。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MR波谱成像(MRS)也是前列腺癌诊断中常用的技术。
DWI 可以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前列腺癌通常表现为高扩散系数,有助于区分恶性病变。
MRS则可以提取病变区域的谱线,通过分析其中的代谢物类型和浓度来评估病变的恶
性程度。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通过医学影像学来进行诊断和分析。
磁共振(MR)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析。
MR诊断前列腺癌可以通过多种序列和技术参数来实现。
一般来说,MR分析前列腺癌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扩散程度。
采用多平面和多序列的MR扫描,包括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可以获得不同对比度的图像。
T1加权像能够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检测局部肿块和淋巴结转移。
T2加权像对前列腺组织的高信号显示更敏感,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前列腺癌病灶。
结合MR扫描和增强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可以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可以显示前列腺癌病灶的血流供应情况,有助于区
分恶性肿瘤和良性增生。
而弥散加权成像则可以评估病灶的水分子扩散情况,提供额外的
诊断信息。
MR还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分级和评估。
通过计算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和动态对比增
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可以得到一些定量指标,如肿瘤信号强度比(TIR)和强化强度比(EIR)。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病灶的恶性程度和预测病情。
MR在前列腺癌的术前评估和随访中也有重要作用。
术前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恢复情况。
而随访时,可以通过重复MR扫描来检测病变的复发和转移。
MR诊断前列腺癌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影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分析前列腺癌,为病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的要点。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1.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直肠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推荐进行经直肠超声(TRUS)、盆腔MRI和腹部CT 等。
TRUS是前列腺癌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3.病理学检查: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可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进行,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要素。
1.T分期:根据肿瘤侵犯前列腺的程度分为T1-T4期。
2.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侵犯情况分为N0-N1期。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M1期。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根据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1.T1期前列腺癌:适合选择手术切除或放疗,也可进行观察治疗。
2.T2期前列腺癌:可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T3-T4期前列腺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4.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和复发治疗前列腺癌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PSA检测、直肠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
复发治疗可根据复发的部位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选择。
1.PSA复发:可选择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2.局部复发:可考虑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骨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分期、PSA水平、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级等。
根据预后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总之,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治指导,对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前言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储存精液。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疾病,其中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核磁共振(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前列腺癌的检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PI-RADS)是一个用于描述前列腺MRI图像特征和对应潜在癌变风险的系统。
PI-RADS将MRI图像特征分为5个等级,其中4-5级表示高度可疑恶性肿瘤,1-2级表示低度可疑良性结节或正常组织。
3级则表示不确定区域。
在PI-RADS版本2中,3级被定义为“可能有恶性肿瘤”的区域,但概率较低。
这意味着检测到3级区域时需要更多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是指PI-RADS版本2中3级区域。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意义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表示存在一些MRI图像特征,但不能确定是否为癌变。
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
对于前列腺癌筛查,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在PI-RADS版本2中,4-5级区域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癌变。
而对于3级区域,则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生物组织检查。
对于已经诊断出前列腺癌的患者,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危险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如何进行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前列腺MRI图像通常由多个序列组成,包括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等。
这些序列提供了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用来评估前列腺组织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等。
在进行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时,需要对每个前列腺区域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5个等级。
评分标准包括信号强度、形态、边缘、弥散和动态增强等方面。
评分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生物组织检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诊断意义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表示存在一些MRI图像特征,但不能确定是否为癌变。
前列腺癌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张修莉

前列腺癌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张修莉发布时间:2021-09-15T08:30:54.58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张修莉[导读] 前列腺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是发生于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有好几种类型,分为腺癌,导管腺癌,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以及腺鳞癌等,大部分患者的前列腺癌是属于腺癌,超过95%以上。
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前列腺癌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本院进行前列腺疾病方面就诊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是怀疑患有前列腺癌,均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比如影像学检查、CT检查,并在超声影像的指导下需要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探讨超声影像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
结果 100例患者中,将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定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有64例,患者经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有5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2.81%,患者经CT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有40例,其诊断准确率为62.50%,采用超声影像学进行检查取得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CT检查,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经超声影像学诊断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和诊断疾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诊断方法对疾病诊断,提升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前列腺癌;超声影像学;CT;诊断前列腺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是发生于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有好几种类型,分为腺癌,导管腺癌,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以及腺鳞癌等,大部分患者的前列腺癌是属于腺癌,超过95%以上。
前列腺癌是常见于临床中的恶性肿瘤,据相关统计,我国在2012年其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达到了10万及以上,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到前六名。
前列腺癌磁共振图像分析及PI-RADS评分

Chen M, et al: RSNA ,2003
前列腺癌: 骨转移
T2WI
ADC:0.923X10-3
ADC:0.895X10-3
DWI
Chen M, et al: RSNA ,2003
全身 DWIBS
• 体部DWI在临床应用的 突破点!
• 体部 DWI的临床价值 • 肿瘤影像
• 探查原发肿瘤 • 诊断转移病灶 • 诊疗后监测复发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如果病灶位于外周带,主要以DWI为参 考
如果病灶位于移行带,主要以T2WI为 参考
PI‐RADS 标准化报告
PI‐RADS对前列腺外病灶的评分标准
PI‐RADS作为前列腺磁共振诊断的一个 完整评价体系,也对前列腺以外的典型
特征评分
针对前列腺包膜外病变、精囊、 直肠括 约肌、膀胱颈解剖形态改变和信号改变
但磁共振诊断报告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用语不规范、 病情不能准确判断、与泌尿外科医师沟通困难等
因此规范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报告尤为必要
PI-RADS的指导作用
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在2012年首先提 出
规范前列腺磁共振报告,减少易混淆的影 像描述和模糊的诊断结果
指导临床医生对前列腺疾病诊断和监测
PI-RADS综合评估
➢ 组织血流量及细胞密度较大 → 微血管密度大 → 自由水扩散比率小 → ADC值降低
Chen M, et al: RSNA , 2003
T2WI
(Ch+Cr)/Ci=0.701
ADC 图
ADC:0.76X10-3+0.08X10-3
精囊腺受侵 淋巴结转移
T2WI
ADC:0.878X10-3 ADC:0.944X10-3
MRI、MRS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MRI、MRS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作者:李剑英彭琨冯艳林沈伟韩巧云许鹏义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2期李剑英1 彭琨2 冯艳林2 沈伟2 韩巧云2 许鹏义2(1.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 2.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磁共振室太原 030001)【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方面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2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7例,对其MRI和MRS表现进行了分析。
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
结果 8例前列腺癌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3例为单侧局灶性,5例为双侧弥漫性,其中3例有精囊受侵,2例膀胱受侵和骨转移;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7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10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
MRS显示前列腺癌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2.81±1.03,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现为Cit峰高耸,(Cho+Cre)/Cit的均值为0.59±0.16。
结论常规MRI联合MRS有利于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8(a)-0180-02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及治疗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术前分期。
本文主要探讨MRI联合MRS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TCI的治疗及预后
➢ 内科治疗: (1)血液稀释疗法:针对外伤后的血液高 凝状态,在梗死后早期,给予适量甘露醇。 (2)减少氧自由基及钙的损害:甘露醇、 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和尼莫地平等。 (3)高压氧治疗:应早期应用,效果明显 (4)其它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等。
✓ 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脑血管痉 挛、狭窄和闭塞。基底节区供血动脉属终 末动脉,很少吻合,血管狭窄,故闭塞后 易产生脑缺血。
二、TCI的发病机理
➢ 3、微循环障碍:
✓ 外伤后血液呈高凝状态:任何类型的组织创伤均 可导致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应急状态下使已形 成的原始血小板释放;由于自由基产生增加,可 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还可降低红细胞变 形能力,这些因素均可提高血液粘度。
型三型; ✓ 按发生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基底节型、内囊
型、丘脑型、脑干型五型; ✓ 按外伤程度可分为单纯梗塞及合并出血性脑梗
塞。 ✓ 其它分法。
三、TCI的诊断
➢ 临床诊断:根据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外伤后出
现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T检查可呈阴性。MR能更早发现病 灶(6h),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二、TCI的发病机理
✓ 这种小血管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着腔隙性脑 梗塞的发生。在婴幼儿受到很轻的暴力就可 以发生小血管扭曲、痉挛、闭塞,导致局部出 血。
✓ 因此认为基底节区钙化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 的致病因素之一。
二、TCI的发病机理
➢ 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分类方法 ✓ 依发病年龄可分为婴幼儿型、青壮年型、老年
外伤性脑梗塞(TCI)
一、外伤性脑梗塞定义及临床概况 二、外伤性脑梗塞发病机理 三、外伤性脑梗塞诊断(影像学表现) 四、外伤性脑梗塞治疗及预后 五、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病例
一、TCI定义及临床概况
➢ 外伤性脑梗塞(TCI)是指头部外伤后(即刻 至10天内)产生的局灶性或广泛性脑缺血性 病变。
➢ 发病率:占颅脑外伤患者约2-3%。 ➢ 多发生于基底节区。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多见。
二、TCI的发病机理
➢ 1、机械性血管损伤:
✓ ①颈动脉损伤:在暴力作用下,头颈部过 度前伸、旋转,导致颈动脉牵拉和扭曲, 颈动脉于颈椎横突部受损,或颅底骨折, 损伤某一骨段颈内动脉。颈动脉损伤后内 膜断裂,诱发血栓形成,小栓子脱落至远 端引起血管栓塞。
二、TCI的发病机理
➢ 1、机械性血管损伤:
③儿童血管弹性好,不容易完全破裂,但容易产 生不完全损伤如内膜破裂,引起缺血性病变。
二、TCI的发病机理
✓发生TCI的患儿,影像学显示基底节区钙化 率较高(达65%,双侧多见),证实存在矿 物质血管病。
✓镜下见血管壁的单层或多层破坏,以血管 周围纤维化和未定形的嗜碱性染色物质沉 积在血管壁为病理特征,其产生原因可能 与先天性感染、新生儿窒息、中毒染色体 疾病有关。
✓ ②穿支动脉系统损伤:由于头部急剧旋转引起 脑内结构之间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不一致,产 生剪力伤,脑组织抗剪力系数极低,易造成脑 内小血管损伤。穿支动脉多由颅底大血管发出, 垂直进入脑内深部,这一解剖特点也较易产生 剪力性损伤。较多见于车祸伤,且常合并有其 它部位脑挫裂伤。
二、TCI的发病机理
➢ 2、脑血管痉挛:
一、TCI定义及临床概况
➢ TCI是颅脑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 生大面积脑梗塞,病情会发生急剧变化,脑功 能损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 而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意识障碍严重以及因 外伤所致的症状较严重,往往掩盖了脑梗塞的 症状和体征,无疑增加了TCI的诊断难度,因 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 此外,脑血管受损后,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 少,血流缓慢,红细胞沉积,使局部血液粘滞性 增高,在此基础上诱发血栓形成。
➢ 外伤后二腔隙、性脑TC梗I死的多发见于病儿童机,理可能原因:
①儿童头颅占体重比例大,颈部肌肉不发达,支 撑、保护作用差,颈动脉容易受损。
②儿童颅骨弹性好,受外力作用易变形,当头部 受力时,外力向头部中心传递,外力消失后颅 骨复位瞬间产生负压,中心区域负压最大,使 靠近脑中部的穿支小动脉容易受损伤。
➢ 外科治疗:手术减压。
四、TCI的治疗及预后
❖ 预后:年轻患者、病情较轻者、得到及时诊 治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
五、TCI临床病例
五、TCI临床病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