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
农业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农业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水产养殖场尾水排放标准》(农业部令第
1号),水产养殖场的尾水排放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总氮:对于淡水养殖场,总氮排放浓度不应超过30毫克/升;对于海水养殖场,总氮排放浓度不应超过40毫克/升。
2. 总磷:对于淡水养殖场,总磷排放浓度不应超过1.5毫克/升;对于海水养殖场,总磷排放浓度不应超过2.0毫克/升。
3. 悬浮物:悬浮物排放浓度不应超过30毫克/升。
悬浮物主要
由养殖底泥、饲料残渣和养殖生物的粪便等组成。
4. 溶解氧:溶解氧排放浓度不应低于5毫克/升,以保证养殖
水体内生物的正常呼吸和生存。
此外,农业部还对水产养殖场的尾水排放进行了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养殖场必须获得合法的排污许可证才能进行尾水排放,并且定期接受环境监测和检查。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水环境,避免养殖废水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同时也促使养殖场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规范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规范摘要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规范要求,包括尾水处理的必要性、治理技术的选择和运营管理的要点等内容。
通过规范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水产养殖尾水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过的水和养殖动物排泄物等废水。
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如果不加以治理和处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必要性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水体富营养化水产养殖尾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当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促使水生植物异常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2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会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对水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此外,尾水中还会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和废弃物,对水质造成物理性污染。
2.3 生态破坏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废弃物会沉积在水底,对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基于以上问题,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3.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的选择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在选择和应用治理技术时,应根据养殖水体的特点以及治理效果、操作管理的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1 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尾水中的悬浮物、废弃物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曝气等。
物理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的优点,但对于尾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有限。
3.2 化学法化学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尾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
化学法处理尾水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去除尾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无机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化学副反应和化学药剂残留。
水产养殖环境保护规定

水产养殖环境保护规定引言随着全球对水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产养殖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水产养殖环境,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和遵守水产养殖环境保护规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规范、规程、标准等方面,阐述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就养殖区域选择、水质保护、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规定。
一、养殖区域选择为了保护水产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必须根据具体的地理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养殖的区域。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规定:1.1 生态环境评估在选择养殖区域之前,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评估结果将成为是否选择该区域的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水质、底质、养殖物种对环境的影响等。
1.2 水域监测监测养殖区域的水域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定期对水域进行水质、生物、底质等监测,以保证养殖过程中水体的质量和生态平衡。
1.3 水产养殖规模限制根据养殖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对水产养殖规模进行限制。
必须确保养殖密度适中,以避免养殖对环境的过度负荷和破坏。
二、水质保护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保护水产养殖环境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关于水质保护的规定:2.1 养殖水质监测养殖水体必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以确保水体的健康状态。
2.2 废水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
废水处理工艺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环境要求。
2.3 养殖水体保护区保护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必须设立养殖水体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限制其他活动对水质的污染,并进行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管理。
三、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必须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下是废弃物处理的规定:3.1 废弃物分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饲料残渣、养殖物种的排泄物等需要分类处理,并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水产养殖排水标准

水产养殖排水标准一、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残余饲料、养殖生物排泄物、死亡有机物、化学投入品等。
为确保水生态环境质量,需对以下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1. 残余饲料:养殖过程中剩余的饲料应进行合理利用或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排入水体。
2. 养殖生物排泄物:养殖生物排泄物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度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死亡有机物:养殖过程中死亡的有机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4. 化学投入品:使用化学投入品需符合相关规定,不得超标使用,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二、排放方式水产养殖废水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要求如下:1. 养殖废水应先进行固液分离,将固体物质如残余饲料、死亡有机物等分离出来,以便后续处理。
2. 对于排放的废水,应根据其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分类处理。
例如,对于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方法进行降解;对于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可采用化学沉降、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处理。
3. 处理后的废水应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到水体中。
4. 在特殊情况下,如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期间,养殖废水应优先排放到指定的安全水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监测要求为确保水产养殖排水标准的实施效果,需对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具体要求如下:1. 监测方案: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监测项目等。
监测点应设置在养殖场内外的重要排水口、受纳水体等关键位置。
监测频率应根据养殖场的特点和当地环境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一般可设定为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
监测项目应包括COD、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关键指标。
2. 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如发现排放的废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和处理情况。
3. 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水产养殖排水标准的养殖户,应依法进行处罚。
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标准

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标准
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排放问题一直备
受关注。
为了规范养殖尾水的排放,保护水环境,我国制定了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标准,以下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明确了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养殖场应远离饮
用水水源地、居民区和风景名胜区,选址应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标准规定了养殖场的建设要求。
养殖场应建设合理的尾水处理设施,包
括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等,以确保养殖尾水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
同时,养殖场还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尾水的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此外,标准对养殖尾水的排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养殖尾水中氨氮、总磷、总氮等污染物的浓度均有具体的限值要求,以保证排放的尾水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尾水排放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最后,标准还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养殖场进行整改或关闭,以保障水环境的安全。
总的来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国家标准的出台,对规范养殖业的发展,保护水
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营,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保护。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4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是指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以规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以下是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水产养殖基本要求1. 养殖场选址必须在环境和水质条件良好的地方,且必须远离城市、工厂和化工厂等污染源。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制度,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定期对养殖环境、饲料和养殖方式进行检测。
3. 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和安全意识,确保养殖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对每批次的养殖过程进行记录和档案保存,以备后续的质量安全追溯。
二、水质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在选址前对水质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如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盐度等,并据此调整养殖环境。
3. 养殖场应定期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和兽药等污染物进行检测,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安全。
4.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池,并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饲料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且应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2.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饲料投喂方案,根据水体的温度、氧气和养殖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3. 养殖场应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因饲料过量而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和鱼类的生长不良。
4. 养殖场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饲料残留物,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鱼类的健康。
四、疫病防控要求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鱼类进行疫病的检测,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

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
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因地区和具体标准而异
例如,根据《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11/T496-2014)》规定,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排放标准为氨氮和总磷排放标准值为1.0mg/L。
而《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7378-2007)中规定,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的排放标准分别为15mg/L、0.5mg/L、60mg/L 和30mg/L。
另外,各地区也有自己的相应地方标准,例如浙江省的《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总磷、COD和BOD5的排放标准分别为15mg/L、0.5mg/L、60mg/L和30mg/L。
总的来说,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因地区和具体标准而异,但都致力于规范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排放,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排放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水域环境、养殖种类、养殖密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查询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具体标准。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

DB33/ 453—2006
前言
为控制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代替DB33/T 453—2003。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远明、丁跃平、金彩杏、朱敬萍、钟志、刘琴、刘士忠。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 6920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74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 铜、铅、锌、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9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7481 水质 铵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74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1892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1913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GB/T 12997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程 GB/T 12998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GB/T 1299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3192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6489 水质 硫化物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7873.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5.150 B 50备案号: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前 言为控制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代替DB33/T 453—2003。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远明、丁跃平、金彩杏、朱敬萍、钟志、刘琴、刘士忠。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测定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封闭性水体水产养殖、育苗废水的排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 6920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7474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 铜、铅、锌、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9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7481 水质 铵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GB/T 74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11892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1913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GB/T 12997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程GB/T 12998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T 1299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3192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 16489 水质 硫化物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 17873.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3 排放要求3.1 指标分级3.1.1 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一级标准:淡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DB33/ 453—2006海水水域: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3.1.2 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二级标准:海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淡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1.3 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3.1.1和3.1.2以外的水域时,水质必须符合待排入水域的质量要求。
3.2 标准值3.2.1 排入淡水水域的要求见表1。
表1 排入淡水水域的要求序号 项 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1 色、臭和味 水体不得带有异色、异臭和异味水体不得有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和味2 漂浮物质 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3 悬浮物质(增量),mg/L ≤50 ≤1504 pH 6.0-9.0,不超出该水域正常变动范围的1.0pH单位6.0-9.55 溶解氧,mg/L ≥3.0 --6 高锰酸盐指数,mg/L ≤8 ≤207 非离子氨(以N计),mg/L ≤0.060 ≤0.108 硫化物(以S计),mg/L ≤0.5 ≤1.09 总氰化物,mg/L ≤0.20 ≤0.3010 总氮(增量,以N计),mg/L ≤1.5 --11 总磷(增量,以P计),mg/L ≤0.20 --12 铜,mg/L ≤0.50 ≤1.013 三唑磷,mg/L ≤0.00050 ≤0.05014 敌敌畏,mg/L ≤0.10 ≤0.2015 敌百虫,mg/L ≤0.10 ≤0.2016 总大肠菌群,个/L ≤10000 --3.2.2 排入海水水域的要求见表2。
表2 排入海水水域的要求序号 项 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1 色、臭和味 水体不得带有异色、异臭和异味水体不得有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和味2 漂浮物质 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3 悬浮物质(增量),mg/L ≤100 ≤2004 pH 7.0-9.0,不超出该水域正常变动范围的1.0pH单位6.0-9.05 溶解氧,mg/L ≥3.0 --6 化学需氧量,mg/L ≤6.0 ≤10DB33/ 453—2006表2(续)序号 项 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7 非离子氨(以N计) ,mg/L ≤0.060 ≤0.108 硫化物(以S计) ,mg/L ≤0.50≤1.09 总氰化物,mg/L ≤0.10 ≤0.2010 无机氮(增量,以N计),mg/L ≤0.50 --11 活性磷酸盐(增量,以P计),mg/L ≤0.050 --12 铜,mg/L ≤0.20 ≤0.5013 三唑磷,mg/L ≤0.00050 ≤0.05014 敌敌畏,mg/L ≤0.10 ≤0.2015 敌百虫,mg/L ≤0.10 ≤0.2016 总大肠菌群,个/L ≤10000--4 测定方法4.1 淡水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淡水测定方法序号 项 目 分析方法 检测下限依据标准1 色、臭和味 感官法 -- GB/T57502 漂浮物质 感官法 -- --3 悬浮物质 重量法 2 mg/L GB/T 119014 pH 玻璃电极法 -- GB/T69205 溶解氧 碘量法电化学探头法0.2 mg/L--GB/T 7489GB/T 119136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法 0.5 mg/L GB/T 118927 生化需氧量 五日培养法 2 mg/L GB/T 74888 非离子氨 见附录A9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0.005 mg/L0.0033 mg/LGB/T 16489GB 17378.4-1998[19.2]10 总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0.004 mg/L0.002 mg/LGB/T 7486GB/T 748611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0.050 mg/L GB/T 1189412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10 mg/L GB/T 1189313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0.050 mg/L0.010 mg/LGB/T 7475GB/T 747414 三唑磷 见附录B 0.00001mg/L --15 敌敌畏 气相色谱法 -- GB/T13192 16 敌百虫 气相色谱法 -- GB/T13192 17 总大肠菌群 发酵法 -- GB/T5750注:部分项目有多种测定方法,在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第一法为仲裁方法。
DB33/ 453—20064.2 海水测定方法见表4。
表4 海水测定方法序号 项 目 分析方法 检测下限依据标准1 色、臭和味 感官法 -- GB/T57502 漂浮物质 感官法 -- --3 悬浮物质 重量法 -- GB 17378.4-1998 [28.1]4 pH pH计法 -- GB 17378.4-1998 [27.1]5 溶解氧 碘量法电化学探头法----GB 17378.4-1998[32.1]GB/T 119136 化学需氧量 碱性高锰酸钾法 -- GB 17378.4-1998 [33.1]7 生化需氧量 五日培养法 -- GB 17378.4-1998 [34.1]8 非离子氨 见附录A -- --9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0.0002 mg/L0.0033 mg/LGB 17378.4-1998[19.1]GB 17378.4-1998[19.2]10 总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0.0005 mg/L0.0003 mg/LGB 17378.4-1998[21.1]GB 17378.4-1998[21.2]11 无机氮 GB 17378.4-1998 [21.2]12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0.00062mg/L GB 17378.4-1998 [40.1]13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0.0011 mg/L0.080 mg/LGB 17378.4-1998[7.3]GB 17378.4-1998[7.4]14 三唑磷 见附录A 0.00001 mg/L --15 敌敌畏 气相色谱法 -- GB/T13192 16 敌百虫 气相色谱法 -- GB/T1319217 总大肠菌群 发酵法 -- GB 17378.7-1998 [9.1]注:部分项目有多种测定方法,在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第一法为仲裁方法。
5 检验规则DB33/ 453—2006 5.1 淡水养殖废水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处理按GB/T 12997、GB/T 12998和GB/T 12999的规定执行。
5.2 海水养殖废水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处理按GB 17378.3的规定执行。
5.3 检验结果按GB/T 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数值取位与表1技术指标一致。
5.4 本标准采用单项判定法,所列指标单项超标,判定为不合格。
DB33/ 453—2006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非离子氨含量测定与换算方法A.1 对于淡水,按照下列方法测定氨氮、水温、pH 值以及盐度: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7479)、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1); 水温: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 13195); pH 值:玻璃电极法(GB/T 6920);盐度:盐度计法(GB 17378.4-1998[30.1])。
A.2 对于海水,按照下列方法测定氨氮、水温、pH 值以及盐度:氨氮:次溴酸钠氧化法(GB 17378.4-1998[37.2],仲裁法)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GB 17378.4-1998[37.1]);水温:表层水温表法(GB 17378.4-1998[26.1]); pH 值: pH 计法(GB 17378.4-1998[27.1]); 盐度:盐度计法(GB 17378.4-19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