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专题03 立体几何大题拔高练(原卷版)

【一专三练】 专题03 立体几何大题拔高练-新高考数学复习分层训练(新高考通用)1.(2023·湖北·荆州中学校联考二模)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E -中,1AB =,2BC =,BE =,PA ⊥平面ABCE ,平面PAB ⊥平面PBC(1)证明:AB BC ⊥;(2)若PA =,且AC AE =,G 为PCE V 的重心.求直线CG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2.(2023·安徽蚌埠·统考三模)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G 为ABC V 的重心,E ,F 分别在棱BC ,CD 上,平面//ABD 平面EFG .(1)求DF CF的值;(2)若AB ⊥平面BCD ,DC CB ⊥,且3AB BC CD ===,求平面EFG 与平面ACD 的夹角的大小.3.(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点P ,Q 在侧棱SD 上,E 是侧棱SC 的中点.(1)若SQ QP PD ==,证明:BE ∥平面PAC ;(2)倍,从下面两个条件中选一个,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①SD ⊥平面PAC ;②P 为SD 的中点.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4.(2023·云南曲靖·曲靖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四边形11AA C C 是边长为4的菱形,AB BC ==,点D 为棱AC 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平面1B BD 与棱11A C 交于点E .(1)求证1BB DE //;(2)若平面ABC ⊥平面11AA C C ,160A AC ∠=,判断是否存在点D 使得平面11A ABB 与平面1B B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π3,并说明理由.5.(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12BC B C ==,π3ABC ∠=,侧面11BB A A 是菱形,1π3B BA ∠=.(1)求1B 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2)点,E F 分别在1B A 和1B C 上,11EF A C ∥,过点,,B E F 的平面与1B D 交于G 点,确定G 点位置,使得平面BEF ⊥平面11B C DA .6.(2023·广东深圳·深圳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 -中,满足BC CD ==,点M 在CD 上,且5DM MC =,ABD △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E 为BD 的中点,F 为AE 的三等分点,且2AF FE =.(1)求证://FM 面ABC ;(2)若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23π,求直线EM 与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7.(2023·辽宁·辽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在多面体PABCFE 中,PA ⊥平面ABC ,////PA CF BE ,且24PA CF BE ==,D 为PA 的中点,连接BD ,PC ,点M ,N 满足2,2DM MB PN NC == .(1)证明://MN 平面PEF ;(2)若224PA AB BC ===,cos PEF ∠PC 与平面PEF 所成角的正弦值.8.(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四边形11AA B B 为菱形,E 为棱1CC 的中点,1AB C V 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111AB B C ⊥;(2)若,4,3AC BC AC BC ⊥==,求平面11AA B B 和平面1AB E 夹角的余弦值.9.(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三模)图1是直角梯形ABCD ,//AB CD ,∠D =90°,四边形ABCE 是边长为2的菱形,并且∠BCE =60°,以BE 为折痕将△BCE 折起,使点C 到达1C 的位置,且1AC =(1)求证:平面1BC E ⊥平面ABED .(2)在棱1D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点P 到平面1ABC 求出直线EP 与平面1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且垂直于侧面SAB ,O 为AB 的中点,2SA SB AB ===,AD =(1)证明:BD ⊥平面SOC ;(2)侧棱SD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ABE 与平面SCD 夹角的余弦值为15,若存在,求SE SD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2023·河北邢台·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 B BA 和侧面11A ACC 均为正方形,D 为棱BC 的中点.(1)证明:平面1ADC ⊥平面11B BCC ;(2)若直线1AC 与平面11B BCC 所成角为30°,求平面11A B BA 与平面1ADC 夹角的余弦值.12.(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A 1D ⊥BD 1.(1)证明:四边形ADD 1A 1为正方形;(2)若直线BD 1与平面ABCD CD =2AB ,求平面ABD 1与平面BCD 1的夹角的大小.13.(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22AB DC AB BC AB BC CD ⊥===,直角梯形ABCD 绕BC 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台.(1)求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2)若直角梯形ABCD 绕BC 逆时针旋转角(0)θθ>到11A BCD ,且直线1A D 与平面ABCD,求角θ的最小值.14.(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如图,在Rt PAB V 中,PA AB ⊥,且4PA =,2AB =,将PAB V 绕直角边PA 旋转2π3到PAC △处,得到圆锥的一部分,点D 是底面圆弧BC (不含端点)上的一个动点.(1)是否存在点D ,使得BC PD ⊥?若存在,求出CAD ∠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四棱锥P ABD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PCD 与平面PBD 夹角的余弦值.15.(2023·山东·烟台二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线段AC ,1AA 的中点,BCA BAC ∠=∠.(1)求证:平面BEF ⊥平面11ACC A ;(2)若cos ACB ∠=A BF E --1AA AC 的值.16.(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V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面11BCC B 为菱形,已知160BB C ∠=,1AB a =.(1)当a =时,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2)设点P 为侧棱1BB 上一动点,当3a =时,求直线1PC 与平面11ACC A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17.(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分别是边4和2的正方形,侧棱1CC 上点E 满足1113C E C C =.(1)证明:直线1//A B 平面1ADE ;(2)若1CC ⊥平面ABCD ,且13CC =,求直线1BB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18.(2023·湖南·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ACC A ,侧面11ACC A 为菱形2AC =,160A AC ∠=︒,底面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BC =,O 是AC 的中点.(1)证明:1OA AB ⊥;(2)若二面角11A OB C --的余弦值为,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19.(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D V为等边三角形,M 为PA 的中点,PD AB ⊥,平面PAD ⊥平面ABCD .(1)证明:平面CDM ⊥平面PAB ;(2)若AD BC ∥,2AD BC =,2AB =,直线PB 与平面MCD ,求三棱锥P MCD -的体积.20.(2023·湖南郴州·统考三模)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侧面PAC ⊥底面,,ABC AC BC PAC ⊥V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4,,=BC E F 分别是,PC PB 的中点,记平面AEF 与平面ABC 的交线l .(1)证明:直线l ⊥平面PAC .(2)若Q 在直线l 上且BAQ ∠为锐角,当P AEFQ P ABC V V --=时,求二面角A PQ B --的余弦值.21.(2023·湖南岳阳·统考二模)在ABC V 中,45,3ACB BC ∠== ,过点A 作AD BC ⊥,交线段BC 于点D (如图1),沿AD 将ABD △折起,使90BDC ∠= (如图2),点,E M 分别为棱,BC AC 的中点.(1)求证:CD ME ⊥;(2)在①图1中4tan23B =-,②图1中2133AD AB AC =+ ,③图2中三棱锥A BCD -的体积最大.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再解答问题.问题:已知__________,试在棱CD 上确定一点N ,使得EN BM ⊥,并求平面BMN 与平面CBN 的夹角的余弦值.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2.(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在三棱锥A ABC '-中,D ,E ,P 分别在棱AC ,AB ,BC 上,且D 为AC 中点,2AD AE A D A E ''====,AP DE ⊥于F .(1)证明:平面AA P '⊥平面A DE ¢;(2)当1BE =,5BC =,二面角A DE P '--的余弦值为35时,求直线A B '与平面A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3.(2023·浙江嘉兴·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为AC 的中点,2AB BC ==,111AA B B BC ∠=∠.(1)证明:1BB AC ⊥;(2)若1BB BC ⊥,且满足:______,______(待选条件).从下面给出的①②③中选择两个填入待选条件,求二面角11B B D C --的正弦值.①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②直线1AB 与平面11BCC B ③二面角1A BB C --的大小为60°;注:若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4.(2023·浙江·校联考三模)如图,四面体ABCD 中,90B A D B A C C A D ∠=∠=∠= ,AC AD =,AB 与面BCD 的所成角为45 .(1)若四面体ABCD ,求AC 的长;(2)设点M 在面BCD 中,45ABM ∠= ,30ACM ∠= ,过M 作CD 的平行线,分别交,BC BD 于点,H F ,求面AFH 与面ACD 所成夹角的余弦值.25.(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O 是AD 的中点,点E 在PC 上,且//AP 平面BOE .(1)求PE EC的值;(2)若OP ⊥平面ABCD ,OE PC ⊥,2AB =,60BAD ∠= ,求直线OE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26.(2023·江苏南通·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五面体ABCDE 中,BE ⊥平面ABC ,AD BE P ,2AD BE =,AB BC =.(1)求证:平面CDE ⊥平面ACD ;(2)若AB =2AC =,五面体ABCDE ,求平面CDE 与平面ABED 所成角的余弦值.27.(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接于圆柱,12AB AA BC ===,平面1A BC ⊥平面11AA B B .(1)证明:AC 为圆柱底面的直径;(2)若M 为11A C 中点,N 为1CC 中点,求平面1A BC 与平面BMN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28.(2023·江苏·二模)已知矩形ABCD ,1AB AD ==,M 为AD 的中点,现分别沿BM ,CM 将ABM V 和DCM △翻折,使点,A D 重合,记为点P .(1)求证:;BC PM ⊥(2)求直线BC 与平面PMC 所成角的正弦值.29.(2023·广东·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的在多面体中,,AB AD EB EC ==,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BCE ⊥平面BCD ,点,F G 分别是,CD BD 中点.(1)证明:平面AFG //平面BCE ;(2)若,2,BC BD BC BD AB BE ⊥====,求平面AFG 和平面ACE 夹角的余弦值.30.(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AA A B ⊥,AB BC ⊥,侧面11BCC B 为菱形(1)求证:平面1ABC ⊥平面1AB C ;(2)若22BC AB ==,160B BC ∠=︒,求二面角11B AC B --的正弦值.。
立体几何专题测试6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6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A .22.已知l ,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A .若αβ⊥,//n α,则C .若n αβ= ,//m 3.已知某圆锥的高为A .23π c m 24.如图,在长方体ABCD 圆上(不含点C ,D )A .平面ADE ⊥平面C .11//D C 平面ABE 5.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中点,若直线1D P AA 二、多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是一个圆面B .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一定交于一点C .空间中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D .若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8.关于空间两条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 .若a α⊥,b α⊂,则a b⊥r r B .若//a α,b α⊂,则//a b C .若a b ⊥r r ,b α⊥,则//a αD .若//a b ,b α⊥,则a α⊥9.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C SB⊥B .//AB 平面SCDC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D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三、填空题10.已知A ,B ,C 是半径为1的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1AC BC AC BC ⊥==,则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_______.11.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表面展开图应该为______.12.鲁班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它的外观是如图所示的十字立方体,其上下、左右、前后完全对称,六根完全一样的正四棱柱体分成三组,经90 榫卯起来.若正四棱柱的高为6,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1,现将该鲁班锁放进一个球形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则该球形容器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四、解答题1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45CDA ∠= ,1AD AC ==,O 为AC 中点,PO ⊥平面ABCD ,2PO =,M 为PD 中点.(1)证明://PB 平面ACM ;(2)证明:平面PAD ⊥平面PAC .14.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1CC 的中点.(1)证明://EF 平面1AC D ;(2)若2AD =,3AB =,14AA =,求点E 到平面1AC D 的距离.(Ⅰ)证明:平面AEF ⊥平面(Ⅱ)若2AB EC ==,求三棱锥16.已知M ,N 是长方体(1)若1AA AB =,求异面直线MN (2)若异面直线MN 与1AB 所成角的大小为参考答案:2.D【分析】根据空间中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对于A ,若αβ⊥,对于B ,若//m α,//m β,则//α对于C ,若n αβ= ,//m n ,则m 对于D ,若m ,n 是异面直线,m 则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l α⊥,故故选:D .3.B【分析】由圆锥的体积和高,得到底面半径,勾股定理得母线长,由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计算结果.【详解】设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与母线长分别为故选:D.5.BAD CD的中点为【分析】取,括边界)的轨迹为线段GH因为E ,F 分别为棱,AB BC 的中点,所以所以11A C FE 四点共面,直线1D P 与平面1EFC 无公共点,所以因为,G H 为,AD CD 的中点,所以正方体中,11//D G C F ,1D G ⊂/又1D G GH G = ,所以平面1D GH P 在正方形ABCD 内(包括边界)的轨迹为线段因为11D G D H =,所以当P 为GH 此时,2111()12D G D H ==+=所以221154D P D H PH =-=-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由平面(包括边界)的轨迹为线段GH 6.D【分析】先根据线面关系以及三棱锥垂直,最终证得PC ⊥面AMN ,再利用长方体模型求三棱锥【详解】解:由题可知ABC 中,则该长方体的外接球即三棱锥P AMN -故24==PA R ,所以2R =三棱锥P AMN -外接球的体积为:4π3故选:D.7.AB【分析】由截面的性质判断A ,由圆台的概念判断C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判断D.【详解】对A ,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是一个圆面,故对B ,由圆台的概念知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一定交于一点,故对C ,空间中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可能异面,不一定是平行,故C 错误;对D ,若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AB8.BC【解析】根据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和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即可.【详解】对于B 选项:若//a α,b α⊂,则a 与b 平行或异面,所以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若a b ⊥r r ,b α⊥,则//a α或a α⊂,故C 选项错误.故选:BC .【点睛】判断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可以借助长方体模型来排除.9.ABC【分析】证明AC ⊥面SBD 即可判断A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B ;由线面角的定义求出两个线面角即可判断C ;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判断D ,进而可得正确选项【详解】解:对于A :因为SD ⊥底面ABCD ,AC ⊂面ABCD ,所以SD AC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C BD ⊥,因为SD BD D = ,,SD BD ⊂平面SBD ,所以AC ⊥平面SBD ,因为SB ⊂平面SBD ,所以AC SB ⊥,故A 正确;对于B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B CD ,因为AB ⊄平面SCD ,CD ⊂平面SCD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B 平面SCD ,故B 正确;对于C :设AC BD O = ,连接SO ,因为AC ⊥平面SBD ,SO ⊂平面SBD ,所以ASO ∠即为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CSO ∠即为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AC SO ⊥,因为AO CO =,SO SO =,且AC SO ⊥,所以tan tan ASO CSO ∠=∠,可得ASO CSO ∠=∠,所以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故C 正确;对于D :因为//AB CD ,所以SCD ∠即为AB 与SC 所成的角,SAB ∠即为DC 与SA 所成的角,因为AB AD ⊥,AB SD ⊥,AD SD D ⋂=,,AD SD ⊂平面SAD ,所以AB ⊥平面SAD ,因为SA ⊂平面SAD ,所以AB SA ⊥,所以90SAB ∠= ,因为90SDC ∠= ,所以90SCD ∠≠ ,所以SCD SAB ∠≠∠,所以AB 与SC 所成的角不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故D 不正确;故选:ABC10.212/1212【分析】作出直观图,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球心到平面【详解】∵,AC BC AC ⊥则ABC 外接圆圆心是AB 又球的半径为OB =1,设∴1133O ABC ABC V S d -=⋅=⨯ 故答案为:212.11.①【分析】对面图案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则两个相同图案一定不能相邻【详解】图①正确;图②,③,④均有相邻图案相同,故均错误,14.(1)证明见解析;(【分析】(1)取1C D 的中点2CD GF =,又E 为AB 定定理,即可得证;(2)根据题意,可求得V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取C ∵G 为1C D 的中点,F 为CC ∴//GF CD 且2CD GF =,∵E 为AB 的中点,AB CD =∴//AE GF 且AE GF=∴四边行AEFG 为平行四边形,∴//AG EF ,又AG ⊂平面∴//EF 平面1AC D .(2)由长方体1ABCD A B -16.(1)60︒;(2)arctan 【分析】(1)连接11,B D D (2)设1AA t =,由已知条件求出可【详解】(1)连接11,B D D 易知11//MN B D ,所以D ∠因为1111B D B A AD ==,所以1160D B A ∠=︒,所以异面直线MN 与1AB (2)设1AA t =,则1B A =因为异面直线MN 与1AB 所以22111110102B A B D B A AD +-=⋅解得2t =,又//CD AB ,所以1B AB ∠为异面直线CD。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及答案

1、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为,求证:;(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解:(1)取的中点为,连,,则,面/面, .............. 分5(2)先证出面,.............. 分8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分11................ 分142、己知多面体ABCDE中,DE平面ACD,, AC=AD=CD=DE=2 AB =1, O 为CD 的中点.(1)求证:AO平面CDE(2)求直线BD与平面CBE所成角的正弦值3、如图,在△中,,,点在上,交于,交于•沿将△翻折成△,使平面平面;沿将△翻折成△ ,使平面平面.( 1 )求证:平面;(2 )若,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解:(1)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 …2分同理,平面,所以,从而平面. …4分所以平面平面,从而平面.2)因为,,所以,,,.过E作,垂足为M,连结.由( 1)知,可得,所以,所以.所以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记为.在Rt△中,求得,所以. …4、如图,平面ABC,平面BCD, DE=DA=AB=AC,. M(1) 求直线EM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2) P为线段DM上一点,且DM,求证:AP//DE. (12)分15 分为BC中点.解:(1) 平面,为在平面上的射影,为与平面所成角. …分2平面,, 设,又,. 在△中,,,又为中点,, ,.…5分在△中,,.……………………分 (7)2),为中点, .又平面, ,平面.又平面,,分11 …分9又,平面. .............. 分13又平面,. .............. 分145、如图,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F丄平面ABCD, CE// AF,(1)证明:BD丄EF;(2)若AF= 1,且直线BE与平面A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的值.解:(1)连结BD、AC,交点为O. •/ ABCD是正方形/• BD丄AC ……2分•/ AF丄平面ABCD A AF丄BD ……4分••• BD丄平面ACEF (6)A BD丄EF ……7分(2)连结0E,由(1)知,BD丄平面ACEF所以/ BEO即为直线BE与平面ACE所成的角. ……10分•/ AF丄平面ABCD, CE// AF , • CE丄平面ABCD, CE1 BC,•/ BC =1 , AF= 1 ,贝U CE= , BE= , B0=,• RtA BEO 中,,…1盼因为解得. …… 15分6、如图在几何体中平面ABC分别是的中点.(1) 求证:平面CDE;(2)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解:(1)连接ACR1R交EC于点F ,由题意知四边形ACCR1RE是矩形,贝U F是ACR1R的中连接DF, •/ D是AB的中点,•ABCR1R勺中位线,a BCR1R//DF, 4 分•/ BCR1RF面EDC DF平面EDC,• BCR1R//平面CDE. 7 分(2)作AH丄直线CD,垂足为H ,连接HE,•/ AAR1R丄平面ABC, • AAR1RL DC,CD丄平面AHE,CD丄EH ,••• AHE是二面角E -CD -A的平面角. 11分•/ D是AB的中点,• AH等于点B到CD的距离,在厶BCD中,求得:AH=, 在厶AEH中,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7、如图,已知平面与直线均垂直于所在平面,且,( 1 )求证:平面;(2)若,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过点作于点,•••平面丄平面,•平面……2分又•••丄平面•- 〃 , ......... 分又•••平面• 〃平面 ......... 分(2) •••平面•,又•/••………………分8•点是的中点,连结,则•平面•//,•四边形是矩形………………分10设得:,又•••,•,从而,过作于点,则:•是与平面所成角…………………………………………分…… •,•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14&如图,在直三棱柱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AA仁2, D, E分别为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的重心.(1) 求证:DE// 平面ACB;(2) 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12CC1 与A1B 的中9、如图,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A1B1中,底面△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90°D为棱BB1的中点。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题型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经典题型专题训练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评卷人得 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在正方体中ABCD-A1B1C1D1,M为BC的中点,点N在四边形CDD1C1及其内部运动.⊥1C1,则N点的轨迹为( )若MN AA.线段B.圆的一部分C.椭圆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 )A.点H是△A1BD的垂心B.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0C.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D.直线AH与BB1的成角为450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为线段AD1上一动点,点Q为底面ABCD内(含边界)一动点,M为PQ的中点,点M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该几何体为( )A.棱柱B.棱锥C.棱台D.球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柱中一条侧棱就是棱柱的高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不可能是(1)钝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菱形;(4)正五边形;(5)正六边形.下述选项正确的是( )A.(1)(2)(5)B.(1)(2)(4)C.(2)(3)(4)D.(3)(4)(5)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 BEB.A1C⊥平面AEF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7.已知一个正六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边长为2,则它的侧棱长为( )A.4B.C.D.28.一正四棱锥的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这一正四棱锥的斜高等于()A.2B.C.2D.2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M为棱BB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D1O∥平面A1BC1B.D1O⊥平面AMCC.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的角等于60°D.点B到平面AMC的距离为10.如图,E为正方体的棱AA1的中点,F为棱AB上的一点,且∠C1EF=90°,则AF:FB=()A.1:1B.1:2C.1:3D.1:4第Ⅱ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 分二.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1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A1和BB1的中点,G是BC上一点,使⊥,则∠D1NG=______.C1N MG12、已知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为棱DD1,AB上的点(不含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①A1C⊥平面B1EF;②△B1EF在侧面上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③在平面A1B1C1D1内总存在与平面B1EF平行的直线;④平面B1EF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与点E位置有关,与点F位置无关;⑤当E,F分别为中点时,平面B1EF与棱AD交于点P,则三棱锥P-DEF的体积为.⊥,∠BAC=θ(0<θ≤),且13、如图,三棱锥A-BCD中,AB AD⊥,AC ADAB=AC=AD=2,E、F分别为AC、BD的中点,则EF的最大值为______.14、如图,在正方体的一角上截取三棱锥P-ABC,PO为棱锥的高,记,,那么M,N的大小关系是______.15.若空间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4,6,过AB的中点E且平行BD,AC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1D则EF和BD1的关系是______.16、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AC⊥,EF A17、已知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点P是面AA1D1D的中心,点Q是面A1B1C1D1的对角线B1D1上一点,且PQ∥平面AA1B1B,则线段PQ的长为______.1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DD1,AB上的点.已知下列判断:①A1C⊥平面B1EF;②△B1EF在侧面BCC1B1上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③在平面A1B1C1D1内总存在与平面B1EF平行的直线;④平面B1EF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与点E的位置有关,与点F的位置无关.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4,E,F分别是棱CD、C1D1的中点,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M在线段EF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在底面A1B1C1D1上运动,则线段MN 的中点P的轨迹(曲面)与二面角D-C1D1-B1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1,且AM=BN,有以下四个结论:20、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 AB∈1,N BC⊥;①AA1MN∥;②A1C1MN③MN与面A1B1C1D1成0°角;④MN与A1C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2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过对角线BD1的一个平面交AA1于点E,交CC1于F,①四边形BFD1E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BFD1E有可能是正方形③四边形BFD1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四边形BFD1E点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1D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2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与过A1、D、C1的平面交于点M,则=______.23.设A是自然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k2A∉,且A,那么k是A的一个“酷元”,⊆,且集合M中的两个元素都是“酷元”那么这样的结给定S={0,1,2,3,4,5},设M S合M有______个.24、如图,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SA⊥圆O所在的平面,连接SB、SC、AB、B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评卷人得 分三.简答题(共28分)2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且∠DAB=60°,点P为平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若△PAD为等边三角形,求证:PB AD26、如图,设三棱锥S-ABC的三个侧棱与底面ABC所成的角都是60°,又∠BAC=60°,且⊥.SA BC(1)求证:S-ABC为正三棱锥;(2)已知SA=a,求S-ABC的全面积.27、如图,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四边上的中点.(1)若BD=2,AC=6,则EG2+HF2等于多少?(2)若AC与BD成30°的角,且AC=6,BD=4,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等于多少?28、已知三棱锥S-ABC的三条侧棱SA、SB、SC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为a、b、c,设O 为S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求证:(1)O为△ABC的垂心;(2)O在△ABC内;(3)设SO=h,则++=.29.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其内有一个球和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求:(1)棱锥的全面积;(2)球的半径R.30、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BCD是正三角形,AB⊥平面BCD,AB=BC=a,E为BC 的中点,F在棱AC上,且AF=3FC.(1)求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2)求证AC⊥平面DEF;(3)若M为BD的中点,问AC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MN∥平面DEF?若存在,说明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评卷人得 分一.单选题(共__小题)1、如图,在正方体中ABCD-A1B1C1D1,M为BC的中点,点N在四边形CDD1C1及其内部运动.⊥1C1,则N点的轨迹为( )若MN AA.线段B.圆的一部分C.椭圆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答案:A解析:解:正方体中ABCD-A1B1C1D1中,M为BC的中点,点N在四边形CDD1C1及其内部运动;如图所示,取CD、C1D1的中点Q、P,连接PQ,⊥1C1;当点N在线段PQ上时,MN A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D1,连接B1D1,交A1C1于点O,∴B1D1A取B1C1的中点E,连接PE,则PE B∥1D1,⊥1C1;∴PE A∥1,又CC1⊥平面A1B1C1D1,PQ CC∴PQ⊥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1C1;∴PQ A且PQ∩PE=P,∴A1C1⊥平面PQME,PQ⊂平面PQME,⊥;∴A1C1PQ∴N点的轨迹为线段PQ.故选:A.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 )A.点H是△A1BD的垂心B.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0C.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D.直线AH与BB1的成角为450答案:D解析:解: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得A-A1BD是一个正三棱锥,因此A点在平面A1BD上的射影H是三角形A1BD的中心,故A正确;⊥1B,又CD1A∥1B,可得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故B正确;∵AH⊥面A1BD,∴AH A连接AC1,由三垂线定理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1⊥面A1DB,再由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可得AH与AC1重合,可得C正确;直线AH与BB1所成的角,即为AH与AA1所成的角,设为θ,由正方体棱长为1,可得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从而求得AH=,则cos,∴D错误.故选:D.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为线段AD1上一动点,点Q为底面ABCD内(含边界)一动点,M为PQ的中点,点M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该几何体为( )A.棱柱B.棱锥C.棱台D.球答案:A解析:解:∵Q点不能超过边界,若P点与A点重合,设AB中点E、AD中点F,移动Q点,则此时M点的轨迹为:以AE、AF为邻边的正方形;下面把P点从A点向上沿线段AD1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得M点轨迹为正方形,…,最后当P点与D1点重合时,得到最后一个正方形,故所得几何体为棱柱,故选:A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柱中一条侧棱就是棱柱的高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答案:A解析:解:棱柱的定义是,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相邻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有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柱;可以判断A正确;B不正确,例如正六棱柱的相对侧面;C 不正确,只有直棱柱满足C的条件;D不正确,例如长方体.故选A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不可能是(1)钝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菱形;(4)正五边形;(5)正六边形.下述选项正确的是( )A.(1)(2)(5)B.(1)(2)(4)C.(2)(3)(4)D.(3)(4)(5)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ABC,OA=a,OB=b,OC=c,AC2=a2+c2,AB2=a2+b2,BC2=b2+c2∠=>0,∴cos CAB=∴∠CAB为锐角,同理∠ACB与∠ABC也为锐角,即△ABC为锐角三角形;如右图,取相对棱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正方体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正方体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如图为正六边形;经过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去切就可得到5边形.但此时不可能是正五边形.故不可能是(1)(2)(4).故选:B.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 BEB.A1C⊥平面AEF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答案:D解析:解:∵AC⊥平面BB1D1D,又BE⊂平面BB1D1D,⊥.故A正确.∴AC BE∵EF垂直于直线AB1,AD1,∴A1C⊥平面AEF.故B正确.C中由于点B到直线B1D1的距离不变,故△BEF的面积为定值.又点A到平面BEF的距离为,故V A-BEF为定值.C正确当点E在D1处,F为D1B1的中点时,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是∠FBC1,当E在上底面的中心时,F在C1的位置,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是∠EAA1显然两个角不相等,D不正确.故选D.7.已知一个正六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边长为2,则它的侧棱长为( )A.4B.C.D.2答案:A解析:解:由于正六棱锥可知底面是六个正三角形组成,∴底面积S=6×=6,∴体积V==12,∴h=,夺直角三角形SOB中,侧棱长为SB=.故选A.8.一正四棱锥的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这一正四棱锥的斜高等于()A.2B.C.2D.2答案:C解析:解:如图PO⊥底面ABCD,连接OA,取AD的中点E,连接OE,PE,则PE为斜高.∠PAO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且为45°,在直角△PAO中,PO=2,AO=2,PA=4,在直角△AEO中,AE=2,故在直角△PEA中,PE==2.故选C.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M为棱BB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D1O∥平面A1BC1B.D1O⊥平面AMCC.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的角等于60°D.点B到平面AMC的距离为答案:D解析:解:如图,∥,连接B1D1,交A1C1于N,则可证明OD1BN由OD1⊄面A1BC1,BN⊂面A1BC1,可得D1O∥面A1BC1,A正确;⊥,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得OD1AC设正方体棱长为2,可求得OM2=3,,,⊥,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D1O⊥平面AMC,B正确;则,有OD1OM由正方体的面对角线相等得到△A1BC1为正三角形,即∠A1C1B=60°,∴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的角等于60°,C正确;设点B到平面AMC的距离为d,正方体的棱长为2a,则,,由V B-AMC=V A-BCM,得,即,解得:d=,D错误.故选:D.10.如图,E为正方体的棱AA1的中点,F为棱AB上的一点,且∠C1EF=90°,则AF:FB=()A.1:1B.1:2C.1:3D.1:4答案:C解析:解: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由题意可知C1E==3,∠C1EF=90°,所以设AF=x,12+x2+C1E2=22+22+(2-x)2,解得:x=,所以AF:FB=:=1:3;故选:C.评卷人得 分二.填空题(共__小题)1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A1和BB1的中点,G是BC上一点,使⊥,则∠D1NG=______.C1N MG答案:90°解析:解:连接MN,∵M,N分别是AA1和BB1的中点,∥1D1,由正方体的几何特征可得MN C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D1C1⊥平面B1C1CB∵C1N⊂平面B1C1CB⊥1N∴D1C1C⊥1N∴MN C⊥,MN∩MG=M,MD1,MG⊂平面MNG又∵C1N MG∴C1N⊥平面MNG又∵NG⊂平面MNG⊥∴C1N NG故∠D1NG=90°故答案为:90°12、已知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为棱DD1,AB上的点(不含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①A1C⊥平面B1EF;②△B1EF在侧面上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③在平面A1B1C1D1内总存在与平面B1EF平行的直线;④平面B1EF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与点E位置有关,与点F位置无关;⑤当E,F分别为中点时,平面B1EF与棱AD交于点P,则三棱锥P-DEF的体积为.答案:②③⑤解析:解:对于①A1C⊥平面B1EF,不一定成立,因为A1C⊥平面AC1D,而两个平面面B1EF与面AC1D不一定平行.对于②△B 1EF 在侧面BCC 1B 1上 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此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因为其投影三角形的一边是棱BB 1,而E 点在面上的投影到此棱BB 1的距离是定值,故正确;对于③在平面A 1B 1C 1D 1内总存在与平面B 1EF 平行的直线,此两平面相交,一个面内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此结论正确;对于④平面B 1EF 在平面ABCD 中的射影为△DFB ,面积为定值,但△B 1EF 的面积不定,故不正确;对于⑤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EQ B ∥1F ,故D 1Q=,B 1Q PF ∥,故AP=,所以三棱锥P-DEF 的体积为,故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13、如图,三棱锥A-BCD 中,AB AD ⊥,AC AD ⊥,∠BAC=θ(0<θ≤),且AB=AC=AD=2,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则EF 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解析:⊥,垂足为G,连接GE,解:过F作FG AB⊥,∵AD AB∥,∴G为AB的中点,∴AD FG∴FG=1,AG=1,∵E为AC的中点,∴AE=1,∠BAC=θ,∴EG=∵AD⊥平面ABC,∴FG⊥平面ABC,△中,EF===,在Rt FGE∵0,∴EF≤.故答案是.14、如图,在正方体的一角上截取三棱锥P-ABC,PO为棱锥的高,记,,那么M,N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答案:M=N解析:解:根据平面中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类比得,S ABC△2=S PAB△2+S PBC△2+S PAC△2①,由等体积法得,∴②,①÷②整理得M=N.故答案为:M=N.15.若空间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4,6,过AB的中点E且平行BD,AC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答案:10解析:解:设截面四边形为EFGH,F、G、H分别是BC、CD、DA的中点,∴EF=GH=2,FG=HE=3,∴周长为2×(2+3)=10.故答案为:10.16、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AC⊥,EF A⊥1D则EF和BD1的关系是______.答案:平行解析:解:法一:根据图象可知:⊥,AC∩B1C=C,⊥1D,A1D B∥1C,B1C EFEF AC⊥,EF A∥.∴EF⊥面AB1C,而BD1⊥面AB1C,即BD1EF法二:建立以D1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1-xyz,且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所以就有D1(0,0,0),B(1,1,0),A1(1,0,0),D(0,0,1),A(1,0,1),C(0,1,1)所以=(-1,0,1),=(-1,1,0),=(-1,-1,1)⊥1,所以•=-1+1=0 所以A1D BD⊥1,•=1-1=0 所以AC BD所以BD1与A1D和AC都垂直又∵EF是AC、A1D的公共垂线,∥.∴BD1EF故答案为:平行.17、已知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点P是面AA1D1D的中心,点Q是面A1B1C1D1的对角线B1D1上一点,且PQ∥平面AA1B1B,则线段PQ的长为______.答案:解析:解:∵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点P是面AA1D1D的中心,点Q是面A1B1C1D1的对角线B1D1上一点,且PQ∥平面AA1B1B,连结AD1,AB1,∴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D1∩A1D=P,P是AD1的中点,∥1,PQ AB∴PQ=AB1==.故答案为:.1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DD1,AB上的点.已知下列判断:①A 1C ⊥平面B 1EF ;②△B 1EF 在侧面BCC 1B 1上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③在平面A 1B 1C 1D 1内总存在与平面B 1EF 平行的直线;④平面B 1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与点E 的位置有关,与点F 的位置无关.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②③解析:解:若A 1C ⊥平面B 1EF ,则A 1C B ⊥1F ,由三垂线逆定理知:B 1F A ⊥1B ,又当F 与A 不重合时,B 1F 与A 1B 不垂直,∴①错误;∵E 在侧面BCC 1B 1上的投影在CC 1上,F 在侧面BCC 1B 1上的投影是B ,∴△B 1EF 在侧面BCC 1B 1上的正投影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S=×棱长×棱长为定值.∴②正确;设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 1EF=l ,∵平面A 1B 1C 1D 1内总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与l 平行的直线,与平面B 1EF 平行,∴③正确;设E 与D 重合,F 位置变化,平面B 1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也在变化,∴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19、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4,E ,F 分别是棱CD 、C 1D 1的中点,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 在底面A 1B 1C 1D 1上运动,则线段MN 的中点P 的轨迹(曲面)与二面角D-C 1D 1-B 1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答案:解析:解:依题意知|FP|=|MN|=1,因此点P的轨迹是以点F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所求几何体的体积是×π×13=.故答案为:.∈1,且AM=BN,有以下四个结论:∈1,N BC20、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 AB⊥;①AA1MN∥;②A1C1MN③MN与面A1B1C1D1成0°角;④MN与A1C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答案:①③解析:解:当M 为A ,N 为B ,排除②;当M 为B 1,N 为C 1,排除④.作MM′A ⊥1B 1于M′,作NN′B ⊥1C 1于N′,易证|MM′|=|NN′|,MM′NN′∥∴MN M′N′∥,由此知①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2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过对角线BD 1的一个平面交AA 1于点E ,交CC 1于F ,①四边形BFD 1E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是正方形③四边形BFD 1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四边形BFD 1E 点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 1D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①③④解析:解:如图:①由平面BCB 1C 1∥平面ADA 1D 1,并且B 、E 、F 、D 1四点共面,∴ED 1BF ∥,同理可证,FD 1EB ∥,故四边形BFD 1E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②若BFD 1E 是正方形,有ED 1BE ⊥,这个与A 1D 1BE ⊥矛盾,故②错误;③由图得,BFD 1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ABCD ,故③正确;④当点E 和F 分别是对应边的中点时,平面BFD 1E ⊥平面BB 1D 1,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22、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对角线BD 1与过A 1、D 、C 1的平面交于点M ,则=______.答案:2解析:解: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D 1B ⊥平面DA 1C 1,∴D 1M 是三棱锥D 1-A 1DC 1的高.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解得D 1M==.∴=2.故答案为:2.∉,且A,那么k是A的一个“酷元”,23.设A是自然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k2A⊆,且集合M中的两个元素都是“酷元”那么这样的结给定S={0,1,2,3,4,5},设M S合M有______个.答案:5解析:解:∵S={0,1,2,3,4,5},由题意可知:集合M不能含有0,1,也不能同时含有2,4故集合M可以是{2,3}、{2,5}、{3,5}、{3,4}、{4,5},共5个故答案为:524、如图,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SA⊥圆O所在的平面,连接SB、SC、AB、B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答案:4解析:解:题题意SA⊥圆O所在的平面,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可得出AB,BC垂直由此两个关系可以证明出CB垂直于面SAB,由此可得△ADB,△SAC,△ABC,△SBC都是直角三角形故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4个故答案为:4.评卷人得 分三.简答题(共__小题)2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且∠DAB=60°,点P为平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若△PAD为等边三角形,求证:PB AD答案:证明:如图,连结BD ,取AD 的中点E ,连结PE ,BE ;从而易知△ABD 也是等边三角形,又∵△PAD 为等边三角形,∴AD PE ⊥,AD BE ⊥,又∵PE∩BE=E ;故AD ⊥平面PBE ;故AD PB ⊥.解析:证明:如图,连结BD ,取AD 的中点E ,连结PE ,BE ;从而易知△ABD 也是等边三角形,又∵△PAD 为等边三角形,∴AD PE ⊥,AD BE ⊥,又∵PE∩BE=E ;故AD ⊥平面PBE ;故AD PB ⊥.26、如图,设三棱锥S-ABC 的三个侧棱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都是60°,又∠BAC=60°,且SA BC ⊥.(1)求证:S-ABC 为正三棱锥;(2)已知SA=a ,求S-ABC 的全面积.答案:(1)证明:正棱锥的定义中,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作三棱锥S-ABC 的高SO ,O 为垂足,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D .因为SA BC ⊥,所以AD BC ⊥.又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从而O 为△ABC 的外心,OD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 .又∠BAC=60°,故△ABC 为正三角形,且O 为其中心.所以S-ABC 为正三棱锥.(2)解:在Rt SAO △中,由于SA=a ,∠SAO=60°,所以SO=a ,AO=a .因O 为重心,所以AD=AO=a ,BC=2BD=2ADcot60°=a ,OD=AD=a .在Rt SOD △中,SD 2=SO 2+OD 2=(a )2+(a )2=,则SD=a .于是,(S S-ABC )全=•(a )2sin60°+3••a•a=a 2.解析:(1)证明:正棱锥的定义中,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作三棱锥S-ABC 的高SO ,O 为垂足,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D .因为SA BC ⊥,所以AD BC ⊥.又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从而O 为△ABC 的外心,OD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 .又∠BAC=60°,故△ABC 为正三角形,且O 为其中心.所以S-ABC 为正三棱锥.(2)解:在Rt SAO △中,由于SA=a ,∠SAO=60°,所以SO=a ,AO=a .因O 为重心,所以AD=AO=a ,BC=2BD=2ADcot60°=a ,OD=AD=a .在Rt SOD △中,SD 2=SO 2+OD 2=(a )2+(a )2=,则SD=a .于是,(S S-ABC )全=•(a )2sin60°+3••a•a=a 2.27、如图,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四边上的中点.(1)若BD=2,AC=6,则EG 2+HF 2等于多少?(2)若AC 与BD 成30°的角,且AC=6,BD=4,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等于多少?答案:解:(1)∵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四边上的中点,∴EH BD ∥,且EH=BD ;FG BD ∥,且FG=BD ;∴EH FG ∥,且EH=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BD=2,AC=6,∴EH=BD=1,EF=AC=3,在△EFG 和△HFG 中,由余弦定理得,EG 2=EF 2+FG 2-2EF•FG•cos EFG∠=32+12-2×3×1×cos EFG∠=10-6cos EFG ∠,HF 2=HG 2+FG 2-2HG•FG•cos FGH∠=32+12-2×3×1×cos (π-EFG ∠)=10+6cos EFG ∠,∴EG 2+HF 2=20;(2)∵AC 与BD 成30°的角,且EF AC ∥,FG BD ∥,∴∠EFG=30°,又AC=6,BD=4,∴EF=AC=3,FG=BD=2;∠.∴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S=EF•FG•sin EFG=3×2×sin30°=3解析:解:(1)∵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四边上的中点,∥,且EH=BD;∴EH BDFG BD∥,且FG=BD;∥,且EH=FG,∴EH 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BD=2,AC=6,∴EH=BD=1,EF=AC=3,在△EFG和△HFG中,由余弦定理得,∠EG2=EF2+FG2-2EF•FG•cos EFG∠=32+12-2×3×1×cos EFG∠,=10-6cos EFG∠HF2=HG2+FG2-2HG•FG•cos FGH∠)=32+12-2×3×1×cos(π-EFG=10+6cos EFG∠,∴EG2+HF2=20;(2)∵AC 与BD 成30°的角,且EF AC ∥,FG BD ∥,∴∠EFG=30°,又AC=6,BD=4,∴EF=AC=3,FG=BD=2;∴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S=EF•FG•sin EFG=3×2×sin30°=3∠.28、已知三棱锥S-ABC 的三条侧棱SA 、SB 、SC 两两互相垂直且长度分别为a 、b 、c ,设O 为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求证:(1)O 为△ABC 的垂心;(2)O 在△ABC 内;(3)设SO=h ,则++=.答案:证明:(1)∵SA SB ⊥,SA SC ⊥,∴SA ⊥平面SBC ,BC ⊂平面SBC .∴SA BC ⊥.而AD 是S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AD BC ⊥.同理可证AB CF ⊥,AC BE ⊥,故O 为△ABC 的垂心.(2)证明△ABC 为锐角三角形即可.不妨设a≥b≥c ,则底面三角形ABC 中,AB=为最大,从而∠ACB 为最大角.用余弦定理求得cos ACB=∠>0,∴∠ACB 为锐角,△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O 在△ABC 内.(3)SB•SC=BC•SD ,故SD=,=+,又SA•SD=AD•SO ,∴===+=++=.解析:证明:(1)∵SA SB ⊥,SA SC ⊥,∴SA ⊥平面SBC ,BC ⊂平面SBC .∴SA BC ⊥.而AD 是S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AD BC ⊥.同理可证AB CF ⊥,AC BE ⊥,故O 为△ABC 的垂心.(2)证明△ABC 为锐角三角形即可.不妨设a≥b≥c ,则底面三角形ABC 中,AB=为最大,从而∠ACB 为最大角.用余弦定理求得cos ACB=∠>0,∴∠ACB 为锐角,△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O 在△ABC 内.(3)SB•SC=BC•SD ,故SD=,=+,又SA•SD=AD•SO ,∴===+=++=.29.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其内有一个球和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求:(1)棱锥的全面积;(2)球的半径R.答案:解:(1)设正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H,由题意知PH=1,边长BC=2,取BC中点E,连接HE、PE,则HE=S全=3×=9⊥于点G,(2)过O作OG PE∽△,且OG=OH=R,则△POG PEH∴,∴R=解析:解:(1)设正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H,由题意知PH=1,边长BC=2,取BC中点E,连接HE、PE,则HE=S全=3×=9⊥于点G,(2)过O作OG PE∽△,且OG=OH=R,则△POG PEH∴,∴R=30、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BCD是正三角形,AB⊥平面BCD,AB=BC=a,E为BC 的中点,F在棱AC上,且AF=3FC.(1)求三棱锥D-ABC 的表面积;(2)求证AC ⊥平面DEF ;(3)若M 为BD 的中点,问AC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DEF ?若存在,说明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答案:解:(1)∵AB ⊥平面BCD ,∴AB BC ⊥,AB BD ⊥.∵△BCD 是正三角形,且AB=BC=a ,∴AD=AC=.设G 为CD 的中点,则CG=,AG=.∴,,.三棱锥D-ABC 的表面积为.(2)取AC 的中点H ,∵AB=BC ,∴BH AC ⊥.∵AF=3FC ,∴F 为CH 的中点.∵E 为BC 的中点,∴EF BH ∥.则EF AC ⊥.∵△BCD 是正三角形,∴DE BC ⊥.∵AB ⊥平面BCD ,∴AB DE ⊥.∵AB∩BC=B ,∴DE ⊥平面ABC .∴DE AC ⊥.∵DE∩EF=E ,∴AC ⊥平面DEF .(3)存在这样的点N ,当CN=时,MN ∥平面DEF .连CM ,设CM∩DE=O ,连OF .由条件知,O 为△BCD 的重心,CO=CM .∴当CF=CN 时,MN OF ∥.∴CN=.解析:解:(1)∵AB ⊥平面BCD ,∴AB BC ⊥,AB BD ⊥.∵△BCD 是正三角形,且AB=BC=a ,∴AD=AC=.设G 为CD 的中点,则CG=,AG=.∴,,.三棱锥D-ABC 的表面积为.(2)取AC 的中点H ,∵AB=BC ,∴BH AC ⊥.∵AF=3FC ,∴F 为CH 的中点.∵E 为BC 的中点,∴EF BH ∥.则EF AC ⊥.∵△BCD 是正三角形,∴DE BC ⊥.∵AB ⊥平面BCD ,∴AB DE ⊥.∵AB∩BC=B ,∴DE ⊥平面ABC .∴DE AC ⊥.∵DE∩EF=E ,∴AC ⊥平面DEF .(3)存在这样的点N ,当CN=时,MN ∥平面DEF .连CM ,设CM∩DE=O ,连OF .由条件知,O 为△BCD 的重心,CO=CM .∴当CF=CN 时,MN OF ∥.∴CN=.。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含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一、解答题(共17题;共150分)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在四边形ABCD中,∠ABC= ,AB=4,BC=3,CD= ,AD=2 ,PA=4.(1)证明:CD⊥平面PAD;(2)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在四边形中,,,,,,.(1)证明:平面;(2)求B点到平面的距离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长方形,底面,,,为的中点,F 为线段上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1)求证:平面;(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4.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5.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6.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2分)(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9.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10.已知三棱柱,底面三角形为正三角形,侧棱底面,,为的中点,为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平面和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1.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平面A1AC1C⊥平面ABC,∠ABC=90°.∠BAC=30°,A1A=A1C=AC,E,F 分别是AC,A1B1的中点(1)证明:EF⊥BC(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12.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Ⅰ)证明:平面ACD⊥平面ABC;(Ⅱ)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 的余弦值.13.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 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Ⅰ)证明:直线CE∥平面PAB;(Ⅱ)点M在棱PC 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1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Ⅰ)证明:AB1⊥平面A1B1C1;(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5.如图所示多面体中,AD⊥平面PD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AD,BP的中点,AD =3,AP=3 ,PC .(1)求证:EF//平面PDC;(2)若∠CDP=120°,求二面角E﹣CP﹣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6.如图,四棱锥中,侧棱垂直于底面,,,为的中点,平行于,平行于面,.(1)求的长;(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7.如图,在斜三棱柱中,侧面,,,,.(Ⅰ)求证:平面平面;(Ⅱ)若为中点,求二面角的正切值.答案解析部分一、解答题1.【答案】(1)解:连接,由∠ABC= ,AB=4,BC=3,则,又因为CD= ,AD=2 ,所以,即,因为PA⊥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因为,所以CD⊥平面PAD;(2)解: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平行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作交与点G,,即,所以,,所以,所以,,,,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即,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即,由,所以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为.【解析】【分析】(1)连接,证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2.【答案】(1)解:在平面中,,,,则,又,∴,即,又平面,则,又,∴平面.(2)解: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M,因为,,,则,又因为,,所以.所以又,则,所以,在中,.因为,则面,所以由可知:,,所以,则,因此P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证得,由平面,可得,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 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 的延长线于M,因为利用等体积转换即可求得距离.3.【答案】(1)证明:,为线段中点,.平面,平面,.又底面是长方形,.又,平面.平面,. 又,平面.(2)解:由题意,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令,则,,,同理可求平面的法向量,,,即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通过,可证明平面,进而可得,结合证明线面垂直.(2)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则可求出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从而可求二面角的正弦值.4.【答案】(1)解:由已知可得,BF⊥PF,BF⊥EF,又,∴BF⊥平面PEF.∴又平面ABFD,平面PEF⊥平面ABFD.(2)解: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以H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由(1)可得,DE⊥PE.又DP=2,DE=1,所以PE= .又PF=1,EF=2,故PE⊥PF.可得.则为平面ABFD的法向量. 设DP与平面ABFD所成角为,则.∴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在翻折过程中,作于H,由得到,从而得到面面垂直;(2)DP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在三角形中求其正弦值.5.【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PO⊥AC∵AB=BC=2 ,AC=4,∴∴∠ABC=90°连接BO则OB=OC∴PO2+BO2=PB2PO⊥OB,PO⊥OCOB∩OC=O∴PO⊥平面ABC(2)过点C作CH⊥OM交OM于点H又∵PO⊥平面ABC∴∴CH的长度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在△COM中,CM= ,OC=2,∠OCM=45°∴∴OM=∴【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由线面垂直可得面面垂直,易找点面距,可求.6.【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PO⊥AC∵AB=BC=2 ,AC=4,∴∴∠ABC=90°连接BO则OB=OC∴PO2+BO2=PB2PO⊥OB,PO⊥OCOB∩OC=O∴PO⊥平面ABC(2)∵PO⊥平面ABC,∴PO⊥OB∴AB=BC=2 O是AC的中点∴OB⊥AC OB⊥平面PAC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A(,0,-2,0),C(0,2,0),B(2,0,0)平面PAC法向量为=(1,0,0)设M(x,2-x,0)平面PAC法向量为=(1,λ,μ),=(0,2,), = (x,4-x,0)则即即得到,∴x=-4(舍),x=即M∴PAM的法向量记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θ∴即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先由条件建系,找到点M的位置,再用公式求线面角.7.【答案】(1)证明:∵∠BAP=∠CDP=90°,∴PA⊥AB,PD⊥CD,∵AB∥CD,∴AB⊥PD,又∵PA∩PD=P,且PA⊂平面PAD,PD⊂平面PAD,∴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D;(2)解:∵AB∥CD,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AB⊥A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在△APD中,由PA=PD,∠APD=90°,可得△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A=AB=2a,则AD=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B(),P(0,0,),C().,,.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y=1,得.∵AB⊥平面PAD,AD⊂平面PAD,∴AB⊥AD,又PD⊥PA,PA∩AB=A,∴PD⊥平面PAB,则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cos<>= = .由图可知,二面角A﹣PB﹣C为钝角,∴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得PA⊥AB,PD⊥CD,再由AB∥CD,得AB⊥P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B⊥平面PAD,进一步得到平面PAB⊥平面PAD;(2.)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得到AB⊥AD,则四边形ABCD 为矩形,设PA=AB=2a,则AD=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再证明PD⊥平面PAB,得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8.【答案】(1)解:由已知得,平面,平面,故.又,所以平面.(2)由(1)知.由题设知,所以,故,.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C(0,1,0),B(1,1,0),(0,1,2),E(1,0,1),,.设平面EBC的法向量为=(x,y,x),则即所以可取=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x,y,z),则即所以可取=(1,1,0).于是.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出线线垂直,再由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线面垂直。
六年级数学专题思维训练—立体几何(含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专题思维训练—立体几何1、下面四个图形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如下图所示,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个正方体紧贴在一起,则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3、下图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部分都是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问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多少?4、有一个足够深的水槽,底面是长为16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原本在水槽里盛有6厘米深的水和6厘米深的油(油在水的上方).在水槽中放人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8厘米、12厘米的铁块,那么此时油层的层高是厘米。
5、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放平,是边长分别为10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结果用兀表示)6、如下图所示,从正方形ABCD 上截去长方形DEFG ,其中AB=1厘米,DE=21厘米, DG=31厘米,将ABCGFE 以GC 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_____________ 立方厘米。
(结果用兀表示)7、若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是6,8,12,则长方体的体积是 。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如下图所示),它们的高和底面直径都标在图上,单位是厘米。
请回答: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多少?9、如下图所示,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木棒,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成两部分,已知这两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比圆柱体的表面积大2008平方厘米,则这个圆柱体木棒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兀取3. 14)10、两个同样材料做成的球A 和B ,一个实心,一个空心。
A 的直径为7、重量为22,B 的直径为10.6、重量为33.3。
问:哪个球是实心球?(球的体积公式V=34πr ³)11、铁路油罐车由两个半球面和一个圆柱面钢板焊接而成,尺寸如下图所示.问:该油罐车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兀=3. 1416)(球的体积公式V=34πr ³)12、某工厂原用长4米,宽1米的铁皮围成无底无顶的的正方体形状的围栏,现要将围栏容量增加27%,问:能否还用原来的铁皮围成?13、一个正方体的纸盒中,恰好能放人一个体积为6. 28立方厘米的圆柱体,纸盒的容积有多大?(兀=3. 14).14、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成下图所示的造型.其中有一个小孔分别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以及由前至后穿透整个造型.拼成此造型共需使用多少个小正方体?15、一个圆锥形容器甲与一个半球形容器乙,它们圆形口的直径与容器的高的尺寸如下图所示,若用甲容器取水来注满乙容器,问:至少要注水多少次?(球的体积公式:V=34πr ³)16、下图是一个直圆柱形状的玻璃杯,一个长为12厘米的直棒状细吸管(不考虑吸管粗细)放在玻璃杯内,当吸管一端接触圆柱下底面时,另一端沿吸管最少可露出上底面边缘2厘米,最多能露出4厘米.则这个玻璃杯的容积为立方厘米.(取兀=3. 14)17、威力集团生产的某种洗衣机的外形是长方体,装衣物部分是圆柱形的桶,直径40厘米,深36厘米,已知该洗衣机装衣物的空间占洗衣机体积的25% ,长方体外形的长为52厘米,宽50厘米.问:高是多少厘米?(兀取3. 14,结果保留整数)18、有两个高度一样的水瓶,瓶子的底部被钉子分别戳了一个同样大的小洞.粗瓶子的水12分钟可以漏完,细瓶子的水8分钟可以漏完.若两个瓶子同时漏水,过了一段时间后,粗瓶子中水的高度是细瓶子中的2倍.这两个瓶子同时漏了分钟.19、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270年,塔分三层,如下图所示,每层都高27米,底座呈正四棱柱,中间呈正八棱柱,上部呈正圆锥.上部的体积是底座的体积的 。
【小升初培优专题】 立体几何综合训练

立体几何综合训练1. 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约长10米,宽5米,高6米,如果放入棱长是2米的正方体木箱,至多可以放进多少个?【解答】分别从长、宽、高三个方向进行考虑:10÷2=5(个)长这个方向可以放5个;5÷2=2(个)……1(米),宽这个方向可以放2个;6÷2=3(个),高这个方向可以放3个,5×2×3=30(个),所以至多可以放30个。
2. 如图,用棱长是1厘米的立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上、下底面:3×5×2=30(平方厘米)左、右侧面:6×2=12(平方厘米)前、后侧面:8×2=16(平方厘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30+12+16=58(平方厘米)3. 如图(单位:厘米),要将一个圆锥形的零件用一个长方体硬纸板的盒子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接头处忽略不计)。
5×2=10(厘米),长=宽=高10(厘米)硬纸板面积=10×10×6=600(平方厘米)立体几何综合训练4. 如图,甲圆柱体容器是空的,乙长方体容器中水深6.28厘米,将容器乙中的水全部倒入甲容器后水深8厘米,则甲容器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解答】水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体积不变,找准这一点。
水的体积=10×10×6.28=628(立方厘米)S甲=V÷h=628÷8=78.5(平方厘米)因为S甲=78.5=πr²,那么r²=78.5÷3.14=25=5²,则r=5(厘米)5. 用铁皮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水管(单位:厘米),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围成的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如图,把两根一样的水管拼接成一根圆柱形水管,r=18÷2=9(厘米),h=45+55=100(厘米)S铁皮=2mrh÷2=2×3.14×9×100÷2=2826(平方厘米)V=πr²h÷2=3.14×9²×100÷2=12717(立方厘米)立体几何综合训练 6. 如图是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做成一种零件,问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原表面积=6×6×6=216(平方厘米)新增表面积=1×1×4×6=24(平方厘米) 零件的表面积=216+24=240(平方厘米) 原体积=6×6×6=216(立方厘米)减少的体积=1×1×1×6=6(立方厘米) 零件的体积=216-6=210(立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240平方厘米,体积是 210立方厘米。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鲁班锁(也称孔明锁、难人木、六子联方)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如图1,这是一种常见的鲁班锁玩具,图2是该鲁班锁玩具的直观图,每条棱的长均为2,则该鲁班锁的表面积为()A.8(6+6√2+√3)B.6(8+8√2+√3)C.8(6+6√3+√2)D.6(8+8√3+√2)答案:A解析: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然后按照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由题图可知,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棱长为2+2√2的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且被截去的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6×[(2+2√2)2−4×12×√2×√2]+8×12×2×√3=8(6+6√2+√3).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数学文化与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2、足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已知某足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B,C,D满足AB=BC=AD=BD=CD=√2dm,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2π3,则该足球的体积为()A.7√42π27dm3B.35√2π27dm3C.14π27dm3D.32√2π27dm3答案:A分析:画出图形,O为线段BD的中点,则可得∠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取N,M分别是线段AO,CO 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则可得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然后结已知数据求出EB,从而可求出足球的体积根据题意,三棱锥A−BCD如图所示,图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因为AB=BC=AD=BD=CD=√2dm,所以△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BD,CO⊥BD,所以∠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所以∠AOC=2π3,因为△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CO分别为△ABD和△CBD的中线,因为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所以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因为AO⊥BD,CO⊥BD,AB=BC=AD=BD=CD=√2dm,所以AO=CO=√62dm,则NO=MO=√66dm,因为AO=CO,EO=EO,∠ENO=∠EMO=90°,所以△ENO≌△EMO,所以∠EON=∠EMO=12∠AOC=π3,在直角△EMO中,EM=OMtanπ3=√22,因为EM⊥平面BCD,BM⊂平面BCD,所以BM⊥EM,因为M是△CBD的外心,所以BM=√63,所以EB=√EM2+BM2=√76,所以V=43π⋅EB3=43π(√76)3=7√4227π,所以足球的体积为7√4227πdm,故选:A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考查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求出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从而可确定出球的半径,然后计算出半径即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较难题3、已知a、b、c为三条直线,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A.若a与b异面,b与c异面,则a与c异面B.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C.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D.若a⊥b,b⊥c,则a∥c答案:C分析:根据空间里面直线的位置关系逐项分析判断即可.在A中,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相交、异面或平行,故A错误;在B中,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平行、相交或异面,故B错误;在C中,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故C正确;在D中,若a⊥b,b⊥c,则a与c相交、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故选:C.4、在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AC,CD,BD,AB边的中点,且AD⊥BC,则四边形EFGH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公理可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AD⊥BC可得四边形EFGH是矩形.因为E,F,G,H分别是AC,CD,BD,AB边的中点,所以EF//AD,HG//AD,所以EF//HG;同理可得EH//GF,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D⊥BC,所以EH⊥EF,即四边形EFGH是矩形.故选:B.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B.平面α内△ABC的三个顶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平行C.α//β,a//α,则a//βD.a//b,a//α,b⊄α,则b//α答案:D分析:根据线面关系,逐一判断每个选项即可.解:对于A选项,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而不是任意的直线平行,故错误;对于B选项,如图1,D,E,F,G分别为正方体中所在棱的中点,平面DEFG设为平面β,易知正方体的三个顶点A,B,C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但△ABC所在平面α与β相交,故错误;对于选项C,a可能在平面β内,故错误;对于选项D,正确.故选:D.6、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且该棱柱的体积为√3,AB=2,AC=1,∠BAC=60°,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4πB.4√2πC.8πD.32π答案:C解析:利用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棱柱的体积为√3,AB=2,AC=1,∠BAC=60°,求出AA1,再求出ΔABC外接圆的半径,即可求得球的半径,从而可求球的表面积.∵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棱柱的体积为√3,AB=2,AC=1,∠BAC=60°,∴1×2×1×sin60°×AA1=√3,∴AA1=22∵BC2=AB2+AC2−2AB⋅ACcos60°=4+1−2=3,∴BC=√3.设Δ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BC=2R,∴R=1.sin60°∴外接球的半径为√1+1=√2,∴球的表面积等于4π×(√2)2=8π.故选:C.小提示: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柱体体积求棱长,考查几何体外接球有关计算,属于基础题.7、已知在棱长均为2的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为B1C1的中点,若在棱AB上存在一点P,使得B1P//平面ACD,则B1P的长度为()A.2B.√5C.√6D.3答案:B解析:设点P为AB的中点,取A1B1的中点Q,连接AQ,DQ,然后证明B1P//平面AQD即可.如图,设点P为AB的中点,取A1B1的中点Q,连接AQ,DQ,则B1P//AQ,又B1P⊄平面AQD,AQ⊂平面AQD,∴B1P//平面AQD,易知AC//DQ,故平面AQD与平面ACD是同一个平面,∴B1P//平面ACD,此时B1P=√5,故选:B8、在下列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4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α、β都垂直于平面r,那么α∥β②α、β都平行于平面r,那么α∥β③α、β都垂直于直线l,那么α∥β④如果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那么α∥βA.0B.1C.2D.3答案:D分析:在正方体中观察可判断①;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判断②;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③;根据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判断④.如图,易知在正方体中相邻两个侧面都垂直于底面,故①错误;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知②正确;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③正确;过直线l做平面γ与α、β分别交于l1,l2,过直线m做平面χ与α、β分别交于m1,m2,因为l∥α,l∥β,所以l∥l1,l∥l2,所以l1∥l2因为l1⊄β,l2⊂β,所以l1∥β同理,m1∥β又l、m是两条异面直线,所以l1,l2相交,且l1⊂α,m1⊂α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D多选题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DAB=60°,AB=2,PB=√6,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PAD⊥平面ABCD B.异面直线AD与PB所成的角为60°C.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45°D.三棱锥P-AB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0π3答案:ACD分析:取AD 中点E ,连接PE,BE ,可得∠PEB 是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再求得此角为直角,得直二面角,从而得面面垂直,判断A ,说明∠PBC 是异面直线AD 与P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求出此角后判断B ,证明∠PB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并求得此角判断C ,设M,N 分别是△ABD 和△PAD 的中心,如图,作NO//EB ,MO//PE ,NO 与MO 交于点O ,得O 是三棱锥P −ABD 外接球的外心,求出球半径后得球表面积判断D .取AD 中点E ,连接PE,BE ,△PAD 和△BAD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PE ⊥AD,BE ⊥AD ,∠PEB 是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PE =BE =√3,又PB =√6,所以PE 2+BE 2=PB 2,即PE ⊥BE ,所以二面角P −AD −B 是直二面角,所以平面PAD ⊥平面ABCD ,A 正确;AD//BC ,所以∠PBC 是异面直线AD 与P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此可得PE ⊥平面ABCD ,而CE ⊂平面ABCD ,所以PE ⊥EC ,EC =√12+22−2×1×2×cos120°=√7,所以PC =√PE 2+EC 2=√10,PB 2+BC 2=PC 2,PB ⊥BC ,∠PBC =90°,B 错;由BE ⊥AD 知BC ⊥BE ,所以∠PB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在△PEB 中,可得∠PBE =45°,C 正确;以上证明有PE ⊥平面ABD ,同理BE ⊥平面PAD ,设M,N 分别是△ABD 和△PAD 的中心,如图,作NO//EB ,MO//PE ,NO 与MO 交于点O ,则NO ⊥平面PAD ,MO ⊥平面ABD ,所以O 是三棱锥P −ABD 外接球的外心,由于NE =ME =13BE =√33,ONEM 是正方形,OM =√33,而BM =2√33, 所以OB =√OM 2+BM 2=√(√33)2+(2√33)2=√153即为外接球半径, 三棱锥P -AB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153)2=20π3.D 正确.故选:ACD .10、如图,点A,B,C,M,N是正方体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满足MN//平面ABC的有()A.B.C.D.答案:AD分析:结合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确定正确选项.对于A选项,由下图可知MN//DE//AC,MN⊄平面ABC,AC⊂平面ABC,所以MN//平面ABC,A正确.对于B选项,设H是EG的中点,由下图,结合正方体的性质可知,AB//NH,MN//AH//BC,AM//CH,所以A,B,C,H,N,M六点共面,B错误.对于C选项,如下图所示,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知MN//AD,由于AD⊄平面ABC,所以MN⊄平面ABC.所以C 错误.对于D选项,设AC∩NE=D,由于四边形AECN是矩形,所以D是NE中点,由于B是ME中点,所以MN//BD,由于MN⊄平面ABC,BD⊂平面ABC,所以MN//平面ABC,D正确.故选:AD1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AB,截面BDE与直线PC平行,与PA交于点E,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为PA的中点B.PB与CD所成的角为π3C.BD⊥平面PACD.三棱锥C−BDE与四棱锥P−ABCD的体积之比等于1:4答案:ACD分析:在A中,连结AC,交BD于点F,连结EF,则平面PAC∩平面BDE=EF,推导出EF//PC,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从而AF=FC,进而AE=EP;在B中,由CD//AB,得∠PBA(或其补角)为PB与CD所成角,推导出PA⊥AB,从而PB与CD所成角为π4;在C中,推导出AC⊥BD,PA⊥BD,由此能证明BD⊥平面PAC;在D中,设AB=PA=x,则V P−ABCD=13x3,V C−BDE=V E−BCD=13S△BCD⋅AE=112x3.由此能求出三棱锥C−BDE与四棱锥P−ABCD的体积之比等于1:4.解:在A中,连结AC,交BD于点F,连结EF,则平面PAC∩平面BDE=EF,∵PC//平面BDE,PC⊂平面PAC,∴EF//P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F=FC,∴AE=EP,故A正确;在B中,∵CD//AB,∴∠PBA(或其补角)为PB与CD所成角,∵PA⊥平面ABCD,AB⊂平面ABCD,∴PA⊥AB,在Rt△PAB中,PA=AB,∴∠PBA=π4,∴PB与CD所成角为π4,故B错误;在C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PA⊥平面ABCD,BD⊂平面ABCD,∴PA⊥BD,∵PA∩AC=A,PA、AC⊂平面PAC,∴BD⊥平面PAC,故C正确;在D中,设AB=PA=x,则V P−ABCD=13×AB2×PA=13x2⋅x=13x3,V C−BDE=V E−BCD=13S△BCD⋅AE=13×12x2⋅12x=112x3.∴∴V C−BDE:V P−ABCD=112x3:13x3=1:4,故D正确.故选:ACD.填空题1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___________时,A1P//平面BCD(答案不唯一,填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答案:P是CC1中点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只需在侧面BCC1B1上找到一点,A1P//平面BCD上的任一条线即可,可以取A1P/ /CD,此时P是CC1中点.取CC1中点P,连结A1P,∵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平面BCD所以答案是:P是CC1中点.13、已知一三角形ABC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面积为√3的正三角形A′B′C′(如图),则三角形ABC中边长与正三角形A′B′C′的边长相等的边上的高为______.答案:2√6分析:根据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的边长,以及高,利用斜二测画法的原理还原出原三角形的高,并求出答案. 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S△A′B′C′=√34a2=√3∴a=2,DC′=√3O′C′=√6∴O′C=2√6所以答案是:2√6.14、如图所示,一竖立在地面上的圆锥形物体的母线长为4,一只小虫从圆锥的底面圆上的点P出发,绕圆锥爬行一周后回到点P处,若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4√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答案:128√2π81分析:作出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PP′,由余弦定理求出cos∠P′OP=2π,求出底面圆3的半径r,从而求出这个圆锥的高,由此能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作出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PP′,由余弦定理可得:cos∠P′OP=OP2+OP′2−PP′22OP·OP′=42+42−(4√3)22×4×4=−12∴cos∠P′OP=2π3.设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有2πr=2π3·4,解得r=43,所以这个圆锥的高为ℎ=√16−169=8√2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为V=13Sℎ=13πr2ℎ=13π×169×8√23=128√2π81.所以答案是:128√2π81.小提示: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叠(展开)问题要注意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解答题15、如图,正方形ABCD与直角梯形ADEF所在平面相互垂直,∠ADE=90∘,AF//DE,AD=DE=2AF=2.(1)求证:AC//平面BEF;(2)求点D到平面BEF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2√63.分析:(1)取BE中点M,连接MO、MF,根据题目条件可证明出四边形AOMF为平行四边形,则AO//MF,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明出AC//平面BEF;(2)利用等体积法先计算三棱锥V B−DEF的体积,然后计算出S△BEF,利用V B−DEF=13S△BEF⋅d D−BEF计算出点D 到平面BEF的距离.解:(1)设AC∩BD=O,取BE中点M,连接MO、M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BD的中点,又M是BE的中点,∴OM//DE,OM=12DE,∵四边形ADEF是直角梯形,AF//DE,AF=12DE,∴OM AF,∴四边形AFMO是平行四边形,∴AO//FM,又FM⊂平面BEF,AO⊄平面BEF,∴AO//平面BEF,即AC//平面BEF;(2)∵BC//AD,BC⊄平面ADEF,AD⊂平面ADEF,∴BC//平面ADEF,∵AB⊥AD,平面ABCD⊥平面ADEF,AB⊂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ADEF=AD,∴AB⊥平面ADEF,∴V B−DEF=13S△DEF⋅AB=13×12×2×2×2=43,∵AB⊥平面ADEF,AF⊂平面ADEF,∴AB⊥AF,BF=√AB2+AF2=√5,∵DE⊥AD,平面ABCD⊥平面ADEF,DE⊂平面ADEF,平面ABCD∩平面ADEF=AD,∴DE⊥平面ABCD,又BD⊂平面ABCD,∴DE⊥BD,在△BDE中,BD=2√2,DE=2,BE=√BD2+DE2=2√3,在△BEF中,EF=BF=√5,BE=2√3,∴S△BEF=12×2√3×√2=√6,设点D到平面BEF的距离为d,由V D−BEF=V B−DEF得:13S△BEF⋅d=43,即13×√6⋅d=43,∴d=2√63.小提示:计算空间点到面距离的一般方法有:(1)定义法:过已知点作面的垂线,计算垂线段的长度即可; (2)利用等体积法求解;(3)空间向量法:求解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时,先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m ⃑⃑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A ,利用d =|AP ⃑⃑⃑⃑⃑ ⋅m ⃑⃑⃑ ||m ⃑⃑⃑ |求解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1、 已知n m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γβα,,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βαβα//,,则⊥
⊥m m ;②若βαγβγα//,,则⊥⊥;③若,,βα⊂⊂n m n m //,
则βα//;④若n m ,是异面直线,βααββα//,//,,//,则n n m m ⊂⊂.其中真命题是____ 2设,αβ为互不重合的平面,,m n 为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序号是 ①若,,m n m n αα⊥⊂⊥则; ②若,,m n m αα⊂⊂∥,n β∥β,则α∥β; ③若,,,,m n n m n αβαβαβ⊥⋂=⊂⊥⊥则;④若,,//,//m m n n ααββ⊥⊥则.
3设b a ,是两条直线,βα,是两个平面,则下列4组条件中所有能推得b a ⊥的条件是 ①,α⊂a b ∥β,βα⊥;②βαβα⊥⊥⊥,,b a ;
③,α⊂a β⊥b ,α∥β;④α⊥a ,b ∥β,α∥β。
4.若m 、n 、l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γβα,,是互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正确的序号是 ①若βαβαβα⊥⊥⊥=⋂⊥n n n m m 或则,,,;
②若n m n m //,,,//则=⋂=⋂γβγαβα;
③若m 不垂直于αα不可能垂直于则m ,内的无数条直线;
④若βαβαβα////,,,//,n n n n n m m 且则且⊄⊄=⋂;
⑤若,,,,,,m n l αββγαγαβαγβγ⋂=⋂=⋂=⊥⊥⊥且 则,,m n m l n l ⊥⊥⊥.
5、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和β,给定下列条件:①存在直线l ,使得α⊥l ,且β⊥l ; ②存在平面γ,使得γα⊥且γβ⊥;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④存在异面直线m l ,,使得βαβα//,//,//,//m m l l .其中,可以判定α与β平行的条件有
6、设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①,,αββγαγ⊥⊥⊥则;②若α∥β,β∉m ,m ∥α,则m ∥β;③若,m n 在α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m n ⊥;④,a b 是异面直线,αββα⊥⊥⊂⊂b a b a ,,,,则βα⊥.
7、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①“直线a ∥直线b ”的充要条件是“a 平行于b 所在的平面”; ②“直线l ⊥平面α内所有直线”的充要条件是“l ⊥平面α”;
③“直线a 、b 为异面直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直线a 、b 不相交”;
④“平面α∥平面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α内存在不共线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8、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①过不在a ,b 上任意一点,可以作一个平面与a ,b 都平行;
②过不在a ,b 上任意一点,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 ,b 都相交;
③过不在a ,b 上任意一点,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 ,b 都平行;
④过a 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
9、在空间中,有如下命题:①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必然是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②若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m//平面β,则平面α//平面β;③若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为m ,平面β内的直线⊥n 直线m ,则直线⊥n 平面α;④若点P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 在该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该三角形的外心。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10、L, M, N 分别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111,,A B AD CC 的中点,则平面LMN 与平面1AB C 的位置关系是 (填“平行”,“相交但不垂直”或“垂直”之一).
11、平面α∥平面β,直线a ⊂α,直线b ⊂β,下面四种情形:①a ∥b ;②a ⊥b ;③a 与b 异面;④a 与b 相交,其中可能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种
1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12,2,AB BC BB === 90,,ABC E F ∠=︒分别为111,B C AA 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 到F
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1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3,则四面体11A B CD -的外
接球的体积为
14、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则三棱锥1-B BCO 的体积为
15、将一个半径为5cm 的水晶球放在如图所示的工艺架上,支架是由
三根金属杆PA 、PB 、PC 组成,它们两两成600角。
则水晶球的球心到
支架P 的距离是 cm. 16、已知一个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塑料盒子(无上盖),上口放着一个半径
为5cm 的钢球,则球心到盒底的距离为 cm
17、三棱锥P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Q 是底面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Q 到三个侧面的距离分别为4cm 、6cm 、12cm ,则PQ 的长为 18、山坡与水平面成30︒角,坡面上有一条与坡角水平线成30︒角的直线小路,某人沿小路上坡走了一段路程后升高了100米,则此人行走的路程为
19、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若E 、G 分别为11C D 、1BB 的中点,F 是正方 形11ADD A 的中心,则空间四边形BGEF 在正方体的六个面内射影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20、圆锥的轴截面S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 为底面中心,M 为SO 的中点,动点P 在圆锥底面内(包括圆周)。
若AM ⊥MP ,则P 点形成的轨迹的长度为
21、矩形ABCD 中,AB=4,BC=3,沿AC 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 -AC -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22、已知三棱锥S -ABC 中,SA =SB =SC =AB =AC =2,则三棱锥S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一个正六面体的各个面和一个正八面体的各个面都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两个 多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之比是一个最简分数n
m ,那么积m ·n 是 23、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
个截面如图所示,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24、已知正三角形PAD 所在的平面与直角梯形ABCD 垂直,AD AB ⊥,AB ∥CD , 且4,2===AB DC AD .(1)求证:PD AB ⊥(2)求点C 到平面PBD 的距离
A
A 1
B 1
C 1 F B C P
C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