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 教育综合知识简答

教师考编 教育综合知识简答
教师考编 教育综合知识简答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简答、论述及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仅供参考)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的特点?

一、教育的终身化。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教育的全民化。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和中青年。

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民主化。

四、教育多元化。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标准多元化。

五、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方面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什么作用?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什么影响?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三、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5.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教育。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如何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一、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教育。

三、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行适当的教育。

四、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五、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遗传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实践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外在条件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和个别差异。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好些。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各种因素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的个性功能。

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

1.个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影响,从而获得主题自身的发展。

2.个体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9.教育为什么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四、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10.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和要求。

一、教育目的要反应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

三、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

二、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

三、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四、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五、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

一、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培养现代化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3.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

3.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

4.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1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

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具有不平等性、片面性和机械性。

一、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

二、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三、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什么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四、教育方法不同。素质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应试教育采用填鸭式教学,大搞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五、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坚持多元评价;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

六、教育结果不同。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得到忽视,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发展的潜力。

15.什么是教育制度?什么是义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包括教育制度环境和教育制度安排。广义的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

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所谓义务教育制度,就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16.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7.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传道者”角色。二、“授业解惑者”角色。

三、管理者角色。四、示范者角色。

五、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六、研究者角色。

总之,教师职业是集道德的化身、知识的使者、学生的榜样、班级活动的领导、孩子的朋友与父母、教育活动的研究人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

18.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二、创造性

三、示范性

四、长期性

五、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

19.试述教师的职业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1.忠诚教育、敬业乐业,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3.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是教师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4.尊重家长、廉洁从教,是教师对待家长及其他社会有关人员的道德;

5.严谨治学、勤于进取,是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

6.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养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1.过硬的政治理论知识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4.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三、能力素养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1.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简练、清晰、流畅、生动、形象。

2.组织管理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计划以及引导学生的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5.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教育机智)。

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6.了解学生以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7.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身心素养

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20.新时期应该树立的正确学生观有哪些?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1.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1.学生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一、权利

1.受教育权: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二、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2.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功能有哪些?

一、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形成的人际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社会功能。

23.简述师生关系的表现?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的内容角度说,教师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人格上的影响。

24.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25.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二、

1.从教师方面看: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己我修养,健全人格。

2.从学生方面看:尊敬教师;理解教师;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师对其各方面要求。

26.简述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我国学校教师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

一、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

二、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27.什么是课程?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是社会发展水平;

二、是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三、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也就是说,社会、学科及学生是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28.近代以来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

一、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相信在认识中理智的可靠,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唯一途径。

2.实质教育论,认为在认识中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实在的东西,因而强调经验的积累和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非能力。

二、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

1.学科中心论。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学科中心论关心的是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二忽视儿童的兴趣及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

2.儿童中心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

3.社会中心论(问题中心论)。认为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维护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工具或手段。主张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来组织学校课程。

29.学科课程的含义?基本特点?优点及存在局限?

一、学科课程,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间及期限。

二、分科设置;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三、将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逻辑系列,利于完成人类文化传递的任务;所授知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易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0.简述活动课程的含义、基本特点以及局限性?

一、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课程。

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三、课程内容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性,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1.试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个体教育经验;

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四、从评价方面讲,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3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一、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三、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四、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33.请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二、强调加强基础;

三、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四、重视个别差异;

五、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六、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34.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化。改变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除学科课程外,还开设了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三、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精简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五、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国家集中管理课程的状况。

六、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和全面性的评价。即多元评价观。

35.教师是如何实施课程的,请简述?(即实施课程的要求)

一、积极进行观念的更新,确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二、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

三、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四、制定和离得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坚持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

36.简答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二、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智力,指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8.请简述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中调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教学规律,是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四、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2.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0.简答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41.简述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循序渐进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八、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42.什么是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且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四、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

44.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5.什么是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什么是量力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一、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三、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47.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8.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性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9.什么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进行。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三、实事求是;

四、讲究教学艺术。

50.试比较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与启发式?

注入式,俗称填鸭式。指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两种教学方法思想的比较:

一、外部表现不同。启发式以教师主导下学生活动为主;注入式以教师活动为主,学生活动为辅。

二、学生智力活动不同。启发式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注入式以学生听记为主,很少思维活动。

三、理论根据不同。启发式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学生的活动是主观能动的反映,老师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变化的依据;注入式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思想,只强调外因,忽视或排斥内因作用。

51.简述班级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班级教学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高效率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教学的局限: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决定;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4.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的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6.课的时间限制,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52.什么是的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巩固新教材(新知识);布置课外(家庭)作业。

53.简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二、上课

三、布置课外作业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54.教师应该如何备好课?

备课时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二、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方法和习惯等。

三、设计教法。教师要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等。

四、教师在备课时要写好三种计划

1.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

2.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即教案。教师一定要写好并熟悉教案。

55.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目的明确。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注意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目的切实可行,具体清楚,起导向作用。

二、内容正确。讲授的内容、呈现的材料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教材的教授、概念的定义、原理的结论准确、有条理、符合逻辑的。

三、方法恰当。方法的使用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进行教学。

四、组织得好、合理、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教师能够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五、积极性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表达清晰。普通话教学,声音响亮,言语流畅,明白易懂,板书规范。

七、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56.简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二、教学内容设计

三、教学时间设计四、教学措施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答案:ABCDE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E.原有学制的影响 2.当代学制发展呈现()趋势。答案:ABCDE 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B,小学入学年龄提前C.重视学前教育D.高等教育多极化E.学校类型多样化3.1958年学制改革中提出建立并发展的“三类学校”是()。答案:BDE A.职业学校B.全日制学校C.中等专业学校D.业余学校E.半工半读学校 4.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原则是指()。答案:ACE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5.五四学制的理论根据在于()。答案:ABCDE A.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B.克服三年制初中学生负担过重的弊端C.五年制小学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D.经济的发展为四年制初中提供了物质基础E.三年制初中造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6.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答案:ABDE A.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B.“综合中学”迅速发展C.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D.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E.重视幼儿教育 7.学制具体规定着()答案:ABCDE A.学校的性质B.入学条件C.学校的任务D.学校之间的关系E.修业年限 8.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答案:ABCD A.中学B.中等专业学校C.业余中学D.工农速成中学E.综合中学 9.我国1951年实行的新学制中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有()答案:BCE A.研究生院B.专门学院C.大学D.中等专业学校E.专科学校 10.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中提出的办学原则()答案:BCE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1.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履行义务的有()答案:BCDE A.厂矿企业B.社会C.国家D.家庭E.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12.二十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全”指()答案:AD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面向全体学生C.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E.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在教育经费方面要努力实现“三个增长”是指() A.教育经费总量增长B.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答案:BCE C.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D.发展教育事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E.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14.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答案: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成人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考编题

山东2009年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来的教育工 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 A.教育法规 B.教育政策 C.教育方针 D.教育规章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要达到()。 A.2% B.3% C.4% D.5% 3.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4.随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转变职能,要变过去以直接管理为主为()。 A.以宏观管理为主 B.以微观管理为主 C.以间接管理为主 D.以分权管理为主 5.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计划的组织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6.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梅纽斯的()。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7.国家队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标准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8.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劝学篇》 D.《孟子》 9.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关系过程中结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是()。 A.教育关系 B.教学关系 C.管理关系 D.师生关系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生产率的学说 B.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的学说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1.所谓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 A.德育形式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 12.相对于环境和教育而言,生物因素对人的发展起()。 A.基础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能动性作用 D.主导型作用 13.学校德育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是()。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服教育 14.产生最早、至今仍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类型是()。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5.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国家、地方、社区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学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6.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课程内容的是()。 A.教案 B.教辅 C.教参 D.教科书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 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 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 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 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 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20.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22.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24.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5.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 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6.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27.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28.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

和2016安徽省中学化学教师考编真题以及答案详解复习过程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要求( C )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 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 C.建立学业负担检测和公告制度 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 B ) A.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C.全面普及中等教育 D.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3、一般认为,班级授课制正式施行于我国( C ) A.唐代中期 B.明代中期 C.清朝末 期 D.辛亥革命后 4、《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 A.教学相长 B.长善救失 C.循序渐 进 D.启发诱导 5、教师将自我的教育观念转变及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写成自传,通过积极的自我反思,进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 ) A.教育叙事 B.样本比较 C.教育实 验 D.抽样调查 6、教师组织学生创办墙报,布置教室,设计班徽,以独特的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品德这种教育方法是( B )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品价法 7、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条件,这种评价方式是( C ) A.形成性评价 B.差异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爱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B )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 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 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 ?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4. 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 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D属于学习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的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教师考编语文招教考试专业基础知识梳理

教师考编|语文招教考试专业基础知识梳理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地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地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地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第一位伟大地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地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地作家是:叶圣陶 1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1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地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14.两篇《狂人日记》地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地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地第一名(解元,会元,) 24.殿试三鼎甲: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地)法(佛所说地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地人)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精品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 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能够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 基础是()。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6.当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也使中国面临巨大挑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双方能够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8.()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新青年》创刊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0.建国后的社会改造中,共产党人用()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A.和平赎买 B.生产合作化 C.互助合作 D.强制划归国有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2.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是在()。

教师考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 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填空题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名词解释:白板说★。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填空题。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科学教育学

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各学科共用) 一.选择题:(18分)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 是(A)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七)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 拟卷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1日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4.进人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B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5.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 A.学习动机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B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D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 A.道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生产力 C.文化 D.军事 1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 1/ 8

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 3/ 8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 A.礼、乐 B.射、御 C.文、算 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 B.熟知 C.闻知 D.说知 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常州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2017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最新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课程功能: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 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课程实施方式: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方法:改善评价考试制度【新的评价改革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理念上更注重期望和激励】 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结果性,表现性和程序性目标 综合实践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意义: 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对以往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实践的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 形成了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 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 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 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新课标的特点:书上P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设计思想和处理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着眼于“学科”还是“课程”? 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在课程设计上、内容标准的设计上、课程实施建议方面) 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约束”? 目标陈述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P27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探究性学习方式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教学过程内容包括:P27 新课改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 教师专业素养:课程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特征。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精编版) 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 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苏 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 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 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 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

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 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艺术对象】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0.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1.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2.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3“和谐教育思想”。

2018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3、广义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4、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5、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9、教育的起源: a、神话起源说——朱熹 b、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c、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d、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 10、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11、教育媒介是指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 作用。 13、教育功能分类: a、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b、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14、教育的发展历程 a、原始社会—原始性、局限性,简单的教育活动,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无阶级性 b、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c、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序、校,是学校的萌芽 西周:学在官府,六艺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太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九品中正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隋唐:六学、二馆 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八股文 d、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以僧为师、 e、古代埃及:文士学校、宫廷学校、以吏为师 f、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 g、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h、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 i、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3、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