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巴克如何讲品牌故事法则
如何写好一个品牌的品牌故事

如何写好一个品牌的品牌故事怎样才能让一个品牌的概念变成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一则人人传颂的寓言呢?这不仅需要“品牌大使”们始终如一地传达品牌故事,还少不了“市场影响者”们的理解和推广,才能被“品牌簇拥”者们接受和信奉。
道格·斯蒂文森就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他曾经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专职的品牌故事教练,教授企业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怎样创造和讲述品牌故事。
很多伟大的品牌、个性十足的品牌,都是讲述品牌故事的高手。
一般来说,品牌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情感和相关性将企业产品服务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为消费者创造一种迷人的、令人愉快和难以忘怀的消费体验。
在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中加入讲故事的原理,能够让品牌建设更加有效。
很多品牌都有一个不错的故事——它们的历史、它们正在做什么等——但是它们没有成功地在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各个接触点上,始终如一地将品牌故事传递给消费者。
本文介绍了十个讲述品牌故事非常成功的企业,它们来自各个行业,还有一些B2B企业。
它们都有共同点:品牌故事非常清晰、品牌特征非常鲜明、利用多重渠道来传播自己的品牌故事。
在介绍的这十个品牌中,前五位是消费者非常熟悉的跨国企业品牌,他们的消费群体比较广,市场推广费用也比较多;后五位是中小企业品牌,它们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讲述品牌故事的方法取得了市场成功,因此更加有借鉴意义。
1.苹果电脑——让创造性和叛逆性的品牌文化具备宗教特征苹果电脑从一开始就是一家特立独行、不循规蹈矩的公司,苹果电脑的CEO和代言人常常被人看作是一个梦想家。
苹果电脑的产品永远代表了“酷”和创新,在众多PC产品中引起震动。
苹果电脑零售点和专卖店的时髦环境进一步加强了苹果品牌创造性和叛逆性的品牌文化,iPod和iTune产品的推出更是将这种文化推向极致。
苹果电脑的品牌文化已经具备了宗教的很多特征。
2.西南航空——传递随意的、愉快的和无拘无束的品牌理念32年前,Rollin King和Herb Kelleher两位年轻人凑在一起决定建立一家与众不同的航空公司。
星巴克的品牌战略

星巴克的品牌战略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
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
”一星巴克的品牌创立战略1、“星巴克公司”的成立1971年,星巴克的首家门店于美国的西雅图开业。
1987年,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其原来的市场和零售总监霍华德·舒尔茨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
合并后的公司共有11家门店。
从1982年至1992年间,该公司仍是私营企业,但却以令人震惊的年均80%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50家店。
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
如今,星巴克已位列全球500强,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000多家门店,目前为止它是唯一一个把店面开遍4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2、以“星巴克”和“美人鱼”树立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对于一个品牌的命名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发挥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的功能。
“星巴克STARBUCKS”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的一位极爱咖啡的大副的名字,优雅又不失内涵,广受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
“星巴克”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海上的冒险故事,也让你回忆起早年咖啡商人遨游四海、寻找上等咖啡豆的传统。
单从名字的出处便不难看出,星巴克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也彰显其目标市场定位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自由的文化人士。
此外,为了更好的契合“大副”这一形象,星巴克商标选定为一条“双尾美人鱼”,下方标有“coffee”字样。
品牌讲好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品牌讲好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品牌讲好故事是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品牌讲好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1.找准品牌核心故事: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性,然后构建一个与品牌价值相符的故事。
这个故事应该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与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产生共鸣。
2.创造人物角色:将品牌赋予人物特质和个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亲近感。
这些角色可以是品牌的创始人、忠诚的员工,或者是代表品牌价值观的虚构人物。
3.使用情节结构:构建故事情节,让消费者能够跟随品牌的发展和成长。
一个好的情节结构应该具有紧张感、冲突和转折点,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共鸣。
4.利用情感元素:故事中融入情感元素,如喜怒哀乐、温情和感动,能够让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并建立起与品牌的情感联系。
5.创造视觉表现:借助图像、视频、音乐和设计等视觉元素,将故事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
视觉表现可以增强品牌故事的感染力和记忆度。
6.保持一致性:在品牌故事的讲述中,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
所有的品牌内容和传播渠道都应该围绕着品牌故事,并保持风格、语气和品牌价值观的一致。
7.建立互动和参与:通过社交媒体、活动和用户生成内容等方式,鼓励消费者参与品牌故事的创作和传播。
这样能够增加品牌故事的影响力,并建立起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关系。
品牌讲好故事需要创造力和策略,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品牌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星巴克的品牌战略分析

星巴克公司的品牌战略分析广告13401 05 潘晨啸品牌,作为一种产品和一个企业的指代符号,它的资产价值总是隐藏在“名字”的背后,但由于品牌是与企业的知名度相关的,而知名度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提升,所以必须将品牌的资产价值从“名字”背后拉出来重新认识,这也是为是么企业对于品牌的管理日益重视。
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过失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疏漏等引发的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
一旦企业出现品牌危机必然导致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等现象。
早在19世纪初,西方的管理学者就开始研究“危机管理”这一概念,他们得出的危机管理的目的大相径庭。
直到20世纪末,著名的危机管理学家罗伯特希斯用4R模式来解释危机管理的目的,即“缩减Reduc tion、预备Readi ness、反应Respo nse、恢复Recov ery”,至此“危机管理”的目的才被世界广泛认同,“危机管理理论”才开始逐渐形成。
我国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则认为,危机管理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但危机管理的目不能局限于“克服”及“拯救”危机,而应是从危机中求“发展”,在危机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来临,市场变幻莫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更多的产品是凭借其品牌价值来赢取超额利润,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品牌形象。
品牌危机的出现,都具有突发性、蔓延性、危害性和被动性的特点。
一旦品牌危机爆发,这些特性足以让企业处于仓促应战的局面,最终致使品牌形象在社会公众的心中逐渐瓦解。
近年来,跨国企业品牌危机事件频发。
2005-2011年间,亨氏、宝洁、卡夫、雀巢、哈格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或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或由于自身产品维护的不足纷纷陷入品牌危机。
品牌故事框架七个部分举例

品牌故事框架七个部分举例品牌故事框架通常包括以下七个部分:1. 起源故事,这部分讲述品牌的起源,包括创始人的初衷、品牌诞生的背景和初期发展的故事。
例如,耐克品牌的起源故事可以讲述创始人Bill Bowerman和Phil Knight在大学时代的相识,以及他们如何在1964年共同创建了耐克这一品牌。
2. 使命与愿景,这部分阐述品牌的使命和愿景,即品牌存在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举例来说,可回顾可口可乐品牌的使命与愿景,强调其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快乐和满足。
3. 产品或服务特色,这部分描述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特色,包括其独特之处、核心竞争优势和对消费者的价值。
例如,苹果公司可以强调其产品的创新性、设计感和用户体验。
4. 品牌文化,这部分介绍品牌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以及品牌与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的互动关系。
举例来说,星巴克品牌文化强调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福祉。
5. 成就与荣誉,这部分展示品牌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包括行业奖项、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等方面。
例如,迪士尼可以分享其在娱乐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6. 未来展望,这部分展望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对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技术的展望。
举例来说,亚马逊可以分享其对未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展望。
7. 感恩回馈,这部分表达品牌对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社会的感恩之情,包括品牌对于支持者的感谢和回馈措施。
例如,可口可乐可以分享其在环保和公益领域的回馈举措。
以上举例仅供参考,不同品牌的故事框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涵盖以上七个部分,以全面展示品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
星巴克成功背后的法则

星巴克用一杯杯的咖啡捕获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心,想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不能靠误打误撞。
这也是人们谈论星巴克时会更多触及到的话题,在星巴克辉煌业绩的背后,可能有着许多让人赞同的成功之道。
一、占金角,提高顾客的目光触及率。
星巴克出色的选址,让地标为品牌形象加分,使得他很快就与众不同。
最有特色的比如北京荷花市场后海酒吧街店、成都锦里店、上海人民广场店、广州正佳广场店、北京建外SOHO店、重庆红崖洞店等;二、出色的标识设计和品牌记忆:表示采用白色和墨绿色,墨绿色代表成熟、考虑问题周到,同时还有另类、神秘和与众不同的意味。
而白色则代表干净、纯洁、简单、大方。
店内灯光颜色、墙体画的设计、特殊的咖啡豆香味、和蓝调音乐,把星巴克打造成为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
突出了舒缓性、多元性和私密性;三、顾客体验是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
这点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对比得出,星巴克的关怀策略远远强于移动,星巴克确实针对细分市场做的非常细致,可以说钻进了顾客的心里。
而移动的客户关怀就总让人感觉做的很假,为了关怀而关怀;四、出售特色产品,不仅仅买咖啡、买服务、买氛围,还买很多商品。
星巴克除了咖啡之外,还买各种甜点、咖啡豆、杯子,另外还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娱乐休闲性产品,如玩具、公仔和CD,为了“支持”顾客购买欲,它在美国甚至还发行了信用卡。
五、满足人们的冒险精神和对异域风情及文化的探索、好奇心里。
感同身受!试想,一杯星巴克咖啡就能让你领略一个地方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
每款咖啡豆因种植的产地不同,所以口感均带有当地的泥土气息。
同时,星巴克咖啡豆的邮票又恰当的展示了这个豆子出产地的文化。
让顾客在星巴克通过咖啡,就可以发掘到具异国风情而引人入胜的文化。
让你陶醉其中,这是星巴克的魅力,在这种魅力里,有文化、有品位,有服务,当然也不能少了那些已经传为佳话的成功法则。
职场加油站:工作态度心态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责任心的问题。
责任感指的是对组织的安排抱着尽善尽美的态度去完成,对于那些组织需要却不一定需要自己去完成的任务能够勇敢的承担下来并尽心完成。
最新 跟星巴克学如何讲故事-精品

跟星巴克学如何讲故事现今社会的每个人都是通过情感交流在做生意。
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讲述令人信服的故事是促成生意的最好方式。
掌握故事力,就能提升竞争力。
彼得?古贝尔,这位卖座电影如《蝙蝠侠》、《雨人》、《紫色姐妹花》、《午夜快车》的制作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长期教授,曾在《会讲才会赢:如何通过讲故事打动人心,赢得机会》一书中说,“现今社会的每个人都是通过情感交流在做生意。
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讲述令人信服的故事是促成生意的最好方式。
掌握故事力,就能提升竞争力”。
星巴克正是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企业。
讲述品牌故事法则产品-意义=商品,产品+意义=品牌。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并非做咖啡生意,我们做的是人的生意。
”有着“第三空间”之称的星巴克以情感来联接顾客,这是星巴克价值观的真正主张。
但是这一理念又如此微妙,微妙到了许多商人都无法复制。
星巴克的一位咖啡师了解到老顾客在等待肾脏移植,便亲自做了配型测试并且成功移植。
一位门店女员工为鼓励患癌症少女勇敢与病魔作斗争,将自己剃成了光头。
员工认同公司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之后,心甘情愿地通过每一次服务为顾客提供完美的咖啡体验。
而每一次体验的背后又都是一段足以称道的故事。
有人说,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中,有一半是消费者在为内心虚幻的感受埋单。
那么,这种美好的感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故事从闻香开始“举起杯子,凑近鼻子,深吸一口气,这是口尝咖啡的第一步,叫作‘闻香’”,一个系着星巴克绿色围裙的阳光大男孩站在顾客中间,举着咖啡杯做示范,即刻一股淡淡的烟熏味泛起,充溢鼻腔。
“我们的舌头只能分辨五味,但是鼻子却能分辨数千种味道,所以闻香是了解咖啡特性的重要步骤。
想像一下,它和哪种味道相似?” “接下来,我们来啜饮。
注意,不是喝,而是重重地把咖啡吸进嘴里。
”大男孩夸张地表演了一次“啜”,顾客笑成一片。
他认真起来:“这是品咖啡的标准动作,能让咖啡均匀地散布在舌面。
”狠狠地“啜”了一口,咖啡直冲后舌,顷刻间浓郁的香气占满口腔。
品牌故事案例

品牌故事案例引言在商业世界中,品牌不仅是标识,更是企业的灵魂。
品牌故事则是这灵魂的载体,通过讲述品牌的诞生、成长和发展,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形成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本文将通过七个部分,详细剖析品牌故事的魅力,并为您呈现七个成功的品牌故事案例。
一、品牌故事的魅力提升品牌价值一个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能赋予品牌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增强品牌认同感品牌故事有助于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和忠诚度。
促进口碑传播好的品牌故事能引发消费者的自发传播,为品牌带来更多曝光和销售机会。
二、品牌故事案例:可口可乐诞生背景可口可乐的创始人药剂师彭伯顿在误打误撞中调配出了这款独特的风味糖浆,并在朋友们的支持下成立可口可乐公司。
成长历程可口可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助力国家取得胜利。
此外,可口可乐始终坚持其“分享快乐”的品牌理念,不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广告和活动。
社会责任可口可乐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成为备受尊敬的企业公民。
未来展望可口可乐致力于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全球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三、品牌故事案例:苹果公司诞生背景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对技术有着独特的追求和见解,他将个性融入产品设计,赋予苹果独特的品牌魅力。
成长历程苹果的产品一直在创新中成长,从Macintosh电脑到iPod、iPhone、iPad等,每一款产品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企业文化苹果倡导简约、完美的企业文化,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这种企业文化也成为品牌的竞争优势。
未来展望苹果将继续引领科技潮流,拓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惊喜。
四、品牌故事案例:星巴克诞生背景星巴克的创始人对咖啡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驱使他们创造了这个独特的咖啡品牌。
成长历程星巴克不仅提供优质的咖啡,还为顾客打造了一个舒适的社交空间。
其独特的店面设计和独特的咖啡文化成为品牌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星巴克如何讲品牌故事法则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并非做咖啡生意,我们做的是人的生意。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并非做咖啡生意,我们做的是人的生意。
”有着“第三空间”之称的星巴克以情感来联接顾客,这是星巴克价值观的真正主张。
但是这一理念又如此微妙,微妙到了许多商人都无法复制。
星巴克正是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企业。
彼得·古贝尔(PeterGuber),这位卖座电影如《蝙蝠侠》、《雨人》、《紫色姐妹花》、《午夜快车》的制作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长期教授,曾在《会讲才会赢:如何通过讲故事打动人心,赢得机会》一书中说,“现今社会的每个人都是通过情感交流在做生意。
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讲述令人信服的故事是促成生意的最好方式。
掌握故事力,就能提升竞争力”。
星巴克正是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企业。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并非做咖啡生意,我们做的是人的生意。
”有着“第三空间”之称的星巴克以情感来联接顾客,这是星巴克价值观的真正主张。
但是这一理念又如此微妙,微妙到了许多商人都无法复制。
星巴克的一位咖啡师了解到老顾客在等待肾脏移植,便亲自做了配型测试并且成功移植。
一位门店女员工为鼓励患癌症少女勇敢与病魔作斗争,将自己剃成了光头。
员工认同公司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之后,心甘情愿地通过每一次服务为顾客提供完美的咖啡体验。
而每一次体验的背后又都是一段足以称道的故事。
体验究竟是什么?一种说法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
年深日久,星巴克逐渐成为都市里具有小布尔乔亚情结者的集散地,一杯咖啡、一台电脑、一本书,在惬意的环境中可以打发一天的时光,也能点燃人类最微妙的情感。
有人说,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中,有一半是消费者在为内心虚幻的感受埋单。
那么,这种美好的感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故事从闻香开始
“举起杯子,凑近鼻子,深吸一口气,这是口尝咖啡的第一步,叫作‘闻香’”,一个系着星巴克绿色围裙的阳光大男孩站在顾客中间,举着咖啡杯做示范,即刻一股淡淡的烟熏味泛起,充溢鼻腔。
“我们的舌头只能分辨五味,但是鼻子却能分辨数千种味道,所以闻香是了解咖啡特性的重要步骤。
想像一下,它和哪种味道相似?”
“接下来,我们来啜饮。
注意,不是喝,而是重重地把咖啡吸进嘴里。
”大男孩夸张地表演了一次“啜”,顾客笑成一片。
他认真起来:“这是品咖啡的标准动作,能让咖啡均匀地散布在舌面。
”狠狠地“啜”了一口,咖啡直冲后舌,顷刻间浓郁的香气占满口腔。
“第三步是感觉。
舌尖、舌的两侧是否感受到了?舌尖掌管甜味,舌侧掌管酸味、咸味;舌后根掌管苦味。
”经他一点拨,品尝者隐然觉得,嘴里烟熏味中更带着烧烤的甜香,还有些微酸,一会儿之后,香味由浓而淡,与味蕾融为一体。
这时一份巧克力蛋糕端到众人面前,“这款意大利深度烘焙咖啡配合着巧克力蛋糕一起品尝味道是最佳的,可以收拢咖啡的余香,当然最后一步是分享感受。
”轻咬一口蛋糕,果然相得益彰。
在奇妙的感受中,人们发现品评咖啡还有那么多学问,顾客与星巴克之间,意义便不止于咖啡了。
用葡萄酒的手法讲述咖啡的故事
为什么两瓶外观相似的葡萄酒,可以在价格上拉开那么大的距离?星巴克的咖啡跟其他的咖啡,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饮料行业,产品的同质化是一件普遍的事。
葡萄酒行业已经形成一套标准的规程,产地、酿造过程、历史、风味,甚至与怎样的食物搭配都决定着品牌的内涵,乃至于价格,哪怕是相邻的葡萄酒庄园,这些故事的元素不同,价格也不同。
星巴克咖啡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
霍华德·舒尔茨决定,将葡萄酒的品鉴方式运用到咖啡中,并且把这个战略称为“地理即风味”。
假设我们现在身处咖啡店,你需要向店员描述喜爱的咖啡口味,是清爽的酸味,还是温和,抑或是微妙的坚果味道?其实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太清楚。
2005年,星巴克决定用咖啡包装来指导消费者区分咖啡之间的细微差别,帮助他们发现喜爱的口味。
星巴克咖啡豆的产地主要来自于美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每个地区的咖啡豆都有独特的风味,品评的过程就是发现风味、酸度、醇度和气味的过程。
肯亚咖啡与斯丹摩咖啡都具有东非咖啡明显的酸度与水果般的风味,这在一般的咖啡中是没有的,但如果将肯亚咖啡与苏门答腊咖啡做比较,两者的差异就会很明显,而产地在太平洋区域的咖啡具有泥土的芳香和草本香。
那如何向消费者讲述口味的故事呢?一些顾客喜欢用抽象的词来概括他们
的喜好,诸如生动的、难以言喻的,但是这些词还无法将咖啡的口味分类,比如喜欢苏门答腊咖啡的人,也可能会喜爱苏拉维西与优肯综合,这些咖啡都拥有浑厚的浓度与深沉的香气,因此概括性的口味描述,不能完全体现咖啡之间的差异,而如果采用葡萄酒的手法,以产地为标志,结合烘培深度(深度、中度和轻度)来区分口味,这种简洁的标签系统也许能够快速传递口味信息。
就像人们一想到美国纳帕酒庄的葡萄酒,会与加州阳光和甘甜建立起认知。
熟悉危地马拉咖啡豆的人,会联想到原始生态环境之中火山土壤培植的咖啡豆,不仅土壤品质高,而且咖啡豆的成熟期也较长,豆子中等而密实,具有香、醇、甘甜及清新愉悦的独特酸味。
如同葡萄酒那般,咖啡能够喝出不一样的味道,原因就在于,了解每一种咖啡背后独特的地域文化,无论在店中品茗,还是在家中邀友人共赏,咖啡文化背后指向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
此后,星巴克又在“地理即风味”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通过消费者调查,公司发现,很多消费者不会喝深度烘焙或是口味很强的咖啡,于是,西雅图的烘焙专家用八个月来尝试了超过80种配方,推出了一种轻度烘焙的综合咖啡,能够让消费者享受更轻柔、更微妙圆润的咖啡,从而形成深度、中度和轻度的立体分层,将原本容易“醉咖啡”又渴望咖啡的消费群体吸引过来。
咖啡豆的包装也在此基础上做了调整。
由于色彩是人们识别物体的第一反应,星巴克给予三种烘焙深度不同的色系,以此作为口味传达的第一要素。
“地理即风味”的特点依旧保留,但作为次一级的传达元素,通过同色系的地域特征图片来展示,同时也加入一些功能性的图片,比如中度烘焙的早餐综合咖啡的图片为一间屋子,但所有的包装中继续保留对地域、功能以及口味的描述。
如同不同酒精含量的酒类饮品拥有不同的消费人群,星巴克的这一包装方法帮助顾客开启了一条更为简单的口味识别路径。
好了,看图说话开始。
拿起包装,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咖啡的故事?
老黄历说新故事
故事通常从分享一些来源于生活的见闻和想法开始。
当然,故事里要包含事实,再用情感贯穿始终,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黄历相传由黄帝创制,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为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
作为国际品牌,星巴克的一个宗旨是与当地建立联系,打破文化隔阂的背后,是让消费者建立起对售卖食品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也是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深层联系的良好时机。
除了月饼、星冰粽等应景的中国式食品,星巴克考虑的是如何在文化上沟通。
借鉴中国老黄历的思路,2013年,星巴克推出一套30张“星历”,将中国传统预测婚嫁、出行、迁居以及其他事宜的吉利日期的方式用在“星历”中,于是有了“宜爱我、宜爬梯、宜小清新、宜抢票、宜批假、宜熊抱、宜引蛇出洞、宜开门红……”每一则“宜”都有一段生动的解释,“批假”的注解是:归家心切,老大懂的;乐而忘返,老大懂的;要是老大也请假,老大的老大也懂的。
“星历”是故事的引子,也就是剧情介绍。
2014年2月6日至2月17日星历标注的故事主题是“宜交杯”,剧情解释是“亲爱的,和我交换一辈子桃花运,好不好?”接下来,星巴克退居幕后,顾客则在编导的剧情中不知不觉地走上前台,成为一个个故事的即兴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