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双评价)

2、评价目标与原则
3、技术指标
4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4.1 土地资源评价 4.2 水资源评价 4.3 海洋资源评价 4.4 环境评价 4.5 生态评价 4土地资源评价
4.1土地资源评价
4.1土地资源评价
4.2水资源评价
4.2水资源评价
4.2水资源评价
目录
• 1、发展历程 • 2、新时期工作思路 • 3、双评价概述 • 4、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 5、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 6、综合分析
• 三、双评价概述
• 1、术语与定义 • 2、评价目标与原则 • 3、技术指标
1、术语与定义
1、术语与定义
1、术语与定义
4.5 生态评价
4.6 灾害评价
4.6 灾害评价
4.6 灾害评价
4.6 灾害评价
4.6 灾害评价
4.7 集成评价
4.7 集成评价
4.7 集成评价
5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 5.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 5.2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5.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5.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5.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5.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6 综合分析
• 6.1 资源环境禀赋刻画 • 6.2 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 6.3 潜力分析
6.1 资源环境禀赋刻画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研究方法和应用,重点阐述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介绍了“双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然后分析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同时探讨了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和应用。
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GIS技术,国土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承载力评价。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采、土地的过度利用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一项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调查分析阶段的核心环节,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督的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GIS技术,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着重分析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概念及评价方法1.1 概念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土地、水、气候、环境、生态、灾害、区位等因素,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程度。
承载力评价是研究限制性资源要素在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资源环境要素可以承载人类活动的最大合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或用地规模。
承载力评价实际上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通过客观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定量测算国土空间开发潜力。
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2019-07-29 10:13空间规划类的术语——“双评价”“双评价”是个简称,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01“双评价”要评什么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对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
概括地说,就是判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实际上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用于判断国土空间自然条件对城镇(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及评判分级,是着重于从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人地关系分析基础上的分析和判断。
“双评价”的最终出口,都要落实在用地的适宜性分区、开发的限制性分类和风险的警示性分级上。
02“双评价”怎么评?“双评价”总体的技术流程是这样的:“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其中涉及海域的,还要开展陆海统筹。
不同功能指向和评价尺度,是要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
开展“双评价”工作,许多分项专业性很强,实际操作复杂性较高,最大的难点在于:会不同程度地受数据精度和可靠性的制约。
开展“双评价”之前,应先通过数据筛选、转换、集成,构建可靠可比的基础数据库。
03开展“双评价”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双评价”,对空间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技术方法,增强空间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协调性。
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

Im 《 2018年第6期 旋 情报 自 然 资 源 管 理
定 、国土综合 整治部署 、国土空 间分类保 护等的重要 1.3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 (2016—2030年 )》
决策依据 ,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 线 、生态保护 批 复实施与省级 国土规划编 制工作的全面推
红线等 国土空间管控红线 的划定及 “三生”空间布局 进 带 来 新 要 求
体功能 (包 括经济社会系统规模 和结 构等 )可持续发 求和吸 引力 。
展 的支撑 能力 ,其具有动态性 、相对性 、多尺度及非 线性等特 征。随着我 国工业化 、城镇 化的快速推进 ,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退化等 问题 日益严重 ,国
1 国 土 资 源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研 究 面 临 的 新形 势
土 空 间开 发利 用与 资 源环境 瓶 颈约束 的矛盾 日益 突 出 ,国土安 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临严 峻挑战 。 国土资 源环境 承载能力作为制约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础
1.1 国土资 源管理 不断 常态化 、精 细化 、有 效 化
、
因素也 随着 这些 问题逐 渐成 为 大家研 究 和关 注 的热
关 键 词 : 国 土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研 究进 展
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意指 国土资源领域有关 承 环境承 载能力 评价是落实生态文 明建设 的一项 阶段 性
载 能力 的情况 ,具体是指一定 区域 在一定时期 内 ,在 工作 ,是 国土资 源与环境规划 管理 的一项基 础性 工作。
近年来 ,面对我 国资源环境约束 日益趋 紧 、社会
点 。近年来 ,特别是生态文 明建设 以来 ,作 为其重要 治理难度不断加 大 、政治生态建设亟待加强及党 的执
关于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思考

关于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思考前言当前,国土空间开发普遍存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低效等问题,无序的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耕地保护压力持续加大。
全面、客观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识别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利于优先保护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科学指导国土空间有序集约开发。
随着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的划定工作持续推进,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7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2017)提出“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同年,《省级国土规划编制要点》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纳入国土规划基础评价;2019年,《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同年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开展“双评价”工作,由此可见,“双评价”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
1课题研究背景1.1国内外“双评价”的研究探索1.1.1 国内外“双评价”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出之前,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已开展了较多的实践探索。
20世纪60年代麦克哈格提出了生态规划理念,将生态规划运用到规划设计当中[1],强调设计结合自然,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的“千层饼”模式和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影响至今。
俞孔坚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局方法[2]。
2002年,俞孔坚将生态规划引入国内规划设计领域,提出了“反规划”理论,强调判别和规划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来确定生态基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3]。
基于云架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地质云专题服务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开发 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
(二)功能设计
用户需求决定功能设计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 思考用户需要本系统解决哪 些方面的问题,由此确定系 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功能, 归纳为五个方面。
空间图 分析器
信息库
功能
工具箱 展示窗
(二)功能设计-“信息库”
建立服务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专题的多门类、 多空间尺度的综合数据库,提供满足多层次用户需求的数据资源。
(三)加强数据建设
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 目前系统仅集成了全国尺度及河北、安徽等个别省份的数据成 果,其它省在陆续开展本项工作,如何将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数据成果接入本系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加强数据质量建设 目前系统中的图件还有一部分不是矢量数据,制约系统功能的 使用,后期加大对矢量数据入库工作。
主要内容 CONTENTS
1 基本概念 2 开发思路与设计思想 3 主要功能 4 工作展望
1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宏观蓝图 基本概念
政策依据
应用前景
(一)宏观蓝图
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建 立评价模型,构建多门类 资源资源数据库,开展全 国、重点地区、省、市、 县四级评价体系,为国土 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为建 设美丽中国提供蓝图。
通过不同图层叠加,辅助用户建立不同评价要素相互关系的空
间认识。
安徽省活动断裂分布图
安徽省滑坡灾害点分布图
活动断承裂载与力滑评坡价灾叠害加分结布果图
(三)空间叠加、属性查询与统计
属性查询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功能,获取图件中指定区域某个图层的空间属性信息
安徽省活动断裂分布图
安徽省活动断裂属性查询结果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综述及研究进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综述及研究进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综述及研究进展1. 引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衡量特定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在指导土地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之一,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在特定用途下的适宜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创新,在实践应用中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在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定性描述逐渐转变为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评估。
研究内容也从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拓展到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复合适宜性评价。
同时,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城乡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进展,包括评价方法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土地在一定用途下所表现出的适宜性程度进行的科学评估。
这一评价基于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限制因素及其适宜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的国家,土地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城市扩张、生态保护等多种土地利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 28 , Suppl 2 Oct 2019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研究进展
杜海娥X李正23!郑煜3
(1.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 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Research progress on assess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suitability of land space development
DU Haie1 , LI Zheng213 , ZHENG Yu3 (1.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100034, China;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3 ChinaGeo-EngineeringCorporation, Beijing100083, China)
3.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摘 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 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本文首先探讨双评价的概念内涵,然后梳理双评价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而 总结归纳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最早为单因素评价,主要对 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承载力等进行评价,后期由于区域环境的复杂性逐渐转变为综合指标 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涵盖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 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和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未来的双评价应广泛借鉴区域环 境评价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 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 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24; 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9)S2-0159-07
第28卷
assessment, construct a perfect research system, strengthe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andunificationofindexsystem improvetheevaluationframeworkandtechnicalmethods! develop an open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a suitable classification that can be adapted to space control policies.A//hesame/ime!weshouldpromo/e/hein/egraionof/hesuiabiliyofmacro-spaialdevelopmen/ and micro-cons/rucion. Keyword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 evalu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 land and space development %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Assess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spatialdevelopment (doubleevaluationforshort) are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paternandrationallayoutofconstructionspace Firstly,thispaperdiscussestheconceptandconnotationof doubleevaluation,thencombsthepracticalresearchstatusofdoubleevaluation,andthensummarizes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ofdoubleevaluation Itisfoundthattheevaluationofthecarrying capaci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Chinaistheearliestone-factorevaluation,which mainlyevaluates thecarryingcapacityoflandresources,waterresources,environment,ecologyanddisasters Inthelater stage,becauseofthecomplexityoftheregionalenvironment,itgradualychangestocomprehensiveindex evaluation The index system of suitability for 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covers al aspects, and has formed foursuitabilityevaluationmethods "comprehensiveevaluation,spatialroleandtrend simulation,niche-base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Participatory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Inthefuture, doubleevaluationshoulddrawlessonsfromtherelevantdisciplinesand methodsofregionalenvironmental
收稿日期:2019-08-23 责任编辑:赵奎涛 引用格式:杜海娥,李正,郑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19,28(S2):159-165. doi:10. 12075/j. issn. 1004-4051. 2019. S2. 118
160
中国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