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的计算原理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控制压力。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通过对作业的消耗和成本的分配进行核算,从而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三、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1. 成本对象确定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首先要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主要包括各项施工任务、工程项目等。

在确定成本对象时,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施工周期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的分配和核算。

2. 作业划分与成本归集作业的划分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作业可以划分为材料采购、设备使用、人员作业、施工过程等。

通过对这些作业的划分和成本的归集,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各项工程项目的成本。

3.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大小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动因主要包括工程规模、施工难度、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确定各项作业的成本,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工程项目成本。

4. 成本控制与决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通过对各项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

同时,通过对不同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选择更加优质的项目。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1) 准确性高: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2) 灵活性好: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成本管理需求。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举例
【例9-1】华夏公司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批量较大来自乙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批量较小。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产量(件)
10 000
4 000
直接人工工时(小时)
22 000
7 000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14
12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二)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 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间接成本和辅助 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 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 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 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 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 务或顾客)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 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作业执行中耗费的资源分配(包括追溯和间接 分配)到作业,计算作业的成本;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包括追溯和 动因分配)到各有关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的计算原理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的计算原理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 因和作业成本之间要存在因果关系。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 本,再根据作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业务动因、持续 动因和强度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管理会计
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一)作业 作业---是企业组织为了特定目的而耗费资源的活动和
事项。是连接资源与成本对象的桥梁。 根据作业的服务层次和范围,可将作业分为: 1.单位作业---每生产一个单位执行一次的且各单位所消 耗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 成本和按产量计提的折旧等成本项目。
材料采购储存 120000 材料成本 480000元
0.25/元
产品设计
60000
机器调整
60000ຫໍສະໝຸດ 机器折旧与维修 180000
设计时间 生产次数 机器工时
300小时 6次
360小时
200/小时 10000/次 500/小时
厂房折旧 其他制造费用
120000 机器工时 10000 机器工时
360小时 360小时
120000 10000
成本动因
材料成本 设计时间 生产次数 机器工时 机器工时 机器工时
成本动因数
480000元 300小时
6次 360小时 360小时 360小时
解: 1、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的A、B产品成本如下表:
(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A 产品
300 000/15 000=20
(四)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执行各项作业的原因。是归集成本的最 终点。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作业、部门或生产线、 一个人、整个企业等。
(五)资源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是作业执行过程 中需要花费的代价。
与某项作业直接相关的资源应直接计入该作业,某项资 源支持多项作业,就应该通过一定标准将资源分配计入 各相应作业。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会计经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会计经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

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为了进行战略性盈利分析,人们会计算和使用企业在全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即价值链成本。

价值链成本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耗用作业成本的总和。

价值链成本的计算,首先是将企业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分配到价值链的一系列作业上,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又如,为了进行短期的战术盈利分析,决策是否接受某一项产品订单等,则需要计算经营成本。

产品的经营成本一般包括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项作业的成本,而不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等成本。

再如,企业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则应按对外报告的要求,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们知道,。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的计算原理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

1.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归集到产品成本中。

具体来说,吸收成本法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分摊到各个产品上,从而得到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吸收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能够反映产品的完整成本,有利于产品定价和决策。

但是,吸收成本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对于间接费用的分摊可能不太准确,对于某些产品而言可能存在成本扭曲的情况。

1.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分配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源消耗和作业成本归集起来,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能够更好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但是,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资源和时间。

总结来说,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

如果企业的间接费用较高、产品种类较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可以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企业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较高、产品种类较少、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可以考虑采用吸收成本法。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 2、没有直接表示出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投入和产出之间 的相互关系。由于资源的种类数量庞大,采取“资源——作业—— 产品”的成本传递路径会使资源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庞杂。资源 归集到作业之后,只反映出了资源要素与该作业的关系,但该资 源的全部产出量与其费用却失去了联系,而且不同资源要素之间 的关系也不能得到直接反映。
50
30
30
生产协 价 值ຫໍສະໝຸດ 调厂部其它批
38 28 0 0 0 0 0
+ 1 将资源耗费归集到资源账户
+ 2 汇集资源到资源账户,用资源动因分配到 各个作业户、
+ 3 利用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汇集到各个批别 产品的成本账户
五步骤:
+ 1 确定作为成本对象的工作批次;
+ 2 确定该工作批次的直接成本项目;
50000 18000 295000
表10—7 主要参数及专属费用表
作业 参数 或费用
定 生产 采购 剪裁 缝纫 平整 生产 厂部 编外 合计
单 规划
协调
人员定编
46
3
2
10
8
7 82
耗电度数
400 1000 100 1000 2500 3000 500 1500
001号未完
200 800
工状态
0% 0%
利润 -1.15 -0.93 -7.6 -9.68
+ 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盈利情况
+ 1、确认资源消耗。各项间接资源消耗为工资42800元,装卸费40000元、 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元。
+ 2、划分作业中心。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一般划分为订单处理、购销 作业、调运作业、仓储作业、结算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特点
作业的成本依赖于产品的品种数或规格型号数,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
产品比品种更综合、一种产品可能包括多种规格型号的品种,但两者具有相似特征
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品种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举例
质量检验(检验不同产品所耗用的时间长短差别较大)
特点
精确度和成本居中
3.强度动因
内容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假定
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不等,每次作业耗用的时间不等
举例
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
特点
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第二节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的计算原理
(一)作业的认定
建立作业成本系统从作业认定开始,即确认每一项作业完成的工作以及执行该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作业的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
(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2019年有新增内容)
表作业的资源成本动因
作业
资源成本动因
机器运行作业
机器小时
安装作业
安装小时
清洁作业
平方米
材料移动作业
搬运次数、搬运距离、吨公里
人事管理作业
雇员人数、工作时间
能源消耗
电表、流量表、装机功率和运行时间
制作订单作业
订单数量
顾客服务作业
服务电话次数、服务产品品种数、服务时间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
A.产品品种
B.产品数量
C.产品批次
D.每批产品数量
【答案】C
【解析】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属于批次级作业,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作业成本动因应采用产品批次,选项C正确。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
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下表所示。
B.产品生产工艺改造
C.产品检验
D.产品推广方案制定
【答案】BD
【解析】品种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规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选项A是单位级作业,选项C是批次级作业。
【例题·单选题】甲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在对调试作业中心进行成本分配时,最适合采用的作业成本动因的是( )。(2017年)
含义
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
举例
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
特点
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需要计算每一批的成本,然后分配给不同批次(如某订单)
作业成本与产品批次成正比例变动
品种级
(产品级)
作业成本库
含义
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作业成本库包括如下四类:
单位级
作业成本库
含义
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
举例
例如机器加工、组装
这类作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时、机器成本和直接能源消耗等
特点
这些作业对每个产品都必须执行
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
批次级
作业成本库
作业量的计算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
1.业务动因
内容
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成本动因
假定
每次作业耗用的时间和单位时间耗用的资源相等
举例
检验完工产品质量作业的次数
特点
精确度最差,但执行成本最低
2.持续动因
内容
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假定
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相等,每次作业耗用的时间不等
含义
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
举例
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特点
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无法追溯到单位产品,并且和产品批次、产品品种无明显关系的成本,都属于生产维持级成本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作业中,属于品种级作业的有( )。(2017年)
A.产品组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