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大二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二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归纳艺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艺术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作用。
大二艺术学概论是艺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艺术史及不同艺术门类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大二艺术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艺术的定义与特征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艺术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总体而言,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创造出的具有审美功能并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有意义的作品。
艺术的特征包括创造性、表现性、审美性和传递性。
2. 艺术分类与门类艺术可以分为多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
每个门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此外,艺术还可以按照风格、时代、地域等进行分类。
3. 艺术史与艺术家艺术史研究的是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艺术家是创造艺术作品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技巧和才华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4.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艺术作品的创作受到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时代变化的影响。
同时,艺术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传达社会情感、表达社会意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
5. 艺术欣赏与评论艺术欣赏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艺术评论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价。
艺术欣赏和评论有助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6. 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理论研究的是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进行探讨。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通过分析和评论来提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水平。
7. 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为其提供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培训。
艺术市场是指以艺术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机构的运作都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大二艺术学概论涵盖了艺术的定义、分类、艺术史、艺术家、艺术与社会、艺术欣赏与评论、艺术理论与批评以及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1.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
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艺术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艺术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课程。
在这门课上,学生们将学习到有关艺术与美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艺术学概论的马工程笔记。
一、艺术与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而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由它的形式、内容和意义共同构成的。
艺术对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传递情感、承载文化、启迪思想等。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它的视觉效果,如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
艺术家通过创作,将主观意识转化为客观形式,给观众以视觉上的享受。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主题,而艺术作品的意义是指它所传达的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往往需要通过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来理解。
四、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践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技巧,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理论包括创作理念、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而艺术创作的实践则是艺术家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
总结:艺术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美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考试笔记Ability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but character is the criterion.艺术学概论Y uluo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3.表现说..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弗雷泽..5.劳动说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艺术教育的任务: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卡夫卡作品;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地洞..更表现在他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宗教艺术:所谓宗教艺术;是想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个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个影响追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人类文化史上的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古希腊时期..第二个辉煌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个辉煌时期;当代社会..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五章: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建筑艺术: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欣赏特点: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工艺美术品的三大类: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绣花枕头、床单、玻璃器皿..一类是民间工艺用品..例: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在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例: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现代设计或工艺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第六章: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从更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第七章: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第八章: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戏剧分类:按照作品的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的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的样式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谈话节目;真人秀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第九章: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载体..诗歌的分类: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正真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创作过程:艺术艺术创作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起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形成: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桂归纳为特定的流派..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变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笔触、笔法、墨法等..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意蕴: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艺术作品中对艺术意蕴的深入理解: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第五;还有一点要指出;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典型: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数的有机统一..意境的特点: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精髓可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第十二章: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含义: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第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艺术地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地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地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地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地.艺术地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地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地起源离不开人类地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地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地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地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地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地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地因素,又有主观地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地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地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地"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地奥秘..艺术地特征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地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地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地统一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地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地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地特点、审美性①艺术地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地集中体现②艺术地审美性是真、善、美地结晶③艺术地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地统一..艺术起源地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地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地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地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地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地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地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地推动力,在它们地影响下,动物地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地脑髓”.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地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地,而是多元决定地,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地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地辩证法..艺术地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审美娱乐作用力..艺术教育地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地人才.普及艺术地基本知识,提高人地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地想象力和创造陶冶人地情感,培养完美地人格.b5E2R。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彭吉象_艺术学概论笔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复习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绝对精神。
包含深刻的辩证法,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中国"文以载道说"南北朝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自然之道和生人之道的统一,是文的本源。
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即"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尼采:将其推向极端。
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醉和梦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根植于人的深层本能,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梦幻;后者是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欲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的面目。
南北朝时代文学日益繁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整理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全面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听觉、语言、动作等形式传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
艺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价值等特点。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风格(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艺术流派(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 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形。
从史前艺术到古代文明艺术(如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近现代艺术等历史时期,艺术不断演变和创新。
4. 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理论研究艺术的本质、产生和发展规律等。
艺术批评则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并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常用的艺术理论有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5. 艺术欣赏和鉴赏:欣赏艺术作品是通过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的过程。
艺术鉴赏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需要结合艺术理论和历史背景来进行。
6.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相互影响。
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诸多角色,如记录社会变迁、传递社会价值观和思潮、引发社会对话和反思等。
7. 艺术家与创作:艺术家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人,通过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艺术创作涉及到视觉、音乐、构图、色彩、材料等诸多要素。
8. 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艺术市场是指购买、销售和收藏艺术品的行业,艺术市场的繁荣程度与艺术作品的需求和价值密切相关。
艺术教育通过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9.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自20世纪以来产生的艺术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实践,如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和观念进行挑战和重新定义。
10. 艺术与文化多样性:艺术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文章是为了阐明道理,弘扬精神。
直观地理解即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和手段。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
(什么是艺术)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 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
2 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什么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 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的艺术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2 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
3 艺术生产比人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不包括个别特殊现象。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
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作品与欣赏着、对象与主题、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1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创作,成品,欣赏。
1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艺术家个人风格)
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艺术家个人烙印)
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的审美性——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
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
2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在作品中)
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