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桐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re u g ol—b s d wa e b r e p lu eh n r y t e ie i o y se oy l一25 is t n i a e tr o n oy r t a e we e s n h sz d usng p le tr p lo 6,2,4 一tl e e ou n
di ca a T I , i tyo rpo i ai D A)a ds geh doy ees aa . h t c r ad i oy n t s e( D ) dme l po i c cd( MP h l n n i l y r l l t rt T es ut e n n x oe e r u
t u g ol—b s d wa e b r e p lu eh n r vde ih r h a e itn e,i r v d wa e he t n i a e tr o n oy r t a e p o i d h g e e tr ssa c mp o e tr—r ssa c e itn e, ha d e sa d t n i te t y ic e sng t o tn fsn l y r x le e se r t tt ln ai n a r n s n e sl sr ngh b n r a i he c ne t o i ge h d o y lo ta a e bu he eo g t t e o
A bsr c T i ge h d o y lo ta a e wa b ane y ta s se i c to ftng ola d gy o . S — t a t: he sn l y r x le e se r t s o t i d b r n e t rf a in o u i n l c 1 e i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原理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一种能够在水中实现聚合反应而成的有机涂料,其核心原理为:使用形式为2-氨基乙烷(AA)、硬脂酸(HA)和聚氨酯(PU)的单体,利用活性水作为介质,以及由硬化剂产生的离子力与单体之间形成的弱离子交互作用,使各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具体过程如下:
1、聚氨酯的单体,如2-氨基乙烷、硬脂酸和聚氨酯,各自产生不同的离子,将其在活性水中混合,使其形成弱离子交互作用,使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
2、在此过程中,水会吸收周围的气体,形成空气团,使得涂料表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光泽和细节,实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3、硬化剂的反应速度较快,在聚合反应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涂料在迅速凝固,形成牢固的保护膜,有效防止被污染。
4、最后,涂料中的水会被完全蒸发掉,形成牢固的保护膜,有效避免污染物侵入,实现长久耐用的装饰效果。
聚酯聚醚混合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合成及性能

—
S O Na , 比酯键的亲水性更好 , 随着 B Y3 3 0 1 含量
2 . 5大分子 多元醇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6 为水性 聚氨酯胶膜力学性 能随 N2 1 0 含量 的变
化 曲线。
增加 , 一S 0 , Na 的含量增加 , 吸水率增加 。
孚
斛
世
螽
羧酸 聚酯 中的离子基 团之间有较强的库仑力 、 分子 间作 用力 和高度 的结 晶性 , 而 且磺 酸基 团 的极性要 强 于酯
基, 所 以B Y3 3 0 1 含 量增 加 , 所制 得 的水性 聚氨酯 胶膜
的硬度 也会增 加“ 。
图 7 胶膜力学性能随 B Y 3 3 0 1 含量的变化 曲线
膜 中残 留的小 分子挥发 。
[ 2 】 邓朝 霞, 傅和 清, 黄 洪, 等. 水性聚氨 酯木器涂料 改性研 究
进展 [ J ] . 弹性 体, 2 0 0 6 ( 4 ) : 5 7 — 6 1 .
பைடு நூலகம்
[ 3 ] 陈红. 水 性聚氨 酯涂料技 术进 展 [ J ] _ 涂料 工业, 2 0 0 6 , 3 6
( 3 ) : 4 7 — 5 1 .
[ 4 ] 中国聚氨 酯工业协会水性聚氨 酯专业委 员会. 水性聚氨 酯发展概 况[ J ] . 涂料技术与文摘, 2 0 0 8 , 2 9 ( 7 ) : 2 2 . [ 5 ] 边开胜, 刘预期 克 鳌. 水性聚氨 酯的合成 、 性能及应 用进
水率 有所 降低 , 且 其硬度有所 增加 ; 胶膜的拉伸 强度先 增加后 降低 , 最 高可达 4 1 . 6 1 MP a .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1.单组分法单组分法是指将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通常,该方法采用预聚氨酯作为单组分,并经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最终的聚合物。
预聚氨酯的合成通常采用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带有亲水基团的链延长剂,如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乙二醇醚等,以增加水分散能力。
2.双组分法双组分法是指将异氰酸酯等预聚物和含有亲水基团的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通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该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由于异氰酸酯对湿气敏感,合成过程需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
二、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以下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1.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将其他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引入水性聚氨酯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与聚醚二醇共聚合,可以增加水性聚氨酯的柔韧性和弹性。
此外,与丙烯酸树脂、聚合物胶乳等共聚合也可以改变聚氨酯的性能。
2.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一定量的功能性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
例如,加入填料可以增加聚氨酯的强度和硬度;加入交联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能。
3.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的颗粒表面涂覆一层功能性物质,以改变其表面特性。
例如,通过在颗粒表面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4.环境友好改性近年来,环境友好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采用水性异氰酸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采用可再生资源合成水性聚氨酯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单组分法或双组分法合成。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共聚改性、添加剂改性、表面改性和环境友好改性都是重要的改性方向。
展望未来,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以及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应用。
一张图看懂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制备工艺

一张图看懂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制备工艺
在公众号首页回复框内数字查看精彩导读
大纲如下:
1、原料:
(1)多异氰酸酯
(2)含氢化合物
(3)助剂
2、设备
3、水性化方法:
(1)外乳化
(2)自乳化(也称内乳化)
4、制备水性PU分散体的方法
(1)溶剂法(最常用的是丙酮法,但国外基本不用此法)(2)预聚体法
(3)保护端基乳化法
5、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1)阴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羧酸型、磺酸型)(2)阳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
(3)非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自乳化、外乳化)(4)双组份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6、改性水性聚氨酯
(1)环氧改性
(2)丙烯酸改性
(3)有机硅改性
(4)其他改性:有机氟、聚烯烃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多元改性正文:
评述:
虽然国内大多数仍然是内乳化法制备水性聚氨酯,外乳化有着自身的缺陷,但据了解,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固含量可以做的较高、可以实现连续化操作、价格便宜等优势,故而国内有少数厂家已在逐步实施并应用。
精彩导读:【回复括号中的数字】
【809】中国涂料百强榜发布(2015版)百强占48%
【810】2015年新建水性材料项目125项共267万吨
【811】大盘点:我国水性材料研究中心已超40个
【812】一张图看懂水性树脂之“水溶性树脂”
水性与无溶剂材料:nonVOC。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1.原料准备: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包括聚醚、聚酯、异氰酸酯、链延长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等。
聚醚和聚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则可以通过对二异氰酸酯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制备得到。
2.排列反应:将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加入反应釜中,首先进行排列反应。
排列反应是将异氰酸酯与聚醚或聚酯进行反应,生成预聚体。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3.中和反应:排列反应后,需要进行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将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水性聚氨酯。
中和反应是将异氰酸酯中的异氰基与胺类化合物中的氨基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封链所需的尿素键。
中和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并添加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4.分散:在中和反应完成后,需要将生成的聚氨酯溶液分散到水中。
可以通过机械剪切、超声波分散等方法将聚氨酯溶液细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系。
在分散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和稳定剂,以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5.改性:(1)添加改性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改性剂,如增塑剂、助剂等,以调节聚合物的性能。
(2)添加交联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交联剂,如异氰酸酯交联剂、聚醚二异氰酸酯交联剂等,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3)添加填充剂:可以向水性聚氨酯中添加填充剂,如无机填料、有机填料等,以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4)进行交联反应:可以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等方法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交联反应,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6.应用: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涂料、胶黏剂、纺织品、皮革等领域。
在涂料领域,水性聚氨酯因其环保性能和优良的耐化学性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涂料。
在胶黏剂领域,水性聚氨酯因其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候性,被广泛应用于胶水、胶带等产品中。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排列反应、中和反应、分散和改性等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改性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在合成革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21-07-23作者简介:李晓飞(1989-),男,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中级工程师,从事聚氨酯材料与合成革的研究工作,****************;通讯联系人:王海峰(1985-),男,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副高级工程师,从事聚氨酯材料与合成革的研究工作,*****************。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在合成革中的应用李晓飞,王海峰,吴伟杰(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93)摘要:以1,4-丁二酸(SA )、二聚酸(DA )、1,3-丙二醇(1,3-PG )合成不同m (SA )/m (DA )比例柔性可调的生物基聚酯二元醇(PPSD-2000),并用PPSD-2000、4,4′-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HMDI )、二羟甲基丙酸(DMPA )等合成出生物基水性聚氨酯(Bio-WPU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谱图对Bio-WPU 进行了结构表征,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显示,随着二聚酸含量的提高,Bio-WPU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从-5.93℃下降至-40.17℃。
实验数据表明:过量率(η)=20%时PPSD 的羟值(OH v )=55.79mg KOH/g 、酸值(A v )=0.38mg KOH/g 。
m (SA )/m (DA )=30/70、DMPA=3.5wt%时Bio-WPU 的性能最佳,制备出的合成革剥离强度达78N/3cm ,Taber H-181000g 耐磨1000转,-10℃6万次耐折牢,70℃95RH%恒温恒湿7周剥离强度保留为75%以上。
关键词:生物基聚酯二元醇;生物基水性聚氨酯;合成革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1.06.031中图分类号:TS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1)06-0110-05水性聚氨酯(WPU )是在聚氨酯分子链锻上引入亲水基团或添加乳化剂等方式而均匀分散在水中的一种高分子分散体[1],由聚醚、聚酯等软段以及氨基甲酸酯、脲基等硬段组成,结构可调整的空间大,广泛应用于涂料、粘接剂、油墨、合成革等领域[2-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一、引言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它结合了传统合成材料的柔韧和环境友好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水性聚氨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建筑、汽车、印刷包装、家具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征。
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1、原料的准备
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有氨基甲酸酯、甲醛和水,这些原料可以分别从工业原料和生物质中获得。
氨基甲酸酯是构成水性聚氨酯结构的主要成分,甲醛作为活性剂可以加快氨基甲酸酯的反应,而水则可以作为反应介质和稀释剂。
2、合成过程
在水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氨基甲酸酯和甲醛在反应介质水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聚氨酯聚合物。
反应可以分为电解质催化和非电解质催化两种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方法。
电解质催化方法是通过电解把氨基甲酸酯和甲醛转变为氧化态或还原态,以实现加成反应;而非电解质催化方法是通过酶催化氨基甲酸酯和甲醛发生加成反应。
三、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征
1、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聚氨酯工业
第 24卷
515%时 ,将 PU 预聚体降温至 30℃以下 ,加入三乙 胺中和 , 20 m in后 ,加水剪切乳化 ,减压蒸出丙酮 ,得 到 PCL 型 W PU。 1. 2. 2 胶膜的制备
将乳液倒入玻璃模板中 ,常温干燥成膜后 ,放入 烘箱中于 50℃烘 24 h,转移到干燥器中冷却 ,取下 胶膜待用 。 1. 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 1 nNCO / nOH对 W PU 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 nNCO / nOH对 W PU 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见表 1,
其中 , TM P质量分数为 3% , DM PA 质量分数为 6% , 中和度为 100%。
表 1 nNCO / nOH对 W PU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
nNCO / nOH
3H
2
118
乳白色
3周后分层 154
3 贮存 6个月不分层 ,视为贮存稳定 。
由表 1 可知 ,当 nNCO / nOH在 113 ~117 时 ,可以 制得贮存稳定的 W PU。 nNCO / nOH低于 113 时 ,由于 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大 ,乳化困难 ,稳定性差 ;当 nNCO / nOH高于 117 时 ,由于残留的 NCO 与水发生扩 链反应生成较多的脲键交联结构 ,易产生凝聚物 ,稳 定性也不好 。同时 ,当 nNCO / nOH为 113 ~117 时 ,随 着 nNCO / nOH增大 ,作为硬段组分的异氰酸酯在聚氨 酯中所占比例增加 ,扩链时与水反应生成更多的能 形成三维氢键的脲键 ,使硬段微相区有很强的结晶 能力 ,故涂膜硬度上升 。
水性聚氨酯乳液 (W PU )由于具有无毒 、不燃 、 无污染的优点 ,在环保与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3 ] 。我国 W PU 的研制与开发 , 由于受到价格 、原料等方面的影响 ,多以聚氧化丙烯 醚二醇为主要多元醇原料 ,这种乳液的胶膜在强度 方面有一些缺陷 [ 4, 5 ] ;而国外许多 W PU 产品是聚酯 型的 ,因其结构中含有的强极性酯基 ,漆膜机械强度 大 ,特别是与极性基材的粘接力好 ,抗热氧化性也比 聚醚型好 。聚 ε2己内酯多元醇与普通聚酯多元醇 相比较 ,制备的聚氨酯在耐磨 、耐氧化 、耐化学介质 和抗撕裂方面更胜一筹 ,但国内以聚 ε2己内酯二元 醇制备的 W PU 产品较少 。
外观
贮存稳定性 3
粘度 m Pa·s
胶膜 硬度
柔韧性
112 乳白色 ,颗粒 4周后分层 132
113
乳白色
贮存稳定
157
2H
1
114 乳白色 ,有蓝光 贮存稳定
173
2H
1
115 淡黄色 ,有蓝光 贮存稳定
254
3H
1
116 淡黄色 ,半透明 贮存稳定
197
3H
2
117 乳白色 ,有蓝光 贮存稳定
173
2 Byung K K, Jang W S, Han M J. Morphology and p roperti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 clay nanocompo sites [ J ]. European Poly2 mer Journal, 2003, 39 ( 1) : 85~91
由图 1 可知 ,当 DM PA 质量分数为 4% ~8% 时 ,可以得到贮存稳定的 W PU ,随着 DM PA 用量的 增加 ,胶膜的吸水率上升 ,乳液的粘度增大 。水性聚 氨酯胶粒在水中是以水合粒子为单位运动的 。体系 的粘度不是受颗粒的实际尺寸的影响 ,而是受水合 粒子大小的影响 ,按照双电层理论 ,正是这种水合作 用形成的双电层使得分散体颗粒能稳定地分散在水 相中 , DM PA 用量增大 ,分散体的亲水性就越强 ,粒 径越小 ,但是水合粒子的体积反而越大 ,从而导致体 系的粘度增加 [ 7 ] 。当 DM PA 用量过低时 ,聚氨酯胶 粒表面电离的 —COO - 少 ,双电子层排斥能小 ,胶粒 易聚集沉淀 ,乳液分层 。但是 DM PA 用量偏高时 , 成膜后 ,水容易被聚氨酯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吸附 、 传递 ,从而造成胶膜吸水率上升 ,耐水性下降 。 2. 3 TM P对 W PU 胶膜性能的影响
2009年第 24卷 第 4期 2009. Vol. 24 No. 4
聚氨酯工业 POLYURETHANE INDUSTRY
·25·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李艳辉 1 葛圣松 1 王 云 2 邵 谦 1
(1.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青岛 266510) (2.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济南 250014)
限公司 ;三羟甲基丙烷 ( TMP) ,分析纯 ,上海试剂一 厂 ; N 2甲基吡咯烷酮 ,化学纯 ,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 剂公司 ;丙酮 (ACE) ,化学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 剂有限公司 ;二正丁胺 ,化学纯 ,深圳艾美特化工贸 易有限公司 ; 甲苯 , 化学纯 , 青岛祥丰达化工有限 公司 。
PCL在 120℃、真空度 0108 M Pa下脱水 2 h,冷 却 ,转移到装有搅拌器 、温度计 、回流冷凝管的四口 烧瓶中 ,冷却至 30℃后 ,加入 TD I2100,搅拌下升温 至 65℃反应 50 m in,再升温至 85℃,加入质量分数 013%的催化剂 DB TDL 反应 115 h,将干燥处理过的 DM PA 溶解于适量的 N 2甲基吡咯烷酮 ,然后加入烧 瓶 , 1 h后加入 TM P、BDO。反应 1 h后 ,用二正丁胺 溶液测试 NCO 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并且根据粘 度的 需 要 , 加 入 丙 酮 稀 释 , 至 NCO 质 量 分 数 约
本研 究 以 2, 42甲 苯 二 异 氰 酸 酯 ( TD I2100 ) 、 聚 ε2己内酯二元醇 ( PCL ) 等为主原料 , 采用丙酮 法 [ 6 ]合成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胶膜 ,并用透 射电镜 、激光粒度测定仪 、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分 析与表征 。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 TD I2100, 化 学 纯 , 上 海 试 剂 一 厂 ; PCL (M n =
4 结论
(1 ) nNCO / nOH 在 113 ~117、DMPA 质 量 分 数 在 4% ~8%、TMP的质量分数在 015% ~310%之内 ,所 合成的聚酯型聚氨酯乳液贮存稳定 ;胶膜的吸水率控 制在 8%以下 ,最低可达 317% ;铅笔硬度可达到 3 H。
(2)合成的聚酯型 W PU 的乳胶粒为较规整的 圆球状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为 82 nm ,粒径呈单峰 分布 。
2. 2 DM PA 对 W PU 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 DM PA 的用量对乳液粘度 、稳定性和胶膜吸水
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当 nNCO / nOH为 1150, TM P质量 分数为 3% ,中和度为 100%时 ,不同 DMPA 用量对 W PU 的粘度及其胶膜吸水率的影响见图 1。
1—粘度 ; 2—吸水率 图 1 DM PA用量对 W PU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
(3)在 260℃以内 ,胶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
参 考 文 献
1 Kuan H C, Ma C C, ChangW P, et al. Synthesis, thermal, mechan2 ical and rheological p roperties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water2 borne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 [ J ].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65 ( 11212) : 1703~1710
摘 要 : 以 2, 42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 ε2己内酯二元醇 、二羟甲基丙酸 、三羟甲基丙烷等为原料 ,采用 丙酮法制备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 nNCO / nOH在 113 ~ 117、二羟甲基丙酸质量分数在 4% ~8%时 ,制得的乳液贮存稳定 ;三羟甲基丙烷的引入 ,能明显改 善聚氨酯胶膜的耐水性 。经透射电镜 、激光粒度仪及热重分析表明 ,所制得的聚氨酯胶粒为较规整 的圆球状 ,粒径呈单峰分布 。在 260℃内 ,胶膜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 关键词 : 水性聚氨酯 ;聚酯 ;聚 ε2己内酯二元醇 中图分类号 : TQ 316. 33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1902 (2009) 04 - 0025 - 04
乳液粘度按照 GB 9751—88 标准测定 ;乳液涂 膜吸水率按照 GB / T 1034—1998标准测定 ;涂膜硬 度采用铅笔硬度计按 GB / T 6739—1996测定 ;胶膜 柔韧性按照 GB / T 1731—1993测定 ;伸长率按 GB / T 104013—2006标准测定 ; TGA 气氛为 N2 ,升温速率 为 10℃ /m in,温度范围 30~800℃。
图 3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由图 3可知 ,乳胶粒平均粒径为 82 nm ,粒径呈 单峰分布 。 3. 3 热重分析
图 4为所制得的 W PU 胶膜的热重分析曲线 。
图 4 水性聚氨酯胶膜热重分析曲线
由图 4 可知 , 温度低于 187℃时 , 曲线变化平 稳 ,失重不到 2% ,可能是溶解 DMPA 时引入的 N 2甲 基吡咯烷酮挥发造成的 ;当温度到达 260℃以后 ,应 是热稳定性最差的缩二脲基团开始分解 ,此后 ,脲基 甲酸酯 、氨基甲酸酯 、脲基也相继开始分解 ,失重开 始变得明显 。失重 5%时 ,对应的温度为 264℃,失 重 10%时的温度为 288℃。
TM P能增加交联结构 ,改善 W PU 胶膜性能 ,在 nNCO / nOH为 1150, DM PA 质量分数为 6% ,中和度为 100%时 , TMP用量对 W PU 胶膜吸水率和伸长率影 响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