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详解

合集下载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简介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简介

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丙酮法
先用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制成端基是NCO的高 粘度预聚体,加入助溶剂如丙酮使其粘度降低,然后 用亲水性单体扩链,在高速搅拌下加入水进行乳化。
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5.2 预聚体分散法: 合成以-NCO为端基的预聚体,当相对分子量 不太大而且粘度较小时,不加或只加入少量 溶剂,先用亲水单体部分扩链,在高速搅拌 下将其分散于水中,再用反应性高的二胺类 物质进行扩链。
4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4.2.3 非离子型WPU 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即分子中不含离子基团的水 性聚氨酯。其制备方法有:a.普通聚氨酯预聚体或 聚氨酯有机溶液在乳化剂存在下进行高剪切力强制 乳化;b.制成分子中含有非离子型亲水性链段或亲 水性基团,亲水性链段一般是中低分子量聚氧化乙 烯亲,水性基团一般是羟甲基。 4.2.4 混合型WPU 聚氨酯分子中同时含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基团等。
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有外乳化和自乳化两种。 外乳化法是采用外加乳化剂,在高剪切力存在下将 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于水中的强制乳化方法。该法得 到的乳液粒径较大(0.7~3μm),储存稳定性差。 且产品中有乳化剂残留,影响质量。 自乳化法即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 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可分为以下几种:
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以上的自乳化法中以丙酮法和预聚体分散法 较为成熟。
谢谢!
下一讲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3.2 低聚物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合成用低聚物多元醇主要包括聚醚型、 聚酯型两大类,它构成聚氨酯的软段。 3.3 扩链剂 为了调节分子量及软、硬段比例,在水性聚氨酯合 成中常使用扩链剂。扩链剂主要是多官能度醇类或 胺类化合物

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08/22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与合成
1. 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2) 扩链反应
小分子二元醇扩链
小分子二元胺扩链 水性聚氨酯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09/22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与合成
1. 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05/22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与合成
1.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1.1.3 亲水扩链剂
(1) 阴离子型 (2) 阳离子型 (2) 非离子型
水性聚氨酯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06/22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与合成
1. 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外乳化法(外加乳化剂)

水溶性原料法

化 方
熔融分散法

固体自分散法
自乳化法
相转变法
—NCO封端法
水中扩链
水性聚氨酯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07/22
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与合成
1. 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39; OH
O
O
OCN R NH C O R' O C NH R NCO
方式、反应时间)。 3.2 不同点: 复鞣剂:
(1)分子量适宜皮内渗透,一般不加交联剂,呈线形; (2)对成膜无要求。 涂饰剂:
(1)分子量较大,要加交联剂,呈体型; (2)成膜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粘着性好、抗张强度高、反弹性好、耐溶剂、
耐干湿擦、耐水性好、耐磨性好等)。
水性聚氨酯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2.3.1 硬段对性能的影响 (1)异氰酸酯 (2)扩链剂或交联剂 (3)亲水扩链剂

水性聚氨酯工业合成工艺流程

水性聚氨酯工业合成工艺流程

水性聚氨酯工业合成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
1. 按照反应计划计算所需的多元醇、多元异氰酸酯类原料规格和数量。

2. 检测多元醇和多元异氰酸酯类原料的物理化学指标,检查是否达到合成要求。

3. 加载检测合格的多元醇和多元异氰酸酯类原料到料槽内。

二、原料混合、反应
1. 将多元醇和催化剂导入搅拌反应器内,开始混合。

2. 在过程中,逐步加入准备好的多元异氰酸酯类原料,形成原料混合液。

3. 控制温度在约35°左右,进行室温下的反应4~6小时。

4. 反应结束后,进行取样检测聚合度是否达到目标值。

三、处理分馏
1. 反应液进入离心机进行分离,去除残留的多余的多元异氰酸酯类原料。

2. 离心后液体进入真空打浆机进行脱气,除去生成的副产物2。

3. 脱气液体进入蒸馏塔进行进一步分馏,去除残余的有害物质。

4. 分离出的水性聚氨酯产品进行物理化学检测,确保指标合格。

五、产品装瓶打包
1. 通过色差机和粘度检测试验的聚氨酯产品进入塑料包装机内装瓶。

2. 装瓶好的产品进行打印 ,成为成品通过检验后出厂发货。

以上就是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工艺流程。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原理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一种能够在水中实现聚合反应而成的有机涂料,其核心原理为:使用形式为2-氨基乙烷(AA)、硬脂酸(HA)和聚氨酯(PU)的单体,利用活性水作为介质,以及由硬化剂产生的离子力与单体之间形成的弱离子交互作用,使各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具体过程如下:
1、聚氨酯的单体,如2-氨基乙烷、硬脂酸和聚氨酯,各自产生不同的离子,将其在活性水中混合,使其形成弱离子交互作用,使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

2、在此过程中,水会吸收周围的气体,形成空气团,使得涂料表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光泽和细节,实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3、硬化剂的反应速度较快,在聚合反应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涂料在迅速凝固,形成牢固的保护膜,有效防止被污染。

4、最后,涂料中的水会被完全蒸发掉,形成牢固的保护膜,有效避免污染物侵入,实现长久耐用的装饰效果。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1.单组分法单组分法是指将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通常,该方法采用预聚氨酯作为单组分,并经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最终的聚合物。

预聚氨酯的合成通常采用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带有亲水基团的链延长剂,如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乙二醇醚等,以增加水分散能力。

2.双组分法双组分法是指将异氰酸酯等预聚物和含有亲水基团的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通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该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由于异氰酸酯对湿气敏感,合成过程需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

二、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以下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1.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将其他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引入水性聚氨酯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与聚醚二醇共聚合,可以增加水性聚氨酯的柔韧性和弹性。

此外,与丙烯酸树脂、聚合物胶乳等共聚合也可以改变聚氨酯的性能。

2.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一定量的功能性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

例如,加入填料可以增加聚氨酯的强度和硬度;加入交联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能。

3.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的颗粒表面涂覆一层功能性物质,以改变其表面特性。

例如,通过在颗粒表面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4.环境友好改性近年来,环境友好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采用水性异氰酸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采用可再生资源合成水性聚氨酯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单组分法或双组分法合成。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共聚改性、添加剂改性、表面改性和环境友好改性都是重要的改性方向。

展望未来,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以及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应用。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资料来源:1、溶液法(亦称丙酮法)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溶于低沸点能与水互溶的溶剂中(丙酮最常用,因此此方法亦称丙酮法),与亲水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离聚物,加水搅拌实现相转移,蒸馏法回收丙酮,得水性聚氨酯乳液。

此法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步骤复便且重现性好。

几乎所有的线型聚氨酯都可以用此法植入离子体,再分散于水相中成为水分散液。

其分散液粒径为0.03~0.5μm,粒度可变范围较广,可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或乳白色热塑性聚氨酯乳液。

2、预聚体分散法此过程不需要大量溶剂,避免了回收溶剂的麻烦,同时也符合低VOC和无VOC未来环保要求的趋势。

此工艺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先合成端-NCO基预聚体,再植入离子基,使成为离子性齐聚物,加水并强烈搅拌,此间,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水分散液和端-NCO基与水进行的扩链反应同时发生。

加入二元胺作扩链剂可以减少-NCO与水反应的几率,最终生成聚氨酯-脲水分散液。

此法较丙酮法简单,无须溶剂回收工序,节能,但产品性能稍差于丙酮法。

通常是把预聚体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水中分散,如果-NCO活性较低或者使用高剪切力混合分散装置也可以反加料分散,即把水加入预聚体中。

此法制得乳液粒径为0.1~0.5μm,且可制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3、熔融分散法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使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再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羟甲基双缩二脲聚氨酯齐聚物,用水稀释即可得聚氨酯双脲乳液。

实际上是在低pH值情况下,分散相之间的缩聚反应从而达到扩链和交联的目的。

此法反应较易控制,不需溶剂,同时也不要求高效混合装置,可制成粒径为0.03~10μm之间的分散胶粒,分散液稳定,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制备委员长中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此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还有酮亚胺法(Ketimine)、酮吖嗪法(Ketazine)。

一张图看懂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制备工艺

一张图看懂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制备工艺

一张图看懂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制备工艺
在公众号首页回复框内数字查看精彩导读
大纲如下:
1、原料:
(1)多异氰酸酯
(2)含氢化合物
(3)助剂
2、设备
3、水性化方法:
(1)外乳化
(2)自乳化(也称内乳化)
4、制备水性PU分散体的方法
(1)溶剂法(最常用的是丙酮法,但国外基本不用此法)(2)预聚体法
(3)保护端基乳化法
5、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1)阴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羧酸型、磺酸型)(2)阳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
(3)非离子水乳型聚氨酯的合成(自乳化、外乳化)(4)双组份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6、改性水性聚氨酯
(1)环氧改性
(2)丙烯酸改性
(3)有机硅改性
(4)其他改性:有机氟、聚烯烃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多元改性正文:
评述:
虽然国内大多数仍然是内乳化法制备水性聚氨酯,外乳化有着自身的缺陷,但据了解,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固含量可以做的较高、可以实现连续化操作、价格便宜等优势,故而国内有少数厂家已在逐步实施并应用。

精彩导读:【回复括号中的数字】
【809】中国涂料百强榜发布(2015版)百强占48%
【810】2015年新建水性材料项目125项共267万吨
【811】大盘点:我国水性材料研究中心已超40个
【812】一张图看懂水性树脂之“水溶性树脂”
水性与无溶剂材料:nonVOC。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1、原料聚醚二元醇(PPG,分子量为2000和100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丙酮(工业品),2-甲基-2-氨基-7-丙醇。

2、合成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方法有:丙酮法、预聚体直接分散法、熔融分散法、酮距胺法和酮丫嗪法等按照水性化方法不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又可以分为内乳化法和外乳化法。

内乳化法,又称自乳化法,是因聚氨酯链段中含有亲水性成分,无需乳化剂即可得到稳定的乳液的方法。

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若分了链中仅含少量或者不含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必须添加乳化剂,凭借外力进行乳化。

1)丙酮法亲水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和扩链剂的扩链反应在溶剂丙酮中进行,故称之为丙酮法。

由于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在均相的溶液中进行,故再现性很好。

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好以后,再加水乳化,最后减压抽出丙酮溶剂就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氨酯分敞体。

这种方法是经典的方法,浚方法的优点是试验重现性好,得到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但该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试验过程中丙酮的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将丙酮减压抽出,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

2)预聚体直接分散法该方法是合成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普通方法。

先制得亲水性的预聚体,当然预聚体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然后将预聚体和水混合,扩链反应是预聚体和扩链剂在水中进行。

本人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方法把它罩尔之为边扩链边分散法,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合成了长期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而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溶剂,简化了制备工艺,节约了合成成本。

3)熔融分散法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在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发生反应。

4)外乳化法外乳化法是最早使用的制备水性聚氯酯的方法,它是1953年美国Du Pont公司的、V Yandott发明。

选取制成适当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或其溶液,然后加入乳化剂,在强烈搅拌下强制性地将其分散于水中,制成聚氨酯乳液或分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型在下降,水性涂料在上升
水性聚氨酯
1.1 聚氨酯概述 1.2 水性聚氨酯 1.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1.4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1.5 前景

1.1 聚氨酯的简介

聚氨酯的结构它由多异氰酸酯(如,二异氰酸酯 OCN-R-NCO)与多元醇(如,二元醇HO-R-OH) 聚合而成,其中氨基甲酸酯链段是重复的结构单 元。聚氨酯结构中具有类似酰胺基团及酯基团的 结构,因此,聚氨酯的化学与物理性质介于聚酰 胺和聚酯之间。 —[-CO-NH-R-NH-CO-OR-O-]n—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及其应用
主讲人:王长坤 导师:梁亮
引言 引言

进入21世纪初,环境保护愈发受到世人的关注。溶剂型涂 料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在使用的过程中 排入大气,不仅破坏环境,危害健康,同时也浪费资源能 量。随着国际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和资源保护法进一步苛刻, VOC 的排放量进一步受到限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水 性PU就作为涂料而言,不仅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溶剂, 施工中不排放有机溶剂而且完全符合国际4E原则,因而水 性PU的发展,呈现出极为良好的前景。
由于胺基与NCO基团反应速率比水快一个数量级,因此 外乳化法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可在水中分散的同时进行扩 链

二、自乳化法
在疏水性的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的离子性基团,制成含离子 键的聚氨酯,然后将其分散于水中,并在油水两相体系中进行扩链反

应,经季铵化形成离子时,即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

按亲水基团的类型可分为:

也可将异氰酸酯与N-甲基二乙醇胺反应,再与碘甲烷进行 季铵制成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反应过程如下:
乳化原理


利用中和剂或成盐剂, 使水性聚氨酯的侧基( COOH ) 或 叔氨基( NR3 ) 在高速搅拌作用下分散于水中。 中和剂或 成盐剂的选择原则是: 使树脂稳定性好, 色浅外观好且经 济易得。 乳化过程中, 理想的状态是聚氨酯大分子链上的疏水部 分曲卷聚集在乳胶中心。亲水基团分布在乳胶粒表面并指 向外围水相, 粒子界面上离子结合体的分裂作用形成双 电层, 通过化学键连接在聚氨酯骨架上的阴(阳)离子 保留固定在粒子表面, 而离子则迁移至粒子周围的水相 中, 在微球表面形成N电势的电荷层, 从而加强了水分 散体的稳定性。
1.2.1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外观分类 •水性聚氨酯可分为聚氨酯水溶液(粒经<1nm)、聚氨 酯分散体(粒经1nm~100nm)和聚氨酯乳液(粒经 >100nm)。 •水性聚氨酯可分为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阳离子型水 性聚氨酯和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可分为聚醚型、聚酯型和聚醚、聚酯混 合型。

1.2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 简称WPU )是以水为介质或者分散于的二元 胶态体系。聚氨酯粒子分散于连续的水相中, 也称之为水性PU 或水基PU。它具有无毒, 不易燃烧, 不污染环境, 节能, 安全可靠, 不易损伤被涂饰表面, 易操作和改性等优点。
(2)阳离子型


和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有所不同的,是在预聚体的制 备过程中使用N-烷基二醇胺扩链剂,生成分子量较高 的预聚体,使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含有叔胺基。其反应 如下: 再用酸(如醋酸)中和,或在中和时使残存NCO与 水反应也可用卤代烷将大分子链上的叔胺基转化为季 铵盐,在均化器中搅拌乳化成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亲水基团
合成单体
包装形式
• 水性聚氨酯可分为单组分水性聚氨酯和双组分水性聚
氨酯。
1.3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水性聚氨酯树脂是水性PU涂料,胶粘剂等应用的基 料,要想得到水性的PU涂料,必须首先制得稳定的水 性PU树脂。由于PU疏水性很强,难分散于水中,企图 采用一般的乙烯基合成树脂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一般用 聚合物二元醇(或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预 聚体聚氨酯树脂,然后采用相转移的方法将其溶解或者 乳化在水中。


扩链剂
为了调节分子量及软、硬段比例,在水性聚氨酯合成中常 使用扩链剂。扩链剂主要是多官能度醇类或胺类化合物。


亲水剂(亲水性扩链剂)
亲水性扩链剂指能在水性聚氨酯大分子主链上引入亲水基 团的扩链剂,它是水性聚氨酯制备中使用的功能单体。该 类扩链剂中带有羧基、磺酸基或叔胺基,结合有此类基团 的聚氨酯经中和、离子化,即呈现水溶性。


中和剂(成盐剂)
中和剂是一种能和羧基、磺酸基或叔胺基成盐的试剂。水 性聚氨酯使用的中和剂是三乙胺、氨水、盐酸及醋酸等。


溶剂
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制备时粘度较大,为方便传质、传热, 尤其是后期的乳化,必须加入适当的溶剂。



水性聚氨酯中水是分散介质,为提高稳定性,此时应使用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3.2 水性聚氨酯的2)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亲水基团为叔胺基。
(1)阴离子型

将二官能度聚醚或者聚酯和过量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含 NCO端基的预聚体,然后在溶剂中采用羧基酸(如酒石酸, TMP)作为扩链剂,将羧基阴离子引入到聚氨酯主链中, 在用有机胺中和后,在搅拌作用下加入无离子水乳化,即 得阴离子型聚氨酯。
1.3.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料
多异氰酸酯 水性聚氨酯合成的多异氰酸酯包括芳香族 和脂肪族两大类。芳香族主要有TDI(甲苯 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酯);脂肪族主要有HDI(六亚甲基二异氰 酸酯)、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低聚物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合成用低聚物多元醇主要包括聚醚型、聚酯型 两大类,它构成聚氨酯的软段。
改性树脂乳液
1.3.3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一、外乳化法
此法是采用二官能度 (聚醚和聚酯等)和过量的 二异氰酸酯通过逐步聚合 反应,制成具有适当分子 量的带有NCO端基的PU 预聚体和其溶液,然后加 入适当的乳化剂,经强剪 切作用,强制性地分散于 水中,反应如下:

预聚体粘度越低,越容易乳化,分散所需的能量也越低。如入少量 的可溶于水中的有机溶剂易于乳化。最好的办法是在乳化剂存在的 情况下,将这种PU与二胺扩链剂反应,以生成分子量更高的聚氨 酯-聚脲树脂。其反应如下: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扩链 剂、水性单体、二异氰酸酯通过溶液逐步聚合生 成分子量为103 量级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第二 阶段为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的分散。
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 酯
DMPA 聚合反应 预聚体 乳化 中和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引发剂
改性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