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DR和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R通过放射线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肠道的情况,有助于检测梗阻的位置和程度。

而CT则能提供更全面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诊断。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优势,提高诊断准确性。

我们列举了数个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效果。

这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如辐射剂量较高和对患者身体状态要求较高等。

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综合应用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未来我们期待这两种技术在诊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DR、CT、诊断、应用价值、联合应用、案例、限制、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由于其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数字化放射学(D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为肠梗阻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这两种影像学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准确诊断肠梗阻的类型和位置。

D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快速、经济、辐射剂量低等优点。

DR可以提供实时动态图像,有助于观察肠道蠕动和梗阻的情况。

而CT则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断层图像,帮助医生明确梗阻的原因和程度。

DR和CT的联合应用能够互补优势,提高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大量应用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DR和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局限性,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适用的检查方法。

DR和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放射学检查中的数字化摄影(D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D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2. 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其对肠梗阻的定位、病因分析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性;3. 研究DR与CT联合应用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优势和作用机制,探讨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4. 探讨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案例,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两种技术的影像表现和诊断效果;5. 分析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一些限制和局限性,为临床应用提出改进建议;6. 总结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螺旋CT 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许绍奇,赵林芬,周雪芳,郑 曙,王 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常州,213161) 关键词:螺旋C T ;肠梗阻;诊断 中图分类号:R 6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8Ο0152Ο02 作者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诊肠梗阻患者的C T 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探讨C T 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3~78岁,平均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6h ~1周。

10例有腹部手术史。

应用Philips MX 8000螺旋C T 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面开始到耻骨联合水平,层厚及间隔为3.2mm 或6.5mm ,螺距为0.75或1,常规采取平扫及静脉期扫描,部分怀疑血管性病变采取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80~100mL ,注射速率为2.5~3.5mL/s ,动脉期采用团注触发技术,静脉期在注入造影剂后60s 后扫描,儿童则按3mL/kg 体重计算,采用静脉推注,扫描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后进行MPR 、CPR 、MIP 、VE 及VR 重建。

2 结 果本组58例,临床有腹痛、腹胀,腹部立卧位平片发现有肠管积气及液平,未见膈下游离气体;C T 检查发现本组病例,发现梗阻点位于空肠11例、回肠中上段3例、发生于回肠末端及回盲部15例、发生于结肠肝曲4例、发生于横结肠及降结肠5例、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12例、肠管广泛扩张8例;诊断为肠粘连12例、肠管肿瘤18例、肠管外肿瘤2例、肠套叠4例、肠管肿瘤伴肠套叠2例、消化道穿孔伴麻痹性肠梗阻2例、胰腺炎伴肠梗阻2例、脾梗塞伴肠梗阻1例、肠系膜裂孔伴腹内疝1例、腹壁疝3例,腹股沟疝2例、股疝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2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乙状结肠扭转例、肠系膜动脉栓塞例。

3 讨 论C T 扫描可以判断梗阻的原因:①肠粘连时,可见肠管排列紊乱,肠管向一侧集聚,其它部位肠管显得空虚,肠管走行突然扭曲成角,肠管与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壁之间形成锐角,调节窗宽窗位可见粘连束带。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7-01肠梗阻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临床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其死亡率高达5%~10%,若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达10%~20%[1],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随着ct的出现,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前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对24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且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5~82岁,平均51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4例有腹部手术史。

检查方法本组病例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平扫,部分病例增强扫描,进行mpr、mip及vr重组。

患者仰卧位,足先进,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

ct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40ma,层厚3mm,层间距3mm,螺距0.8,准直器64×0.625。

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流率4.0ml/s,使用智能触发技术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扫描。

使用brilliance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果3 讨论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肠道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或临床症状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尤以小肠梗阻居多[2]。

患者往往疼痛剧烈,范围较广,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检查。

腹平片、b超等传统的检查手段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满足不了临床对病因诊断的要求,仅成为筛查手段。

多层螺旋ct球管容量大,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可进行大范围、多期相扫描[3]。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肠腔内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而导致肠腔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肠梗阻的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腹部DR和CT扫描是两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将探讨DR和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还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和加速成像过程。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DR可以很好地显示患者的腹部解剖结构,包括肠管的扭曲、扩张和液平。

DR还可以通过对比剂增强扫描来显示肠道内的梗阻部位,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DR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R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显示肠道内气体的分布情况,对于气体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DR对于小肠的成像效果不佳,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诊断。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DR通常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比之下,CT(Computed Tomography)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CT 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扫描,并能够很好地显示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CT可以清晰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的原因(如肿瘤、粪石、肠套叠等)以及梗阻的程度,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CT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成像技术对肠道进行立体显示,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CT还可以对肠系膜血管进行清晰的显示,有助于医生判断肠梗阻引起的肠道缺血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CT检查通常需要患者暴露在辐射下,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慎重考虑。

CT检查还可能会出现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需要医生在临床操作中谨慎把握。

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5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0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均显示肠梗阻征象,敏感性为100.0%,ct诊断梗阻部位:大肠各段和十二指肠21例,手术证实21例,准确率为100.0%;小肠29例,手术证实27例,准确率为93.10%;在梗阻病因诊断上,50例患者有6例肠粘连误诊为crohn病,准确提示病因诊断44例,占88.0%。

结论:螺旋ct对明确肠梗阻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等有较高的准确性,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螺旋ct;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图分类号 r81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078-01机械性肠梗阻是急腹症中常见的一组病症,x线平片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难以推断梗阻原因及是否存在绞窄等,螺旋ct能显示x线平片所无法显示的肠腔外、肠壁、肠系膜及腹腔内间隙等情况,较x线平片有巨大优势[1]。

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50例肠梗阻患者的ct诊断结果,并与手术探查作对比,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和临床证实。

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85岁,平均53.3岁。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1.2 方法采用philips mx 2000双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

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1,球管转速1 s/r。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 ml,注射速度3.5 ml/s,注射对比剂后行双期增强扫描。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肠梗 阻 ; 肠 梗 阻 存 在 时 , 壁 增 厚 (>2 m) 肠 壁 强 化 减 有 肠 m , 弱 , 限 性 肠 系 膜 改 变 ( 液 或 水 肿 ) 为 肠 缺 血 表 现 , 示 局 积 则 提 绞 窄性 肠 梗 阻 。 2 结 果
总之 , 随着腹部 C T检查 的逐 渐普及 , T在肠梗 阻诊断 C 中的作用 日益重要 , 尤其对 肠梗 阻 的病 因诊 断 、 痹性 梗阻 麻 与机械性梗阻的鉴别 、 有无 绞窄存 在及 决定 治疗方 案等 , 均 可提供更多信息。综 合 比较各种影像方法 的优 越性 , 凡临床 疑似肠梗阻 , 应提倡首选 C T检查 。C T检查为 临床 诊疗提供 了许多快速 、 准确 、 用的信息。 有
肠 管 积 气 积 液 扩 张 , 腔 内 可 见 孤 立 圆形 肿 块 和 相 邻 肠 壁 局 肠
1 1 一般资料 .
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其 中, 2 、 l ,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7 岁, l 中位 年 龄 4 5岁 。 主 要 症 状 有 腹 痛 、 胀 、 吐 及 停 止 腹 呕
参 考 文献
[ ] Z c a S D nk r , . e I a C gs n h i 1 l a m nM, M, oe i e a H — l T s n i t d y e V t1 e l i e — a oi o i e i l s e i i s a g s f n sn e m a n m l— bw l bt c o [ ] n s tt a ih l o e o s utn J . r i
液气平面的肠 管 与远 端空 虚陷落 的肠 管之 间的移行 区。②
梗 阻 部位 判 断 : 远 侧 肠 管 开 始 , 行 向 近 侧 观 察 , 扩 张 的 从 逆 见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大肠内常有气粪存留,右 半结肠内粪便表现为肠道 内的海绵状的阴影,左半 结肠为团状粪块影。
典型肠梗阻X线表现:肠管积气扩张、阶梯状气液 平面
空肠—弹簧状黏膜皱襞 ;回肠—管壁平坦 ;结肠—可见结肠袋间隔
1、单纯性肠梗阻
最常见的一种。 发病原因: 肠粘连、粘连系带牵拉及压迫、小肠炎性 狭窄、肠腔内肿瘤、异物堵塞等。
典型肠梗阻CT表现(卧位):肠管扩张、内含气液平面
2、绞窄性肠梗阻
属于闭袢性肠梗阻,是一种肠梗阻的特殊形式,表现为肠 袢两端位于某一点阻塞,形成闭袢。通常由于粘连、系膜 扭转、内疝所致。在大肠称为肠扭转。发生在小肠称为小 肠闭袢性肠梗阻,引起绞窄、肠坏死几率非常高,死亡率 10%-35%。
临床表现
X线:胃、小肠、结肠均积气扩张,以结肠 扩张显著。
X线表现: 大小肠均扩 张;胃也常 扩张;气多 液少;动力 低;
卧位腹平片显示胃与大、小 肠均充气,胃与大肠中段扩 张,小肠呈反射性肠郁张之 分格状表现。
立位腹平片。大、小肠 和胃内有宽窄不等的液 平,大小肠内许多液平 位于同一高度。
4、血运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 停止排便、排气。
体征:腹部膨隆有压痛,可见肠型。 听诊肠鸣音亢进。
x线:梗阻的确定
肠腔扩张、积气积液,立位片可见高低不 平的气液平面。
卧位片可见连续扩张的肠腔,能较清晰地 观察扩张肠腔的程度及肠腔的粘膜结构。
x线:梗阻部位的判断
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胃及十二指肠显 示有较大的液平面)。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
1.诊断——有无梗阻 2.部位——低位?高位?或具体部位 3.程度——完全?不完全? 4.类型——机械性(单纯、绞窄);动力性 5.原因——粘连、扭转、套叠、肿瘤、蛔虫等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炎性 病 变5 、 痹性 肠 梗 阻3 、 例 麻 例 肠管 内粪石梗 阻3 、 股 沟疝2 、 例 腹 例 肠扭 转 l 、 系膜动 脉栓 塞2 。结论 :2 层 螺旋 C 扫描 及重 组 例 肠 例 18 T 图像 对 肠道 病 变显 示 直观 、 确 , 判 断 肠梗 阻 的部 位 、 度 及 原 因 , 无 绞 窄性 肠 梗 阻等 效 果 显著 , 临床 治 疗具 有很 大的 指导 作 准 对 程 有 对
用。
关键 词 : 肠梗 阻 ; 层摄 影 术 ; 体 X线计 算机 ;2 层 螺旋 C 18 T
中图分 类 号 : 8 4 R 1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o 7 (0 1 1 — 1 9 0 10一 9 92的 一种 急 腹 症 , 梗 阻 的部 位 、 肠 程度 及 原 因 , 闭袢 性肠 梗阻 及 肠缺 血 、 绞 窄 , 临床 治 疗 方 案 的制定 有无 肠 对 具有 很 大 的指导 作用 。 常规 立 、 卧位 腹 部 平片 对 有无 肠梗 阻 、 肠梗 阻 的部位 、 阻程 度 的判 断有 一定 的价值 。M C 梗 S T技 术 的 应用 , 可 更 加 清晰 、 面 和 直观 地 显 示肠 梗 阻病 变 的细 节 , 感 性 和 特异 全 敏 性 可极 大提 高 。本人 收集 近年 来 经 手术 或 临床 证 实 的 5 例 肠梗 2 阻患者的 C T检 查 资料 ,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进 以探 讨 18层 螺旋 C 2 T
2 结 果
鸟 、漩 、缆 、靶征 ” 征象 llM C 等 s。 S T还可 通 过 - ' t 性 肠梗 阻 5例 ; 炎 性病 变 5 ; 肠道 例 麻痹 性 肠 梗 阻 3例 ; 管 内粪 “ 嘴征 ”“ 涡 征” “ 绳征 ” “ 肠 显示 肠 系 膜 动 、 脉 主 干和 一 级 分 支 血管 的闭 塞 中断 、 静 狭窄 及 血 石 梗阻 3 ; 例 腹股 沟疝 2 ; 扭 转 1 ; 系膜 动脉 栓 塞 2例 。 例 肠 例 肠 管扭 曲旋 转 ,利 用 MI、 P V P M R、 R等 多种 重 组技 术 全方 位观 察 肠 +江苏常 州武 进中 医医 院放射 科 (1 11 2 36 ) 管 血管 情况 。 21 年 6 8日收 稿 01 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为了分析出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针对某医院在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2例肠梗阻患者,对CT检查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比,这些患者经过X线平片诊断为肠梗阻,在入院治疗时,对通过手术证实了患者的病理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16例,年龄在3-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排便停止等。这些患者中,有6例具有腹腔手术史。
发现有6例肠肿瘤增强后病灶范围更明确,1例降结肠癌在平扫时与粪块无分界,增强后肿瘤强化而粪块无强化;1例阑尾周围脓肿增强后呈明显的环状强化,有利于作出正确诊断;4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壁增厚呈双环状(靶征),以增强扫描显示更好。以上病变平扫均能提示诊断。
三、讨论
1、CT检查的优势
通过对比发现,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因,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CT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其可以看出肠管的扩张以及塌陷情况,可以判断出梗阻平面的位置。X线平片是一种传统的肠梗阻检查方法,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会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而且检查的结果准确率不高。采用CT检查法,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其检查更加细致,可以判断出梗阻的程度,可以指导医护人员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CT检查可以很好的区分出机械性肠梗阻与腹膜炎肠外疾病,可以区分出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或者收缩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作用
机械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出现这一病症的原因很多,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患者的病因,这有利于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可以采用CT检查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定,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医护人员一般采用的是X线平片检查法,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诊断100%正确,而且无法查出患者患病的原因。采用CT检查法,可以分析出梗阻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本文对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52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C的52例患者中,有48例病理结果与CT表现一致,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了92%。结论:CT才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护水平,可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所以,在机械性肠梗阻疾病的诊治中,可以大力推广CT检查技术。
表1 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表(例)
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发现“移行带”有明确病变者40例,38例CT能正确提示诊断,其中32例能作出定性诊断。后者包括肠肿瘤12例,CT表现为梗阻部位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套叠4例;肠扭转5例,其中3例有肠缺血表现,提示绞窄性肠梗阻,其中1例为内疝所致小肠及肠系膜扭转,另1例CT检查未发现绞窄征象,而手术中发现回肠有缺血坏死,病变长约14 cm;腹外疝5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高密度胆石均位于回肠;回盲部感染性病变3例(阑尾炎2例,盲肠溃疡穿孔1例),表现为移行带肠壁增厚但较均匀,周围见炎性渗出及筋膜增厚2例,脓肿1例。
2、方法
2.1CT检查方法。在对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要利用专业的仪器,本次实验中,医院采用的是西门子CT扫描仪,其在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仪器可以对静脉进行增强处理,而且不需要服用药物。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对肠管的密度以及肠壁的厚度进行测量。在使用CT检查法时,有时还需要口服对比剂,但是部分患者在服用后会产生不适,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2.2CT诊断方法。为了分析出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发挥的作用,需要合理应用CT诊断方法,在对肠梗阻进行判断时,要结合相关判断标准,保证小肠肠管扩张内径超过2.5cm,结肠扩张内径超过6cm。在对梗阻部位进行判断时,需要从远侧肠管开始,逆行向近侧肠管追踪,直至遇见扩张的肠管即可确定为梗阻部位,通过比较扩张肠管与塌陷或正常肠管的分布及多少来判断梗阻平面的高低。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的标准:“移行带”发现明确病变并能初步判断为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疝、炎症或胆石等,“移行带”未发现明确病变则考虑粘连为梗阻原因。
2、CT在肠梗阻原因诊断中的作用
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虽然本组部分病例CT不能定性诊断,但48例(92%)与手术病病理结果相符,不同病因所致肠梗阻的CT征象也具有一定的特征。CT表现为梗阻部位(移行带)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诊断正确率较高。分析CT片时应注意以下情况:对没有特殊病史(如手术、外伤、感染等)的老年患者,一定要仔细观察梗阻部位有无新生物;对于肠套叠引起的梗阻,在成人要进一步寻找隐匿的原发病灶,本组病例套叠的病因有盲肠癌、小肠平滑肌瘤、脂肪肪瘤;结肠梗阻多为恶性肿瘤所致,本组6例均为恶性肿瘤。CT在区分良性(如肠粘连、肠扭转、术后瘢痕性狭窄等)和恶性(局部复发或腹腔内转移)肠梗阻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二、结果
采用X线平片法对52例患者进行检查时,诊断出有41例患者为肠梗阻,而采用CT法进行检查时,诊断出52例患者均为肠梗阻,其中46例为小肠梗阻,6例为结肠梗阻,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CT检查的准确率为92%,CT检查法可以确定患者的病因,CT诊断与手术病理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扩张肠管与塌陷或正常肠管的分布及多少可以判断梗阻平面的高低。腹部平片检查的病例中仅3例能提示梗阻原因,而CT检查有47例能提示梗阻原因;另外,本组的肠肿瘤及绞窄性肠梗阻平片都不能提示病因诊断,因此腹部平片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对外科医师来说,仅知道有无梗阻是不够的,而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以及有无绞窄是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需要早期剖腹探查或保守治疗的关键。腹部平片检查可判断梗阻程度,但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区分相对不重要,因为有的完全性肠梗阻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CT还能显示胰腺炎、腹膜炎等肠外病变,有助于区分机械性肠梗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腹部平片则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