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的工时休假标准.doc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 102号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2号摘要:一、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2号简介1.国际劳工组织的背景2.第102号公约的制定背景和目的二、第102号公约的主要内容1.工作环境2.工作时间3.工资与福利4.职业安全与健康5.职业培训与教育三、第102号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批准该公约的时间2.我国实施该公约的主要措施3.我国在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四、第102号公约对我国劳动者的影响1.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2.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3.增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意识4.促进职业培训与教育五、结论1.第102号公约在全球的推广与影响2.我国在实施第102号公约方面的成果3.持续改进劳动条件的建议正文:【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2号简介】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成立于1919年,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劳动权益保护和社会正义。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2号(Convention No.102)是该组织制定的一系列劳动标准之一,主要关注工作时间、工资与福利、职业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第102号公约的主要内容】1.工作环境:公约要求成员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以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
2.工作时间:公约规定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小时。
此外,成员国应采取措施限制加班时间,并确保加班工资的支付。
3.工资与福利:公约要求成员国制定公平的工资政策,保障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社会保障等福利。
4.职业安全与健康:公约敦促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以防止职业事故和职业病,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5.职业培训与教育:公约鼓励成员国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以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第102号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批准该公约的时间:我国于1995年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2号。
2.我国实施该公约的主要措施: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实施第102号公约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国际劳工章程

国际劳工章程
(原创版)
目录
一、国际劳工章程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际劳工章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劳工章程的修正历程
四、国际劳工章程的影响和作用
正文
一、国际劳工章程的背景和意义
国际劳工章程,全称为《国际劳工组织章程》,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法律文件。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 1919 年,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劳动事务的国际组织。
国际劳工章程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劳动合作,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国际劳工章程的主要内容
国际劳工章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劳动权利与义务、劳动标准、劳动保障和劳动行政。
其中,劳动权利与义务部分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平等就业、自由结社、集体谈判权等;劳动标准部分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资、休息休假等劳动条件;劳动保障部分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卫生等权益;劳动行政部分规定了劳动立法、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监察等劳动行政管理制度。
三、国际劳工章程的修正历程
自 1919 年国际劳工章程通过以来,历经多次修订。
其中,1952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 3105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和《全球反贫困公约》等文件。
1997 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签署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修正文书,对章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四、国际劳工章程的影响和作用
国际劳工章程对全球劳动立法和劳动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各国劳动立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它也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工时与休息休假制度

工时与休息休假制度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第六讲工时与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一、工时法律制度二、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三、延长工作时间法律制度一、工时法律制度(一)工时概念及特点1、概念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包括:(1)工作日(一昼夜之内),可以通过合同协商,但国家法律规定最基本的,8小时最普遍;(2)工作周(一周之内),各国不同,48、44、40,最低30小时—冰岛。
理解:工作时间,作为法律范畴,除了包括劳动者实际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之外,还包括:(1)生产或工作前从事必要的准备和工作结束时的整理时间(银行柜台、公交车等)(2)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等待工作任务的时间(3)参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并有法定义务性质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时间(4)连续性有害健康工作的间隙时间(5)女职工哺乳的往返途中时间、孕期检查时间以及未成年人工作中适当的工间休息时间、定期体检占用的时间(6)法律规定的其他属于工作时间的非实际工作时间,如: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行使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组织召开的会议;担任人民法庭的人民陪审员、证明人、辩护人;出席劳模、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时间等)2、特点工作时间制度立法目的的双重性:——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适应生产活动的客观要求和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特点:(1)既有标准工作日、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
(如果工作日较长,则工作天数减少,不能超过周总量)。
(2)标准工作日,或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
(3)标准工作日和工作周制度,是工时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如计件)(二)立法概况1、国外工时立法是劳动立法历史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公认为现代劳动立法开端(此后各国开始立法,但一般都从工时开始)——“国际劳动节”的来源(1886芝加哥全国性大罢工,承认八小时工作制,为巩固大罢工的成果,共产国际在召开国际代表大会时通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很多国家写入劳动法)现在世界各国在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日的基础上,又相继缩短工作周,成为当时工时制度改革和工时立法的主要趋势。
劳动法工时和休假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工时和休假的法律规定在劳动法中,工时和休假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工时安排和充足的休假时间,既符合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将就劳动法中关于工时和休假的法律规定进行论述。
一、工时的法律规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工时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接受用人单位安排劳动或者从事劳动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计量单位。
在中国,劳动法对工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工时:按照劳动法规定,一般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超过标准工时的部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或者安排补休。
2. 加班和补休:当用人单位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时,应当支付加班费;或者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安排休息日补休。
但补休不得少于加班时间的时间。
3. 弹性工时:根据工作性质的需要,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弹性工时制度,即在一定的计算期内,以一定的工作时间安排为基础,实行时间上灵活的工作。
二、休假的法律规定休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益,也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
在劳动法中,对劳动者的休假做出了如下规定:1. 带薪年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一般情况下,年假的天数为5天至15天不等,具体以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准。
2. 婚假:在劳动法中,规定了新婚的劳动者享有3天的带薪婚假,婚假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3. 产假: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临产期和产后享有一定的产假。
具体产假的天数视怀孕和分娩情况而定,但最长不得超过98天。
4. 病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病假。
具体的病假天数,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龄进行逐年增加。
除以上法定的带薪假期外,劳动者还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协商并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特殊假期,如丧假、探亲假等。
三、违反工时和休假规定的法律后果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工时和休假的相关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标准每周最长工作时长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标准每周最长工作时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劳工权利和劳动标准。
国际劳工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周最长工作时长的规定。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劳工的权益,确保其在工作中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工作生活的平衡。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每周最长工作时长应当在48小时以内。
这是为了确保劳工在工作中有适当的休息和生活时间,避免因长时间工作而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也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工作事故的发生率。
尽管国际劳工组织已经设立了这一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违反这一规定的情况。
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强迫他们长时间工作,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长。
这种现象不仅对劳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和各个会员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和监督。
在立法方面,各个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工法律体系,明确规定每周最长工作时长,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雇主进行惩罚。
企业和雇主也应该自觉遵守劳工法律,重视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除了立法和监督外,教育和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劳工组织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权益和工作时长规定的宣传,使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要加强对企业和雇主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员工的休息和健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每周最长工作时长标准是保护劳工权益的重要举措。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当共同努力,确保这一规定得到有效执行,保障劳工的休息和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篇示例: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标准对每周最长工作时长的规定是保护劳工权益的重要措施。
每个国家都对劳工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旨在保障劳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失衡。
劳动法中的工时和休假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时和休假规定劳动是人们为了生活所必须从事的活动,在劳动的同时,合理的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能够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劳动法中的工时和休假规定旨在规范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确保其正当权益的保护。
本文将针对劳动法中的工时和休假规定展开论述。
一、工时规定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规定主要包括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以及加班工资等内容。
1. 每日工作时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超过8小时的部分,应视为加班时间,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加班工资。
但是,对于特定行业和特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其每日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法定规定进行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并且需要经过劳动部门的批准。
2. 每周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超过40小时的部分同样被视为加班时间,应按一定比例支付加班工资。
但劳动者经自愿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延长每周工作时间至44小时,前提是在同一年度内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同时,劳动者在延长工作时间后也应享有相应的加班工资待遇。
3. 加班工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报酬。
而在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报酬。
二、休假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假权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年休假、带薪休假、探亲假等。
1. 年休假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益。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天数应根据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长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在工作满1年但不满10年的,带薪年休假为5天;满10年但不满20年的,带薪年休假为10天;满20年及以上的,带薪年休假为15天。
但是,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年休假的基础上向劳动者额外提供更多的休假天数。
2. 带薪休假除了年休假外,劳动者还享有带薪休假的权益。
法律规定下的工时和休假制度

法律规定下的工时和休假制度工时和休假制度是法律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必要的休息,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法律规定下的工时和休假制度,包括工时标准、加班和休假的要求及相关的法律保护。
一、工时标准根据我国《劳动法》,标准的工作时间为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
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工作属于加班,雇主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此外,对于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劳动法也设有相应的工时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紧急任务、突发事件等,特定岗位的员工可能需要超过标准工作时间。
但雇主需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和安排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加班的要求和保障加班是指员工在标准工作时间外,继续工作的情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加班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加班时间总量不超过每日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2.雇主应当按照员工加班的实际工作时间支付加班费,具体费率由国家规定;3.员工有权拒绝加班,除非是因为紧急任务、突发事件等情况,但雇主必须提前告知员工,否则员工可以拒绝加班工作。
此外,劳动法也规定了对于保护加班员工的休息时间的要求。
如果员工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雇主应当给予至少30分钟的休息时间;如连续工作超过8小时,雇主应当给予至少1小时的休息时间。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三、休假的要求和保护休假是员工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闲时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有权享受以下休假:1.带薪年假: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具体的带薪年假天数由劳动合同或企业内部规定确定,但一般不少于5天;2.带薪病假:员工因病需要休息治疗时,可享受带薪病假。
病假的天数和待遇由法律或劳动合同规定,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具体安排;3.产假:女性员工怀孕和分娩期间,可享受产假。
具体产假的天数由法律规定,一般为98天;4.婚假、丧假等其他特殊假期:根据法律和企业规定,员工还有权享受婚假、丧假等其他特殊假期。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二、就业条件
12
• 6、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 1)正常工时标准每天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和公共节假日 休息。最长工作时间:在任何24小时内不得超过14小时; 且在任何七天内不得超过72小时。 • 最短休息时间(不包括短暂的休息):在任何24小时内不 得少于10小时;且在任何7天内不得少于77小时。休息时间 最多可分为两段,其中一段至少要有6小时,且相连的两段 休息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14小时。(应急除外) • 2)船上应在容易进入的地点张贴一份船上工作安排表,该 表格应至少包括每一岗位的下列内容:在海上和在港口的 工作时间表和法律或集体协议要求的最长工作时间和最短 休息时间。工作安排表要有英文对照,以便检查。 • 以标准格式对海员的日工作时间或其日休息时间进行记 录,并经船长或其授权人员以及海员本人签字认可。 • 7.休假的权利: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应以每服务两个月最低 2.5天为基础计算。(我国船员条例规定为每两个月5天)
三、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
14
• 船舶建造和设备有关的要求仅适用于公约生效以后建造的船舶。 • 主要对起居舱室的尺寸、取暖和通风,噪音和震动及其他环境因素,卫 生设施、照明、医务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等予以规定。 (客船、 小船、特殊用途船有另外的规定) • 1、起居舱室: 净高不低于203厘米。应为每名船员提供单独的卧室,卧室地板面积不 小于7平方米,高级船员不少于10平方米。船长、轮机长和大副还应有 与卧室相连的起居室或休息室。床的面积至少为198*80CM,衣柜容积不 小于500升等,卧室内应有一张桌子和座位。应予以充分隔热。并有冷 热淡水的洗脸池。 盥洗室应与其他部分独立,并有直接通向露天的通风。 卧室不得与货物和机器处所、厨房等区域直接相通,并具有水密和气密 性。 起居舱室、娱乐设施及膳食服务设施应满足关于保护健康和安全及防止 事故的要求,充分考虑到防止船员被暴露在有害水平的噪音、振动和其 他环境因素的风险。 在驾驶台、机器处所容易到达之处、靠近机舱控制中心处应设有卫生设 施。至少每6人提供一个厕所、淋浴等。 餐厅应与卧室隔开,并尽可能靠近厨房,配备适当的家具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劳工组织的工时休假标准-
我国承认的国际劳动公约关于工时和休假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承认的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是1921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此公约被称为1921年(第14号)每周休息(工业)公约。
关于适用范围规定,(1)本公约所称的“工业”包括:1 矿厂、采石场及其他土石矿物开采业。
2 从事各种物件的制造、更改、刷新、修理、装饰、完成、整理待售、分散或拆毁,或从事各种原料的变换的工业,船舶制造及电力或他种动力的产出,变换与传送亦包括在内。
3 房屋、铁路、电车路、海港、船坞、码头、运河、内河、公路、隧道、桥粱、栈道、暗渠、明沟、水井、电报或电话装置、电器设备和企业、煤气、自来水企业或其他建筑的建筑、改建、维修、修理、更改或拆毁,以此类企业或建筑物的准备与奠基。
4 公路、铁路或内河的客货运输,包括船坞、码头、埠头或货栈的货物搬运,但用手运输者除外。
(2)限制工业工作时间每日为8小时,每周为48小时的华盛顿公约内原有的特殊国家例外规定,如其能适用于本公约者,应适用于前款所述的定义。
(3)除以上的列举外,各会员国在必要时,得将工业有别于商业与农业的界限予以划明。
公约在关于工业企业中每周休息一日的规定,1 凡公营或私营的工业企业或其任何分部所使用的全体职工以下各条所规定者外,均应于每七日的期间内享有连续至少24小时的休息时间。
2 此项休息时间,如有可能,应同时给予每一企业的全体职工。
3 休息时间的规定,如可能时,应与本国或当地的风俗或习惯符合。
公约规定,各会员国对于令使用同一家庭成员的工业企业所使用的人得以除外,不适用第二条的规定。
公约规定,各会员国对于暂停或缩短的休息时间,应在可能范围内规定补偿时间,但如协议或习惯已订有补偿休息时间者,不在此限。
关于本公约的实施,公约规定,各雇主,董事或经理,应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1 如每周的休息,系同时给与全体职工者,应在工作场所中或其他任何适当地点张贴明显的通知,或采用政府所许可的其他方法,以公布全体同时休息的日期与时间。
2 如休息时间非同时给与全体职工者,应依照本国法律或主管机关规定所许可的方法,拟订名册,到公布适用特别休息办法的工人或雇员、并应揭示该项办法。
国际劳工组织《商业和办事处》每周休息公约(1957年)(第106号)对休息时间作了规定,“保证每周至少休24连续小时”,“对某些历外情况,应尽可能地给予补休”。
《带酬休假公约》(修订本1970年)(132号)规定,“年休假时间的长短应该由每一成员国在批准本公约时予以规定,对工作满一年者,最少应给予三周的休假。
”
国际劳工组织还规定禁止妇女和未成年人在夜间从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