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产业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产业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现代社会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增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美,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产业经济学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探讨政府如何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1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等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导致市场价格受到少数供应商的控制,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1.2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于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其成本或利益可能不会在市场价格中体现。

1.3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由于公共产品会产生免费乘坐的问题,市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

二、市场失灵的后果2.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2 不公平分配市场失灵使得少数人获得了过多的利益,而多数人则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权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2.3 环境问题市场失灵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从而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政府干预的必要性3.1 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产品的提供。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

3.2 促进公平分配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3.3 保护环境政府应当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管和调控,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四、政府干预的方式4.1 监管和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调控,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公平竞争。

4.2 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公共产品的供给作用,为市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弥补市场无法提供的不足。

第6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6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公共管制 比如自来水和电力公司中,这种解决方式是常见 的。政府不允许它们任意收取高价格,而是对它们的 定价进行限制。 尽管在许多场合政府扮演着反垄断的脚色,但并 非总是如此。专利制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许多国 家的专利法允许专利持有者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获 得垄断地位,作为对公开其发明内容的一种交换。 支持专利制度的主要理由有三个方面: 第一,专利是对发明的重要激励; 第二,专利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因为专利制度 提高了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本; 第三,专利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因为申请专利就 必须公开发明的主要内容;

五、市场行为---信用中介机构 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心是如何得到私人 信息。私人信息是付出代价才能得到。 在现实中又存在虚假信息。 这时就需要专门从事这种收集信息、

分析信号的机构。
第二节

政府干预
一、政府干预的理由
第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存在。



第二,恶性竞争和垄断的存在。
第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1)纯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国防、外交

(2)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不完全排他性
和竞争性的产品。

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煤
气、天然气


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

2、公共物品的典型案例
(1)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commons :



3、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政府对垄断的限制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公共 政策: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以及管制垄断企
业的行为。

(1)反垄断政策 反垄断政策是通过反垄断法实现的。反垄 断法使得政府可以用各种方法保护竞争。它们 允许政府阻止大企业合并以形成垄断地位。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知识点在经济学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败,而政府干预则是指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行为。

本文将就这两个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市场失灵1.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一方在决策时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例如,当买方无法准确获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信息时,可能会产生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2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活动对于第三方产生的非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当个体的行为对于社会福利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时,就会发生外部性。

例如,当生产某种商品导致环境污染,或者个人接种疫苗产生的群体免疫效应,都属于外部性的体现。

1.3 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包括市场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情况。

当市场存在垄断者或者寡头控制者时,市场无法形成完全竞争,从而失去了市场机制中的竞争优势和效率优势,并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二、政府干预2.1 市场监管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市场监管包括建立相关法规、加强市场监督、制定行业标准等,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公平竞争。

2.2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平衡经济的供给和需求。

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税收政策和实施产业优化政策等措施,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以达到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2.3 公共产品提供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在市场机制下难以提供或无法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可以解决市场无法提供的问题,确保公众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问题,政府干预是纠正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

政府的干预应该是有限、及时和有效的,避免过度干预和扭曲市场机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单选题]1.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存在潜在困难,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江南博哥)竞争性D.非排他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公共物品的特点。

第一,非竞争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为实现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之间没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即公共物品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消费,它对某一人的供给并不会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某人分享某公共物品的利益通常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分享该公共物品的利益。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公共物品都有这种特点。

第二,非排他性。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在外。

某些公共物品虽然存在技术上排他的可能性,但是排他的成本非常昂贵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单选题]5.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称为()。

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自然垄断产品D.私人物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准公共物品的概念。

准公共物品是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单选题]6.购买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

A.操作风险B.顺向选择C.逆向选择D.道德风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道德风险的概念。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单选题]7.在商品或服务市场上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由于()造成的。

A.垄断B.外部性C.信息不对称D.政府失灵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单选题]8.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叙述正确的是()。

A.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B.产出水平高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C.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D.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课件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课件

技术创新对市场失灵的影 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失灵问题也在不 断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问题、网 络安全风险等。政府需要密切关注技术创新 的发展,及时应对市场失灵问题。
政府干预与技术创新的关 系
政府在干预市场的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 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政 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平衡市场失灵与技
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导致 个体无法做出最优决策,进而
影响市场效率。
市场失灵的后果
资源浪费
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无 法得到最优配置,造成
资源浪费。
社会福利损失
市场失灵会导致社会福 利损失,即社会总体福
利水平下降。
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会导致经济波 动,影响经济稳定和可
持续发展。
社会不公
市场失灵会导致社会不 公,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公共品供给政策
总结词
公共品供给政策旨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详细描述
政府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此外,政府还制定相关 政策,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公共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0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关 系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互补性
01
类型
市场失灵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 括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竞争 、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的原因
外部性
市场交易中,个体行为对他人 造成的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 机制反映出来,导致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
公共品
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市场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 公共品,导致市场失灵。
不完全竞争
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等不完 全竞争形态,导致市场价格机 制无法有效发挥其功能。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基于供需关系的经济组织形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然而,事实上市场经济并非完美无缺,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

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无法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需要政府出面干预以修正市场错误和提升社会福利。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因素。

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或对市场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这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不完全性,进而影响了资源的正确配置。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所产生的效益或成本影响了其他人或社会整体。

正面外部性导致市场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福利,负面外部性则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即一人的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供给公共物品,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误和浪费。

政府的干预手段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手段,如监管、税收和补贴、产权保护等。

监管政府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和监管机构等手段来监督和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和潜在风险的出现。

监管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正性,维护市场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税收和补贴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平衡资源的供需关系。

通过对一些市场行为征收税收或提供补贴,政府可以对市场进行调节,减少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的发生。

产权保护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保护产权,确保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和权利得到保护。

产权保护可以提高市场信任度和稳定性,鼓励投资和创新,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政府干预的限度虽然政府的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但过度的干预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政府需要在干预中保持适度和平衡。

制定合理政策政府在干预市场时需要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政策。

政策制定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干预。

维护公正竞争政府在干预市场时需要保持公正竞争的环境,避免出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现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本质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由于能够免费给其他人带来利益而造成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可能导致 免费乘车者的产生,而公共资源则可能导致“公地的悲剧”。
— 17 —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管理
(一)政府提供
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提 供和生产公共物品,政府通过 征税来筹集资金,然后统一提 供公共物品,这样就解决了免 费乘车者只享受不购买的问题。
系或市场贸易中反映出来。
1 外部经济
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 的情况。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生产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生产者所采取的行 为给社会中其他成员带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
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
规定财 产权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 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 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 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 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 13 —
外部性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 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 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 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严重后果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 12 —
外部性
政府治理外部性的政策
?
资如 源何 配纠 置正 不外 当部 的效 问应 题所
造 成 的
征税和 发放津

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 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 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 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
企业合 并
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 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 与收益,于是资源配 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态。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单击添加副标题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市场失灵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 与市场行为
1
2
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市场效率的两大限制:
3
4
市场不灵和不能被接受的收入分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三、科斯定理[The Coase Theorem]
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与风险
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用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当然,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只能由一个人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 ——由每一个人消费并不能排除其他任何一个人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 无法用收费或其他办法排除个别人的使用 国防 良好的生态环境
非竞争性 多一个人使用这种资源的边际成本为零,既不增加生产生产成本,也不给其他人带来不变。 不拥挤的桥梁就是这种东西,因为多一个人通过既不影响桥梁的牢固,也不影响别人通行。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六版)
第一节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机制本身在某些场合下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 ——即使市场是有效率的,它也可能带来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结果——贫富悬殊。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01
02
03
04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本节知识点】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本节内容精讲】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知识点】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垄断与市场失灵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2、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知识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类: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例如:企业研发新技术,导致技术扩散;修复历史建筑;教育(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农田使农民受损;公共场合吸烟造成空气污染等。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1)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2)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超过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配置。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消除外部性的方法: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传统方法)(1)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传统方法)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3、明晰产权(现代方法):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补例】假定一个工厂周围有5户居民户,工厂的烟囱排放的烟尘使居民户晒在户外的衣服受到污染而使每户损失75美元,5户居民总共损失375美元。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三种:方法1: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防尘罩,费用为150美元;方法2:每户有一台除尘机,除尘机价格为50美元,总费用是250美元;方法3:每户居民户有75美元的损失补偿。

补偿方是工厂或者是居民户自身。

(1)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即居民能够毫无代价地聚集在一起并与工厂谈判①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方法1:居民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每户居民支出30美元。

方法2:每户购买一台除尘机,每户居民支出50美元方法3:居民自认损失,每户居民损失75美元。

综上:在此种情况下,居民会选择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总费用150美元。

②如果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总费用支出150美元。

结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法律是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还是规定即居民户享有清洁权,最后解决烟尘污染衣物的成本都是最低的,即150美元,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交易成本不为零:假定每个居民需要支付60美元的成本聚集在一起进行协商(如交通、时间等成本)。

总交易费用为300美元。

①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方法1:居民共同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烟囱上,每户居民支出90美元(30+60)。

方法2:每户购买一台除尘机,每户居民支出50美元方法3:居民自认损失,每户居民损失75美元。

综上,居民会选择每户购买除尘机,总费用支出为250美元。

②如果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购买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总费用支出150美元。

结论,在存在300美元的居民户之间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权利如何界定直接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行了污染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

【例题:2008年单选题】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A资源均衡配置B资源有效配置C产品供给过少D产品供给过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外部不经济的影响【例题:2015年单选题】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的原因是()。

A.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C.私人收益等于边际收益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答案】D【解析】外部经济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供给过少。

【例题:2014年多选】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A.政府对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收适度的排污税B.政府对那些具有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C.通过合并相关企业是外部性得以“内部化”D.明确产权归属E.减少交易费用【答案】ABC【解析】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包括税收和补贴;合并相关企业;明晰产权。

其中传统方法是税收和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1.公共物品的含义(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你用了别人就少用了)。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你用了,别人就不能用了)。

2.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

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2)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种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

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3.公共物品的分类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2)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即准公共物品消费时消费者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拥挤而产生消费的竞争。

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

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例题:2015年单选题】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A.教育B.国防C.医疗卫生D.交通运输【答案】B【解析】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是国防和治安。

4.公共物品对市场的影响由于公共物品不是排他的,搭便车问题阻止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2)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无法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准公共物品或者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或者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二)公共物品政府干预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例题:2016年多选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B.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C.公共物品的消费可能产生“搭便车”现象D.市场无法供给公共物品E.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答案】CE【解析】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A表述不正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所以公共物品的消费可能产生搭便车现象。

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国防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教育、医疗等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和私人都会提供。

因此本题B、D表述不正确,不选。

【知识点】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一)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1、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劣质的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2)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