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夜书所见》精品PPT1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1

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诗句的意思是: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江上秋风动客情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诗句的意思是: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叶
儿童
江灯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梧桐树叶儿童江灯
(小组讨论)
这首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月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全诗的意思是: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1.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
风声
送:
送来
诗句的意思是: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风声送: 送来诗句的意思是:
江上秋风动客情
张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拓展阅读张籍 秋 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1.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2.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3.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4.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无所畏惧,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5.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6.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7.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8.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19张PPT)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夜书所见》,在诗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 1269年) ,字嗣宗,号靖 逸,龙泉(今浙江龙泉) 人,南宋中期诗人。
合作探究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
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合作探究
•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 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 茫茫黑夜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 快的乐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 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 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寻思念之情。
• 叶绍翁有诗集《靖逸小 稿》、《靖逸小稿补遗》,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属江湖诗派风格。
创作背景
•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 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
夜书所见
•
<宋> 叶绍翁
•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心思想
• 作者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 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生活场景,想 起故土家园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笑容,含蓄地抒发 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感情。
写作特色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 “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4张PPT)

巧记多音
交流讨论: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ǎo (挑战)
tiāo (百里挑一)
加点的字, 是多读音。
巧记:小红经过层层挑. ( tiǎo )战,最终获得第一名。 她真是个百里挑.朗读全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 xiāo
萧条
萧萧
促 cù
促进
促织
篱 lí
篱笆
篱落
字词积累
挑 tiāo 挑水 tiǎo 挑战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落叶,听觉描写,寒,触觉 描写。用五觉描写写出了秋气萧 森,环境凄清幽冷的感受。
词语理解 夜书 萧萧 客情 促织 篱落
晚上写。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旅客思乡之情。 蟋蟀,也叫蛐蛐。 篱笆。
生字识记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绍萧挑促篱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 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 氛寒凉的气氛,更凸显客居他乡 诗人的无奈。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课堂目标
1. 1.学习古诗《
夜书所见》中的生 字,能会读会写。
2.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夜书所见》并 背诵。
3.
借助注释,了 解古诗的意思,理 解诗人要表达的感 情。
作者介绍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 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南宋中期诗人。作品有《四朝闻见录 》等。
0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1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公开课课件PPT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
同时萧也萧是梧容叶易送引寒起人声们,愁思 的季江节上,秋古风代动诗客人也情发。出了
这样的感慨!
今知天有我儿们童要挑一促起织学,习大诗 人王夜维深和篱叶落绍一翁灯的诗明歌。,从
他们的诗歌中去感悟他们内
的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先将诗的内容读准确,读流畅。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下你们了
解我了吧?和我一起走进 《夜书所见》吧!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
相同点 (主题 相同)
不同点 (表达 方式不 同)
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
2、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 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或调整。
3、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4、试着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
夜
江上秋风动客情。宋 书
叶 绍
所
知有儿童挑促织,翁 见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知道叶绍翁吗?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 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 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 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 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PPT优秀课件1

课堂作业
1、《夜书所见》是_南__宋_代诗人_叶__绍__翁___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书_写__、__记__录___
2、根据诗意写出相应诗句。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堂作业 3、我们想象到乡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读一下苏轼的《赠刘 景文》,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新知讲解
tiǎo cù zhī
记拼音
lí
新知讲解
夜书所见
解诗题
诗题意思:诗人把在秋天 的一个夜晚所看到的景色 写下来。
新知讲解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寒声:寒意。 诗的大意: 瑟瑟 的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 寒意,
新知讲解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背景
新知讲解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诗句
新知讲解
叶绍翁,南宋中期江湖 派诗人,其诗语言清新, 意境高远,其诗以七言 绝句最佳,如《游园不 值》《夜书所见》,历 来为人们所传诵。
知作者
叶绍翁
新知讲解
记拼音
shào wēng xiāo wú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客情:旅客思 乡之情。
诗的大意:
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 的我不禁思念 起自己的家乡 。
新知讲解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 蟀,有的地区叫
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ppt精品课件1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手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手
引入新课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 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 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小练
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看到了什么? 篱笆下的一盏灯。 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在篱笆背 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有两个孩子在逗蛐蛐。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 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逗蛐蛐。
课堂小练
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夜书所见
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课程介绍•教学内容目录•教学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评价与反馈•结语与展望01课程介绍《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本课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适逢秋风,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情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夜书所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0302016. 课堂小结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4.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5. 拓展延伸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风格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1. 导入新课3. 理解诗意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02教学内容南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苟且偷安,民不聊生,诗人在异乡怀念故园,深感孤寂无依。
时代背景叶绍翁飘泊天涯,客居他乡,为了排解内心忧愁,写下此诗。
个人背景南宋时期,诗词创作氛围浓厚,诗人之间相互唱和,此诗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
文化背景《夜书所见》的创作背景秋夜、篱笆、灯花、儿童、篱落、江上、渔火等。
意象思乡之情、孤寂落寞、漂泊无依、怀念故园。
情感诗中意象与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物,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教学课件1

亲切之感
秋风吹动思绪 灯火唤起乡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
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 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Fra bibliotek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随风而落的枫叶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寒风扫过的江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意。
这里有两个动词用 得好,你能找出来吗? 并说说用得好在哪里。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共26张PPT)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水仙子•夜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
huò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长门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际体验……)学习古诗,用 “
动客情”的句式表达对古诗
的理解。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动客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灞上秋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1、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注释、查字典、 借助插图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等)边读 边想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挑 [tiǎo] 1、用竿子棍棒等的 一头举起或支 起:~起帘子。
2、用条状物或有尖 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来:~打。
3、拨弄,引动:~ 拨、~战、~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注释、借助插图想象、联系生活实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1、背诵《夜书所见》,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 把 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mèi
寂寞银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共14张PPT)
夜书所见
夜 书所 见
(1)写字、记录、书写。 (2)字体。 (3)装订成册的著作。 (4)文件。
夜 书所 见
(1)写字、记录、书写。 (2)字体。 (3)装订成册的著作。 (4)文件。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 靖逸,祖籍建安。叶绍翁的《四朝闻见 录》,被收入《四库全书》,颇有史料价 值。著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 补遗》。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语言清 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作品 《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历来为人们 所传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