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高考作文快速提分方法,全面高效!
高考作文技巧提升的实用建议

高考作文技巧提升的实用建议高考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让考生们感到既期待又紧张。
在这个舞台上,作文不仅是展现个人语言能力的机会,也是考察思维深度的试金石。
因此,提升高考作文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成功,以下几点建议将会是你迈向高分的实用指南。
首先,构建清晰的结构是作文的基础。
无论题目如何变化,文章的结构始终应当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
开头要简洁明了,引出中心思想;主体部分需要深入展开,分段描述每一个要点;结尾则要总结归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每一部分都应有明确的功能,并且彼此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使整篇文章呈现出流畅的阅读体验。
其次,语言的运用需注意精准和生动。
高考作文中的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展示思想的载体。
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能够使你的观点更加清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生动的语言可以让文章更具吸引力。
例如,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你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不必要的词汇,因为简单明了往往更能打动读者。
逻辑思维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一个条理清晰的作文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思维。
确保每个论点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持,并且论据和论点之间能够自然衔接。
逻辑的缜密不仅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也能展示考生的思考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列提纲和规划段落来帮助理顺思路,确保每一个观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解释。
此外,积累素材也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关键。
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为作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尤其是名家的散文和评论,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提升你的语言能力,也能够扩展你的思维视野。
通过积累和整理素材,能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迅速找到合适的例证来支持你的观点。
写作练习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考生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不足。
定期进行模拟写作,不仅可以帮助熟悉考试的节奏,还能够在反复修改中发现并纠正问题。
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提分方法技巧

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提分方法技巧流程一:看篇幅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流程二:看标题其次看的是标题,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流程三:看点题接下来,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点题!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
他还会接着看。
当然,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在一类文里。
流程四:看结尾再下来,老师会继续往下看吗?no,这时,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
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
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
流程五:看分段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no,还不是。
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
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流程六:看正文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
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议论文,你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
至于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
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高考语文快速提分技巧有效方法是什么

高考语文快速提分技巧有效方法是什么1.通读教材和课本: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高中教材和课本,因此,通读教材和课本是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基础。
要掌握每一篇文章的文体、主题和要点,了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并注意积累词汇和短语。
2.多读多练:要提高语文成绩,就要多读多练。
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和现当代名著,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多做语文练习题和模拟试卷,可以熟悉和掌握高考试题的类型和命题规律。
3.学会独立思考:高考语文的要求不仅在于熟练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要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深度和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注意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高考语文中的写作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文言文中,要注意掌握古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常用句式,熟悉文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现代文中,要关注提分点,写好议论文和说明文。
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美感。
5.关注时事和社会问题:高考作文的命题往往与时事和社会问题相关,因此,要关注新闻和时事,了解社会动态和热点问题。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6.遇到难题不要放弃: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和难点,这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多思考和探索,尝试各种解题方法。
同时,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7.注意答题技巧: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
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根据问题的要求给出准确的答案。
要注意答题方式和结构,合理组织语言,注意篇章的衔接和逻辑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成所有的题目,并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高考语文快速提分的关键是多学多练,善于思考和表达,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备考态度,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加油!。
提高高考写作水平的方法大全

提高高考写作水平的方法大全写好高考语文作文的方法1 认真读一遍题目,明确试题中心(中心很重要,最好找出或总结出一个关键词),找出试题中的评论性文字2 明确中心论点. 现在的高考出题要求是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所以对于一个试题,你千万不要去联想想象,自己脑补出些许不存在的思想,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找出最表层的意思,因为这层意思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所以即使不是最佳立意也绝不会离题万里3 调用你脑海中的素材,千万不要因为你没有相关的素材而放弃已经找出的论点转而将自己的论点向其他方向倾斜,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4 写作中用词一定要精确。
例如主题是公德,切莫用道德,个人素养等词语去替换,看似差不多实则相去甚远。
5.结尾,这必须是你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
如果你还不能写出这些,就必须好好练练你对生活的理解,因为这是*的高分的关键,套路只是套路,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东西,高考作文越来越模式化的今天,有你自己的东西是会给阅卷老师带来震撼的。
提高高考作文水平的方法1、内外结合法: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从内材愫么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
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
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
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2、移步换形法: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
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
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
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
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高考语文快速提分技巧 有效方法是什么

高考语文快速提分技巧有效方法是什么
在每年的高考科目中语文科目是个让考生又爱又恨的科目,因为语文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但也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科目。
下面是高考语文快速提分技巧,欢迎阅读。
1语文学霸快速提分秘籍1.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2.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
高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落实这项工作。
例如,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
对于成语题、病句题,要注意反复放到语境里面去理解为什幺对,为什幺错。
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3.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要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结合自己当时的典型问题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要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点题、扣题。
同时,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
高考作文得分10大技巧方法

高考在即,中考也迫在眉睫。
我根据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参阅相关资料,归纳出考试作文的十大技巧。
如果您家中有学生,请参考一下我的心得,相信对您孩子作文成绩的提高有多帮助。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
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
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
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
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
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
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
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
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
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
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
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博主注:我女儿一直特别喜欢用蓝色笔芯,尤其是写作文,平时考试,只要用蓝色写,她就特别有感觉,总是得高分,但老师强调,高考是在电脑上阅卷,只能用黑色,让她颇感遗憾。
我不知道作文是否也要扫描到电脑上以后在网上阅卷呢?如果是,蓝色肯定会影响扫描的效果。
就此,我专门咨询了此文作者胡老师,他也拿不准高考用蓝色行不行,故建议用蓝黑色。
希望能得到语文阅卷老师或知情人士的指点,在此叩谢!)【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
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精选4篇)

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精选4篇)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精选4篇)高考作文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有修辞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等。
而修辞法则是最能使题目异彩飞扬的一种。
以下是关于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篇1高三语文作文在表述层次、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确定思路和结构:写高分作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写作前先花时间思考如何更好地概括主题、确定选题,并构建一个具有条理的文章结构。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包含更多的想象和诗意,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准确自然的表达:语言是文章的载体,因此语言的准确性、自然度非常重要。
你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合理地表达出来,在语言运用方面避免难懂的表达方式等问题。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章的可读性不仅包括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还包括语言的流畅度、使用的句式结构等。
每个段落之间要承接紧密,构成文章的完整性,要尽量让阅读流畅。
举例论证:文章的论据非常重要,需要用事实和案例来论证和阐述。
选择合适的例子展示主题、用事实说服读者,是培养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
校对修改:高三语文作文写好后需要反复阅读、修改、打磨。
校对需要注意错误的拼写、语法错误、标点符号的使用、字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和阐述的流畅性等问题。
多加练习:语文作文需要通过练习提高,同时平时也需要多进行广泛地阅读,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资讯,这样才能更好地增长写作技巧和丰富各种写作手段。
高考作文写作7大技巧篇21.审题思考:认真读题,根据题目要求明确写作内容,确定角度、立场和思路。
2.规划结构:确定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中间要有几个语段,并保证多个语段间有逻辑联系。
3.阐述观点:作文要明确表达观点立场,充分论证中心思想,运用相关论据和实例论证观点,并适当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成绩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成绩语文作文写作技巧高考的时候怎么提高语文作文成果呢?我整理了高考语文作文提分技巧,供参考。
高考语文作文提分技巧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础。
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受和体验(含自身四周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觉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
《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许多同学喜爱看,但是不能“过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
刚才我讲到,摘抄时要有用的意识,还有一点是怎样用的问题。
擅长思索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洁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奇见解,对生活的观看思索不够深化,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
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需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化的感受、领悟、思索,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宝贵的人生之“金”。
联系社会现实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肯定要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命题者的真实命题意图,以下几点要牢记材料作文。
要做到这些、创新等力量的,通过对问题的辩证思索。
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其画面的主体一般是人物或动物,还应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与思路,使文章新奇别致,富有共性,弄清人物、动物的所作所为,对人物还应区分性别、年龄。
话题作文是考查考生思辨、感情、态度的体现和折射、大事、现象等。
所以,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很多对象,但假如能够找准其中的陈述主体,既得心应手。
材料作文重点培育阅读、归纳力量,当然离不开实践训练,关键词句经常是命题者观点、思想,从现实生活落笔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一、文章扣题不离题题目扣题(点题):依据命题中的关键词拟出你的写作题目,这样写想要离题也难。
开头扣题:写作开头一段中再次消失写作题,点名主旨,直达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7种方法不是割裂的,可以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其中两三种方法。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总之,尽可能“经典”地叙述经典材料,使考场作文走向经典,让经典绽放幽香。
一.阐释法技法概述:此方法注重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出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
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例文示范:例如2015年全国卷作文《最美的风采》,由“最美的风采”能立马想到一系列问题:谁的风采最美?最美的内涵是什么?最美的原因何在?最美的风采有何意义?在什么条件下是最美?文章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释,把中心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下面一段是运用诸葛亮的材料来揭示“最美的风采”这个中心思想:宁静致远,我们的风采最有内涵。
他,曾一度躬耕于南阳,恬静地生活,但他致远。
他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天下大势,早已胸有成竹。
他摇摇蒲扇,捋捋胡须,片刻一个计策就出现了。
孔明的风采最有内涵。
运用点评:本段主要阐释了诸葛亮“最美的风采”是宁静致远,且指出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这种风采,同时阐释风采最美的原因是其最有内涵。
这里对风采的阐释较为独到,让读者有更为新颖且丰富的理解。
通过事例来阐释中心思想,不愧为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使内容更具震撼性。
二.倒问法技法概述: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
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
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例文示范:下面是一组对屈原材料的不同叙述技巧的对比:原文:屈原坚守自己的本色,坚信自我,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清白。
可他却遭到排挤,以致最后无路可走,只有选择跳进汨罗江。
改文:看,是谁在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边,静静伫立,想到国家,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自己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儿却不能挽救国家?是屈原,坚守自己的本色,不与世俗随波逐流,不与小人结为贼党,默默地为忠诚和正义坚守自己心中的一寸芳地。
运用点评:通过对比发现,改文的语言和内容明显具有生命力,原文虽然扣住了“坚守本色”这个中心,但叙述平淡如水,难以震撼读者心灵。
而改文在介绍主角之前用一个整句描绘情景,为主角屈原的出场做导引,把读者带到如诗如画的意境,打破常规的阐释名人材料的方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三.对比法技法概述: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例文示范1:下面是2015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戳穿表象方能洞察本质》选段,文中综述司马迁和唐武宗两则材料,把两者进行对比,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对比映衬,揭示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现实往往被表象掩盖,因此戳穿表象尤为重要。
司马迁看穿争名夺权,乱世纷争,以至在幽暗难明的社会中,挥舞起早已尘封的历史之笔,揭开了一场场带血的阴霾。
倘若唐武宗看穿政局的表象,又怎会发生“甘露之变”呢?因此,不戳穿事物的表象,就难以看清本质,洞察时势。
运用点评:司马迁看穿了表象,从而避免了一场场灾祸;而唐武宗却未能如此,以致带来灾祸。
对唐武宗材料的叙述用了一个关键词“倘若”,与前面材料形成鲜明反差。
当然,也可以针对一则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反面论述时可采用“假如”“如果”“试想”等句式。
大胆地进行假设,从反面思考,可以发现另一种风景。
这也在有意无意中拉长了文章篇幅,当然更重要的是增强内容的想象性。
例文示范2:下面一个文段灵活地运用了项羽的事例:乌江岸边,残阳如血,曾叱咤风云的枭雄一步步走向生命的末路。
对于亭长的劝渡,项羽因未能放下顾虑而一意孤行。
昔日江东父老的殷切期望成为西楚霸王心里再也无法卸下的重担。
最终于四面楚歌中自刎身亡。
试想当初项羽若能放下顾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就不再只是历史上一个空留的千古遗憾。
运用点评:许多考生针对项羽的遗憾总会对项羽进行假设,此段不仅从正面揭示项羽未能放下顾虑而走向悲剧,也从反面阐释若是项羽放下顾虑,历史会少些遗憾。
四.铺垫法技法概述: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
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例文示范:以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点亮智慧的飞翔》为例,可以先批驳异议,然后再点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把目光聚焦到论证自己的观点上来。
请欣赏下面语段:有人说智慧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淡淡的红衣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也有人说智慧是女孩刚剪过的刘海,清秀的面容上堆满了美好;还有人说,智慧不过是茶余饭后闲谈的脚本,它的踪迹我们根本无法寻觅。
上帝咬过的苹果是否智慧,那得问问乔布斯;齐刘海的秀美是否智慧,那得看它是否真美;至于闲谈的脚本是否智慧嘛,那得问问叔叔大爷聊得是否尽兴!我以为智慧就是一种需要真心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思想的文化,更是一种需要精神的力量。
运用点评:选段先花了不少笔墨阐明在他人眼中智慧是什么,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智慧的内涵和特征,使读者对抽象的智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知,也让智慧的内涵更为丰富;然后在前面多层铺垫的基础上,导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智慧就是一种需要真心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思想的文化,更是一种需要精神的力量”。
五.情景想象法技法概述: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
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
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
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例文示范:如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这个主题明显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由此能想象到哪些历史经典场景,这些场景中“我”与历史英雄发生了什么故事。
下面一段是想象爱国词人辛弃疾与“我”生活在某一天的场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远处的层峦叠嶂,煞是秀丽迷人。
但稼轩先生显然没有观景的兴致。
转眼间,夕阳快要西沉,一只孤雁悲鸣着飞向天际。
先生若有所思,他抽出了一把宝刀。
据说,正是这把宝刀伴随他杀出金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了南方。
先生双眼凝视宝刀良久,重重地把手拍向了栏杆……运用点评:这则材料,作者紧紧抓住辛弃疾伫立凝视的一个片段,灵活引用其经典诗句,扣住主题,充分想象辛弃疾沉思的情景,折射出他丰富且沉重的心理。
这样不仅使文句富有穿透力,而且情景具有想象性,思想具有丰富性,给读者一种悠远的亲切感。
五.反复强调法技法概述: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
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例文示范:例如2015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静等花开》选段:鸟儿要等待天亮才会鸣唱,月亮要等待十五才会归圆,冰河要等待春天才会解冻,小溪要等待归入江海才能显出博大……自然界的万物需要等待,那么人类在万事面前更需要等待。
家长要学会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孩子要学会等待父母年迈后言行的迟缓;司机要学会等待人行道上步行的路人,路人要学会等待绿灯亮后才去穿过马路……有等待才有瓜熟蒂落,有等待才有云开日出,有等待才有花儿静开,连爱情也只有等五百年才能换来擦肩而过,要等上一千年才有两情悠远。
运用点评:能够论证此中心思想的材料比较丰富。
上面的文章选段运用自然界和人类等待外物的材料,处处扣住中心思想“学会等待”,反复强调自然万物和人类在等待中收获美丽,也从中收获诗意般的思想,突出“学会等待”这一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六.排比陈列法技法概述: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
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
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例文示范:比如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亲,你是什么范儿》,在论述材料时依据中心可以思考:哪些人有自己独特的范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的范儿有什么成就?这些方面都可以采用多位主体的材料形成排比句,例如下面几段: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可以像于敏那样,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哪怕是在战争时期的离乱中,也要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砺就锋锷,一经受命于国家,便寝不安席,效当年吴钩淬火。
于敏就是感动中国的“科学范儿”。
如果你是一位爱心人士,你可以像古稀老人张纪清那样,二三十年间,一直用“炎黄”的名字为希望小学、敬老院邮寄善款,直到他晕倒在邮局,人们才知道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的好心人“炎黄”就是他。
张纪清老人就是“中华仁爱之范儿”。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可以像48岁的陶艳波那样,辞掉公职,每天从早到晚,一直陪着耳聋的儿子,到正常孩子上的普通学校做儿子的耳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年陪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陶艳波就是天下父母的“范儿”。
运用点评:连续三段句式相同的材料型句子构成排比段,揭示三类典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阐释中心词语“范儿”的内涵。
精美的排比句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
此方法是考场作文使语句富有文采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方法。
高考优秀作文总不会错过整句或排比句,只要写作时尽量注意与前句保持一致结构,这样,整句或排比句就会“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