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证主义的分析

合集下载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分析实证法学,法律现实主义与法律形式主义

分析实证法学,法律现实主义与法律形式主义

对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的简单介绍一、实证主义法学(一)实证主义简介近代以来的哲学大致可以归为科学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两大类,科学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就是实证主义。

从思想源头看,实证主义源于古希腊的经验论哲学传统,而现代的实证主义按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实证主义为法国人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所创建,除孔德外此一理论的支持者还有英国人约翰·穆勒和斯宾塞;到了十九世纪末,马赫主义成为实证主义的第二代;其后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

实证主义者一般既反对将世界归结为精神,也反对将世界归结为物质。

他们把经验作为科学的基础,只承认可观察和感觉到的事实才是知识的来源,其基本立场是研究的任务在于“获得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1。

在社会科学上,以法学为例,它要求“法律的研究也必须建立在确证的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停留在像自然法等虚幻的抽象概念和原则上”2。

(二)实证主义法学3实证主义法学在广义上包括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社会实证主义法学,前者的任务是分析实在法,后者考察和描述与实在法有关的社会因素。

换句换说,实证主义法学强调以研究事实为依据,如果这种事实指的是实在法律规则,那就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如果此事实指的是法律规则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就是社会实证主义法学。

但是在狭义上,实证主义法学仅指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虽然很难给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在笔者看来,它有如下三个特点值得关注:1.法律和道德的分离。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坚持法律和道德在逻辑上是可以区分的。

休谟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分离命题的哲学源头,边沁和奥斯丁则在法理学上完成了这一区分,比如奥斯丁曾说,“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其优缺点是另一回事。

它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而它是否能与某种预设的标准相一致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4也就是说,虽然法律和道德会有内容上的重合或要求的一致,但是法律与道德的这种一致并不是必然的。

第六讲 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

第六讲   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

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概述1、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与经验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的哲学派别。

它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实证主义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产生于法国和英国,先后经历了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三代。

从历史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为资产阶级调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统一人的思想与行动的理论学说。

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重视和崇拜,迫切需要哲学思维能够适时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从哲学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英、法两国哲学由古典哲学向现代码哲学转变的结果。

2、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明确表示拒斥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体系和思辩时凤,主张哲学建立在经验事实和科学证实的基础之上,把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和领域,反对哲学研究世界观、本体论问题。

其次,试图用“经验”、“感觉”、“要素”等取代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以“中性”哲学自居,回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试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再次,否认人有认识经验以外实在事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张把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和现象的范围之内,宣扬不可知论。

最后,推崇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用实证科学改进自然和社会。

孔德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各有不同。

3、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实证主义刘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持久、稳定和最有影响和流派。

法国的孔德(1798---1857)、英国的约翰.穆勒(1806---1873)、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早期实证主义的代表。

奥地利的马赫(1838---1916)、德国的阿芬那留斯(1843---1896)的经验批判主义,被认为是第二代实证主义,二十世纪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的实证主义,被称为第三代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

方案实证分析

方案实证分析

方案实证分析方案实证分析是一种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评估方案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方法。

采用系统性的研究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方案实证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关键的决策支持和实践建议。

本文将介绍方案实证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概念和目的方案实证分析是指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评估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它基于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旨在通过客观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方案的成效。

方案实证分析的目的是帮助决策者了解方案的实际效果,为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和步骤方案实证分析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 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工具。

2. 数据采集:收集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或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4.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可以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5. 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结论和实践建议,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三、应用和意义方案实证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政府政策评估:通过方案实证分析,政府可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 组织管理决策:方案实证分析可以帮助组织评估管理方案的效果,为管理决策提供实践建议和决策支持。

3. 社会问题研究:方案实证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医疗和环境等领域,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 科研和学术研究:方案实证分析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和推动学术进展。

方案实证分析的应用和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决策支持和实践建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决策的效果和效率。

实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

实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

实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
实证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基于实证证据的分析和推理为基础。

其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概念:
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观点,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可验证的知识,以及依赖事实和证据而非主观假设或价值判断。

2. 可观测变量:实证分析研究的对象通常涉及可观测的变量或现象,这些变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3. 假设与研究问题:实证分析的研究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或研究问题,这些假设和问题需要根据相关的理论、已有研究和可行性进行明确和界定。

4. 数据收集和测量:实证分析需要收集和测量适当的数据,以验证或推测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关系或模式。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收集。

5. 统计分析:实证分析通常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以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常用的统计技术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等。

6. 结果和解释:实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来解释和推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模式。

这种解释需要基于实证证据,同时考虑可能的替代解释和潜在
的偏差因素。

7. 研究限制和泛化:实证分析需要明确讨论研究的限制和局限性,同时考虑研究结果的泛化程度,即其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样本中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总之,实证分析的基本概念涵盖了实证主义、可观测变量、假设与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和解释,以及研究限制和泛化。

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实证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体系。

法律实证主义_案例(3篇)

法律实证主义_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实证主义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法学研究方法,主张法律研究应侧重于法律现象本身,而非法律背后的道德、哲学或宗教等价值观念。

本文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为例,运用法律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法律实证主义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案例背景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这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

三、法律实证主义分析1. 法律文本分析(1)立法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施,经过多次修订,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共分为十章,包括总则、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法律责任、附则等。

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善。

(2)法律实施分析在法律实施方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存在以下问题:①执法不严:部分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低。

②监管不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完善,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手段落后,难以有效监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③违法成本低:我国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2. 法律效果分析(1)法律实施效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蔓延。

(2)法律效果评价从法律效果评价的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存在以下问题:①法律效果不明显: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法律制度未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②法律效果不稳定: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法律效果不稳定。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实证主义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证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注重通过可观察的现象和经验数据来验证理论假设,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理论和假设的真实性。

它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从观察世界中的可观测事实出发,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因此,实证主义强调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例如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和假设检验。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研究问题: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即要研究的现象或关系。

研究问题应该是可测量、具体的,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2. 理论建立: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要求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从而推导出可验证的假设。

理论框架应该是基于已有研究和理论的综合,同时具备科学可验证的特性。

3. 数据收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强调收集可观测的实证数据。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观察等手段来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需要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来判断研究假设的成立程度。

5. 得出结论: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判断研究假设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结论应该以客观和可验证的方式呈现,并且能够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通过观察和数据收集来验证理论假设。

它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在于它忽视了主观和社会背景对研究现象的影响,过于依赖统计分析,可能忽略了质性研究的重要性。

总之,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证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理论假设,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广义上指任何囿于经验材料、拒绝先验或形而上学思辨的哲学体系;狭义上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它主张运用可观察的实事,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对命题进行确证或证伪。实证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可被观察和检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作用,这构成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方法论。在地理学中,实证主义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对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研究,实证主义方法能够揭示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和行为在空间上பைடு நூலகம்呈现出的特点与规律。此外,实证主义还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设计实验、处理数据资料并形成空间表达或图形展示等步骤,来深入探究社会现象并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因此,实证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