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文从字顺 教案
【教学方案】写作文从字顺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写作文从字顺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二、教学内容:1. 写作基本结构:引言、、结尾2. 从字顺示范的表达方法3. 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4.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和从字顺示范的表达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生活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写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以一个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分析优秀作文:展示一篇符合从字顺示范表达的作文,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生活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动手写作,要求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提升写作水平。
3.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生活,从字顺示范地写作文。
2. 课后作业: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构和表达准确性。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写作质量。
2. 通过例文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写出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从字顺”的内涵。
2. 学会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如何使文章条理清晰。
2. 如何使文章语言流畅。
教学准备:1.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教师范例和student examples.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文从字顺”的理解。
2. 教师总结并板书:“文从字顺”是指文章的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第二章:讲解“文从字顺”的原则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举例说明“文从字顺”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章:分析例文1. 教师展示一篇符合“文从字顺”原则的作文。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篇作文是如何做到“文从字顺”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写作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文从字顺”的原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文从字顺”的原则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以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分析、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通过例文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篇作文开头和结尾是如何吸引读者的。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掌握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1.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从字顺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从字顺的写作实践。
第二章:写作文的基本要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遵守写作规范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规范:题目、开头、结尾、段落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纠正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第三章:从字顺的写作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按照字顺进行写作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按照字序、词序、句子顺序进行写作。
从字顺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从字顺的写作方法和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从字顺的写作实践。
第四章:写作文的步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步骤。
培养学生系统地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步骤:选题、构思、写作、修改、润色。
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按照步骤进行。
第五章: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字顺写作文的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从字顺写作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按照字序、词序、句子顺序进行写作。
从字顺写作的技巧:使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连接词。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从字顺写作的技巧。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章:常见写作错误与避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写作错误。
培养学生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常见写作错误: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避免错误的方法:仔细审查、同伴互相检查、老师修改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突破方法:采用时间线索、空间转换等叙述手法,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线索,增强叙述的逻辑性。
(3)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学生往往在描绘景物时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需要教师引导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景物描绘的水平。
举例:教材中《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一课,通过阅读和分析《春》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并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
突破方法:通过课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提高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为大家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瓶颈。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在细节描写、景物描绘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我发现大家在细节描写、事件叙述、景物描绘和语言表达流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细节描写的教学,我意识到同学们在捕捉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将细节描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写景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绘的生动性。
【教学方案】写作文从字顺示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写作文从字顺示范教案2. 课程类型:写作技能训练3.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4.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从字顺的写作方法b. 提高学生的写作条理性和表达清晰度c.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基础知识b. 提问:“你们觉得写作中最困扰你们的是什么?”2. 知识讲解:a. 讲解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b. 举例说明从字顺在写作中的应用c. 引导学生理解从字顺与文章逻辑结构的关系3. 实例分析:a. 提供一篇未使用从字顺的作文示例b. 分析作文中的问题,如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c. 指导学生如何将作文改写成使用从字顺的版本4. 实践练习:a. 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作文b.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从字顺的写作方法c.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个别辅导和建议5. 作品展示与评价:a. 每组选出一份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展示b. 邀请学生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从字顺的运用情况c.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从字顺写作方法,修改自己之前的作文一篇2. 选择一篇感兴趣的话题,运用从字顺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多样性3.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鼓励多写多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从字顺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写作条理性和表达清晰度的提高情况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情况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作文示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3. 分组合作:通过分组编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实践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及重要性。
2.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写作时的条理性和层次感。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条理性和层次感。
2.难点:如何将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3.练习法:课后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准备写作任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典故,引出文从字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文章的条理性和层次感,以及如何运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尝试运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进行修改,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层次感。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读写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结构。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病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修改和润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词语的读写与理解1. 学习生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通过例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练习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2课时:句子的结构与理解1. 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句子的成分。
2. 通过例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练习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3课时:病句的修改与润色1. 学习病句的原因和修改方法。
2. 通过例句,学会修改病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4课时:文章的阅读与分析1. 学习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5课时:合作交流与表达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3. 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例句、练习题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举例:讲解关联词的作用,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并通过实际例文展示过渡句的使用方法。
(3)掌握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提高文章表现力。
举例:分析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加以实践。
2.教学难点
(1)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关联词、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掌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如开头、中间、结尾的安排。
举例: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范文,让学生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组织文章框架。
(2)学会运用关联词、过渡句使文章连贯、流畅。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以“文从字顺”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内容包括:
1.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运用关联词、过渡句使文章连贯、流畅。
3.掌握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段落展开等,使文章层次分明。
4.针对不同题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写作:文从字顺》这一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文从字顺”的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但他们仍需在具体实践中逐步体会和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
1、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
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
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师小结: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
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文从字顺,必须做到: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恰当
(2)、词句要配好
(3)、词句要整齐
(4)、词句要简洁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3、出示例文,学生修改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结: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
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顺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4、病句诊疗门疹部,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3)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友情提示: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5、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如: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例:她唱起歌来,就像刮大风一样。
(5)词语搭配不当。
如: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6)句式杂糅
例: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改句:①我国经济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②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政
策。
当前,作文时反映出的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正是由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一篇好文章,读到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读得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找到语感,从而减少语病的出现。
在预习课文时,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
读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日记写满一页半,文从字顺,字体漂亮。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
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三、总结学习
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
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板书设计: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