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一、中考考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知识框架: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东北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5.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战 略 大 决三大战役碎敌人主力)1948.9-1949.1,歼敌 万战绩:使华北敌人成了“ ”,攻克 、 等地,和平渡江战役(粉碎国民党残余) 1949、4 【开始标志】: 年4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 【结果】:国民党 防线顷刻崩溃。
年 月23日,统治中国 年(1927年—1949年)的 政权垮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6.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于4月发动(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

《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南京吗?南京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城市,南京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的总统府就是南京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历史上南京国民政府的兴亡更替,那么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是如何被推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二、新课学习(一)三大战役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战略大决战吗?战略决战:战略决战是指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通常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
其主要目的是歼灭敌方主力,剥夺对方的战争能力,夺取战争的决胜权。
2. 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决战?教师出示材料:从1946年6月到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数据①教师:展示材料:1946年6月、1948年8月,国共双方军队人数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人数从130万上升到280万,国民党军队人数从430万下降到365万。
结论:敌我兵力对比差距缩小。
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解放区和国统区在后方、兵源、士气等方面的显著的不现,从而得出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的背景: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教师补充: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前准备及新进程1.讲授新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1948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1.三大战役(1)关于三大战役的讲解,我设置了“讲述战役”(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借助本知识和助学材料等讲解你最感兴趣的战役的概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历史《战略大决战》教学计划案例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历史《战略大决战》教学计划案例随话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对于同学们每天学习的新课时,都需要老师提前备好课,历史战略大决战教学计划案例希望在老师的教学中能够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⑴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⑵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2. 过程与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⑵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⑶活动探究:讨论、列举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⑵通过分析课本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历史的发展,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教学难点对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的分析。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并用课件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 蒋介石1946年6月发动内战,第一年,双方攻守情况为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2.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攻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板书课题)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首先让学生归纳战略大决战的背景(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二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二)情境创设:播放《三大战役》视频(三)自主探究: 1、出示幻灯片《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统计表》(布置学生阅读92——95页全课内容,列举出三大战役的简要情况,同桌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斗》教课方案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名战例;要点指引学生从多重角度来认识和商讨取胜要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归纳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剖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勇敢略,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认识三大战斗、渡江战斗;2.教课难点:经过学习,能够剖析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的原由。
三、教课策略1.教课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研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课、史料教课等为要点。
使学生踊跃思虑,达到教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育能力的教课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色,我采纳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度1.解说新课以前,发给学生教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教案包含学习目标、解说pk 台、自主归纳、三大战斗、讲堂剖析三大战斗取获成功的原由有哪些,看电影回答、合作研究,经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如何的结论。
2.新课进度:学习研读助学资料,依据动向图叙述三大战斗;联合课本,达成教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剖析出三大战斗成功的原由;看短片,掌握渡江战斗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剖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现 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照表,重在指引学生认识战略决斗机遇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益机遇发动的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三)合作研究突出要点: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采纳多媒体演示、史料教课等,经过生生与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展现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表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剖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人教版第8课 战略大决战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8课战略大决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电脑课件,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材简析: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教学准备:剪辑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三大战役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200万),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并带动其他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出示课件: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二、新授(一)三大战役1、同学们知道是哪三大战役?最先发起的是哪次战役?(课件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2、各抒己见: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看资料做答)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列表对比,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
W39445 9A15 騕
21223 52E7 勧23817 5D09 崉30515 7733 眳33640 8368 荨40869 9FA5 龥25772 64AC 撬24264 5EC8 廈=23455 5B9F 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