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优秀教案

八年级地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优秀教案

第二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和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创情境导入新课:从南北方人的饮食谈起,刚刚这餐你主要吃的是什么?二、复习激兴趣我们曾学过的《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秦岭与淮河到底在?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三、探究见真知1、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

〔展示〕秦岭——淮河一线图,在图中显示。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①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并在课本P7的中描出这条线。

②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东西向。

)③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a) 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各省名称。

b) 实战演习: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线南北哪面。

④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什么是“夺淮入海〞?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展示阅读材料。

〕黄河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的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该由利津入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 冬季不 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 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8、秦岭和淮河的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方式;
C、人们的生活习惯;D、民族和宗教信仰;
9、跨我国四大分区的省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引入新课(1分钟)
由“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入 。
A、四川;B、甘肃;C、宁夏;D、青海;
课堂小结(1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节课我们将对南 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作专门的学习。




新课推进
自学自测(12分钟)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山脉呈东西走向,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2、淮河自西向东流,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东入黄海。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八下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秦岭到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出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三【活动3】、完成P12活动2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歉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
课题-------第一节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二、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依据
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学习重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学习难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学情分析
具有初步的历史知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准备
基本的学习用具、地图等
师生互助学习过程与方法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主导因素是什么?
看书作答。
活动探究
一、【活动1】阅读地图册: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秦岭西起甘肃南部,西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短视频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图中有云的一侧代表的是南方的高空还是北方的高空?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岭阻挡了南方的湿润气流北上,在南方的高空,云雾翻涌,而北方的高空,晴空万里。

秦岭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

在“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秦岭居于榜首,这也说明了秦岭的重要地位,那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它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一、找秦淮1、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500千米,平均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高大的海拔为它阻隔气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淮河发源于河南,全长约1000千米。

秦岭——淮河一线东西连接,形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2、秦岭: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3、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过渡语: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故事《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子树因淮河南北的环境条件不同,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也反映了秦岭——淮河两侧的差异。

那么秦岭——淮河两侧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4、秦岭之“力”过渡语:秦岭之“力”主要表现为对季风的阻挡作用。

①降水——教师: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自南向北推进,而秦岭像一面“挡风墙”一样,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使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大体一致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充当小老师,顺着老师的思路,从冬季风的风向、性质角度分析,秦岭是如何阻挡冬季风的呢?(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补充)②气温——教师:冬季风是自北向南推进的冷空气,秦岭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南下,使秦岭南北冬季气温差异显著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过渡语: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天然的大屏障,时常以一山之“力”阻挡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使秦岭两侧气温、降水存在明显区别。

秦岭-淮河线教案

秦岭-淮河线教案

【课题】秦岭-淮河线【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A、B、c、d)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A、B、c)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

屏显:动画片《晏子使楚》屏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处的“淮”指的是什么?“淮北”“淮南”分别指哪里?(A、B)通过这则故事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臵上得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板书:第一节秦岭—淮河线首先请同学们在教材75面的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板书:一、秦岭—淮河的位臵屏显:《中国地图》(一)通过这幅《中国地图》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呢?请大家据图回答以下题目:屏显: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秦岭呈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我们说秦岭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屏显: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淮河发源于西部山脉,向东注入海洋,所以我们说淮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屏显:3、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c、d)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点击鼠标,相应的省区凸现)屏显:4、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C. F )(c、d)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秦岭、淮河的大致位臵,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3.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那么你们知道秦岭和淮河吗?它们在地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查找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岭淮河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强调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实践、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秦岭淮河线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一、指导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认识区域地理”中的标准,旨在突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本节重在通过地理界线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整体把握,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合作探究等能力,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地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采取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五、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读图法、多媒体教学法八、课时安排第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晏子使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走进秦岭——淮河:活动一:读图回答问题1、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2、看一看,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活动二: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设计(1)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设计(1)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如:讨论、填表等,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牵引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动态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包装,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探究,类比思想都能丰富大家学习地理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春佳节之际来自哈尔滨和海南的小伙伴打电话新春问候引入,这个情景说明了什么呢?让学生意识到各个地区在过年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在古时候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画一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落实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屏幕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各个地理分界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分界线,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这些分界线有哪些异同点?说明其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活动二:学生观看秦岭—淮河分界线的南北差异视频!小组辩论赛“谁能不说家乡好,南北对话话不同”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通过回忆和联系,以及在学生迅速阅读的基础上,以便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秦淮线的地理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比较中获取秦淮线两侧地理差异显著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
河教案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知道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
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讲授新课]
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学生活动2]填写下面表格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富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植被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其他
[学生活动3]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

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的座位相邻。

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走向
经过的省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