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聂本津)
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护理对策。
方法:分析50例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病人围手术期常见的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讨论。
结果:50例中出现排尿障碍3例,心率减慢、血压下降40例,血管痉挛3例,保护伞阻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4例,穿刺部位青紫、血肿2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3例。
结论:通过周到细致的整体护理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 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护理脑血管病是一组老年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颈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一项新技术,但由于脑血管迂曲复杂,在介入术中、术后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和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
现将50例颈内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行颈内动脉支架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7~80岁,平均61岁。
其中30例诊断为脑梗死,16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40例,颈段狭窄4例,岩段狭窄3例,岩段以上狭窄3例,狭窄程度>70%。
50例患者均经积极的内科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及调脂等)。
术前常规行颈部血管超声(F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核磁共振(MRI)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术前至少提前3 d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00~3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术前2 h静脉泵入尼莫通3 ml·h-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见的并发 症之一 , 若处 理不 当 , 可危 及患 者生命 。其发生 原
因与支架 刺激 颈动脉压 力感 受器 、 血容量不足 、 疼痛刺激 、 排
1 . 1 病例资料
本组 4 2例 中, 2岁 , 平均 6 1 岁 。其 中脑梗 死 3 4例 , 短 暂性脑 缺血发作 8 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2 8例 , 糖尿 病 9例 , 冠状 动脉 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 1 1 例 。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 狭
1 . 2 治疗方法
术前 6 h禁食 、 禁饮 , 术前排 空大小便 。术
前3 0 m i n肌 肉注射苯 巴 比妥 1 0 0 m g 。在 局麻 下 , 经 皮股 动 脉穿刺 , 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下 1 . 5~ 2 c m股 动脉搏动 最
明显处 。置入动脉鞘 , 全 身肝素 化 , 先行 全脑血 管造影 。根
用肾毒性药物 , 并做好心理护理 , 消除患者担心 、 恐惧等 不 良
情绪 , 主动配合手术 。 2 . 2 股 动脉穿刺部位血肿 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是血 管介 入诊疗最 常见 的并 发症 之一 。其病 因涉及 多方 面 , 既有 患者 股动脉硬化 、 血管 、 血 压 的因素 , 也 有术者 穿刺 、 穿 刺点压 迫
西南 国防 医药 2 0 1 4年 2月第 2 4卷第 2期
・
・ 1 9 9・
护 理 园地 ・
颈 动脉 支 架成 形 术 后近 期 并发 症原 因分 析及 护 理对 策
郭 松, 臧 巧利 , 吕建君
[ 关键词 ] 颈动脉狭窄 ; 支架 ; 并发症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章 编 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 码 A d o l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4 - 0 1 8 8 . 2 0 1 4 . 0 2 . 0 3 3 1 0 0 4 1 8 8 ( 2 0 1 4 ) 0 2 - 0 1 9 9 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观察和护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对于术后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对于血栓形成,需注意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感染的观察要重点关注发热和局部炎症情况;对于神经损伤,需要注意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其他并发症也应及时识别和处理。
加强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持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观察、护理、出血、血栓、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安全、学习、提高技能1. 引言1.1 什么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又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在颈动脉内植入支架来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技术。
颈动脉是连接大脑和头部血供的重要血管之一,其狭窄或闭塞可能会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动脉插管将支架导入到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使血流通畅。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疾病相关的并发症。
通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确保手术效果。
1.2 为什么要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性手术,常用于预防中风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种手术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
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根据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心理干预等。
02
术后出血与血肿
发生原因
01
02
03
术中操作不当
手术过程中,导管、导丝 等器械可能损伤血管内膜 或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 血。
抗凝治疗不当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 疗,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 剂量调整不当,可能导致 出血或血肿。
要点二
疼痛
手术部位可能出现疼痛,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缓解症 状。
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困难
手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密切关注 呼吸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VS
肺部感染
手术后由于卧床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 染,需注意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 痰。
06
并发症的综合防治策略
术前评估与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病情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降低血管疾病 的发生风险。
再次手术治疗
若出现颈动脉闭塞或再狭窄,根据病 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04
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
发生原因
血栓形成
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刺激血管 壁,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 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
术后观察与护理措施
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 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07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术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术后出血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 护人员需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 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马兰聂本津张志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300050)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1/3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低灌注或斑块脱落有关。
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低灌注或斑块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随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使我们对CAS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更加重视。
现对我科2009年5月至20101年12月的45例CA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CAS患者共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0~83岁。
其中脑梗死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例。
原发性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9例。
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狭窄。
1.2 方法1.2.1 筛选标准: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内膜撕裂、夹层形成;无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脑神经功能损害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2]。
1.2.2血管狭窄的判定标准测量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的标准[3],即狭窄率:狭窄段最小直径/狭窄远端血管直径×100%,轻度狭窄30%-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
1.2.3 术前准备颈部超声、TCD、心电图、胸片及常规化验检查;凝血功能、肝炎标志物,梅毒、艾滋病抗体测定和肝肾功能等检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实验;术前3d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lOO mg,波立维75mg/d,术前6h禁食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针0.1g。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脑梗死:脑梗死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术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5%。
目前认为在术中使用EPD可以减少脑栓寨事件的发生概率。
另外,术前和围术期有效的抗栓治疗是公认的预防手段。
术中一旦发生严重栓塞事件应立即进行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
2.脑过度灌注损伤:脑过度灌注是指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发生。
有报道脑出血发生率在0. 5%左右。
围手术期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预防过度灌注损伤的最有效手段。
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被认为是严重过度灌注损伤的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抗凝治疗。
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外科治疗。
3.颈动脉并发症:血管痉挛多可自行恢复,也可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动脉推注可取得即刻疗效。
颈动脉和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应在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动脉导管取栓治疗。
4.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搏骤停及低血压。
是由于颈动脉球内感受器对机械压迫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常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的球囊扩张时,也可在支架置入后发生。
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前要准备阿托品,一旦发生迷走反射立即静脉推注0.5~ 1.0 mg,能有效防治心动过缓的发生。
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发生持续低血压时,可使用稳定血压药物,如多巴胺等。
5.一般并发症:穿刺点损伤,局部血肿形成,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
处理原则参照动脉血管造影等有关治疗方案。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探讨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5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结果手术中置入的支架数目不同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出现血压下降3例(1例术中出现,2例>24 h),占5.88%,出现心动过缓7例(4例术中出现,3例>24 h,其中1例出现晕厥发作),占13.73%,出现心动过速1例,占1.96%,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占1.96%,出现脑血栓1例,占1.96%。
采取相应的治疗处理措施后,患者均得以治愈,未造成严重的危害。
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迷走反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高灌注综合征、血栓形成等,手术中置入的支架数目不同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影响,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处理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病死及复发率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原因,约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病变引起,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
近两年脑卒中发生率高达26%,若狭窄率50%~70%,5年卒中发生率约22%,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若狭窄率>60%,5年脑卒中发生率约为11%,若狭窄处病变为溃疡性病变,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5%~1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术后产生的并发症问题对手术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颈动脉支架术置入治疗的5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68.0±8.8)岁,其中男33例,女18例。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11 一 般资 料 .
本组 3 6例 中 , 2 男 3例 , 1 女 3例 , 年
龄 5 4~7 8岁 , 均 6 . : 经 血 管 造 影 显 示 颈 动 平 23岁 均 脉狭窄 , 狭窄 程 度 7 % ~9 %。其 中 8例 有 缺血 性脑 2 5 血 管病 史 ,8 合并 有 高血 压病 ,0例 合并 糖 尿病 。 1例 1 1 术 前准 备 术 前 3 - 2 始 口服 氯 吡格 雷 7 / , d开 5 d mg 血压 控制 在 收缩 压 <10mm g 3 H ;均 行凝 血 功 能检 查 和 颈动 脉 超 声 、 A 检 查 ;备 好 急 救 药 品 如 肾上 腺 MR 素、 阿托 品 、 罂粟碱 、 尼莫 通等 , 持静 脉通 畅 。 保 13 手 术操 作 穿 刺股 动 脉成 功后 进 行全 身 肝 素 化 .
关 键 词 颈 动 脉 ; 支 架 ; 成 形 术 ; 并 发 症 ; 护 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a t et gC S 已成 为 cr i s n n , A ) od t i 临床上 治疗 颈 动脉 狭 窄 的主 要方 法 之一 , 可有 效 的预 防脑 缺血发 作 , 随着 器材 的改善 和 技术 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A C S的并发症逐渐下降 ,但仍有低血压 、过度灌 注 、 栓 形成 和 栓子 脱 落 等并 发 症 发 生 [2 因此 C S 血 t -, 3 A 术 中和术后 的严密 观 察 和早 期处 理 是减 少 并发 症 , 保 证 手 术 成功 的一 个重 要 方 面 。搜 集 我 院采 用 C S治 A 疗 3 6例颈 动 脉狭 窄 的患者 资料 总结 如 下 。
的 患者 行 支 架 治 疗 的 资料 。 术 中和 术 后 出现 的并 发 症 和 护 理 措 施 进 行 分 析 。 果 : 术 中 出现 起 血 压 降低 及 心 对 结 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聂本津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300050)[摘要]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脑血管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康复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不断推出一些新理论、新治疗。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 CAS)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相对少等特点,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
但该项技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逐步增多,对于CAS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讨,以便于更好、更安全的开展该技术,本文就CAS常见的几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做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支架;并发症;综述目前脑卒中已占我国三大疾病死亡原因首位[1]。
其中缺血性卒中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现已证实,颈动脉分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之一[2],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3]。
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CAS已普遍开展,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生命。
因此,如何防治并发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对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处理措施综述如下。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
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
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4]。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
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
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
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穿刺,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术后拔鞘应严格规范操作、充分按压。
术前宣教,瞩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练习术后翻身的方法,卧床24h以上,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制动,防止患者穿刺侧下肢过度曲屈。
术后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敷料情况;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压紧伤口,以免增加穿刺处张力[5]。
注意局部有无渗血、肿胀;如出现局部肿胀且有波动,需进一步行超声检查。
3.术后心率、低血压减低由于术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均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拔除动脉鞘管时按压、疼痛、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均可刺激血管迷走神经;球囊和支架直接机械扩张狭窄的颈动脉球部,撕裂动脉粥样硬化斑,直接牵拉颈动脉壁和颈动脉窦,增加颈动脉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包括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或心脏停搏[6]。
Mendelsohn 等[7]报道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在40 %~100%之间。
George等[8]报道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44 %和8% ,术后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18.8% ,低血压持续时间为1~96h。
我们术前应消除患者围术期紧张情绪,做好心功能评估,对心率<60次/分的患应者行阿托品试验,根据心率情况必要时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中、术后要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若以心率下降< 50次/分,则给予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9];若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注阿托品、肾上腺素;对于血压降低者给予多巴胺以及胶体溶液维持血容量。
4.急性血栓形成术中导管导丝在血管内操作、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导致斑块碎片脱落是不可避免的, 应尽量使用保护装置, 尤其是治疗高度狭窄的动脉, 保护装置尤为重要[10]。
研究表明, 保护装置可以减少栓塞相关的并发症率[11]。
术中、术后血压控制过低,导致大脑半球低灌注,亦是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之一[12]。
另外, 为有效地降低栓子的脱落,术前规范化给药和术中规范化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包括全身肝素化、不间断地给导管冲水和排除空气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面部发红、呼吸表浅、意识差、言语障碍、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等。
所以,我们应严格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包括术前抗血小板药物,术中肝素化[13]、尼膜地平等药物,术后抗凝药物等。
密切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变化和神经功能有无缺矢等情况。
5.高灌注综合征Su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的概念。
高灌注综合征是由于脑血管高度狭窄被解除后,颅内血管血流量显著增加,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毛细血管床,由于灌注压急剧增加而引起血-脑屏障被破坏, 从而导致血管源性脑细胞水肿、颅内出血等,一般发生在解除血管狭窄后几小时至几天。
其发生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密切[14]。
文献报道,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6.8[15] 。
高灌注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和颅内出血,也可出现面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CT表现为脑肿胀、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出血是CAS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们对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头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血压[16]。
对颅压高症状明显、频繁呕吐的患者应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如发现新的体征出现或神志变化,必要时做头部CT检查,除外脑出血。
一旦发现脑出血,应立即手术清除血肿,挽救病人生命。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穿刺局部压迫时间过长、过紧;患肢制动时间过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17]。
临床表现为患肢皮肤颜色变深、皮肤表面温度下降,患肢酸、麻、胀。
所以,我们对老年患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以及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术后制动期间应稍抬高患肢、做局部被动活动,并尽可能早期下地活动[18]。
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患者,可减少卧床时间,提前下地活动。
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制动,防止栓子脱落,促进静脉回流,在监测出凝血指标的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必要时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7.出院宣教及小结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劝其戒烟戒酒。
出院后1个月内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以后适当避免剧烈活动。
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向病人说明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性,按时服用氯比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19],并嘱咐病人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告之患者来院复查的必要性和时间。
需要定期复查血象;每3个月做1次颈动脉B超,了解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局部血流速度。
每月检测出凝血时间,这样,可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比较[20],CAS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1],易于被患者接受,也为高龄、高危患者、不能行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因此将越来越多地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
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如穿刺部位出血、颈动脉窦反应、脑血管痉挛、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动脉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支架内再狭窄等,本文从几个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处理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目的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最大限度的防止了CAS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 上官守琴,陈光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恼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821-1822.[2] Alfonso Ielasi, Azeem Latib, Cosmo Godino,et a1.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Protected Carotid Artery bStenting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J].J ENDOVASC THER,2010;17:298–307. [3] 武剑,王拥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2):62.[4]李慎茂,凌锋,缪中荣,等.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2):56-61.[5] 宋娜,陈晓欢,杨肖群.76例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159-160.[6] TirochK A,Arora N,Matheny M E,et a1.Risk predictors of retroperitonea1 hemorrhag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08,102(11):1473-1476.[7]Yadav JS,Roubin GS,,King P,et al.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restenosi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initial experience [J]. Storke,1996,27:2075.[8] Teitebaum GP,Lefkowitz MA,Giannotta SL.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high-risk patients[J].Surg Neurol,1998,50:300[9]周金细.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患者并发低血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47-48.[10] 李慎茂,缪中荣,凌锋,等.颈内动脉狭窄83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11] Alfonso Ielasi, Azeem Latib, Cosmo Godino, et a1.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Protecte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J]. J ENDOVASC THER,2010;17:298–307.[12] 陈艳,李晓玲,程明礼.颈动脉支架术后同侧分水岭区脑梗死1例[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73-74.[13]胡远兵,周青春,段霄燕,等.颈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2例,[J].西部医学,2010,22(10):1808-1809.[14] 聂本津,缪中荣,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宋庆斌,凌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与侧支循环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5):263-266.[15] Dan Schelfaut, Erwin Dhondt, Sylvie De Raedt, et a1.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thre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1, Vol 00 No 00.[16] 常红,梁建姝,王金茹,胡秀兰.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J].中国卒中杂志,2010,5(5):388-390.[17] 王建华,杨秀兰,张宏,葛翠香.循证护理在减少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35-37.[18] 赵丹凤.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20):2537-2538.[19]王新强,尹继君,贾书方,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术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0,50(31):115-116.[20] 丛悦,邹英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抑或颈动脉支架术: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 (3):332-335.[21]罗韶辉,王玉凯,刘涛,谢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4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l2(1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