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持续性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新理念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新理念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建筑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建筑可持续性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旨在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和经济效益,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
建筑业作为消耗能源和资源较为严重的行业,其可持续性更是备受关注。
所谓的建筑可持续性,是指通过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及拆除等全过程,减少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筑可持续性的新理念主要包括:首先,低碳建筑。
控制建筑的耗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多层隔热材料、节能灯、太阳能和能源回收技术等方式,从根本上降低建筑的耗能量。
其次,可再生能源。
采用一些绿色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再次,绿色建筑材料。
建筑制作所用材料对环境、能源消耗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
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绿色材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污染。
最后,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是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个宜居、具有生态价值和生态文化的区域。
通过结合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设计,让建筑更加环保、更能为人类舒适服务。
在实践中,建筑可持续性理念的应用非常丰富。
近年来,多数国家建筑能效治理的加强,促进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几个案例的介绍:首先,新加坡纬壹大厦。
这座大厦采用节能技术、太阳能电池和灰水回用等多项技术,使得整个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重措施减少了材料浪费、能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美国华尔街银行大楼。
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
通过使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技术,减少了建筑能源的消耗。
最后,中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该大楼融合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采用的太阳能、中央空调能够节省大量的电力消耗。
同时,该建筑还引入了雨水再利用技术,节约了各种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的概念和应用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的概念和应用建筑可持续性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的最大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建筑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够提高建筑的居住、办公和使用价值。
建筑可持续性的应用建筑可持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实现,其中一些关键点如下所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造的建筑,同时通过优化室内环境的栽培来提高建筑的效能。
这种建筑不仅在遏制的排放方面是更环保的,而且还能照顾居住建筑的用户。
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建筑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可持续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建造的过程中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包括在选择设备和系统时使用绿色建筑技术来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水资源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极端干旱和洪水等灾害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逐渐突显。
因此,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可持续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典型的解决方法包括在收集、处理、存储和再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使用节水技术。
可持续使用和维护:可持续建筑不仅要在建造过程中考虑环保,还要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考虑环保。
这就意味着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和产品、从管理系统和操作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处理垃圾和废弃物,减少二次污染等。
建筑可持续性的概念建筑的环境性能指的是建筑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各种影响、效应和反应。
环境性能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和组合、设备的选择和组合,装修、建筑的使用和管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
1.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建筑环境性能通过调节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和照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人员的舒适度。
环境性能还包括建筑对大气、水、土壤和能源的影响,以及建筑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物的处理等。
2.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建筑的社会性能是指建筑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例如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需求。
社会性能还包括建筑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为各种人群(例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建筑环境的能力。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工程行业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可持续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
一、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可持续建筑,又称绿色建筑或环保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以最小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建筑项目。
可持续建筑应具备高效的能源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特点,以确保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友好性。
二、建筑工程可持续性的重要性1. 资源保护:建筑行业是全球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尤其是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
通过推行可持续建筑,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 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可持续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3. 能源效益:建筑物的能耗是全球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采用节能设计和高效设备,可持续建筑能够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益,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4. 经济效益:可持续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成本,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和使用寿命,为业主带来商业利益。
此外,可持续建筑还能够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三、建筑工程可持续性的实践方法1. 设计阶段的可持续策略: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优化空间布局,使建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同时,还应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2. 动力系统的优化:建筑工程中的动力系统是耗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优化动力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高效的换热器、照明设备和空调系统等,能够显著节约能源的消耗。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好处与难点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好处与难点在当前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建筑行业被视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建筑的可持续性包含了多个方面,如资源使用、能源效率、生态和社会影响等。
在这个背景下,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就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好处与难点展开论述。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好处1. 保护环境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行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耗行业之一,传统的建筑设计在消耗能源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垃圾。
而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则通过使用低碳、环保的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等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损伤。
2. 节约成本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节约成本。
在建筑可持续性设计中,建筑师需要从设计之初开始就考虑如何最大化地使用资源、减少能源浪费等问题。
这样一来,能够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节约大量成本,如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维护成本等。
3. 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建筑可持续性设计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在可持续性设计中,建筑师会考虑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和空气、减少噪音和污染等问题,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难点1. 复杂性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恶难度非常高,它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建筑的结构、朝向、节能等。
同时,不同的建筑项目也需要根据其特点和使用场景进行不同的可持续性设计,这增加了该领域的复杂度。
2. 技术门槛高随着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不断发展,需要适应它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建筑师需要对多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掌握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才能完成一项可持续性设计的任务。
3. 市场认知难度大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在市场上受到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客户看重的仍然是设计美观和价格低廉。
这使得一些建筑师在利用可持续性设计的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时会遭遇难以取舍的情况。
结论建筑可持续性设计虽然复杂,但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可以保护环境、节约成本并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建筑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建筑业逐渐成为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主要行业。
同时,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可持续性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建筑可持续性不仅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建筑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出发,探讨建筑可持续性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思路。
一、建筑可持续性的意义建筑可持续性通常被定义为“满足当代需求,不妨碍下一代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
它是基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个概念,目的在于保证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时不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损害。
建筑可持续性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1.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业是单一负荷中能耗较高的行业之一,建筑可持续性的实现不仅可以减少建筑使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还可以对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效果。
2.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人类生存质量。
建筑的可持续性既为建筑物维护和使用提供了降低能耗的节能方法,同时也为生产过程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进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3.提高经济效益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
建筑的可持续性要求构建一个以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合理的发展模式为基础的可持续性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
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可持续性的现状建筑可持续性是一个具有很高要求和难度的概念,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建筑可持续性的意识和意愿。
由于国内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一致以及技术与政策等方面的差距,建筑业往往会选择更为传统和常规的建筑方式,不重视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
2.缺乏可持续性建筑的标准和规范。
国内对可持续性建筑的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标准的发展需要政策和市场双方的共同推进,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可持续性

建筑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建筑业也被要求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建筑可持续性的定义、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一、什么是建筑可持续性是指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不良影响,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度。
二、建筑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建筑业占据全球能耗的40%,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提升建筑可持续性具有以下重要性:1. 资源保护:建筑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如水、能源和原材料。
通过实施可持续建筑措施,可以减少对这些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环境保护:传统建筑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碳排放。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足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3. 健康和舒适度:可持续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自然采光和舒适度,为居住者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
4. 经济效益:虽然可持续建筑的初期投资可能会高于传统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持续建筑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例如节省能源和水资源,减少维护费用,从而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建筑可持续性的方法1. 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合理选址、优化建筑布局、使用可再生材料等,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能源效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LED照明和高效暖通设备,降低能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和系统,如低流量水龙头、回收雨水系统等,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4. 垃圾管理和回收利用:建立垃圾分类体系,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室内环境质量:通过良好的通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等手段,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充分实现建筑可持续性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和施工方等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开发商应鼓励可持续建筑的建设,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健康建筑与生态文明

建筑可持续性知识:建筑可持续性中的健康建筑与生态文明建筑可持续性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建设理念。
健康建筑和生态文明是建筑可持续性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从健康建筑和生态文明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可持续性知识。
健康建筑健康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装修、建造和维护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和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水质、噪音、光线等各方面的环境健康和人员健康。
健康建筑的建设可以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加健康舒适和安全。
健康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环境设计。
建筑空间要合理设计,如直观性、绿化、采光,使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等。
二、室内装修。
采用环保装修材料,如无甲醛板材、环保涂料等;控制装修产生的污染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三、采取科学措施。
加强建筑物的通风换气系统、加强室内日照和保持舒适的温度、调节温湿度等。
四、管理与维护。
加强日常清洁和维护措施,增加通风换气次数等。
五、使用环保设备及优化能源。
使用水资源节约设备,如水龙头节水器、智能电表等。
健康建筑的建设,是建设一个健康、舒适、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健康建筑可以通过诸如对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和室内空间植物的监控和调节,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和室内噪声,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室内环境,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需求。
生态文明建筑可持续性不仅是为了建设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更是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生态文明,它提出了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转型的问题,要求人们根据自然规律来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起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在建筑可持续性中的应用表现为:一、节约能源与合理用水。
建筑物在设计与使用上要优先考虑节约能源和合理用水,如应用太阳能、地热能、其他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
建筑可持续性

建筑可持续性建筑行业一直被认为是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较重的行业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唤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建筑可持续性的定义、意义以及实现途径。
一、建筑可持续性的定义建筑可持续性是指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建筑的效能和舒适度,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二、建筑可持续性的意义1. 资源保护:建筑行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水和原材料。
通过采用节能、水利和循环利用等策略,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建筑行业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建筑可持续性的实现可以降低碳排放和水污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健康与舒适:可持续建筑注重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声学效果,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
4. 社会影响:可持续建筑不仅关注环境和居住者的利益,也关注社区和城市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社区的可持续性,改善居住条件,带动经济发展。
三、实现建筑可持续性的途径1. 节能设计:通过优化建筑结构、选用高效设备和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建立水回收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当地水资源的消耗。
3.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循环利用: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中,考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和再利用,降低对新资源的需求。
5. 智能系统:采用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监控和调控,提高建筑的能效。
6. 整体规划:在建筑设计前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利用空间,最大程度减少土地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建筑可持续性的实践案例1. 极光研究站:位于南极洲的极光研究站采用了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和节能设计等可持续策略,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hallenge of meeting human needs for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products, energy, food, transportation, shelter and effective waste management while conserving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ess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Structural Systems – particularly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 Minimize the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environment • Minimize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reduce footings, foundation
load of the material vs material life • Select materials that can be recycled
Structural Systems – Example: Linn Cove Viaduct
•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concrete bridges ever built • Constructed from 1979 – 1982 ----- Cost: $9.8 million • Part of the Blue Ridge Parkway in North Carolina • Snakes around Grandfather Mountain • 1,243 ft long comprised from 153 weighing 50 T each
• Most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equipment, and personal were restricted to the deck of the bridge.
Unidirectional Cantilever tc.) • Design for deconstruction
Material Selection •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costs to manufacture materials • Maximize lifespan/cost ratio – depends on initial environmental
•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bridge, the structure was built as a unidirectional continuous cantilever.
• Segments of the bridge were cast 1 mile away and brought in using the constructed road deck.
(emphasis added)
Resources that are being depleted
• Land • Fossil fuels • Food • Clean water (aquifers) • Clean air • Arable land • Etc.
What can we do as structural engineers?
Sustainability
Thomas Jefferson (1789):
The earth belongs to each of these generations during it's course, fully, and in their own right. The second generation receives it clear of the debts and encumbrances of the first, the third of the second and so on. For if the first could charge it with a debt, then the earth would belong to the dead and not the living generation.
Negative Moment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Positive Moment
• The greatest challenge of the bridge was geometry control. No two segments of the bridge were alike. The bridge had three sequential horizontal curves, and changes in super-elevation that had to be cast into each segment.
Materials:
• Concrete • Masonry • Steel • Timber • Exotic Materials (composites) • Natural Materials
Concrete
Components of Concrete:
Strength
• Cement (8-15%) • Water (2-5%)
• Aggregates (~80%)
Filler • Fine (sand)
Manipulation of Fresh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