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刘希国】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9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9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9日阅读材料)【热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

”稍稍停顿了一下,这位官员又接着说:“同时,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位伦敦奥组委官员说的话,引发了人们的很多思考。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简析】首先,初读这则材料,这位伦敦奥组委委员说的话是关键,这个不难把握。

其次,这位委员说了什么?有什么深刻内涵?这个值得玩味。

笔者认为,一者,委员是在讲体育输赢的问题,即是在讲“如何去赢”更是在讲“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的问题,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者,由“引发了人们的很多思考”和“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克制,材料不仅仅是局限在体育层面,学习、生活、人生、社会、时代等等何不这样?于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渐渐浮出水面,继续要引发广大考生扩大眼界、放开视界辩证看待方方面面的“输赢”问题,要学会深层体会想赢更要不怕输、敢于输、直面输的冷静心态——“赢”是一种结果,“输”是一种境界。

最后,材料只是个引子,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思考、感悟等才是本次写作的目的,因此,作为考生,不能不深思慎取笃行(写)。

【优秀作文】达者成人穷者示法——输赢自有价值伦敦奥委组官员曾用“如何去赢”和“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去输”来回应怎样影响一代人。

人生在世,输赢必不可免,每一次的输赢都在告诫你,竞技的输赢自有价值——达者成人,穷者示法!“达者兼济天下”,以身示人,温暖世间的正能量——前人良法,让来者有迹可循。

达者是得志而遂志的人,其功成名就那已定格,而其成功的方法则更为后人以重视和学习,才是后人尊奉的原因和内核。

后浪之所以超越前浪,后者之所以超越前者,那是后来者站在了前人的肩上——吸收了前者的经验,让自己事半功倍,功业遂成。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热点: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热点: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热点: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姓名:班级: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精神在哪儿?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中国精神永传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

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热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

《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当年轻这股力量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演讲稿,拟在你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年轻人演绎、观看、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并没有引起年轻人应有的注意。

写作任务主要是引导语中的那5句话:①作者身份“年轻人中的一员”;②读者对象“你校(全体师生)”;③根据以上材料进行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材料,必须有联想和想象;④主题是“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写作;⑤文体是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要求。

演讲稿是由标题、称呼、正文(开头语、主体和结语)组成。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行文变化,富有波澜;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立意】在材料当中,命题者对“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是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有之,请自嗣同始!”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钱学森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时至今日,虽然大多数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却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还有些人育目媚外,志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第一部分引用从屈原到李兰娟院士的六句名言,共同指向一个中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

屈原话语体现爱国即“心存百姓,心忧天下”。

曹植强调爱国要有“舍身赴国难”的勇气。

谭嗣同表明爱国有时需要舍生取义,不因循守旧,要锐意变革。

詹天佑认为爱国是各出所学,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

钱学森强调各出所学的前提是要有一颗中国心,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李兰娟院士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都要有为国出力的意识。

材料第二部分总括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在以特定的方式爱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然后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去中国化”、空谈爱国、崇洋媚外的现象。

2020高考作文预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汉字的“情书”【刘希国】

2020高考作文预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汉字的“情书”【刘希国】

2020高考作文预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汉字的“情书”【材料讲析】《仓颉造字》《语言的演变》1.汉字与爱国情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战争时期,一个被侵略的民族,往往会被剥夺学习和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

因此,汉字作为一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更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爱。

2.汉字体现民族性格。

汉字“横平竖直”,这是每个初学汉字的人都知道的要诀。

中国字讲求四平八稳,这正体现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沉稳和大气。

细细解读汉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笔画里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经历,蕴涵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3.汉字与传统文化。

汉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从《诗经》到元曲,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中国人以汉字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史,也记录着这个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

每一首唐诗,都是汉字奏响的绝唱,每一句唱词,都是汉字表达的心声。

4.汉字形体与性格的联系。

通过书写汉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信吗?欧阳询行事端庄谨慎,于是行楷书严谨工整。

唐伯虎为人风流倜傥,于是其字丰润优雅……别怀疑,汉字,就是这么奇妙!【佳作展示】哭泣的仓颉我一直坚信,语文是天国的水。

据说,文字是由黄帝命仓颉造的,那么,说语文乃至文学是由仓颉造的也不为过。

最早的文字是祭祀用的,这就使语文沾染上神圣的气息,成为天堂的声音。

请注意,我所说的语文,是具有净化人心作用的文字精灵,不是束缚或者说陪伴了我九年的语文教科书上的辞条。

抚着书脊,文字就在身边“麦斯威尔”的雾气氤氲中染上甜香。

时间在手指间似水流过,我乘着文字的翅膀,在空气中捕捉每一丝感动:忽而是屈原的《天问》悲慨的泣声,忽而是曹操《观沧海》激昂的余韵,忽而又传来曹子建在洛水边赞叹“皎若太阳出于朝霞,皓如芙蓉出于清波”。

突然,又听见杜甫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绘:“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语文,该是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叹,是陆放翁的“身在天山,心老沧州”,是杜工部的“丛菊两开他日泪”!语文,是精灵!是伟大!是天国之泉……似水流年,白驹过隙,精灵,变了。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中国精神永传承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中国精神永传承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中国精神永传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精神在哪儿?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中国精神永传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

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

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2020年高考备考作文预测阅读材料(3月4日)【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作文预测阅读材料(3月4日)【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作文预测阅读材料(3月4日)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六个关键词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所选的六个关键词通俗易懂,而又含意丰富,对高中生有启发作用,能起到鼓励高中生的作用。

命题要求“选择其中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的高中生活”,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六个关键词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等的角度,激活六个关键词的内在生命力,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

(1)选择两个关健司来呈现概括自己的高中生活。

组合理解、转变;理解、独立;超越、转变;敬畏、独立;平衡、超越。

(2)概括你的高中生活。

文章是写自己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自己认为高中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呈现自己高中生活的状态或者说呈现自己高中生活中所体现的品质,出题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呈现目己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或生活状态。

写作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高中生活是什么?二是高中生活教会了自已什么?从高中生活是什么角度:比如选择理解、转变;转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或者理解,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发生转变。

选择“超越、转变”,超越自我,成就梦想;转变观念,实现自我超越。

从高中生活教会了自己什么角度,选择“理解、转变”,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理解,转变人际关系。

选择“超越、独立”,生活中要独立,不断超越自己,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选择“敬畏、理解”,生活中要懂得敬畏、理解,敬畏、理解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2020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传承中国精神演讲稿

2020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传承中国精神演讲稿

2020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传承中国精神演讲稿【高考作文模拟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19年10月1日前夕,你已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时值建国70周年,学校举办以“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将代表你们班级参赛。

请从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出你的个性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情境限制。

材料将演讲者的背景设定为“2019年10月1日前夕,你已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建国70周年”之际,面对更多的青年学生,围绕“传承中国精神”写出材料中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表达“你的个性见解”。

这就要求演讲者既要有理性的思考,也要有感性的激情与力量,写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与家国认同意识,以及对个人与国家、历史与未来的认知和思考。

2.内容和立意限制。

引导语“传承中国精神”暗示文章的大主题,“请从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暗示写作范围和写作内容,选择不能超出范围,不能多选或少选。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的六种精神都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角度不同,但精神实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考生要能写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与家国认同意识。

不得质疑和否定此六种精神中的任何一种。

4.思维限制。

论述的对象必须从材料所给的六种精神中选出一种,选择之后,要在文章中写出所选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以及传承的意义。

要找出中国精神和青年人的联系,以及精神实质与精神传承,二者不可缺少。

5.体式与身份限制。

材料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意味着文章应该有称呼,内容应该有感召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作文导写】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精神在哪儿?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中国精神永传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

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

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

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更要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创精神。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

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来吧,让我们秉承这悠悠中华魂,自豪地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万寿无疆!作文导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

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高考语文卷是思想教育的阵地,是精神文明的舞台。

因此,高考作文将修身育人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

2019高考作文命题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即让写作更贴近生活。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中学生作文要回归生活。

本作文题的关键词是“勤奋学习”,写作对象是中学生,不可泛化,不可将其偷换为“勤奋”或“拼搏”,“勤奋”和“拼搏”扩大了“勤奋学习”的内涵。

从材料“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见,材料对于“勤奋学习”持肯定态度,这与2019年全国Ⅰ卷对“劳动”的肯定类似。

这也考察学生思维的缜密度。

“勤奋学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勤奋学习应该能力与方法,当下与未来兼顾,不能一味埋头苦干。

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与此类似的阐述,考生可以借鉴。

对于材料中列举的三种现象,前两种现象要同情,希望其能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坚持勤奋学习;而对于第三种现象中嘲笑他人的同学则应给予适当的批评,希望他们能端正态度。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段文字也不可忽略。

1.请结合材料内容必须围绕“勤奋学习”这个关键词来展开,可结合材料当中的某一内容,而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难以做到中心突出、难以写得深度、难以详略得当。

2.体现“认识与思考”“认识”主要是指考生的认知,即考生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考”主要是指考生的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思考要有底线思维、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前瞻性眼光;“你”主要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得体”,即你所写文章要符合你的学生身份、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并”是刚性要求,即文本的最后要有内容;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就要被视为没有圆满完成“任务”;“希望”一定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语词“勤奋学习”来提,所提“希望”要尽量与前文的内容相吻合,不能前后不一致;要有高度、要“语重心长”;“建议”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语词“勤奋学习”来提,要与“我”的身份、认知相吻合,要能结合听众实际,且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要有高度和可操作性,不能不着边际、不接地气。

【立意分析】1.从“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可立意:①勤奋学习是实现美好人生的前提条件。

②学生时代,勤奋学习正当时。

(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③学生时代,应该勤奋学习,选择安逸可能导致人生无可换回的损失。

(此为反向立意)2.根据第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立意:①“勤奋学习”不等于“埋头刷题”。

②“勤奋学习”也要注意方法。

③勤奋学习,必有回报。

3.根据第二种现象“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略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立意:①勤奋学习值得肯定,但自主探究能力不可忽略;②勤奋学习,也应注意“欲速而不达”。

③何为真正的勤奋。

(借助搜题软件不是真正的勤奋。

)3.可根据“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立意:①“勤奋学习”不排斥“劳逸结合”。

(勤奋学习的同学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②从长远来看“勤奋学习”。

(暂时成绩不理想不等于以后成绩不理想。

)③“勤奋学习”要坚持,不能因暂时成绩不理想或他人评价而动摇。

④不要让“劳逸结合”成为拒绝勤奋学习的借口。

【例文佳作】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推荐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备受欺辱。

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计其数,割地赔款也成了“家常便饭”。

危难关头,周总理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

他化笔为刀,于此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约,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

”他呐喊:“事急矣!时逼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

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于彼时,“多难固邦国”警醒了民族,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民心;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

“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

中国是团结凝聚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民族。

古有刘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有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古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有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古有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之于天下矣”;今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人心齐,泰山移,《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中命运共同的民族凝聚观值得一读。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

“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

”时势造英雄,因为只有在黑夜的呼吸中,明亮才格外珍贵,呼喊才格外警醒。

中国的强大,是靠困苦中奋进的民族脊梁支撑而起的,砥砺前行才会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才能愈加茁壮。

“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

诚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03年非典如此,20年的新冠亦然。

从史康曦放弃婚假的个体爱国心,到援鄂医护队的群体报国心;从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逆行的爱国仁心,到清明各族人民的哀悼的尊重之心,无不诠释中华民族对脚下土地,对所处富强之国的赤子拳拳之心。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会使中华大地上的人民气馁,只会让生命的火种愈发耀目。

百年前,周总理于《或多难以固邦国》中呼唤觉醒;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

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将以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携中国精神奔向兴盛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