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尿激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可反复发作,24 h完全恢复。

TIA患者中10%~35%发生脑梗死。

故TIA应及早治疗,阻止脑梗死形成。

我科2004年至2007年收治了50例TIA病人,现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TIA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80岁,平均63.5岁。

既往有高血压3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13例,眼底动脉硬化7例;脑血管病家族史3例,有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8例,酗酒6例。

1.2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共37例,主要表现为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也可单瘫、失语、偏盲、失读、失写、一过性黑矇、失语等;椎基动脉系统13例,表现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

临床发作时间:23例小于1 min,14例10~20 min;7例20~30 min;5例30~40 min;1例发作20 h。

1.3辅助检查37例颈动脉、椎动脉彩超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3例提示颈动脉或椎基动脉狭窄。

50例均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24 h后复查无新鲜脑梗死灶,陈旧性脑梗死11例。

ECG检查:房颤1例,25例示心肌供血不足,12例血脂检查增高;凝血指标检查:5例纤维蛋白原增高,其余各项均正常;血常规检查:1例红细胞大于5.5×1012/L。

1.4治疗方法立即给予小剂量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100 mL,连续静脉点滴5 h,之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另外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戒烟、戒酒等。

2结果47例TIA症状完全控制,3例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短期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

本文通过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其病例特点、临床表现、病因与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对象为2010年至2015年就诊于某医院的156例TIA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范围为40岁至80岁。

根据医院记录,这些患者均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短暂性偏瘫、失语、视物模糊等。

随访显示,多数患者的症状在24小时内自行消失,仅有少数患者持续数天。

分析结果显示,这些TIA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

TIA患者中约有30%合并存在心脏病,如房颤、瓣膜病等,这些病变可导致血液凝聚及栓塞形成,从而引发TIA发作。

针对这些TIA患者的诊断,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TIA发作结束后三天内就诊,进行了头部CT、MRI等相关检查。

其中约有70%的患者在脑部影像学检查中没有明显异常。

血管造影显示颈、脑动脉有30%以上狭窄的患者为主,这些患者特别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以预防未来的卒中发作。

最终,研究总结了这些TIA患者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及其他罕见原因(如血液病等)。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控制血脂等)是必不可少的。

心源性栓塞需要针对心脏病进行治疗,以防止今后更严重的卒中发作。

这项临床研究对于为TIA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这些TIA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与诊断,可以更好地预防TIA发作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永久性脑缺血性病变。

这项研究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评估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 检查和病史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影像学评估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脑部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有助 于更准确地评估预后。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 功能,从而评估预后。
预后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 因素,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临床表现
TIA通常突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无力,面部肌肉瘫 痪,语言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通常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自行缓解。
发病原因和机制
发病原因
TIA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等原因导致局部脑缺血致局部脑血流减少; 微栓塞主要是由于心脏附壁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小血管堵塞。
VS
患者男性,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来出 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 医生建议患者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采取 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病例三
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 要进行血管检查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患者男性,48岁,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医生通过血管检查发现患者颈动脉狭窄 。经过评估后,患者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 除术或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措施,以改善血 管狭窄问题。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03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都可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
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和控制这 些疾病。
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人群,应尽量戒烟、戒酒,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
对于有家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及早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短时间内出现短暂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在1小时内自行消失,但可以是几分钟。

TIA是脑中枢动脉疾病重要的危险信号,预示着脑卒中的高风险,应及时诊治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本文报告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

病例报告:一名59岁女性,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史。

数月前开始出现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易冲动,且反复出现头昏、失眠、头痛等症状。

当天早晨突然出现口齿不清、言语混乱,伴有情绪激动、幻觉,其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到急诊室。

患者自述有种“把我的脑子炸了”的感觉。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言语不清、情绪激动、幻觉等表现,但反复检查出现时间短暂,不超过10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

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颈动脉中段有斑块形成,血流速度降低。

患者被确诊为TIA。

该患者的症状以精神症状为首发,如言语不清、情绪激动、幻觉等,持续时间较短,是TIA的典型症状之一。

临床上,此类精神症状往往被忽视,而延误了TIA的诊治,这是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的一个问题。

该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可以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引发神经系统症状。

及早发现斑块形成,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预防TIA的再次发生及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神经系统病例

神经系统病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分析】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反复右上肢无力伴右侧面部麻木4天入院。

2009年3月10日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拿物不稳,活动不灵,同时伴有右侧面部麻木。

左侧肢体及右下肢正常,症状持续约15分钟后完全缓解,3月17日及18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均于半小时内恢复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物。

查体:血压16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坐室高电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

实验室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mmol/L,空腹血糖9.8mmol/L。

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高血压,糖尿病2型。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突发起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肢无力及右侧面部麻木反复发作,症状30分钟之内自行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诊断2型糖尿病。

辅助检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成立,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治疗:1.病因治疗:降低血压、血脂,控制血糖。

2,抗血小板聚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可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现病史:入院前14小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手持物失落,左下肢行走拖曳,自行休息后无缓解,并在入院前1小时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

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言语障碍,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l80/lOOmmHg,间断断服用“珍菊降压片”。

有糖尿病病史3年,近期服用“瑞易宁”,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既往1年前有过1次短暂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病史(当时外院考虑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否认吸烟,饮酒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个案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个案分析

病人资料
社会心理发展情况 根据爱瑞克森心理社会发 展理论,66岁处于第八期 —老年期,完善对失望, 主要为获得完善和避免失 望和厌倦感,这是人生的 最后阶段。患者家庭圆满 ,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希 望在医院内得到更好的治 疗与护理,以便使疾病更 快康复。
病人资料
过去史 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否认有高血 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否认结核 、肝炎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无 手术外伤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Gordon’s 11种功能性健康型态护理评估
认知-感知型态 患者的听力,视力都正常,色觉正常,记忆力良 好,无感知异常。由于患者不识字,所以学习最有 效的方法是别人反复地向她强调,对自己目前的健 康状态表示了解,但并不十分懂得疾病本身的病理 ,还想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诊疗方案等信息。
● 自我感知-自我概念 目前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现在很好,医院的 医生护士对她很好,对治疗效果很满意。目前对自 己最关心的是“希望早日痊愈出院”。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微循环、稳定血压、控制血 糖、降低体重,有利于TIA的预防控制,有利于 TIA病人康复,但要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避免重体 力劳动,避免过度兴奋。),头晕发作时卧床休息 ,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以免影响 头部的血液供应;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 轻柔,入厕、外出活动时应有家人陪伴。 评价:病人入院后未再出现头晕。
Gordon’s 11种功能性健康型态护理评估
角色-关系型态 患者性格温和,话语较少。家庭主要成员的 健康状况都挺好的,家庭关系和睦。邻里关 系都很好,在病房内与病友相处愉快,能正 确接受从普通人到病人这一角色转换。
● 性-生殖型态 患者21岁结婚,婚后夫妻关系融洽,育有3 个女儿,均已成家立业。
个案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性、可逆性的脑部缺血病变。

本文旨在分析156例TI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156例TIA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59例,年龄范围为35岁-85岁。

临床表现:该组患者均有发作时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花、耳鸣等缺血性症状,
发作时间从数秒钟到数小时不等。

局部缺血表现:短暂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绝大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20例患者多次发作后出现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头颅MRI、颈部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
特殊意义。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0例反复发作患者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华法林剂量。

所有患者均需规范控制
血压、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另外,对存在严重颈
动脉狭窄及高度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随访治疗:所有患者均需密切随访,并定期检查颈动脉、脑血流情况,如有必要可行
再次MRI检查。

随访3个月及1年的结果表明,96.8%的患者未再次发作,仅2例患者反
复发作。

结论:TIA的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表现复杂,需综合考虑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防治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随访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密切随访可更好地发现及时处理潜在风险。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种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组合,通常持续时间少于24小时,不留有神经系统失功能的后遗症。

TIA可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脑卒中(stroke),因此,对于出现TIA症状的患者,应予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报告了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该病情。

病例报道:患者性别女,年龄68岁,住院原因,反复突发恶心、呕吐和精神症状4小时。

患者起初表现为不稳定的情绪和反应迟钝,随后发生突发性头晕、失去意识或记忆。

患者经历过很多年的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病史,她从10天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此外还伴有咳嗽和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清醒,语言、感知及认知功能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眼动示踪欠佳,双下肢肌力正常。

然而,患者表现出情感不稳定、高度焦虑和躁动不安,以及精神错乱和幻觉症状。

她也表现出轻度的眼睑松弛、手部震颤和右上肢的轻微无力。

影像学检查中,颅脑CT和MRI均显示双侧枕叶基底节区(bilateral temporal basal ganglia)灰白质混杂密度和信号改变,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积极治疗,包括对高血压和忧郁症的治疗,以及血容量扩张剂和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并得到了稳定的控制和管理。

讨论:该病例表明,精神症状可能是TIA的首发症状之一,这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识别和管理至关重要。

精神症状的出现是由于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神经调节紊乱。

在该病例中,病人出现了情感不稳定、精神错乱和幻觉等症状,这表明受累区域可能是前额和顶枕叶等控制情感、行为和记忆的大脑区域。

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成的神经障碍通常是可逆的,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后遗症。

结论:本文报道了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强调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TIA的发作。
小结
• 掌握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
• TIA的治疗策略 • 几种抗凝药的选择
谢谢!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 ⑴微血栓栓塞;⑵脑血管痉挛;⑶血流动力学改变;⑷其他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白血 病\高凝状态,脑外盗血综合征,动脉炎,颈椎病)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或预防复发,尤其是短期内 反复发作的患者采用有效治疗措施,避免脑梗死发生。 3、双嘧达莫的抗血小板聚集机制? ⑴抑制血小板摄取腺苷,而腺苷是一种血小板反应抑制剂; ⑵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 ⑶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TXA2血小板活性的强力激 动剂;⑷增强内源性PGI2。 4、TIA患者存在血液成分异常时,如何处置? 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首剂量10U,以后隔 日应用5U,共3~4次。
氯吡格雷
75mg/d
1次/d
副作用:腹泻\皮疹等较阿司匹林常见
临床研究证实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预防TIA及缺血性脑卒 中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几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比较
种类 类别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氯吡格雷
作用机制
作用于COX-1抑制 TXA2合成
抑制血小板摄取腺苷 抑制磷酸二酯酶, 抑制TAX2合成 增强内源性PGI2 否 99% 注射剂2~3小时 缓释胶囊约为12小时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2) 特征性症状
① 跌倒发作 ②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 共济失调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 控制危险因素
减少&预防复发 保护脑功能
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防止脑梗死发生。
1. 病因治疗



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 消除微栓子来源&血液动力学障碍
不可逆的ADP P2Y12结合,干 扰血小板活化
是否激活 血浆蛋白结合率

前体药物 90%
结合率低 水杨酸盐65~90%
15-20分钟 肝代谢,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
半衰期
8小时
代谢
CYP2B6\3A4
2.药物治疗
(2) 抗凝药物
肝素:100mg+1000ml 0.9%生理盐水 1次/d 3~4小时滴完
发病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吸烟、酗酒 血脂异常 颈动脉狭窄 其他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微血栓栓塞 2、脑血管痉挛
3、血流动力学改变
4、其他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白血病\高凝状态 脑外盗血综合征、动脉炎、颈椎病→椎动脉受压
2.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减少微栓子&TIA复发)
阿司匹林 75~150mg/d, 餐后服
副作用: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皮疹\消化性溃疡\胃 炎\胃肠道出血等
双嘧达莫(缓释剂) 200mg + 阿司匹林 25mg 盐酸噻氯匹定 125~250mg, 1~2次/d
2次/d
副作用:皮疹\腹泻,偶发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用少)
(1) 常见症状
对侧肢体或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眩晕\复视\异常的眼球运动\偏盲\双侧视力丧失\平衡障碍, 大多不伴耳鸣, 少数伴耳鸣
临床表现(共同点)


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 发病突然, 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
征 数分钟达高峰, 数十分钟症状缓解,通常不遗留 后遗症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DSA证实中重度(50%~99%)狭窄病变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减少颈内动脉TIA &发生卒中风险
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对颈动脉狭窄有效


用药提示
• TIA是临床急症 (1)非心源性TIA患者明确诊断后首选阿司匹林;不 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
集治疗。
(2)房颤等心源性TIA患者,如不存在抗凝禁忌时, 首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应用5~7天后改用华 法林长期抗凝治疗。 • 短期内TIA频繁发作者,可选用抗凝药或降纤药治疗,终
低分子肝素:4 000~5 000IU, 2次/d 腹壁皮下注射, 7~10d 华法林:6~12mg, 每晚1次; 3~5d改为2~6mg
(3)降纤药物
• 药物: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蕲蛇酶 • 时间窗:脑梗死早期(特别是12h以内) • 高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多者
3. 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颅外血管病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汇报人:宋琪 带教药师:侯冠昕
目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基础知识
治疗原则
小结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念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 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 超过2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