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给药系统

合集下载

缓控释给药系统

缓控释给药系统

2.微囊、微球、微粒等 4.增加粘度
5.植入剂
6.药树脂
7.乳剂等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绝大部分缓控释制剂属于混合型(生物溶蚀、膨胀 控释骨架等)
(四)渗透压(渗透泵型)
(五)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
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三、生物学方法(fāngfǎ)
利用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加入某些物质干扰药 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延缓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而达 到缓释目的(若影响分布,则具有靶向性)
3)其它(渗透泵、植入型、透皮、脉冲(màichōng)式和自调式等)
3.特点:
1)血浓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2)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
3)降低胃肠道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总剂量。 但:处方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大生产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
膜控型)。
第三页,共三十七页。
故: dc/dt=D/VL×SCs= K SCs K= D/VL为溶出速度常数
1.控制粒子(lìzǐ)大小(胰岛素等) 2.将药物包埋在溶蚀性骨架中(脂肪、蜡类物质等) 3.将药物包埋在亲水性(胶体)骨架中(HPMC、MC等)
第十页,共三十七页。
(二)减小扩散速度
1.包衣(bāo yī); 3.不溶性骨架制剂(片)*
1.延缓代谢:抑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1)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吗啡、美散酮作用延长; 2)异丙异烟肼抑制肝酶活性→苯丙胺、巴比妥类药物作用延长。
2.延缓排泄:减缓(jiǎn huǎn)或抑制排泄
1)竞争性排泄;2)增加“重吸收”
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第五节 影响制剂设计(shèj应→生物利用度↓(增加剂量)

新型给药系统进展综述

新型给药系统进展综述

新型给药系统(DDS)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概述了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其他给药系统给药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发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研发机构进行药物创新的重要选择。

可分为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药系统。

一、缓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药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一个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领域一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逐渐成为技术研究的热门。

目前,缓控释给药系统按其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剂、口服固体、液体制剂。

1.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状态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品种国内以涉及到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降高血压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药、糖尿病药、止痛药、抗哮喘药、抗癫痫药、全身用抗病毒药、抗贫血制剂、维生素类。

国外涉及的新的品种有激素类药物,如FDA批准麦考酚酸缓释片;喹若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控释片;干扰素,澳大利亚生产的干扰素口含片等。

口服液体控释系统(简称OLCRS)是一种通过液体混悬或乳剂形式供口服给药的控释制剂,这种制剂可直接以液体形式服用,也可以f 临时调配成液体形式服用,分散的微粒可以是微囊、微球、或乳滴,分散介质可以是水、糖浆或其他可供药用的油性液体。

OLCRS是针对幼儿、老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用药的一类新型口服控释系统。

它具有流动性好,可以分剂量,很少受胃排空速率影响,掩盖味道,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反应及便于服用等优点。

目前,已有美沙芬、可待因一扑尔敏、苯丙胺茶碱、伪麻黄碱等药物的OLCRS。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

定速释放给药系统—骨架片 新型骨架片
1.多层骨架片 Streubel等研制了茶碱扑热息痛双相释药四层片。
速释层(茶碱、扑热息痛和 MCC)
屏障层 (HPMCAS MF) 片芯层(茶碱、扑热息痛和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 (HPMCAS MF)
“S”型释放
hu.xiong.wei@
杂多糖黄原胶(xanthan gum) 半乳甘露聚糖槐豆胶(locust bean gum)
适合于难溶性或水溶性药物,低 剂量或高剂量药物,半衰期短或治疗 窗窄的药物。对于改进药物释放有显 著的效果。
hu.xiong.wei@
定速释放给药系统—骨架片 混合材料骨架片 TIMERx®专利技术骨架片
hu.xiong.wei@
前言 口服缓控释制剂市场概况
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用药市场份额
其它 10%
拜耳公司 -拜新同 20%
青岛黄海伲福达 70%
hu.xiong.wei@
定速释放给药系统
渗透泵
定速释放 骨架片
多单元给药 系统
hu.xiong.wei@
片芯: 药物和渗透促进剂(如:蔗
糖,NaCI,KCI等)
半透膜: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
素、聚碳酸酯、聚氯乙 烯、乙烯丙烯聚合物。
打孔技术:机械打孔、激光打孔、膜致孔法。
hu.xiong.wei@
定速释放给药系统—渗透泵
单室渗透泵
hu.xiong.wei@
定速释放给药系统—骨架片 新型骨架片
1.多层骨架片 Streubel等研制了茶碱扑热息痛双相释药四层片。
T0 速释层
T1:释放初始 剂量药物
屏障层
T2:缓慢释放
片芯层
T2:速释第二 剂量药物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X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3.1水凝胶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X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较好的透过性,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重现性,具有缓控释性能,很容易合成,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类缓控释给药系统.水凝胶主要通过发生水化作用形成起屏障效应的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调节不同性能的材料与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释药速率的制剂.水凝胶还可以用于生物粘附制剂中,因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粘附作用长时间粘附于粘膜,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等.3.1.1天然胶明胶<Glatin>明胶又名白明胶,药用明胶,为浅黄色或琥珀色半透明的薄片、条状、碎片或粗细不等的粉末,微带光泽,易碎,无臭.不溶于冷水,可吸收本身重量5~10倍的水而膨胀,变软,能溶于热水,形成澄明溶液,冷后成为凝胶,溶于醋酸、甘油和水的热混合液,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挥发油和挥发油中.利用明胶的独特的理化性能:①能形成凝胶,易于成型;②能与甲醛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缓释层:③能被酶降解,易彼人体吸收等. 目前医药市场上以明胶作为缓释材料的药物并不多见,但资料显示,已有不少此类制剂正处在研制开发之中,如肠溶胶囊、明胶包衣缓释胶丸、可吸收性缓释药膜、伤口控释抗生素、缓释微胶囊、缓释透皮剂等.[11]果胶〔Pectin〕果胶为无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为5万-30万,无毒,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耐热性强.溶于水〔1:20〕形成乳白色粘稠胶液,不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以果胶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片剂遇消化液发生水化作用生成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海藻酸盐海藻酸及海藻酸盐是来源于褐藻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的特性,如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电镜扫描为三维网状结构,被称为"鸡蛋箱"[12]结构,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海藻酸钠可溶于水中,不溶于乙醇、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蒋新国等[13]以盐酸普罗帕酮为模型药物,比较海藻酸钠、脱乙酰壳多糖以及两者混合物骨架的缓释作用和释药特性.结果海藻酸钠与脱乙酰壳多糖混合物的缓释作用最好.又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卓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骨架片剂中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与释药速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固化成囊,与其它辅料合用,可制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故海藻酸钠可与CaCl2备缓释微囊.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具有以下特点:①溶胀特性,可作为缓控释给药的载体.②其溶胀特性受pH值的影响,故可防止酸敏感性药物在胃中被降解.③小球大小适宜<一般约为1mm>,可防止药物局部突释.④口服无毒性.基于以上特点,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作为口服药物的缓控释载体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适合以下模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①酸敏感性药物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溶胀对pH值有依赖性,在pH 6.8的介质中溶胀,在pHl.2的介质中不溶胀,故可将酸敏感性药物制成海藻酸盐凝胶小球,该制剂在胃中不溶胀,不崩解,可防止酸敏感性药物被降解.②疏水性药物以硫水性药物为模型研究的凝胶小球报道很多,如硝苯地平、茶碱等.③阳离子药物海藻酸及海藻酸盐中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离子交换的能力.Naoki[14]以阳离子药物普萘洛尔为模型药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制剂;Hisao[15]以阳离子药物丙米嗪为模型药,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缓释制剂.④大分子药物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作为大分子药物缓释载体的可能性曾进行过探讨.以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作为大分子药物右旋糖苷<分子量约为2x105道尔顿>的缓释载体的研究是成功的,故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疫苗、多肽类等其它大分子药物缓释载体的可能性.⑤酸性药物 Sumihiso[16]制备了吲哚美辛海藻酸盐凝胶小球制剂.用贝克狗作了体内实验,在健康志愿者中考察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给药后2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12小时.表明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不失为一种有前途的酸性药物缓释载体.角叉菜胶〔Carrageenan〕角叉菜胶又称爱兰苔胶、卡拉胶,本品为淡黄棕色至白色的粉末,分子量约为100万以上,无臭.在冷水中逐渐水合,胶凝后加热至80℃完全溶解,形成粘稠澄明的或略具乳光的溶液. 可用作缓释材料、控释材料等,本品为硫酸多糖与碱性药物络合成盐,尤其适用于制备碱性药物的长效制剂.如阿片生物碱类长效制剂,扑热息痛控释剂等.瓜耳豆胶〔Guar flour〕瓜耳豆胶又名愈创木胶,分子量约为22万,白色或淡黄色,无臭,有特殊味.能分散于冷、热水中,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1%水溶液的粘度为4~5Pa.s,为天然胶中粘度最高者.不溶于醇,丙酮、乙醇、强酸、强碱、硼酸盐等,能阻止本品的水合作用.本品具有较好的胶凝作用,可作为缓释剂的缓释材料.西黄芪胶〔Tragacanth〕西黄芪胶又名西黄芪树胶、黄芪树胶、托辣甘树胶,本品为白色或黄白色的半透明扁平而弯曲的带状薄片,质硬而脆,无臭,味淡.难溶于水,但易吸水饱胀成凝胶状,1g在50ml水中溶胀成光滑、稠厚、乳白色无粘附性的凝胶物,2%水溶胶的PH为5~6,PH5时粘度最大,不溶于乙醇,在60%乙醇中不溶胀.本品具有成膜性、胶凝作用,能用作缓控释制剂的阻滞剂,调节药物的释放.3.1.2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甲基纤维素又名纤维素甲醚,分子量为2万~38万,白色或近白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有吸湿性,不溶于热水、醇、醚、氯仿和饱和的盐溶液,可溶于冰乙酸及等量混合的醇和氯仿的溶液中,在冷水中膨胀成澄明至乳白色粘稠的胶体悬浮液,溶液在室温时,PH2~12X围内对碱和弱酸稳定,加热和冷却会导致不可逆的粘度下降,55℃左右时,溶液凝胶化.可用作微囊的囊材,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盐〔S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配合作复合囊材.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 EC> 乙基纤维素又名纤维素乙醚,白色至浅灰色的流动性粉末,无臭,无味,化学性质稳定,耐碱、耐盐溶液,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用.在较高温度、阳光或紫外光下易氧化降解.不溶于水、甘等多种有机溶剂,可与树脂、腊、油等油、丙二醇,能溶于乙醇、苯、丙酮、CCl4混溶.本品广泛地应用于缓释固体分散体,EC为载体的分散体释药速率受扩散控制,粘度和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单独使用时药物溶出速度不理想,可与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合用调节释药速率,以达到缓控释目的.如长效盐酸新福林即用EC与HPC合用来调节释药速率.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cellulose ,HEC〕本品为白色至黄色或褐色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无味.在135~140℃软化,溶于冷水和热水中成为均一的澄清液,在大多数有机溶媒中不溶,但在乙二醇可部分溶解或溶胀.在低PH时发生水解,在高PH时被氧化.可作为缓控释材料,如长效三硝基甘油片、双氢可待因控释片、普鲁卡因胺缓释片剂等中均用羟乙基纤维素作为缓控释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lulose ,HPMC〕本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无味,分子量约8.6万.在水中溶解成澄明至乳白色的粘性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可溶于甲醇与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有部分型号的产品可溶于70%乙醇、丙酮、氯甲烷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HPMC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具有优良的缓释、控释能力,可用作阻滞剂、控释剂.高粘度型号用作制备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阻滞剂和控释剂,低粘度型号的用于缓释或控释制剂的致孔剂,使这类制剂迅速获得治疗作用的首剂量,然后再缓释和控释,维持血中的有效浓度.如美沙芬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颗粒、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盐酸萘普洛尔骨架片、乙胺嗪衍生物混合材料骨架片、醋氨酚缓释胶囊、茶碱亲水凝胶骨架片等.影响HPMC缓控释制剂释药速率的因素有HPMC等级、粘度、用量,一般粘度越大,释药越慢,用量越大,释药越慢.[17]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cellulose HPC〕羟丙基纤维素又名羟丙纤维素,纤维素羟丙基醚,分子量为5万~125万,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有较强的亲水性,微溶于冷水,在水中膨胀度大,溶胀成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本品也有良好的成膜性.低取代基者主要作片剂崩解剂和粘合剂,高取代基者主要用作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缓释材料等.本品不能与其它高浓度电解质配伍,会引起"盐析".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羧甲基纤维素又名纤维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为9万~71万,白色至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本品易于分散于水中形成澄明的胶状液,不溶于乙醇、乙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分为低粘度、中粘度、高粘度、特高粘度四个级别,对热较稳定,20℃以下粘度迅速上升,80℃以上较长时间加热可使胶体变性而粘度下降.可用作缓释胶囊,如硝苯吡啶缓释胶囊.3.1.3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Chitin〕甲壳素又名几丁质、壳多糖、甲壳质、聚N-乙酰葡萄糖胺,为白色无定型固体,具纤维素结构.本品不溶于水、稀酸、碱、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盐酸、硫酸、冰乙酸和78%~97%的磷酸.可作为缓释材料用于制备缓释制剂,如:阿斯匹林缓释片、消炎痛缓释颗粒、心得安缓释片、复合膜材料包衣缓释制剂.3.1.4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P〕本品为白色至奶油色粉末或颗粒,分子量〔平均〕高粘度为20万、中粘度为13万、低粘度为3万,无臭.易溶于水,在较高温度下溶解更快.与大多数无机盐有配伍禁忌,特别是硫酸盐与磷酸盐,磷酸盐能使5%聚乙烯醇沉淀.本品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和极好的成膜性,可用作缓释材料,用于制备缓释骨架片,在低浓度时,与乙基纤维素合用,可作为缓释剂的致孔剂,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卡波姆〔Carbomer〕卡波姆又名丙烯酸聚合物、聚羧乙烯、羧乙烯聚合物、卡波普耳,为白色、疏松、酸性粉末,微有特臭,可溶于乙醇、水、甘油,吸湿性强.卡波姆具有内在特有的交联结构,其良好的粘滞性和亲水凝胶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控、缓释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起缓释作用,一是可与碱性药物生成可溶性凝胶性内盐,使药物缓慢释放,用于制备缓释滴眼剂、滴鼻剂,能耐高温、高压灭菌面不影响释药速率,且外观不改变,用于制备缓释片、缓释颗粒、缓释膜起到亲水性骨架材料的作用,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的目的,二是起阻滞剂的作用而使药物缓慢释放.Sastry等[18]制备了阿替洛尔双层渗透控释系统,一层为药层,由卡波姆934P 等组成,一层为渗透层,由卡波姆974P等组成,然后对双层片进行包衣.结果该渗透片控制释药可达24小时.由于卡波姆遇水后变粘性,制备时不易控制处理,以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铝等强电解质水溶液代替水作为润湿X,那么显著减少了卡波姆974P与微晶纤维素混合物的粘着性,成功地制备了含卡波姆和微晶纤维素的扑尔敏小球.使用卡波姆制备的缓释制剂,药物释放受卡波姆的种类、用量、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释放介质pH的影响.药物的溶解度、pka和离子化程度也会影响药物的扩散及释放.卡波姆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可形成强凝胶,因此药物在肠液中从卡波姆骨架中的释放一般比在胃液中释放得要慢.目前,卡波普作为缓释材料已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已有产品上市.如:抗坏血酸、异烟阱、阿司匹林等. 卡波姆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亲水性材科,其良好的缓释性能及其特殊的pH依赖型释药性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1.5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预凝胶淀粉又名α-淀粉,为白色的物理变性的粉末,具有一定的冷水可溶性和较好的流动性与粘合性.3.2生物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 polymers〕生物降解聚合物含有对水和酶敏感的化学键,可以自动降解;在机体生理环境下能化学降解或酶解为可被机体吸收或代谢的小分子;与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降解产物或代谢产物安全无毒.生物降解聚合物在药剂学领域主要用于缓控释给药系统,目前生物降解聚合物正广泛用于血管内给药的控释微囊、微球以及长期给药的埋置剂型.如:聚乳酸、聚氨基酸类、聚羧乙酸、聚丙烯酸类等.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聚乳酸又名乳酸低聚物、聚丙交酯,分子量为1万~15万,白色粉末,无臭,微酸.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丙酮,不溶于乙醇、水.本品可用于缓释材料,微囊囊膜材料,可用熔融法、直接压片法制备缓释制剂.如:Acularubicin Hydrochloride<一种抗癌药>颗粒剂,其释放可持续半个月,从而降低了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醋酸强的松龙微球释药可达64小时;聚肌胞微囊释药可达118小时.3.3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含有与离子结合的活性基团且能与溶液中其它离子物质进行交换或吸附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三部分构成:①三维立体结构的网状骨架;②与网状骨架载体以共价键结合不能移动的功能基团;③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结合而电荷与其相反的活性离子〔如:H+、OH-〕.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一般的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可以再生,反复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按活性基团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树脂等.树脂分子结构中的解离酸性或碱性基团可以通过离子键与荷正电或荷负电的药物形成聚合物盐,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稳定释药速度,离子交换树脂的控释作用逐渐应用于口服缓控释释放系统中.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有微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均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网状吸附树脂.3.3.1微孔型树脂微孔型树脂在水中溶胀状态下,孔径一般为2-4nm,是在凝胶载体骨架上引入活性基团而成的,其交联度、孔隙率和表面积较低,只能在水中溶胀后使用,交换速度随交联度的增加而显著地减慢,吸附能力降低,容易污染老化3.3.2大孔型树脂大孔型树脂是在聚合物原料中加入不参加反应的填充剂或致孔剂,聚合物成形后再将其除去,在树脂内形成"永久孔",孔径可达100nm甚至1000nm以上.其交联度高、溶胀度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机械强度;可在非水溶胀状态下使用;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交换容量大.3.3.3均孔型树脂均孔型树脂主要是阴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均匀、孔径大小一致、重量和体积交换容量都较大、密度及膨胀度适中、有较强的抗机械强度及抗污染的能力、再生性较好.3.3.4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大孔网状吸附树脂是一种非离子型、具有大孔结构的球形聚合物,表面积大、易解吸、机械强度高、流体阻力小、可重复使用.按极性大小可分为非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苯乙烯二乙烯共聚物;中等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丙烯酰胺共聚物;强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氧化氮类聚合物等.[11] 徐绪国明胶科学与技术1996,16〔4〕:194[12] 一种新的缓释载体——海藻酸钙凝腔小球的研究概况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8,19<3>:190[13] 蒋新国,何继红,奚念珠.海藻酸钠和脱乙酰壳多糖混合骨架片剂的缓释特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念,1994.29<l0>:610[14] Naoki Segi.Chem Pharm Bull,1989;37:3092[15] Hisao tomids.Chem Pharm Bull,1993;41:1457[16] Sumihiso Shiraishi Biol Pharm Bull,1993;16:1164[17] 羟丙甲基纤维素控释、缓释骨架片研究进展西北药学杂志 2000年6月第15卷第3期[18] Sastry SV,Reddy IK,Khan MA.J Controlled Release,1997;45<2>:121。

药物传递系统名词解释

药物传递系统名词解释

药物传递系统名词解释
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 是指现代药剂学中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该系统包括新型制剂和制备工艺的设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

其中,口服缓控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是 DDS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服缓控释系统是指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使得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透皮给药系统则是通过皮肤吸收,将药物输送到体内,从而实现药物的有效治疗。

靶向给药系统则是通过靶向作用技术,将药物精准输送到病变部位,实现更高效的治疗。

DDS 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和应用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和应用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缓控释制剂是一种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物剂型,通过合适的设计和选择适当的缓控释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持续或延长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给药频率和剂量,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本文将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原理和应用。

2.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缓控释制剂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药物分子在给药系统中的释放速率,达到控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的目的。

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种:•扩散控制原理:这是最常用的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原理,药物通过渗透到给药系统中的扩散层,再通过扩散到释放介质中,最后进一步扩散到体内。

通过控制扩散层的渗透系数、扩散层的厚度等可实现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

•溶解控制原理:某些药物在给药系统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控制溶解速率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解介质、控制药物的粒度和密度等可以控制药物的溶解速率。

•反应控制原理:某些药物在给药系统中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速率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酯类药物可以在体内水解,因此可通过控制酯化反应的速率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机械控制原理:通过机械装置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例如,通过压缩泵把药物挤出给药系统,或通过外部力的作用改变给药系统的形状,从而实现药物的释放控制。

3. 缓控释制剂的应用缓控释制剂在药物制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例子:•胶囊剂:胶囊剂是一种常见的缓控释制剂,它采用溶解控制原理,通过包裹药物在胶囊中,控制溶解速率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胶囊剂广泛应用于长效药物的制剂中,例如控释的镇痛药剂、抗生素等。

•片剂:片剂是另一种常见的缓控释制剂,它通常采用扩散控制原理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片剂被广泛应用于控释剂型中,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等。

它们通过控制扩散层的特性,使药物以缓慢的速率释放,从而实现持续的药物疗效。

•注射剂:缓控释的注射剂可以通过机械控制原理实现药物的释放控制。

例如,通过注射给药系统中的泵把药物缓慢地输送到体内,或通过改变注射器内的压力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19章-20章-缓控迟释制剂与靶向制剂

19章-20章-缓控迟释制剂与靶向制剂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
(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片 (5)渗透泵片
5.质量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 1.释放度试验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板的规定进行缓释、 控释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
2.取样点的设计
释药全过程的时间不应低于给药的时间间隔,且 累积释放率要求达到90%以上。
树脂+—药物 + X 树脂- —药物 + Y+
树脂+—X- + 药物树脂- -—Y+ + 药物+
4.缓释、控释制剂的简介
(一)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1)骨架片
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2)蜡质骨架片 3)不溶性骨架片 (2)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3)胃内滞留片 (4)生物粘附片 (5)骨架型小丸
(三)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
组成:水不溶性胶囊壳体、药物贮库、 定时塞、水溶性胶囊帽。
柱塞有膨胀型、溶蚀型和酶可降解型等。
酶可降解型柱塞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单 层塞由底物和酶组成,双层柱塞由底物 层和酶层组成。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oral site-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是指口服后能将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 肠道的某一部位,以速释或缓释、控释释放药 物的剂型。
(四)胃定位释药系统
胃定位释药系统主要是口服胃滞留给药 系统(oral stomach-retained drug delivery system),对于易在胃中吸收 的药物或在酸性环境中溶解的药物,在 小肠上部吸收率高的药物和治疗胃、十 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药物适宜制成此类 制剂。
过程:

缓控释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进展

缓控释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进展

Domestic Enantone ®
Time(day)
国产亮丙瑞林微球对大鼠子宫内膜 异位的疗效
100 80 60
80.2 94.4 89 94.7
1.PLGA-ms. -ms [ 相当于 LA 2µg/(Kg·d)]
98.7 78.3 98.2 87.2 93.6
40 20 0 -20
23 24 25 26
0
Time(day)
丙氨瑞林微球对大鼠血浆 雌二醇水平的抑制
Rat plasma estradiol (pg/ml)
45.5
35.5
25.5
MS low dose s.c. MS low dose i.m. MS middle dose i.m. MS middle dose i.m. MS high dose s.c. MS high dose i.m. Routine injection Negative control
国内-武田研制的PLGA微球质量比较
a.GPC (Mw/Mn)
No.
产地 Mw/Mn
b. 1H-NMR
3 4
国产 1.6
c. DSC 武田 Tg: 45.328∼48.190℃ 国产 Tg: 46.161∼48.084℃
1
武田 4.4
2
武田 3.7
国产 1.5
丙氨瑞林-PLGA 微球
pGlu-His-Trp-Ser-Tyr-D-Ala-Leu-Arg-Pro-NH-C2H5
II.原位凝胶注射剂(1.沉淀型)
(Biodegradable injectable in Situ forming implant)
PLA- NMP 体液
盐酸多西环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2.缓控释制剂的基本分类:
1)骨架型或基质型(水凝胶型、蜡质型等)
2)膜控型或包衣型(微孔膜、半透膜等)
3)其它(渗透泵、植入型、透皮、脉冲式和自调式等)
3.特点:
1)血浓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2)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
5.生物粘附片、骨架型小丸、植入剂等
二、膜控型缓控释制剂制备工艺
一般工艺: 普通片制备→包衣(微孔、肠溶、半透膜等) • 影响因素: 包衣机械类型,操作条件,膜均匀度、厚度、强度等。 • 主要型类:
微孔膜包衣、膜控释小片和小丸、肠溶膜控释片、渗 透泵等
第八节 缓控释制剂质量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 1.试验测定方法(参照溶出度) 2.释放介质及pH:模拟人体胃肠道(最真实、较烦琐)
3.剂型选择:
根据临床评价,血浓波动、个体差异、治疗效果等: 1)骨架型>包衣型(渗透泵除外); 2)高聚物骨架>脂肪骨架; 3)贴剂时滞长,植入“突释”严重。
4.处方和工艺设计
药物特性→剂型→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
本讲座以骨架型缓控释制剂技术为主,特别以水凝胶型 缓控释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例,详细介绍缓控释制 剂处方和工艺是设计(详见后)
第四节 延缓药物释放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
1.成盐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经化学修饰成水溶性或难溶性盐后, 使药物溶出速度降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改变 (减慢),血浓平缓,作用持久。 1)红霉素注射剂每6h给药一次,每次0.2~0.5g;但红霉 素乳糖酸盐(水溶性)8~12h给药一次,每次0.1~0.2g 2)青霉素-普鲁卡因盐(5h→24h~48h); 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难溶性)等。
脂溶性过小,水溶性过大,较难透过细胞膜。吸
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6.稳定性(注意胃肠道破坏)
二、生物因素
1.生物半衰期(评估消除速度) • t1/2<1h或>24h药物一般不宜(一般口服24h) 2.吸收
• 全胃肠道吸收药物较合适
• 主动吸收药物不宜(但胃内滞留型、生物粘附型可解决) 3.代谢 • 胃肠道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增加剂量)
缓释材料与添加剂概述
1)成膜材料:如EC、醋酸纤维素、肠溶材料等。主要用
于包衣型缓控释制剂,由于材料本身成膜性能较差, 需加入适量添加剂(增塑剂)增加其成膜性能,防止 衣膜崩裂而影响缓释效果。 2)骨架材料:如水凝胶、难溶性和肠溶性材料等。主要 用于基质型缓控释制剂,为了调节制剂的释药速度, 常常加入适量致孔剂(沟流剂)
胀控释骨架等)
(四)渗透压(渗透泵型) (五)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
三、生物学方法
利用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加入某些物质干 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延缓药物在体内的滞留 时间而达到缓释目的(若影响分布,则具有靶向性)
1.延缓代谢:抑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1)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吗啡、美散酮作用延长; 2)异丙异烟肼抑制肝酶活性→苯丙胺、巴比妥类药物作
第九节 亲水凝胶型缓控释系统
一、概述
1.定义:亲水凝胶型缓控释系统以亲水性高分子 材料为骨架制成的一类缓控释制剂,是骨架型 缓控释系统中发展较快的制剂技术。 2.主要特点:(1)组方容易;(2)工艺简单;
(3)缓控释效果明确,安全系数较高;(4)
开发周期短、成本低;(5)易工业化大生产。
3.常用亲水性骨架材料 1)天然胶(明胶、果胶、魔芋胶、藻酸盐、琼 脂、角叉菜胶、瓜耳豆树胶等); 2)纤维素衍生物(HPMC、MC、HEC、CMC、CMCNa等); 3)纤维素多糖(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
缓控释给药系统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周建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基本定义: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sustained-release ~, extended-release ~, prolonged
action ~, repeat-action ~, retarted preparations)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时间内,以预定 速度恒定释放,使血浓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 浓度范围的制剂。
2.粒度(难溶性药物)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与固体粒径有直接关系。 粒径与其比表面积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S=W/D×6/d
其中:W、D分别为药物质量、密度,d为粒径 设:粒子为球体,质量为1g,密度为1g/cm3, 若:粒径分别为1mm、1μm时 则:S1=1/1 ×6/0.1=60cm2
S2=1/1 ×6/0.0001=60000cm2
• 采用水性缓冲液→0.5%SLS水溶液→混合溶剂(慎重)
3.取样点和释放标准(12h或24h不同)
• >3点:
2
2
4
6 50%
8h (12h );
12h (24h ) >70%
释放度: 30%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
1.研究对象:动物(比克狗)→人类(健康、自愿) 2.参比制剂:同类公认高质量制剂 3.分析方法要求:专属、准确、精密、灵敏 • 绝对回收率≥70%;RSD<10%; • 低浓度<20% 4.试验方案:随机交叉(双盲)、单剂量和多剂量 5.数据统计分析 三、体内相关性评价(线、点或参数相关)
用延长。
2.延缓排泄:减缓或抑制排泄
1)竞争性排泄;2)增加“重吸收”
第五节 影响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药物理化性质
1.溶解度(一般应>0.01mg/ml)
一般:溶解度愈小,溶出、吸收愈慢,起效愈慢,疗效
愈差(生物利用度愈低)。
缓控释制剂处方中一般应加入适量的高分子缓释材料, 作为阻滞药物释放的屏障,这些缓释材料对固体药物 溶解度有较大影响。 若溶解度太小,应首先增加其溶出速度(微粉化、固体 分散体、包合物等)
2.制备工艺:
a.直接压片(流动性、吸湿性、不均匀性等); b.湿法制粒压片(醇浓度、粒子大小、含水量等); c.干法制粒压片(机械损耗等)。
3.制备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a.粘合剂类型和用量;
b.粒子体积较大、装量注意(粒度愈小、装量
3)降低胃肠道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总剂量。
但:处方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大生产易出现质量 问题(特别是膜控型)。
第二节 国内外发展概况
1.蜡丸是最早的缓释制剂,其作用缓和而持久。 2.国外50年代末开始研制,60年代发展迅速,70
年代取得较大突破,80年代形成规模生产,目
前上市品种达数百种之多。 3.我国80年代初开始真正研制缓控释制剂,目前 已有近百种制剂获国家新药证书,但形成规模 生产的品种较少。
其中:Wt为t时间内药物释放总量;W0为制剂中药物剂量;S为有效扩 散面积;V为水化基质(胶层)的有效体积;Cs为溶出介质中药物 溶解度;ε 为胶层的孔隙率;D′为胶层中药物的表观扩散系数; Z为与处方工艺等有关的常数。
三、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
1)药物特性(溶解度、剂量等)。
2)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水化速度、粘度、 处方量、粒子大小等)。 3)处方其它辅料(水溶性和不溶性、亲水性和 亲脂性等)。
目前一些大制药公司纷纷致力于开发各种类型的
缓控释制剂,上市品种逐渐增多,中国药典亦
已收载了部分品种,如:茶碱缓释片等。
国内部分上市品种: • 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
• 双氯灭痛、萘普生、盐酸曲马多、吗啡等;
• 硝酸甘油、可乐定、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 • 盐酸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等; • 东莨菪碱(贴剂)、十八甲基炔诺酮(植入剂)等。 • 另有些品种正处于研究阶段(液体型、注射型等)。
第六节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1.设计总体要求:
• 生物利用度应是普通制剂的80~120% • 峰/谷(Cmax/Cmin)≤普通制剂 2.剂量计算: • 无速释部分(全部剂量缓释)
• 有速释部分(迅速达到治疗血浓)
3.缓控释辅料及制备工艺(根据阻滞剂的选择) 4.药动学模拟设计
第七节 处方及制备工艺
4)制备工艺(片剂中:湿法、干法和直接压片;
胶囊中:粉末和颗粒等)。
5)包衣、剂型等。
四、主要制剂类型
1)片剂(可半片服用) 2)胶囊(粉粒、颗粒、微丸) 3)丸剂 4)其它(凝胶剂、膜剂、滴眼剂等外用腔 道制剂)
五、片剂中处方主要组分 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1.处方主要组份:
药物、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水溶性辅料(乳糖等)、 水不溶性辅料(MCC、磷酸钙盐、淀粉等)、粘合剂或 润湿剂、润滑剂等。
4)乙烯聚合物(PVA、PVP和聚羧乙烯等);
5)其它(Carbomer、预胶化淀粉和改性淀粉
等)。
二、释药机理
制剂进入体内后与体液接触→湿润→水化→凝胶层→渗
透和扩散→蚀解或浸蚀。
药物从接触体液时即开始慢慢溶解释药,其释药方式 (一般认为)基本上符合Higuchi提出的公式,即: Wt = S[ D′Cs(ZW0/V - ε Cs )] 1/2 t1/2 若为易溶性药物,则基本符合: Wt = ZW0 (S/V) (D′/π ) 1/2 t1/2
片剂胃中崩解→颗粒(微囊)缓控释(类似胶囊)
• 不同释药颗粒混合后压片
• 微囊与成型辅料混合后压片
• 缓控释小丸与成型辅料混合后压片、包衣
4.胃内滞留骨架片制备工艺
片剂密度<1,漂浮滞留胃中(主动吸收药物、定位作用)
• 轻质骨架(高级脂肪酸酯等) • 包裹空气或产生气体(CO2) • 机械性滞留(多面体、框架结构等)
一、骨架型缓控释片制备工艺
1)原辅料:预处理:一般需过80目筛细粉,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