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杜甫;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他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甫的思想是复杂、错综、矛盾、变化的。儒、道、佛三家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其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这是受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唐代社会比较开放,对不同的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儒家为主,兼取百家。唐王朝统治者为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对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都比较重视并加以提倡。其中,儒家思想被推为正统思想,儒学被视为治国之本、入仕之途。在法律制定、社会结构、社会伦理以及人材选拔与使用等方面,儒家思想均占统治地位。士人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的也是儒家的进取态度。

李唐王朝将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尊奉为先祖,为其立庙祭祀,将道教奉为国教;将庄子、列子、文子封为真人。《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列为经,一度成为士子的必读书与科考的必考项目。道教的炼丹养气、服食饵药、斋

论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论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师宗县彩云镇明德小学张家发 内容摘要: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民性气势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杜甫所处的年代,是唐代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面,并逐步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 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 1

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我们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创作思想和他的成长历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在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的出生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是这样表明着的。 杜甫从7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从20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长达10年的“壮游”,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高适、李白等人,并与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在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了我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浪漫主义的色彩。 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是杜甫创作思想的转型时期,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现实主义杰作,这才确立了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安史之乱剧烈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和人民共同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曾备任命为左拾遗,却屡次遭贬斥,但也因而获得深入人民的生活机会,他一方面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 2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保山市龙陵县国家税务局陈永晓 2010年12月10日 摘要 本文从儒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对儒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的五个层面上对儒学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诠释,并从儒学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制衡作用三个方面阐述其价值。本文第三部分指出儒学的当代使命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缺失的现状,然后对儒学的使命提出具体要求,回归儒学的核心价值,从“仁”、“义”、“礼”三个方面构建“全球价值伦理”体系。 关键字:“仁”、“义”、“礼”,天人合一,全球价值伦理 一、儒学概述 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汉武帝时期,如果从孔子算起,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义”,“礼”。 仁:儒学中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仁”是儒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义:儒学中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学中把"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儒学中的“礼治”主义,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行为规范。儒学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代价值 我认为儒学的当代价值既不在它的王道政治,也不在它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儒学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 【中文摘要】: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同时也作为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他的一生始终抱着?兼善天下?的济世情怀和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入世态度,来努力的追求着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虽然杜甫始终没有居于庙堂之高,现实也始终没给他一个?济世扬名?的机会,但是做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通过诗歌这一有力武器,不论?穷??达?,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孜孜以求的在阐述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以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为标准,来揭露社会的弊端,批判时代的黑暗。因而本文认为杜甫的诗歌中充满着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忧国忧民,忠君爱国,通过他的诗歌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以江山社稷为重的高尚人格,从而洋溢着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 【中文关键词】:杜甫;诗人;诗歌;儒家精神 作为几千年来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学说,自从先秦开始,它就提倡?仁政?和?民本?思想,并且一直贯穿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始终作为它的核心思想。其实说到底,儒家学说就是一种在不漠视个体生命的条件下更加注重集体意识,更加侧重集体利益的思想流派,也是一种重视实践,侧重现世功利的思想流派。因而儒家一直以来都强调?治国,平天下?。既希望生命个体投身于激烈的社会实践,在仕途大业和庙堂参政中,通过?学而优则仕?①的济世道路,在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现世功利中来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从而展现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几千年来,儒家始终注重现世功利,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儒家知识分子也始终以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而著称。而杜甫作为一个从传统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并且本身也以?腐儒?,?儒生?这种身份出现的古代文人,他的一生也都是以整个社会(天下)为己任,以自己心中的?道?---既儒家的?仁政?为终极追求目标,孜孜以求,从未放弃。做为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又做为?布衣?,?野老?的杜甫,他的诗歌更是通过从社会方方面面的细致观察,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唐帝国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歌历来被称为?诗史?,从而也奠定了杜甫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诗圣?的崇高地位。巨星陨落了,赏析杜甫的诗歌,犹如在品尝一杯充满枯涩的老酒,里面总是渗透着诗人的忧愁和凄苦,但是最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同时也作为一代儒者,在他以及他的诗歌当中更多的表现出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闪耀着灿烂的?仁政??民本?光芒。 一,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入世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②。可见古代儒家思想的主流是积极的,是进取的,儒家知识分子也是刚健入世的。他们注重现实功利,寄希望于社会实践,并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也从某种程度上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刚强柔韧的民族精神。自公元618年李唐政权建立以来,经过太宗,武后等的励精图治,到了开元年间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中外交流频繁,强大而具有恢弘气度的盛世景象,也使一些青年才俊们在时代的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青年时代的杜甫也是这样一位胸怀天下,积极有为,企图在社会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青年知识者,因此在他的身上以及诗歌当中也表现出了那种意气风发,充满阳刚的进取精神。比如他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历来都被誉为五岳之首,而杜甫面对着雄伟葱郁的泰山,他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伟大,表达了对它的仰慕,再描述了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因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更是杜甫积极入世,刚健有为,胸怀大志的集中体现,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再如《房兵曹胡马》中写到?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诗歌通过先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形象吗?最后用?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来包含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进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学院 论文题目: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摘要: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杜甫诗歌创作的前期正是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所以杜甫诗歌的创作充满了歌颂盛唐的真情豪迈。杜甫诗歌创作的中期是安史之乱前期,杜甫的一段困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仕途失意的杜甫产生了失落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的情绪。这一时期,杜甫投身社会,去接触、观察社会现实,揭露唐王朝的腐朽,“忧国忧民”思想开始酝酿发展,但不够成熟,其对社会真实的抒怀也是感性不成熟的。杜甫创作的后期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的黑暗,这一段时期的杜甫漂泊流离,对社会真实的抒发由原来的“感性真实”转变为“理性真实”,“忧国忧民”思想也走向成熟。同时,杜甫诗歌后期创作达到了“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杜甫诗歌成因风格变化安史之乱 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

一、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712—747) (一)经历与风格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既是官宦人家又是书香门第。远祖是晋代名将杜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出身的年代,正值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有“盛唐气象”之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24岁,赴洛阳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尽管杜甫落第而归,但年轻气盛的他仍饱含胸中之志,立志忠君报国,继承家族兴旺。 这一时期可以定为创作的前期,即盛唐时期,时间段为712年—747年,其风格为:真情豪迈地抒怀,抒发的情感以“爱”为主,真情豪迈为主流风格。 (二)真情豪迈的诗歌风格 在盛唐这样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以及杜甫这样年轻气盛的年纪,杜诗的整体气势得到体现,抒发真性情与远大抱负,诗歌主题具体也可以分为四类: 1. 抒发心胸与抱负 以《望岳》、《房兵曹胡马》、《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为代表诗作。《望岳》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借泰山直抒胸中之意,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顶上,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体现了其傲视群雄,满腔热情的抱负。杜甫的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之气,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得到深刻地抒发。“此其自命不凡,揽辔而欲澄清天下之谓也。”[1] 2.记叙交游,抒发生活惬意 以《题张氏隐居二首》和《夜宴左氏庄》为其代表诗作。以《题张氏隐居二首》为例,写出了杜甫与友人在乡间田野饮酒取乐的喜悦惬意的情怀,诗中也不乏幽默之词。“归醉每无愁”,一醉方休,醉归忘险,充满了无限的兴致,笔调之间满是欢畅。 3. 盛唐的颂歌 以《饮中八仙歌》为其代表诗作。诗歌描绘了饮中八仙的饮酒情态,描绘生动豪爽,洒脱不拘,在淋漓尽致中彰显盛唐气象。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杜甫的爱国诗

杜甫的爱国诗 杜甫的爱国诗杜甫的爱国诗(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影响,以期加深了解儒家思想的特点、变化、价值和它的现代指导意义,抓住儒家思想的本质和精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点滴经验和参考。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面对文化多元、中西融合碰撞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 思想、作用、价值。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浅谈杜甫咏贫诗中的儒家思想

浅论杜甫咏贫诗中的儒家思想 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镇中心小学:唐义 摘要: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数量多、质量高,被称作“诗圣”,他的诗真切的反应民生民情,反应国家时局,因此,他的诗也被称作“史诗”。在他诗歌创作后期,生活虽极度贫困,但思想日趋成熟,爱国之心愈烈,加上时代状况等各种因素揉合在一起,使杜甫写出一生中极为重要并流传千古的诗歌。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杜甫不管在不在其位,都要谋其政,都要为百姓疾呼!本文从杜甫生平所作诗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探讨杜甫的儒家思想在咏贫诗中的体现,特别是他具有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所特有的儒家传统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杜甫信守的儒家思想;杜甫磨难生活中的咏贫诗;杜甫儒家思想和咏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3个部分论述杜甫的儒家思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杜甫咏贫诗儒家思想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作“诗圣”,其诗歌数量多、质量高,特别是他诗歌创作后期,生活虽极度贫困,但思想日趋成熟,爱国之心愈烈,时代状况等各种因素揉合在一起,使杜甫写出一生中极为重要并流传千古的诗歌,如《秋兴八首》,《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诗多为国家而写,为广大低层老百姓所写。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自始至终都以儒者自居。他早年自称“儒”,例如在《奉赠鲜于京兆》写到“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在《奉赠韦左丞丈》里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事”,晚年当他已切实感到“儒术于我何有哉”,“儒术诚难起”时,不免气愤,则多自称“腐儒”。由此,杜甫的主导思想为儒家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其创作。 一、杜甫信守的儒家思想 杜甫的儒家思想表现为“仁爱”、“贵民”、“仁政”,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忧国忧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 他从来都是以儒者自居的,他自称:“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又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他不仅为其祖先“列之以公侯伯子男”,更为其世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而自豪。虽说了家世代“未坠素业”,暗地里却在担心快坠了。那么怎样才能继承“素业”呢?这可以从他所说“奉儒守官”中找到答案。奉儒是实,但他父亲杜闲只做到兖州司马、奉天令之类的小官,当然比不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惠,所谓“守官”实际上已经很无奈了!但却又“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毕竟还吃一口皇粮,算不得贫穷人家。所以,早年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他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游齐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听歌饮酒、检书看剑,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把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同时准备出仕。在这期间,他应试两次,均未及第,但并没有穷困的感受。因为这期间的主要目的是读书和游历,做出仕的准备,但毕竟有过失败,心里颇有牢骚、抑闷。但他在长期的游历中,接触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山河,不仅感觉生活充实,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有《望岳》一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也流露诗人对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创建一番惊人事业。

论杜甫诗歌的人道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人道主义精神 1、从杜甫的生平中浅读杜诗 1.杜甫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父亲杜审言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太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参加了由唐太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帅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抚在鄜州羌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佐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 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负外廊。严武死后,他离开成都,全家寄居**州。两年后,离**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2.读懂杜甫—“三吏”,“三别” 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三月,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在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老**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沉郁顿挫”。因此,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进一步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关键词:现实主义排律气势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1)的不朽的诗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的更是繁多,历来的评论者公认的就是“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2)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沉郁顿挫”(3)。然而,这篇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更为全面,更为详尽地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进行了补充,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杜甫诗歌的类型,创作态度,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一些见解。杜甫的诗歌一向享有“诗史”的称誉。例如宋代的胡宗愈就曾经说过:“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如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4)可以说,杜甫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际的感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应该看作是他个人一生的传记,而且,也是八世纪中叶唐朝的可靠的历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他前后不止一次的把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农民的饥寒困苦做了对比,例如他的《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酒肉臭,战地骸骨白。”;《岁宴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柚茅茨空。”等等,这些诗句都典型的概括了贫富悬殊的两种阶级生活,更可贵的是杜甫还不自觉地接触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问题,他揭露说到:“彤庭所分帛,本身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5),“子实不得吃,货币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6),这种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杜甫的笔下反映的多么明确呀,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到他的晚年,杜甫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无贵贱不卑,无富贫亦足”(7),指出贫贱者所以悲哀,困苦,正是由于有贵者,富者的存在。这些应当说是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髓。 杜甫在他的诗歌里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被残酷压榨,暴虐奴役的痛苦和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的不满。他总是把人民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放在那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写,而且,用艺术形象和诗歌的语言描写,所以,能够充分地显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乱的时代特征。这些有的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因而,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杜甫的一组伟大的杰作“三吏”“三别”,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反映了唐王朝官吏的残暴和人民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之下的痛苦遭遇。例如他的《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莫砺锋 一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已成公论。然而在最早确立杜甫在诗国中的典范地位的宋人看来,这个评价却是并不充分的。因为宋人虽然对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非凡造诣有深切的理解,但他们更为重视的却是杜甫的人格意义。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说:“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泅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杜甫画像》,《临川先生文集》卷九)而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则说:“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剑南诗稿》卷三三)到了理学宗师朱熹,则从更明晰的理论角度对杜甫的人格意义提出了崇高的评价,他说: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于汉得垂相诸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文忠公、侍郎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丰范文正公。此五君子,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王梅溪文集序》,《朱文公文集》卷七五) 一位诗人,却被后世的大诗人认为不应仅仅被看作是诗人。一位穷愁终生、功名不显的漂泊者,却被后世评骘人物极为苛严的理学家认为足以与那些道德高尚、功业彪炳的名臣同样光耀史册。这说明在宋人的眼光中,杜甫的意义决非局限于文学领域,他的光辉已经照耀到整个中华文化史,从而对后人起着人格典范的作用。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指出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杜甫研究论文集》一辑,第23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也决定把杜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可见,仅仅从文学的角度去阐述杜甫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杜甫的意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节 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爱国情怀忧国忧民 一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诗”,在那个诗意的世界里,既有山水田园的恬淡适意,又有边塞诗派的浪漫雄壮,既有李白的潇洒飘逸,又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①。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杜甫的这份爱国情怀并不是单一的、苍白的,而是丰富的、立体的。他是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朴素情感出发,逐步上升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深厚感情,并最终将这份爱国情在报国卫家、以身许国的满腔赤诚中升华。本文就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从以下三个侧面进行层层解析。 一、赞美河山忧患国运 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也有很多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优美诗篇。他从20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饱览河山之胜。中年寄寓

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留存。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三峡的奇峻,尽在笔下。 国家不仅是一个自然范畴,它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杜甫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诗人满怀自豪,热情赞颂;当国家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时,诗人又忧心忡忡,愤然痛斥。 杜甫的青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此时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富庶,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而杜甫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却能够在盛世的光环中看到重重危机,觉察到“万方多难”的危机,唱出了一曲曲动人肺腑的悲歌,体现出诗人深刻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②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载(755),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途经骊山,唐玄宗正携杨贵妃在华清宫吃喝享乐,杜甫心忧玄宗昏庸,大权旁落,用诗歌讽刺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诗人听说皇宫内的金盘宝器,都已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而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和人民严重对立,唐朝已处于岌岌可危、行将倾覆的边缘。很快,安史叛军的鼙鼓也在渔阳敲响。所以千载以后重读这些诗歌,我们不能不佩服杜甫敏锐的洞察力。正是由于诗人怀着深切的爱国之情,才能及时觉察到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隐患。

浅析《诗经》对杜甫诗作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1770908.html, 浅析《诗经》对杜甫诗作的影响 作者:李文韬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对历代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至汉代,开始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渐渐成为统治者的文化工具;至唐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巨擎,同时,杜甫又恪守儒家规范,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型诗人。因此,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歌总集《诗经》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从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诗经》对杜甫诗歌的影响,以期探寻杜诗对诗经的接受。 关键词:诗经;杜诗;影响 一、《诗经》对杜甫诗学思想的影响 杜甫在诗歌理论中的建树,并没有以一本理论书籍面世,而是以诗歌的形式探讨诗歌的写作。杜甫《戏为六绝句》,开论诗绝句之端,在他的论诗诗当中,分别用六首七绝来阐述其文学特别是诗歌理念。在这些诗作当中,杜甫的主要文学观点即为“取清新”和“亲风雅”。这里讲到的“清新”,更多的是从其诗歌的字句出发,要求清新,主要与齐梁时期的繁冗相区别,而体裁上则更加注重向《诗三百》中的风雅靠齐。这种文学上的复古,与之前讲到的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有很大的不同。从字词到体裁上都要求有一个变革。这种变革有偏向先秦复古也有自己的创新,复古是向以《诗三百》为代表的典籍学习其内容,创新则又有其自己的特色。 杜甫用诗歌的形式探讨诗歌的创作,这本来就是一个创新。从他的那六首论诗诗中,可以看到杜甫对前辈诗人的看法,对于诗歌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属于杜甫自己的见解。从内容上看,杜甫赞美庾信的晚年文章以及对初唐四杰的欣赏,倾向于清词丽句的赞同,向《诗经》中的风雅内容亲近,而《诗经》中的国风有很多是来自民间,反映下层劳动者劳作的辛苦以及对统治上层讽刺规劝的。大小《雅》有来自民间也有来自贵族的创作,有对统治者的讽谏也有对上层的赞扬,这两部分是杜甫认同的,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仅用理论提出来而且在实践创作中也有很多体现。三吏三别的写作,反应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痛楚,表现了对战争的痛诉以及对统治者的疏于管理国家造成这种场面的规刺。 二、《诗经》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艺术手法上的继承 《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是指赋比兴。纵观杜甫诗歌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应用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从赋比兴三种手法相较而言,比兴应用的要比赋多。在杜甫的诗歌当中,有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很多是比兴在一起运用。如作于天宝十三载的《秋雨叹》就用了比兴的手法,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放在自己的艺术熔炉里加以提炼、铸造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沉郁顿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主义、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一、在思想内容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核心是关注人民疾苦,主题是忠君、爱国、爱民。 (一)关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内容。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敢于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爱民思想是通过忧国忧民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他的喜忧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显露出来。诗人在《春望》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洗兵马》对国家整体形势的转危为安表示无比的兴奋和乐观。诗人在担任左拾遗时,更是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如《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在《蜀相》中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壮志未酬的悲伤。《诸将》五首和《秋兴》八首,痛感朝廷没有远见,将帅平庸无能,并对藩镇拥兵割据的现实深怀忧虑,悲叹自己“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十年长安的蹉跎困顿生活,使杜甫更能深入地体察民疾。在他的诗行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遭受苦难

的根源:一是赋税太重,二是官吏贪污盘剥,三是统治者奢侈浪费。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加深了杜甫的忧虑。 (二)忠君、爱国、爱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主题。杜甫虽然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圣,野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皇帝,但仍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对皇帝存在着很大的企望,希望通过皇帝“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使国家走向强盛。杜甫在多年饥寒的生活体验中,更同情人民。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就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饥已卒”的情况下,他想的却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思夫业徒,因念远戎卒”。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发出了宁愿“冻死”来换取普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样的宏愿。 二、在表现手法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重在抒写现实人生,感事与写意有机结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一)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例如,“三吏”、“三别”以组诗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件来显示世情。《石壕吏》描述了动乱年代官府用非常手段“夜捉人”去“急应河阳役”的特殊事件。反映了一家之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的悲惨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不仅村野老妇要上战场,连十八以下的中男(《新安吏》),“子孙尽亡尽”的老翁(《垂老别》),刚从战场“归来寻旧蹊”,又遇“家乡既荡尽”,“人身无家别”的独身汉(《无家别》),“暮婚晨告别”(《新婚别》)的新郎都要上前线,一个个具体的事件组成一幅巢代倾无完卵的社会

杜甫诗歌在诗史上的意义小论

杜甫诗歌在诗史上的意义小论

杜甫诗歌在诗史上的意义小论(仅是素材,未能成文) A、诸家名句类 1、该题其实是源自于钱钟书《宋诗选注》一书:“以前推崇杜甫的 人都说他能够‘集大成’,综合了过去作家的各种长处,例如元稹《故工 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说:‘小大之有所总萃’,‘尽得古今之体势’;王 禹偁注重杜甫‘推陈出新’这一点,在《日长简仲咸》那首诗里,用了 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子美集开诗世 界’。” 2、王禹偁《日长简仲咸》:“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 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3、《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杜甫本传: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 “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之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拣,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余无所闻。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辞,亦随时间作。至汉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辞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翕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

灵、留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能者之文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迨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穠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籓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尔。” 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4、程千帆:《被开拓的诗世界·杜诗集大成说》 杜甫总结并发展了他之前的一切诗歌遗产并影响了他以后历时一千多年的诗歌史。他们就像位于江河中游的巨大水闸,上游的所有涓滴都到那里汇合,而下游的所有波澜都从那里泻出。

论杜甫诗的现实意义888

论杜甫诗的现实意义 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史”。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集大成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因此,探讨他诗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论文以叙事诗为主来阐明现实主义的若干特点:第一,善于对现实主义做典型的艺术概括。第二,寓主观于客观。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个性化。第四,采用俗语。第五,细节描写。杜甫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他的爱国思想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都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真可谓是“光照千古,泽被万代”。而他的集大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之人取之不尽的一个艺术宝库,滋润灌溉了无数的诗人作家。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影响是永远可垂范于后世的。 关键词:爱国爱民憎恨罪恶典型俗语议论为诗寓情于物 综述 研究杜甫诗现实意义风格,颇费一番脑筋。一遍遍读其诗,心灵震撼无以言表。不禁佩服起诗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而处于冷静头脑的能力。于是,也收拾一下自己的震撼,让其在笔下细细流来。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史”。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集大成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因此,探讨他诗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每一首诗的艺术性是诗人所非常重视的。他对于一首诗的要求非常严格。即所谓“毫发无遗憾”。因此,他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 而在众多的艺术手法中,从大的方面来说,取得最大成就的是现实主义。这与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的诗大多取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连。加之作者本人的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真挚又饱经忧患,发之为心声的最好办法便是采用现实主义。因此,善于用典型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作出典型的艺术概括,就是杜甫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杜甫的叙事诗,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在他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叙人民的事就更少。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实主义特色也表现的最为突出,最为充分。因此,我以叙事诗为主来阐明现实主义的若干特点。 第一、善于对现实主义做典型的艺术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