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的美学价值与文脉传承——教案

杜甫诗歌的美学价值与文脉传承——教案

杜甫是唐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深切的人情味、浑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与时代的深切交融而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钦佩。

杜甫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脉传承是当代诗歌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脉传承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杜甫诗歌的美学价值杜甫诗歌的美学价值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真挚,鲜活生动杜甫诗歌热爱人民,怀抱乡愁,并以强烈的感受力和饱满的情感描绘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活。

例如《春望》,杜甫在紧张的气氛中细致地写出了春天的到来,描述了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渴望。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我,还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描绘传递出人类的困境和希望,展示了诗歌作为一种人类情感交流和文化载体的重要性。

2.艺术性强,风格独特杜甫的诗歌富有较强的艺术性,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力和审美眼光。

他的风格独特,有浑厚的疾于言志之气,又有婉转的回肠之情。

例如《三闾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四句,用空灵而华丽的词语勾起历史的印记和个体的感情,是中国哲学与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现了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巨大价值。

3.基础性强,时代性鲜明杜甫诗歌的基础性非常强,它以壮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入的社会现实作为表达手段,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焦点和文化的思潮。

例如《梦李白》中的“天然守道真清高,侠骨柔情冠世灵。

”对唐代山水诗文化的崇拜和传承,完美地展现了杜甫对时代的理解和追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杜甫诗歌的文脉传承杜甫的诗歌传承影响深远,对于后代的诗歌文化也有着不可逾越的意义。

1.延续了传统文化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化的精神和特征,包含了唐代文化的诸多精华,因此,在当代诗歌文化传承方面,不仅延续了这一文化脉络,更为后代诗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辨场域和文化选择空间。

例如近年来屡屡获得各类诗歌奖项的张枣、李云迪等诗人,在《杜甫读身后》中反复讲述了杜甫诗歌对于后人诗歌创作意义的体现。

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及其影响【摘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探讨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以及对唐代文学、后世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杜甫;诗歌;文学价值;影响;唐代文学;后世文学;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杜甫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唐代文学、后世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因此,研究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及其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杜甫的诗歌文学价值及其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分析杜甫诗歌的文学价值,探讨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对清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影响;(3)研究杜甫诗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第二章杜甫诗歌的文学价值2.1 杜甫诗歌的文学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他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乐府等,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社会、历史、风景、哲学等主题,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杜甫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深刻问题和矛盾,体现出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此外,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体现出对人性的探讨和关注,传达出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2.2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杜甫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艺术: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形象感和音乐感。

对诗圣杜甫的浓郁家国情怀的原因探析

对诗圣杜甫的浓郁家国情怀的原因探析

对诗圣杜甫的浓郁家国情怀的原因探析【摘要】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透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感来源于他个人的遭遇和经历,反映在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国家命运的忧虑中。

尽管在逆境中,杜甫始终坚守信念,展现出对家国的忠诚。

身边人的影响和社会政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家国情怀。

杜甫的家国情怀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种情感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流露出对家国的热爱和呼吁,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杜甫、家国情怀、诗圣、浓郁、人生经历、时局、忧虑、逆境、信念、忠诚、影响、启发、社会政治环境、源于、感情深厚。

1. 引言1.1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杜甫,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沉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凝聚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深受后人推崇。

杜甫的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通过他的诗篇,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痛苦的感同身受。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以自己的身世经历和社会阅历作为灵感源泉,描绘出一个真实而严峻的社会图景。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对家国的深情厚意,更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杜甫以其独特而独到的视角,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1.2 杜甫的诗作中透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透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在他的诗篇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忧患与挂念,对时局的牵挂与担忧,以及对人民苍生的关怀与悲悯。

杜甫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出社会百姓的疾苦和遭遇,表达出对国家兴亡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凝聚着对家国的深沉感情。

他将自己的情感与国家家国紧密相连,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出对祖国的忠诚和爱国之情。

杜甫的诗作流露出的浓厚家国情怀,是他内心深处对国家民族、人民安危的牵挂与挂念,在时代的巨变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家国的忠诚与关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对杜甫的认识与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与评价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后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孟子的“仁爱”思想对杜甫的影响很深,使他具有一颗悲天悯民的爱民之心。

在经历了各种生存体验之后,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的诗歌无论是叙事抒怀,还是写景咏物,都是结合现实,其中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意识贯穿他的一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晚年越是强烈、真挚。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脍炙人口。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王朝陷入了战争的深渊,使人民坠人了沉重的苦海。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杜甫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唐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杜甫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含蓄深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其艺术价值被誉为“唐诗之冠”。

4. 杜甫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手法对于宋代诗人、元曲作家和明清小说家等后世文学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节点。

- 1 -。

浅论杜甫的人文精神对当代新闻的价值

浅论杜甫的人文精神对当代新闻的价值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O 4 . 1 】 作者简介:司长强 ( 1 9 8 9 一)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 ,江苏师范大学硕 士研 究生,研究方 向:广 播 电视 语 言传 播 , 电视 理 论 与 批 评 。
人文精神 的核 心是 “ 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 要
, u J 》1“ 万姓疮痍合 ,群凶嗜欲肥! ”( 《 送卢十四侍 御史 》) 可贵的是 ,杜甫还提出了具体 的改 良措施 ,
报道 中人文 精神的严重缺失 。 作为新 闻人在新 闻传
播过程 中应 重视 人文精神 的价值 , 将人文精神融 入 到新 闻传播 中 , 使新 闻报道绽放 出人性 的光辉 。 这
不正之风 , 如对 于公路乱收 费、 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的揭示 , 最引人注 目的是对老百姓深恶痛绝 的腐败
守望者 , 如杜甫一样 为时代发 苦为百姓代言。电视
节 目中深受欢迎 的 《 焦点访谈 》 集 中地体现了人文
精神 的丰 十 会批判 性 。这里 有 的是属 于思想认识 问
题 ,是 南落后 、愚味所造成 ,如 《 焦点访谈 》中对
农 村滥建 豪华坟墓 、 滥建寺庙 的批判 ; 有的是属 于
S e p . 20 1 3
浅论杜 甫 的人文精神 对 当代新 闻的价值
司 长 强
( 江苏 师范大学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9)

要 :在 以杜甫为代表的 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 中,其所 蕴涵的人文精 神资源是极为丰 富的。在 古代
文学中学习和研 究人文精神对 3代新 - " 闻事业有 着得天 独厚 的优 势。弘扬人 文精神 的价值理念 ,接 受与传
值、 命运 的维护 、 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 遗留下来 的 各种精神文化现象 的高度珍视 , 对一种 全面发 展的 理想 人格 的肯定和塑造 , 它所关 注的更 多的是 人类

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苦难。

其中,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甫的诗歌作品涉及到许多儒家思想的主题,如仁爱、忠诚、礼敬、民本等。

这些主题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中,成为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

首先,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希望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心情。

其次,杜甫诗歌中的忠诚主题是儒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品质之一,强调的是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诚。

例如,在《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热爱。

此外,杜甫诗歌中的礼敬主题也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礼敬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品质之一,强调的是对长辈、对君主的尊敬和对人际关系的尊重。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长辈和君主的尊敬,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例如,在《三吏》中,他赞美了三位清官的品德和行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扬。

最后,杜甫诗歌中的民本主题也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品质之一,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人民的关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在《兵车行》中,他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中的儒家精神体现在他的仁爱、忠诚、礼敬和民本等主题中。

这些主题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研究这些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作品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

论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

目录摘要 (2)一、前言…………………………………………………………………………………………….二、杜甫生平和诗歌创作综述.................................................................................................................1.杜甫早期的诗歌 .............................................................................2.杜甫中期的诗歌 .............................................................................3.杜甫晚期的诗歌 .............................................................................三、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四、杜甫诗歌主题精神 ............................................................................................................................1.个性呼唤的执着与坚韧....................................................................2.爱国精神的袒露与无奈....................................................................结语 ............................................................................................................................................................参考文献 ....................................................................................................................................................论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姓名:莫让顶摘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享有“诗圣”的美誉;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也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诗人、学者,而杜甫正是这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诗歌写法独特、构思精美、别俱一格,是古老中华文明长河中璀璨的明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

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

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杜甫;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

他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杜甫的思想是复杂、错综、矛盾、变化的。

儒、道、佛三家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其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这是受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

唐代社会比较开放,对不同的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儒家为主,兼取百家。

唐王朝统治者为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对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都比较重视并加以提倡。

其中,儒家思想被推为正统思想,儒学被视为治国之本、入仕之途。

在法律制定、社会结构、社会伦理以及人材选拔与使用等方面,儒家思想均占统治地位。

士人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的也是儒家的进取态度。

李唐王朝将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尊奉为先祖,为其立庙祭祀,将道教奉为国教;将庄子、列子、文子封为真人。

《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列为经,一度成为士子的必读书与科考的必考项目。

道教的炼丹养气、服食饵药、斋酿祈祷,引发了文人对亦真亦幻、迷离恍惚的仙界幻境的诸多想象和描述,不少文人在失意之后,奉道自遣。

对唐代文人来说,道家思想可以使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唐代文人得志则尊孔孟、失意则祖《庄》、《骚》已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佛教在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禅宗思想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

唐朝统治者曾派人求取佛经,并组织人力翻译佛经,使佛学广为传播。

唐玄宗兼取三家思想,曾亲注《道德经》和《金刚经》,颁行天下。

佛家思想对唐代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唐诗中有大量表现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及与僧人交往的内容。

与禅师交往酬唱,参禅悟道,是唐代文人的时尚。

中晚唐的许多诗僧,实际上是披着袈裟的文人。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构成了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唐代士人在入仕时持儒家思想,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思想。

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兼容并包、三教并举的时代,自然会有意无意地、有形无形地受到这些时代思潮的影响。

二儒学的家庭出身,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生活时代,交游的各色人物,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这些都对杜甫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青年时期,虽然各家思想在杜甫头脑中都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

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是杜甫的思想基础。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教育,儒家思想观念在杜甫的思想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就是他儒学家学的培育与中原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

同时,杜甫也以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巨大的文学创作成就影响了后世一大批文人学者,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但这一大批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

这主要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儒家精神。

这种精神已经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等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与感染读者。

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而且杜甫在这方面比孔、孟有更大的发展。

杜甫作为唐代最主要的儒学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其可贵在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一生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

杜甫一生基本上是平民身份,但他以一个布衣的身份展示了儒家所崇扬的一种人格典范,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只有通过作官为政这条唯一的途径。

儒家主张积极入仕,杜甫“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使杜甫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杜甫对儒家思想是有取舍的,他信奉的主要是孔孟之道中的积极因素。

莫砺锋认为,杜甫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坚持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仁”是孔孟之道的精华,儒家主张行“仁政”,认为“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①。

杜甫则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②,儒家所谓的“仁”关键在“爱人”,有“恻隐之心”,这也正是杜甫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热爱人民乃至天地间一切生命的思想基础。

孟子那种“民贵君轻”的可贵思想在杜甫诗中有深刻的体现。

杜甫考虑到人民的疾苦,希望通过明君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他的诗中有时对君主寄予厚望,杜甫最深刻地运用艺术的形式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第二,他具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

忠君爱国的观念在孔孟的著作之中并不突出。

杜甫的伟大功劳在于他把儒家思想中与忠君爱国有关的因素发展成为强烈的忠君爱国意识,并将其发展成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永恒主题。

杜甫的忠君首先体现在为国忧劳。

儒家讲“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的忠君则更进了一步,体现在无论穷达都对国家时政极为关心。

“他的忠君和忧国忧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主导方面是爱国忧民的。

他虽飘泊流离,但‘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还是希望为国出力,忧国忧民之志,至老不衰。

”③他为官虽然短暂,但尽职尽责。

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也时刻将国事放在心上,以一介草民的身份,为国家的复兴而夙夜忧虑。

杜甫的忠君爱国不是后世儒家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式的“愚忠”。

杜甫敢于批评讽刺皇帝,而且他的“忠君”主要就表现在对皇帝进行批评讽喻的作品上。

杜甫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不顾普通百姓利益、任意胡来的皇帝的愤怒之情和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为后世进步士人所继承。

杜甫忠君爱国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至上,这是杜甫思想的超越进步之处。

第三,他具有“弘毅”的人格精神。

受儒家思想影响,杜甫把修身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

他具有典型的“士”的品格,那就是以儒家精神为底蕴的伟大人格和大丈夫气概。

杜甫青年时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对自己的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任何挫折和打击都不能使他放弃自己的信念。

即使到晚年贫病交加、漂泊无依时,他仍把未能实现的远大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

杜甫一生可谓穷困潦倒,但他历尽艰苦磨难而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初衷。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杜甫从儒家思想中汲取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杜甫终身服膺且视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孔孟之道在本质上是关于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这也是杜甫世界观的核心。

孔孟之道是直面人生的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就是对人世间的立身、伦理、政治等道德范畴进行深刻思考而得出的准则。

儒家既然以人生和社会为关注对象,就必然采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在此世界观的指导下,杜甫对人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

他把安邦济民视为自己的使命,他关心的是此生而不是来世,是人间而不是彼岸。

即使人生充满苦难,世间满目疮痍,杜甫也会始终不渝地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它们,不抛弃,不放弃,不逃避。

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念至死不渝。

三杜甫年轻时,还曾一度对道教与道家思想产生兴趣。

这与他交游的人物有关。

天宝三年(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三人一起愉快地进行了梁宋之游。

杜甫与李白一起去寻仙访道,曾北渡黄河上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

是年秋天,两人又同游齐鲁,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④的漫游生活。

杜甫与李白情投意合,这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⑤的浪漫日子,使杜甫对道教与道家思想有了较多的接触。

李白任性适己、醉心享乐、追求绝对自由、向往清淡隐士生活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杜甫。

杜甫在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对隐士的羡慕和希望避世隐居的愿望。

他在《遣兴五首》中提及了庞德公、陶渊明、贺知章、孟浩然几位著名的隐逸之士:“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老旧间,处士节独苦”、“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昔怜孟浩然,短褐节长夜”。

这些不慕荣华的避世隐居者对杜甫的影响是很大的,诗人对他们的避世隐居和潇洒自由表现了某种程度的肯定和向往。

杜甫的隐居思想时隐时现,常常与儒家“入世”思想矛盾地交织在一起。

晚年在夔州时期,杜甫的道家思想虽有所抬头,但儒家思想始终是他一生思想的主导。

道家思想只不过是他思想的一种调济,是对儒家思想的一些补充。

诗人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现实,既要在污浊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又不愿同流合污。

在这种环境下,道家思想以及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自然令诗人不胜羡慕和无限向往。

四杜甫虽然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接触面的增多,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

长期的漫游,对杜甫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杜甫在吴越等地漫游时,游览了众多寺观,引发了他对海上神仙的想象。

漫游时期,杜甫和佛门弟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始和佛家结缘。

他在洛阳时所作《游奉先龙门寺》就流露出他与佛家结缘的情趣。

在长安时期遭遇“安史之乱”,杜甫的儒家思想发展到高峰,但也与佛家有了进一步的因缘。

后来,仕途的挫折,又加上生活的颠沛流离与贫困交加,使杜甫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对儒家思想并没有动摇,但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也比较通融。

在饱经离乱、仕途遭受挫折之后,杜甫深感报国无门,拯物乏力。

卜居成都浣花溪时期,杜甫和僧徒有了更多的接触,试图从佛教中寻找一定的精神安慰。

杜甫一生其实都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每到一地几乎都要游览当地寺院,和当地僧人进行往还。

现存杜诗中,几乎各个阶段都有游览佛寺、赠答僧人、表达对佛教思想仰慕之情的作品,这类诗作约有四五十首之多。

但从总体上看,杜甫和佛教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属于文人对于佛教寺院远离尘嚣的清幽环境的向往,对佛僧无欲无求、寂然淡泊心境的欣赏和仰慕。

五实际上,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儒、佛、道在相互的矛盾和斗争中也在不停地相互影响、彼此调和。

到中晚唐时期,“三教合一”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必然趋势。

所谓“三教合一”,实际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与核心,吸收和融会佛、道思想,其交叉点在于对“心性”的体认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