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

结果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儿早产胃肠外营养静脉母婴护理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

周围静脉营养是除中心静脉营养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补充患儿所需的营养素的方法。

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

我科于2008年6月~12月收治153例早产儿,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男89例,女64例,胎龄在24+6~36周,体重在1300~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

其中脑损伤64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8例,吸入性肺炎9例,单纯性早产儿72例。

除采用静脉营养,酌情再辅予口饲或鼻饲相应配方奶,每天总量不超过160ml。

使患儿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1.2 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3M敷贴。

取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微量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2 护理2.1 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管理论文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管理论文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管理中的体会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管理中的临床体会。

方法:将一段时期医院收治的早产儿抽取90例,分为两组,在婴儿出生3-4小时之后,其中一组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另一组采取基本营养治疗。

记录住院天数、婴儿的体重增减、以及并发症治疗情况,分析两组存在的差别。

结果:采取静脉营养治疗的45例早产儿,在治疗期间体重有明显增加,并发症得到良好控制与治疗,住院天数比较少,早期生长较快。

而没有进行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住院天数比较长,体重增长缓慢,并发症的治疗状况不乐观。

结论:静脉营养治疗对早产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提高早产儿并发症的治愈率,减少住院天数,并且安全健康有效。

关键词:静脉营养;早产儿;管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2-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抽取2008年9月-2010年5月收治的90例高危早产儿,女34例,男56例,胎龄28周-37周,体重1000克-2500克,体重极低≤900克4例。

重度窒息5例,中轻度窒息18例。

收治的患儿均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肺透明膜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早产儿常见疾病。

1.2方法:早产儿的存活率较低,自我成长能力差,无法自行吸收营养和消化。

因此,应坚持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喂养或是母乳喂养无法自行吮吸者采用滴管口饲。

由于早产儿生存能力很弱,母乳吮吸能力差,无法满足生长需要的营养摄入量,因此需要采取对早产儿有良好疗效的静脉营养进行治疗。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90例早产儿,其中45例对照组婴儿使用普通的葡萄糖静脉输入与电解质治疗,另外45例治疗组婴儿采取静脉营养治疗法。

两组患者在出生6h后开始进行基础的并发症治疗、补充维生素k和打抗生素预防感染且均置于暖箱内。

由于早产儿的患病情况有轻重之别,因此,在基础的治疗中,药剂的量要相对增减。

早产儿静脉营养例临床观察

早产儿静脉营养例临床观察

早产儿静脉营养例临床观察早产儿静脉营养例临床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但与此同时,早产儿所面临的营养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

由于早产儿的吞咽吸收功能发育不足,很难通过自然进食获取充足的营养,因此静脉营养成为早产儿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早产儿静脉营养是通过静脉通道输送营养物质,满足早产儿在出生后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早期静脉营养的应用可以保证早产儿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并且补充缺失的营养物质。

此外,早期静脉营养还可以帮助维持早产儿的稳定状况,改善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早期静脉营养的应用对早产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早产儿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药物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药物代谢和乙醇酸增加中都存在缺陷,因此在选择营养药物时要慎重。

在使用静脉营养方案之前,应该先检查每个药品的剂量和效果,确保选择的药物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2. 根据早产儿的情况调整营养方案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每个体重段的情况都可能不同。

因此,营养方案必须根据早产儿的大小、重量和健康状态进行调整。

这样才能确保早产儿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其生长和发育水平。

3. 注意营养物质之间的组合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各种类型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在静脉营养方案中,这些物质的组合必须明确。

否则,使用不正确的组合可能会破坏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从而导致并发症。

4. 细心观察早产儿的反应早产儿的身体虚弱,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静脉营养方案时,必须密切观察早产儿的身体反应,任何反应不良者必须停用。

此外,还要确保最终的静脉营养方案经过消化道的检查,以便确定早产儿身体吸收情况。

5. 细心照顾早产儿在使用静脉营养方案时,还应特别注意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压力消除、身体状况等各方面,以便确保无风险和合适的治疗。

浅谈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浅谈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维持 其生命活 动及保证 生长发育 的需求 ,是 宫内经母体 输送 营
养 的延续 。而有人认 为全静脉 营养会 导致患儿 出现氮 质血症 、
胆 汁淤积等严 重并发症 。部分静脉 营养则扬 长避短 ,既 给早产 儿提供 所需 的营养 ,还能 避免 出现 一些严重 并发症 。本 文重点
讨论部分静脉营养对早产儿 的影响 ,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 辑委员会 . 2 0 0 7中国 慢 性心力衰 竭诊 断 治疗 指南 [ J 1 . 中华 心血管 病杂 志,2 0 0 7 ,3 5 ( 1 2 ) :
1 0 7 6 —1 0 9 5 .
慢 性心力衰 竭 的发 病率 、死 亡率均 较高 ,其发 病率 随着年
临历 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o 期( 总 第1 9 8 期) 2 0 1 3 年4 l f
浅谈早产儿部分静脉 营养的临床应用
杨 琼 芳①
【 摘要 】 目的 :探讨部 分静 脉营 养在早 产儿 治疗 中 的运用 ,评价 其疗效 ,为 今后早 产儿 的救 治提供 有 价值 的参考 。方 法 :选择 2 0 0 9 年1
不 良症状 。而静脉 营养能 有效解决 早产 儿 的能 量供应 ,达到
①嵩 明县人 民医院 云南 嵩明 6 5 1 7 0 1
有 效率 为 8 3 . 9 3 %, 两组 结果 比较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L VE F 、L v S V 及L VD V变化情况的比较

早产儿60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与体会

早产儿60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与体会

早产儿60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与体会静脉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对长期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通过静脉各种营养素,达到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分为部分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重要内容,是宫内经母体输送营养的延续,是提高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早产儿60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早产儿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胎龄30~36周,平均32.6周,入院日龄为生后30分~2天,平均出生体重约为1800g,体重最小为1600g。

入院时原发病为肺炎24例,重度窒息16例,新生儿黄疸10例,宫内感染4例,低血糖6例。

将应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得60例早产儿作为治疗组,2009年以前相同时段未开展应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一组6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药品与设备: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规格为100ml:10g(大豆油:10g(中链甘油三酸酯):1.2g(卵磷脂):2.5g(甘油)。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规格为100ml:6g(总氨基酸)。

人血白蛋白,规格为5g。

双道微量注射泵,型号为WZS-50F。

静脉营养的指征: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胃肠道喂养3天以上或喂养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的早产儿。

方法:采用完全静脉营养,葡萄糖静脉输入速度,足月儿从6~8mg/(kg·分)开始,早产儿从3~5mg/(kg·分)开始,可以每日增加~2mg/(kg·分)。

小儿专用氨基酸种类多(19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占60%),如组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牛磺酸等,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占30%),适用于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使用,出生后及早应用氨基酸可避免代谢休克。

出生后及早开始输注,起始剂量为1.5~2g/(kg·日),按0.5g/(kg·日)增加,总量达3.0g/(kg·日),小儿氨基酸浓度为6%,输注时配置浓度为3%。

静脉高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静脉高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 , MMP 9的活 性 被 控 制 在 较低 水 平 , 并 主 要 参 与机 体 的 生 理 活 动 的需 要 , 但 在异 常情况 下 , 可 异 常 高 表 达 并 参 与 病 情 过 程 的发 展 , 从而有力地说明 , MMP 一 9 广 泛 地 参 与 了 炎症 细 胞 的迁 移 及 组 织 浸 润 的 过 程 , 因 此 血 清 MMP 一 9可 望 作 为 AP是 否 发 生 S AP及 出 现 多 脏 器 操 作 的 预 测 指 标 , 在 临 床 中起 指 导 作 用 。 在急性重症胰 腺炎 的发病 过程 中, S A A 是 提 示 坏 死 形 成 的重 要 指 标 , 在 预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程度 上 , S AA 的 检 测 要 优于C R P _ 5 ] , 本研究 显示 , S P A 组、 MAP组 血 清 MMP 一 9、 S AA
参 考 文 献
F 1 ] 中华 医学 会 消 化 病 学 分 会 胰 腺 疾 病 学 组 . 中 国 急 性 胰 腺
] ] ] ]

临床 研 究 ・
静 脉 高 营 养在 早产 儿 中 的应 用
邱 炼 ( 重 庆 市 巴 南 区人 民 医 院 儿 科
【 摘要】 目的
4 0 1 3 2 0 )
与正 常 对 照 相 比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1 ) , S AP发 作 时血 清 M MP 一 9 、 S AA 水 平 明显 高 于 MAP组 及 健 康 对 照 组 , 而S AP 病 情 稳 定 后 血 清 MMP 一 9、 S A A 水 平 明显 降低 , 提 示 MMP 一 9 与病 情 有 密 切 关 系 , S AA 水 平 对 判 断 急 性 胰 腺 炎 的 严 重 程 度 及 坏死形成有重要价值 。

早产儿应用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的临床观察

早产儿应用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的临床观察
周 围静 脉 。
关键 词 : 产 儿 ; 静 脉 ; 围静 脉 ; 养 液 早 腋 周 营
中 图分 类 Βιβλιοθήκη : 4 3 7 R 7. 2 文献标识码 : C
d i 1 . 9 9ji n 17 — 78 2 0 . 2 0 6 o : 0 3 6/. s. 6 4 4 4. 0 9 0 . 0 s
给腋 静 脉 和 周 围静 脉 留置 输 注 营养 液 , 机 分 组 , 静 脉 4 随 腋 6例 , 周 围静 脉 4 6例 ( 中头 皮 2 例 , 其 1 四肢 2 例 ) 孕 周 2 5 ; 8周 ~ 3 4周 8例 , 周 3 周 ~ 3 孕 1 4周 7 例 , 周 3 4 孕 5周 ~ 3 6周 1 O例 ; 用 营 使 养 液 时 间 3d 2 , 均 1 。 ~ 7d 平 0d
注效 果 进 行 对 比观 察 , 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3 两组 早产 儿并 发症 比较 ( 表 3 . 见 )
表 3 两 组 早产 儿 并 发 症 比 较 例( )
11 一 般 资 料 .
20 0 7年 1 O月 一 2 O O 8年 1 O月 对 9 2例 早 产 儿
全 科 护 理 2 0 年 2月 第 7卷 第 2期 中 旬 版 ( 第 14期 ) 09 总 3
・8 3 5・
早 产 儿 应 用 腋 静 脉 留置 输 注 营 养 液 的 临 床 观 察
胡 秋英 , 王招 英 , 佩兰 , 江 金 燕
摘 要 : 目的] 察 应 用 腋 静脉 输 注 营 养 液 的 效果 。[ 法] 9 [ 观 方 对 2例 静 脉 输 注 营 养 液 的 早 产 儿 随机 分 为 两组 , 组 4 每 6例 , 察 组 使 用 观 腋 静脉 输 注 , 照 组 使 用 周 围静 脉 输 注 , 两 组 穿 刺 成 功 率 、 对 对 留置 时 间 、 发 症 进 行 比较 。 [ 果 ] 组 穿刺 成 功 率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并 结 两 腋 静 脉 留 置 时 间 长 , 未发 现 液 体渗 漏 、 脉 炎 、 头脱 出或 血 栓 阻塞 等 并 发 症 。[ 论]腋 静 脉 输 注 营 养 液 有 较 好 的 效 果 , 以 替 代 且 静 针 结 可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关键词】静脉营养;早产儿;护理配合静脉内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是通过静脉供给热量、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分为部份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

对早产儿初期提供胃肠道外营养可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代谢归并症、吸入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婴儿期生长发育[1]。

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早产儿采纳部份或完全静脉营养技术,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现将咱们的医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样资料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住早产儿48例,其中男31 例,女17例,胎龄28~32周 15 例,胎龄32~37周 33 例,部份静脉营养33例,完全静脉营养15例,利历时刻最短5天,最长35天。

2.方式(1)部份静脉营养对具有吸吮、吞咽反射的早产儿,采纳胃肠道内营养供给与部份静脉营养补充相结合的方式。

依照胎龄和体重计算天天的总热卡,给予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经胃肠道不能知足能量的那么通过静脉予以补充。

多采纳外周静脉输注,外周静脉一样耐受输注葡萄糖的最高浓度为%,关于危重患儿由于输注液量有限,为提供足够热卡,常需输注较高浓度葡萄糖,浓度越高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越大,需长期静脉营养者应选择中心静脉输注。

(2)完全静脉营养对不能自胃肠道供给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可采纳完全静脉营养。

营养液的组成包括:葡萄糖按6~8 mg/(kg·min)输入,相当于10%葡萄糖80~120 ml/(kg·d);组氨酸是蛋白合成及早产儿生长所需,早产儿生后24~48 h内应及早补充氨基酸,不宜利用成人氨基酸,因其中不含或极少含早产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而甘氨酸、蛋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很高,早产儿消化酶活性低易产生高甘氨酸、蛋氨酸血症,太高甘氨酸易产生高氨血症[2]。

因此利用小儿氨基酸可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复方氨基酸 g/(kg·d)开始,以后天天增加 g/kg,至足量~ g/(kg·d);20%脂肪乳~ g/(kg·d),如能耐受,那么每日增加~ g/kg,直至 g/;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应依照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测定相应给予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治疗中的运用,评价其疗效,为今后早产儿的救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成部分静脉营养的治疗组40例,全胃肠道营养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身体指标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患儿恢复全肠道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自行吸允母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缩短,且治疗组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处理(P<0.05)。

结论: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能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且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功能不健全,从而胃排空慢,小肠动力差,消化液分泌少。

早产儿早期吸吮能力不足,吞咽功能不协调,喂奶后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等不良症状[1]。

而静脉营养能有效解决早产儿的能量供应,达到维持其生命活动及保证生长发育的需求,是宫内经母体输送营养的延续[2]。

而有人认为全静脉营养会导致患儿出现氮质血症、胆汁淤积等严重并发症。

部分静脉营养则扬长避短,既给早产儿提供所需的营养,还能避免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

本文重点讨论部分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影响,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早产儿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胎龄29~37周,平均(33.8±1)周,出生时体重(1.91±0.33)k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28例。

将所有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儿行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喂养,两组患者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喂养方法
1.2.1 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在出生后立即给予保暖、补液等常规治疗及护理。

然后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出生日龄等情况给予早产儿配方奶,采取经口或胃管喂养,若患儿液体量不足,立即补充葡萄糖;若患儿临床有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则采取减少奶量、禁食或胃肠减压等措施,增加静脉补充液体和葡萄糖。

1.2.2 治疗组治疗组患儿在出生后给予立即保暖,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出生日龄等情况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经口
或胃管从微量喂养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在肠道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部分静脉营养,蛋白质约1~3 g/kg,脂肪约1~3 g/kg,并随着患儿奶量的增加逐渐减少部分静脉营养的量,直到患儿能接受全胃肠营养。

1.3 观察指标
所有早产儿每天都要称量体重、记录恢复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计算热卡等,检测患儿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自行吸吮母乳时间、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对比
经对比治疗组患儿的恢复全肠道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自行吸允母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比
经对比,观察组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蠕动慢,胃消化酶及激素水平低,酶的活性差,直接影响了早产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临床也证明,营养对于未成熟的大脑和肺的影响极大,若患儿早期出现短暂的营养不良可能会使后期神经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效应,并且与患儿成人后发生的多种疾病相关,所以,合理营养是患儿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保证[3]。

然而,胃肠道营养虽然能够维持早产儿的正常代谢,且能增加胃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促进胃肠黏膜分泌,肠道蠕动和胆红素在肠道中的排泄,但早产儿早期全部采取胃肠道营养,脆弱的消化系统无法完成从中获取机体生长所需的营养,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肠管坏死等不良反应,还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低血糖、高钾血症以及氮质血症等不良后果,所以这些患儿的营养需求也备受关注[4]。

如果长期给早产儿进行经外周静脉的全静脉营养,虽然能为患儿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但仍然不能满足患儿生长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基层医院难以保证患儿有足够可供选择的外周静脉血管进行长期的外周静脉营养穿刺,也无法避免由此出现的并发症;而且也不利于早产儿稚嫩的消化道发育和成熟,所以对患儿进行胃肠道喂养的同时,结合部分静脉营养既可以补充患儿胃肠摄取的营养不足,又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尽快发育和成熟,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环境,自己摄取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满足其机体生产所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恢复全肠道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
到出生体重时间、自行吸允母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少,说明部分静脉营养为早产儿提供了更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且还有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部分静脉营养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概率。

综上所述,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能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且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莫海英,许安明.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24-225.
[2]邓玉玲,刘昆明,谭海明.早产儿60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160.
[3]张晶,李晓华.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198.
[4]骆文康,覃安志.部分静脉营养在极低体重儿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3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