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该血管周 围有静脉丛伴 行 , 但是有时动静脉相距较远 。 经过查证术 中所见 的伴行静 脉丛 叫豆状核 上外侧静 脉 , 该 静脉呈丛状 。基底节 区动静脉 有时会伴 行 , 是伴 行 的情 但 况 比较少 。血肿腔 内的另一条 由前穿质 外侧部 穿入 , 豆 沿 状核表面 、 浅层 或深层 , 弧形 向前上走行 , 穿过 内囊 前肢 至 尾状核头背外侧和后部 的一支 动脉 , 这条 动脉就未 见有静
由前穿质外侧部穿人脑 内, 过前联 合外 端上方 , 越 沿豆状核 下缘行 向后上 , 至内囊 后肢 的豆核 丘脑部 的一组血 管情况 相一致 。出血部位多在血管 的前部 。
市 第 一人 民 医院 ,4 00 05 0
( 收稿 日期 :0 0 0 —9 2 1 -3 1 )
作 者 简介 : 乃 英 , ,95年 1 王 男 16 1月 生 , 主 任 医 师 , 泉 副 阳
壳核 和外囊 。在豆纹动脉外侧组 中有 1 2支稍微粗大些 , ~ 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 的基础上 极易 出血 , 之为 大脑 出血 动 称
脉 , 据 近 年 的 解 剖 学 研 究 , 难 从 豆 纹 动 脉 中分 辨 出所 谓 但 很
的由前下 向后上 的一支豆纹 动脉 。它周 围有静 脉丛 、 血管
血管间隙征像相 吻合 。脑 动脉 的小分 支 ( 深穿 支 ) 从蛛 网
膜 下 腔进 入脑 组织 时 , 脑 膜 也 随 之 带 人 脑 组 织 , 至微 血 软 直
的结缔组织小梁固定。出血动脉伴行 的静脉为豆状核静脉
丛 。走 形 方 向 是 由前 下 向后 上 走 行 。 出血 点 主 要 在 前 部 也 即距 动 脉 起 始 部 不 远 处 。 手 术 中 由于 静 脉 丛 和 软 脑 膜 纤 维 组 织 的 阻 挡 , 血 困难 。 有 时 候 需 要 将 部 分 血 管 间 隙 和 静 止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效果

·140·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5月第 25卷第 3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May2019,Vol25,No3
毛反射消失后,由骨科医生实施手法复位。术中保持呼 吸道通畅,必要时追加丙泊酚 30~50mg。对照组行臂 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利多卡因 15~20mL经患侧肌 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药物注入 15~20min后,直至患 者疼痛感明显改善或消失后即可进行手法复位。 1.3 观 察 指 标 (1)麻 醉 起 效 时 间。 (2)手 术 时 间。 (3)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4)麻醉效果。优:复位时 肌肉松弛良 好,牵 拉 组 织 时 安 静,术 后 无 疼 痛 等 不 适。 良:复位时肌肉松弛基本满意,牵拉组织操作中患者出 现轻微疼痛感或抵抗,但手法复位过程基本顺利,术后 无明显疼痛不适。差:复位过程中患者疼痛较重,肌松 差,表情痛苦,有喊叫或躁动,需改变麻醉方式方可完成 手 法 复 位。 优 良 率 =(优 +良 )例 数 /总 例 数 × 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 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麻醉 起 效 时 间、复 位 时 间 及 麻 醉 效 果 观 察 组麻醉起效时间、复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 优良率高于 对 照 组,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见表 1。
[4] 宋国明.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60例临床分 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74-75.
[5] 马晓东,孙宏桥,马晓松,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经皮撬拨复位内固 定治疗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2017,32(8):882-884. (收稿 2018-10-02)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临床观察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方法:对86例肩关节脱位适宜手法复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 组用1%利多卡因溶液行臀丛阻滞(肌间沟入路)麻醉;B组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A、B两组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肌松情况等。
结果:B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组,两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肩关节手法复位中的效果优于臂丛阻滞麻醉。
标签:丙泊酚;静脉麻醉;肩关节复位;临床观察肩关节脱位在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手法复位术占多数,手术无创伤,时间短,要求肌肉松驰,麻醉恢复要快,以便复位固定。
丙泊酚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不易蓄积,为其他静脉麻醉药所无法比拟,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醉维持[1]。
笔者于2009-2012年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传统的臀丛阻滞用于肩关节手法复位术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86例ASA Ⅰ~Ⅱ级拟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患者,体重40~72 kg,身高140~172 cm,年龄13~60岁,无外伤并发症及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均为清醒患者,无高蛋白过敏史,麻醉前禁食在6 h以上,禁饮2~3 h。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
1.2 麻醉方法A组病例用传统的臀丛阻滞方法,用1%利多卡因溶液,按0.4 ml/kg约20~30 ml,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对侧,选肌间沟入路进针,有突破感或患者出现异感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缓慢推注5 ml后询患者有无不适,再次回抽注射器有无回血,在确保未在血管内及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情况下,继续给完余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吸氧。
B组病例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开放静脉通道,建立监测示流、以2 L/min面罩给氧,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手术医师到达手术室后,丙泊酚注射液按 2 mg/kg给首次剂量[3],以40 mg/min速度推注,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适当增减剂量,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推注,嘱手术医师开始复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SPO2,如出现氧合下降呼吸抑制时,及时调节氧流量并面罩加压给氧,经过1~2 min后能改善呼吸功能。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骨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

关键 词 : 醉 ; 麻 丙泊酚 ; 芬 太尼 ; 关节脱 位 舒 骨
d i 0 3 6 /.s . 0 4—5 7 .0 2 0 . 1 o:1 .9 9 ji n 10 s 752 1.30 4
学 科分 类代 码 :3 0 2 2.1
,
g r .Tor c r u a in o n sh sa,a k i ey e o d d r to fa e t e i wa e tme,t e o c re c fdic a g i n d e s e ci n fn u- h c u r n e o s h r e tme a d a v re r a t so a o s a,v miig,lt a g .Re u t I r o e ai e b o d prs u e r mane e aie y sa l nd he r r t ci s e o tn eh ry s ls nta p r t lo e s r e i d r ltv l tb e a a t ae de lnei v
M AO o g— xa,ZHAO n u
( eat etfA e hs l y teG nrl o i l a igOl i d D q g 13 0 , H N D p r n o ns e o g ,h e e s t D qn iFe , a i 6 0 1 C I A) m t io a H pa o f l n
DBP ,a l r IHR ,S f PO2 h ,t e RR eo ea e t e i b f r n sh sa,1 mi fe r ame t i 'trm e i ain 3 mi o t— s r n a trte t n ,5 r n a e d c to a f np s u-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后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1 8: - I 7 7I.
联合韧带共 同满足踝关 节 的生理 功能 ; 2 协助 胫骨 支撑 躯 ()
科 杂 志 ,0 7 1 (0 :2 —3 . 20 , 3 1 ) 676 2
7 KL llKD.Efe to i lrpae fx t n o ott na tb ly l a" n fc ff bua lt i i n r ai lsa ii a o o t
中下 1 3血管供应 较少 等解 剖 因素 , / 如处理 不 当, 易出现 极 骨折不愈合及并发感染 , 致残率 高 , 严重 者甚至 需截肢 , 胫腓 骨骨折软组织损伤 的处 理与 骨折 本身 的处理 有着 同等 重要 的意义 , 任何治疗措施 的选择都要 以能避免进 一步加 重软组
的干扰 , 缩短手术 时间 , 有利于组织愈合 , 特别 对于小腿外侧 皮肤软组织 条件 不好的患者 , 可较好避 开创面。
参 考 文 献
多的负重应力 均匀 地转 移 到踝 , 而 可 以保 持 骨折 的稳 定 从
性。K ma 等[设计 了实体的生物力学试验 , u r 7 ] 发现腓 骨骨折 用钢板 固定可以有效 地减 少胫 骨 的旋 转不 稳定 。笔者 通过
织 损伤为前提 , 只有 健康及 完整 的 软组 织 覆盖 , 折才 因为 骨
能正常愈合 , 而且软组 织 缺损 的修复 应尽 快进 行 , 中采 用 术
8 文学斌 , 赵劲 民.复杂性胫腓 骨骨折 的治疗进展 [) 南华大学学 J.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概述
近年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已经成为许多手术和治疗中的常规麻醉方式。
在关节脱位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方案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该麻醉方案具有麻醉深度易于控制、术中恢复快、不易产生镇痛依赖等优点。
麻醉药物的特点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作用的全身麻醉药,可迅速诱导和维持深度麻醉。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能迅速缓解术后疼痛。
将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发挥两种药物的优点。
丙泊酚具有快速诱导、恢复快、副作用少等特点,而芬太尼则有镇痛效果好、抑制交感神经等生理反应的作用。
应用注意事项
1.充分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理参数的稳定性。
2.在给予药物前,患者需禁食禁饮6小时以上。
3.术前应用肌松药,有助于手术中肌肉松弛,利于手术的进行。
4.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效果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手术时的精神压力,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该麻醉方案还有利于手术医生进行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麻醉方案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快速恢复的麻醉药物。
它具有麻醉深度可控、呼吸抑制小、心血管稳定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它能够减轻手术时的疼痛感,同时具有麻醉药物的作用。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术中具有下面几个优点。
首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深度可控。
在关节脱位手术中,麻醉深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麻醉深度过浅会导致患者感到疼痛和不适,麻醉深度过深又容易发生呼吸抑制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具有麻醉深度可控的特点,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麻醉深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作用迅速。
在关节脱位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麻醉。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作用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减轻手术时的疼痛和不适。
第三,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副作用小。
由于关节脱位手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麻醉维持,因此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与传统的全身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副作用小,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影响。
第四,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恢复快速。
在关节脱位手术中,麻醉恢复的速度也非常重要。
麻醉药物的恢复过于缓慢会影响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和病情的发展。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恢复快速,患者很快就可以恢复到清醒状态,减少手术后的不适和并发症。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麻醉手段进行手术治疗,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成为了一种安全、舒适的麻醉选择。
那么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应用又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特点1、镇痛效果好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药物的结合使用,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镇痛效果,并且可以减少镇痛药的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2、麻醉深度易控制丙泊酚是一种有效的快速作用型静脉麻醉药,其作用时间短暂而深度易控制,且其与芬太尼镇痛药的结合可以使麻醉深度的控制更加稳定,从而大大降低了麻醉风险。
3、催眠作用明显丙泊酚除具有麻醉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催眠作用,患者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使手术过程更加平稳。
4、康复快速由于丙泊酚的作用时间较短,术后醒来比较快,而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使得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麻醉。
低剂量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性高低剂量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为此类麻醉药不会对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安全性非常高。
3、手术舒适性好低剂量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并且由于麻醉药物的催眠作用,患者能在手术中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使得手术过程更加舒适,并能减少手术期间的疼痛或者疼痛引起的肌肉收缩等因素,保证手术的安全与稳定。
低剂量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药物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可以减轻术后的恢复痛苦,并且很少出现手术关节脱位再次发生的情况。
总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高、麻醉深度易控制、手术舒适性好和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完全达到了常规手术的麻醉效果,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2-19T09:10:58.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杨勇葛建岭王伟[导读] 但如果患者在非麻醉情况下接受手术,不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而且复位的结果也往往不够理想,成功率低。
杨勇葛建岭王伟(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239000)
【摘要】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0例进行手法复位的骨折与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麻醉处理方式的区别分B组40例与F组 40例.B组患者使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处理,F组则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B组患者的MAP变化、苏醒时间、HR变化、SPO2变化、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布托啡诺丙泊酚肩关节脱位
【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10-02 肩关节脱位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得到良好的治疗。
但如果患者在非麻醉情况下接受手术,不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而且复位的结果也往往不够理想,成功率低。
作者现结合丙泊酚布托啡诺麻醉法[1]在骨折手术的应用来探讨其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近一年肩关节脱位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Ⅱ级。
B组患者使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处理,F组则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处理。
术前心电图、胸片、血常规无异常。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
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并检测其HR 、SPO2、呼吸频率、BP。
B组麻醉诱导前用布托啡诺以0.02mg/kg的剂量进行缓慢注射,F组麻醉诱导前先给予芬太尼以2μg/kg的剂量缓慢静脉注射,5min后分别开始进始注射丙泊酚1.0mg/kg的剂量缓慢进行,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瞳孔固定及肌张力消失开始进行手术。
术中根据情况(如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直至术毕。
1.3监测指标记录术前,术后患者SPO2、HR、MAP变化、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手术结束清醒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比较在丙泊酚用量、手术结束清醒时间,B组显著少于F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n=40
2.3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3.讨论
肩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2]。
肩关节脱位以后强大有力的肩关节周围肌肉是的复位经常难以进行[3]。
长时间的脱位使得关节血运障碍,增加关节功能障碍的几率。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麻醉方法通常是丙泊酚联合阿片类药物芬太尼。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麻醉药,在门诊小手术中已经广泛应用,镇痛作用弱,常需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联合使用,但是芬太尼自身的缺点临床麻醉医生常有所顾忌。
布托啡诺[4]是一种混合类受体-激动拮抗剂[5],可以通过对脊髓的k受体激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它还具有一定镇静怎用,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
对μ受体具有拮抗和激动双重作用[6],所以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另外布托啡诺在剂量范围内(0.03mg/kg~0.06 mg/kg)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7]。
患者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后,患者心率、MAP均有所下降,但是F组变化比B组剧烈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两组实验中均有呼吸抑制现象[8],出现不同程度的SPO2下降,但F组比B组明显,常需要面罩加压给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芬太尼与丙泊酚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些现象,两者相作用明显加深镇静催眠作用[9],F组苏醒时间较B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
F组与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B组的丙泊酚用量比F组少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显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的麻醉中学流动力学更平稳,呼吸抑制更轻,能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10]。
综上所述,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立凤.静脉麻醉在骨科四肢关节闭合复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560-561
[2]王丽君.(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1,10( 19) : 117.
[3]潘宏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 23) :140.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2.
[5]蒙元劲,莫莉,曾琼珍,等.诺扬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2):195-196.
[6]陈伯銮主编.临床麻醉药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7]陈赛丹,邹筱萌.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 2009(S6)
[8]金毅,徐建国,林宁等.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2):700.701.
[9]陈恭达,夏瑞,尹泓,等.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诱导对全麻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
26(12):1032-1 033.
[10]陈恭达,夏瑞,尹泓,等.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靶浓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0):1 281-1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