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第1章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第1章色彩构成概述
学习目标 1. 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及意义。 2. 从色彩研究的发展史中体会 色彩的作用。 3. 领会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之 间的依存关系。 技能要点
区分绘画色彩与构成色彩之间 的异同,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 概念。
案例导入:
瑞士雀巢公司的色彩设计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 他们将同一壶煮好的咖啡,倒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咖 啡罐中,让十几个人品尝比较。结果,品尝者一致认为: 绿色罐中的咖啡味道偏酸,黄色罐中的味道偏淡,红色罐 中的味道极好。如下图所示为现代简装咖啡罐。由此,雀 巢公司决定用红色罐包装咖啡,果然赢得消费者的一致认 同。可见色彩在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和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它将 复杂的视觉表面现象还原成基本要素,通过探讨色彩物理、 生理和心理等特征,运用对比、调和、统一等手段,达到 色彩完美组合的目的,创造美的色彩表现效果,是艺术设 计的基础学科。如下左图、下右图所示的绘画艺术。
绘画中的色彩 保罗·高更 说 教的幻觉(雅各和天使在搏斗)
案例分析
这个主题使他的绘画显得神秘化了。这里的红、蓝、 黑和白色组成的画面,是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条,类 似拜占庭镶嵌画。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也使高更的 艺术风格复杂化了,故史家称它是一种综合主义 (Cynthetism)。高更的这种风格后来还影响了法国的纳比 派和野兽主义。
1.1.2 艺 术 领 域 中 的 色 彩
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这样说过:“对色彩的认真学 习是人类的一种极好的修养方法,因为它可以导致人们对 自然万物内在的必然具有一种知觉力。”如下图所示,色 彩绘画、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文森特·凡·高 罗讷河畔的繁星之夜
皮特·蒙德里安 构图
1.1.2 艺 术 领 域 中 的 色 彩

色彩构成1-3(概述、属性、色立体)

色彩构成1-3(概述、属性、色立体)

第二章、色彩构成要素
一、光源色 二、可见光 三、色彩的两大系别,三大要素及色立体
第二章
光与色
色彩的构成要素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标准光源:1、白炽灯2、太阳 光3、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天的昼光)发出的光,光波的 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 色。
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 颜色。除日光的光谱是连续不间断(平衡)的外,日常生 活中的光,很难有完整的光谱色出现,这些光源色反映的 是光谱色中所缺少颜色的补色。检测光源色的条件:要求 被照物体是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
第一章、概述
一、定义 二、色彩的性质 三、学习应用色彩的要求 四、色彩的作用
第一章
色彩构成与学习
• 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 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 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
• 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 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 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 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
第二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
• 我们采用六种色彩的 理论,因为用六种色 彩排列出的色相表、 色相环,便于阐述色 彩原理,在色相环上 清晰地展现了原色和 补色等色彩关系。即 红、橙、黄、绿、青、 紫六种色组成 。
第二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 • 物理学中,含红、橙、黄、 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 光;含两种以上色彩的光线 称为复色光;含一种色彩的 光线称为单色光。 • 光谱中最明显的色相是红、 橙、黄、绿、蓝、紫六种色 光,色光中红、绿、蓝是最 基本的原色光。 • 原色光混成的品红、黄、青 是间色光。 • 把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 合,可得出变化万千的色光, 其他色光却不能混出三原色 光,将三原色光重叠,则出 现白光。

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必考

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必考

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必考第一章:色彩基础在美术学习中,色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

色彩基础是美术知识的基础,也是美术考试的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色彩的构成要素,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运用技巧。

1. 色彩构成要素色彩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如红、蓝、绿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浅色和深色;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如纯色和灰色。

学生需要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2.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是指不同的色彩之间如何搭配使用,使得画面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效果。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对比、相似和中和。

对比是指在画面中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黑白搭配。

相似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相近的色彩,如暖色系或冷色系。

中和是指在画面中使用中性的颜色,如灰色或米色。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原则,并能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巧妙运用。

3. 色彩运用技巧色彩运用技巧包括:渐变色的运用、色块的运用、线条的运用等。

渐变色是指色彩之间通过渐变的方式慢慢转换,常用于描绘自然和人物脸部的色彩。

色块的运用是指大面积的色块运用,常用于表现建筑和街道等场景。

线条的运用是指通过线条的勾勒来表现画面的纹理和轮廓。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技巧,并在实际绘画中进行灵活运用。

第二章:素描技法素描是指用线条描绘物体形态和轮廓的艺术形式。

素描技法是美术考试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线条、阴影和构图等技巧。

1. 线条技法线条技法是素描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线条的粗细、弯曲和透视等技巧,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逼真感。

2. 阴影技法阴影技法是指通过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阴影的构成方法,如平行阴影、交错阴影等,以及不同材质的阴影表现方法。

3. 构图技法构图技法是指如何将画面中的不同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视觉呈现效果。

学生需要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重点等,以及不同构图方式的应用方法。

第三章:水彩画水彩画是一种以水溶性颜料为材料,使用水作为介质的绘画技法。

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

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1/3/12
2.“构成”是创造的过程,其 本质是从无到有的创造。 “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 造型基础,强调创造方法 论,突出设计思维,因此 也称为“形态构成”。
艺术设计——有目的的构 成
形态构成——没有目的的 纯粹构成
secaigoucheng
3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3.色彩构成的定义:一切构成 行为都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 过程,按照色彩的匹配原则 构筑要素间的和谐关系,创 造出新的、理想的组合形式。 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 色彩构成。
2021/3/12
secaigoucheng
11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为设计色彩,侧重 于主观的抽象、表现,教学 中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色彩理 论知识和配色规律,依靠逻 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训练学生对于形与色的综合 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色彩构成的教学特点
1.注重科学理论
色彩构成的研究以物理学、 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四 个方面的科学知识为依据。
secaigoucheng
9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2021/3/12
secaigoucheng
10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四、写生色彩与色彩构成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写 生色彩与色彩构成同属于专 业基础课,两者对色彩原理 与规律的研究是一致的,但 其侧重点和练习方法有所不 同。
写生色彩为绘画色彩,侧重 客观的再现,表现手法以写 实为主,表现既有的形态, 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 观察能力和用色彩塑造形体 的能力。
代表人物:杜斯伯格、蒙德 里安、维尔莫斯·胡扎等人。
蒙德里安的艺术观点和绘
画风格,奠定了“风格派” 绘画与设计的形式基础, 并集中体现在《风格》杂 志 的 版 式 设 计 上 —— 纵 横 的直线结构,简约的几何 形态,无装饰线字体的有 序排列,表现出强烈的秩 序感和高度的理性特征,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 语言形式。

色彩构成第一章课件

色彩构成第一章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第二章 色彩构成要素 第三章 色彩构成中色色彩对比 第四章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调和 第五章 色彩构成的方法 第六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七章 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
第一章 色彩构成的概述
第一节 关于色彩 第二节 色彩构成 第三节 色彩构成 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二、色彩构成的材料
图1-20 叶筋笔
图1-21 小红毛
第三节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3. 鸭嘴笔
鸭嘴笔(见图1-22)主要用于圆规画圆,在正稿中画直线。使用鸭 嘴笔可随意调节线的粗细。在使用调配好的水粉颜料画彩色的线条轮廓 时可用鸭嘴笔。
图1-22 鸭嘴笔
第三节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一、色彩构成的绘画工具 4.尺类
图1-3 春天 图1-5 秋天
图1-4 夏天 图1-6 冬天
第一节 色彩
色彩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 面(见图1-7~图1-10)。现代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正常人从外 界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 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的界限和区别都是通过色 彩差别和明暗关系得到反映的,而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 的感觉。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 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通过 色彩装饰来美化人们的生活。
图1-11 迪奥橱窗展示色彩运用
图1-12 环境艺术色彩运用
图1-13 室内设计色彩运用
图1-14 导视系统色彩运用
图1-15 公共空间色彩运用
图1-16 包装设计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全套课件-PPT

《色彩构成》全套课件-PPT
2)色彩混合后有颤动感、适合表现光 感。
3)变化混合色的比例后,可以达到使 用少量色彩得到多种配色的效果
空间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规律: 1、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进行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 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不同比例的红/青绿(空间混合)、可分别得 到程度不同的灰红、灰、绿灰。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进行空间混合,产生两色的中间色。 如不同比例的红/青(空间混合)、可分别得到程度不同的红紫、紫、青 紫。 3、有彩色系的色与无彩色系的色经过空间混合,也将产生两色的中间 色。 如:红/灰(空间混合),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红/白(空间混合),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 4、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 混合色应该是细点、细线或小面,同时要呈密集状。点子越小,线越细, 混合出的效果越明显。色彩并置产生空闭混合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必 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
纯度推移
作业:选一种色相做纯度九调练习。要求画面整洁、平整。 每一副图要求7CM×7CM
四、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主要指由色彩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可以是同一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也可以是 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人眼对明度的对比最敏感,明度对比对 视觉影响力也最大、最基本。 将不同明度的两个色并置在一起时.便会产生明的更 明.暗的更暗的色彩现象。如黄色与紫色并置.会很明显地感 觉到黄色比原来更亮,而紫色比原来更暗。同一色彩.当其周 围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其产生的明暗关系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如把一个灰色置于白底之上此时灰色看上去比较暗.而移到黑 底之上.灰色似乎又变得亮了起来。
从色彩学研究上讲,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 度、纯度这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因此, 也叫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构成-第一章

色彩构成-第一章

在光的作用下,人们眼中所感知到的色彩,除了取决于投射光线 的光谱成分和物体的吸收、反射、透射的色光外,还与视觉的接受、 传递系统相关,光线、物体、视觉三者共同造就了一个色彩的世界, 缺一不可。自然界的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但是,只有在光线的照射 下才能呈现色彩。因此,物体的色彩是由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反射、 透射等作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相 貌。
1.3 设计作品
在很多设计作品中,色彩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标志设计中, 同样的图形不同的配色会产生不一 样的视觉感受;在包装设计中,可 以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而分辨出不 同的商品内容。另外,在海报设计 UI 设计和网页设计等领域,色彩 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1 第2章 从认识色彩开始
CONTENTS
用间色与另一种间色或间色与互补的原色配出来的颜色叫复色,也叫第三次色。 其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复色由于调配 的次数更多所以更灰,名称更不确定,一般叫某种倾向。复色色相倾向较微妙、不 明显,视觉刺激度较缓和,如果搭配不当,画面容易脏或灰,有沉闷、压抑之感, 属于不好搭配之色。但有时复色加深色搭配能很好的表达神秘感、纵深感和空间感。 如果我们再把这些间色或复色作不同量的互相混合调配,所产生出来的无数的微妙 颜色,就组合成了万紫千红般绚丽灿烂的色彩世界。 每种复色都包含着三原色,但每种复色所含的原色成分各不相同,因而,在复 色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相。
不同色相色彩的明度、纯度比较
明度有一种单独存在的独立性,在 色彩的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 白摄影只用单一的明度调子来表达 物像,色相、纯度若脱离了明度则 无法完整呈现。红、橙、黄、绿、 蓝、紫六种标准色比较,他们的明 度是有差异的。黄色明度最高,仅 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最低,和黑 色相近。

第1章 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第1章 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人物、自然景色等)。

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

如造型艺术、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多观察、多体验、多搜集是认识色彩的前提。

看一部经典的电影名著,读一本精美的美术画册,观摩一次高水平的设计或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一场好的歌舞戏剧或音乐会,也许是你可以在特定的时空里集中欣赏、玩味和揣摩艺术家们如何在他们的作品重运用色彩的绝佳机会了。

色彩构成的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1.1.2.1 光与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

在整个电磁波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

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