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作者及其代表作。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学会珍惜友谊,勇于面对困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捞铁牛》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小明、小力和胖哥三人为了捞回铁牛,历经艰辛,最终在牛郎的帮助下成功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牛郎、铁牛、捞、艰辛、友谊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讲解,引入《捞铁牛》的故事。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词义。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4.4 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总结故事寓意。
5.2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朗读、回答问题等。
家庭作业评价:生字词书写、课文朗读和总结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活动设计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6.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搜集有关友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案例,以便进行对比分析。
第七章:教学实施步骤7.1 第一步:课堂导入通过展示铁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或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故事,加强记忆。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捞铁牛》教案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恍然大悟”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拓展知识面;(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遇事要镇定、机智,勇于面对困难;(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3.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4. 运用朗读评价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课外资料;4. 录音机、耳机等音响设备(可选)。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铁牛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捞铁牛”的名字;(2)简介捞铁牛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重点句子和生字词;(2)讲解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浮力原理。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评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点评、讲解。
5. 拓展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捞铁牛的方法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鼓励。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4篇)《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一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
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齐读第六自然段。
捞铁牛一等奖教学设计

捞铁牛一等奖教学设计《捞铁牛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捞铁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了捞铁牛的过程,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重点突出。
【学情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老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8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栓、浮、绷、拔、拖”等动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铁牛你们见过吗?出示铁牛图片认识铁牛,学习“笨重”一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铁牛有关的课文。
(出示课题:捞铁牛)学习“捞”字。
二、质疑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课题。
看了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三、播放课文朗读读音,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
四、布置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2、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的故事内容。
3、学生质疑。
六、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1、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2、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么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进行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七、交流讨论上述问题,深入读文。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交流讨论第一个问题。
说说“议论纷纷”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人民会议论什么呢?指导读和尚说的话。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捞铁牛篇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捞铁牛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

2024年《捞铁牛》小学语文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为课文《捞铁牛》,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在河边捞铁牛故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珍惜集体荣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提取文章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孩子们在河边捞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或觉得有意义句子,做好标记。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理解生字词。
b.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讲解答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1. 为什孩子们要捞铁牛?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哪些困难?3. 孩子们是如何成功捞出铁牛?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1. 孩子们要捞铁牛是为让村子里交通更便利。
2. 捞铁牛过程中,孩子们遇到铁牛太重、河水湍急等困难。
3. 孩子们通过团结协作,成功将铁牛捞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但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a.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难点: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的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
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
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
然后:
再:
又: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
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
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
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