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加工主要核心技术和设备

合集下载

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技术

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技术

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技术膨化玉米粉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玉米粉加热至高温高压状态下,使其发生膨化现象,产生空气泡,形成膨化产品。

与传统的玉米粉相比,膨化玉米粉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容重和更好的可溶性。

加工流程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膨化、干燥和包装三个步骤。

膨化膨化是膨化玉米粉制作的核心工艺,也是最具有技术难度的环节之一。

膨化的过程中玉米粉会发生蒸汽膨胀和放气现象,因此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控制蒸汽的产生和释放。

批次膨化法批次膨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膨化方法,适用于小型生产厂家。

其操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将玉米粉加入混合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使玉米粉充分吸水。

2.热风流化: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粉通过输送带送入流化床,利用加入的热风进行烘烤和膨化。

3.分离膨化粉:流化床中的膨化玉米粉会随着气流进入分隔器中,然后在筛网的作用下分离出膨化产品。

4.干燥:将分离出来的膨化玉米粉送入烘干机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连续式膨化法连续式膨化法是一种高效的膨化方法,可适用于大型生产厂家。

其操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同批次膨化法。

2.进料: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粉通过输送带送入料斗中,然后由挤压泵将玉米粉加入膨化器。

3.膨化:膨化器中加入适量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玉米粉迅速膨胀。

4.分离膨化粉:膨化器中的膨化玉米粉会随着气流进入分离器中,然后在筛网的作用下分离出膨化产品。

5.干燥:同批次膨化法。

干燥干燥是将膨化玉米粉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换热器干燥法换热器干燥法是一种节能效果较好的干燥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1.运输:将膨化玉米粉通过输送带或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干燥系统。

2.预热:利用换热器对膨化玉米粉进行预热,使其含水量降至5%以下。

3.烘干:将预热后的膨化玉米粉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管式烘干法管式烘干法是一种适用于小型生产厂家的干燥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1.运输:同换热器干燥法。

2.烘干:将膨化玉米粉放入管式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鲜湿米粉》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鲜湿米粉》
二、标准制定的意义;
米粉类产品是我区特色食品,更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主食产品,随着国家对食品监管的重视和当前技术的发展,我区先后制定了DBS45/020-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鲜湿米粉》、DBS45 017-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糙米鲜湿米粉》、DBS45032-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鲜湿米粉》等三个重要的鲜湿类米粉地方标准,对维护我区食品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监管部门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区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彻底整顿米粉生产秩序,从抓源头开始提高食品监管效率、维护广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有必要对我区鲜湿米粉类标准进行规范化梳理,督促米粉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以及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相关要求和规定组织生产,确保我区人民食用米粉的安全。合理规范鲜湿米粉类产业发展,促进鲜湿米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的行为,使我区的米粉行业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五、标准的制修订原则
本标准的修订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实用原则。在尊重科学、紧密结合实践、广泛征求意见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贴米粉生产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二是协调性原则。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符合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要求。三是因地制宜原则。标准的修订坚持从我区米粉生产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区米粉生产企业的现状和技术条件,在符合实用、经济的同时,确保米粉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行性。
8.无机砷指标与GB2762相一致,指标为≤0.2mg/kg,我们监测113份样品,最高为0.1mg/kg,平均值为0.03mg/kg,最低值为未检出,考虑到我国大米重金属污染现状,所以保留该项目。(详见附表1)
9.总汞的指标定为≤0.01 mg/kg,我们监测113份样品,检测值均未检出(GB/T 5009.17中原子荧光检测法的检出限为0.15ug/kg),从检测结果来看其检测值均比较小,近年全区的检测结果来看也从未有总汞超标事件,所以该项目取消。(详见附表1)

《农产品加工工程》课件

《农产品加工工程》课件
水产品加工需要经过清洗、去鳞、去内脏、腌制、干燥、包装等工序,以确保产品 的质量和口感。
中药材加工
中药材加工是农产品加工工程 中新兴的应用领域之一,主要 涉及中药材的提取、浓缩、干 燥等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将原 始的药材转化为可直接使、清洗、干燥、炮制等工序,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害化处理
对无利用价值的副产物进 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 境造成污染。
副产物再利用
将有价值的副产物进行再 加工或提取有效成分,实 现资源化利用。
03
农产品加工工程的应用领域
粮油加工
粮油加工是农产品加工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01 ,主要涉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
加工。
粮油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的粮食转化为各种 02 形式的食品,如面粉、米粉、食用油等,满足人
畜禽产品加工
畜禽产品加工主要涉及肉、蛋、 奶等畜禽产品的加工。
畜禽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将原 始的畜禽产品转化为各种形式的 食品,如肉制品、乳制品、蛋制
品等。
畜禽产品加工需要经过屠宰、分 割、冷却、干燥、包装等工序,
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水产品加工
水产品加工主要涉及鱼、虾、贝类等水产品的加工。
水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的水产品转化为各种形式的食品,如鱼片、鱼糜、 虾仁等。
质量控制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加工 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
安全保障
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 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追溯。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加工过程中 不引入有害物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农产品加工的副产物综合利用
副产物分类
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 物进行分类,评估其利用 价值。

谷物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谷物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谷物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前言与背景谷物加工行业的历史演变可追溯至史前时代,人类最早的农业活动便涉及谷物的种植与加工。

随着文明的进步,谷物加工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石磨到今天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谷物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究谷物加工行业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谷物加工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影响深远。

在社会层面,高效便捷的谷物加工技术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经济层面上,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层面,谷物加工技术与食品科学、生物科技、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行业核心概念与分类谷物加工行业核心概念谷物加工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谷物的物理状态和营养成分的过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谷物的清理、去壳、磨粉、漂白、烘焙和成型等步骤。

谷物加工产品涵盖了从初级加工的谷物到大米、面粉、玉米粉、面包、饼干等各种食品。

行业分类及特征1.小麦加工:小麦粉是烘焙业和面食加工业的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

小麦加工技术包括磨粉、筛分、混合、发酵等过程。

2.稻米加工:稻米加工主要包括去壳、去碎米、抛光、分类等步骤。

技术进步使得精米加工更加精细化,市场潜力大。

3.玉米加工:玉米加工产品多样,包括玉米粉、玉米片、玉米油等。

玉米深加工在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4.其他谷物加工:如高粱、大麦、燕麦等,这些谷物的加工相对小众,但具有特定的营养价值和市场。

应用领域及市场潜力谷物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饮料工业、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谷物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交叉与融合谷物加工行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表现在生物技术在谷物种植中的应用、食品科学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环保技术在减少加工废弃物方面的应用等方面。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第 1丨 卷 第 4 期 202丨年4 月
农 业 T. 程
Agricultural Kngineering
Vol.ll No.4 Apr. 2021
中丨却农机院科研成果:
薯类主食化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 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商品质量控制技术
加快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 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 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等问题。
( 3 ) 通过种子图谱特征的多维量化分析实现邻近色种子
( 5 ) 研制智能化种子加工成套装备,集成低损加工、包 高通量精准选别。利用双目三维重建和光谱大数据技术实现
衣丸化、无损输送、智能控制等绿色、节能、智能配套设备, 了种子中异色、杂质和不合格种质的分选;3 6 0 ° 可见红外多
实现加工工艺过程设备高度集成、远程多参数同步测试和多 点实时控制,建 立 7 大农作物种子加工新工艺技术体系与标
类发酵与非发酵食品、薯类鲜切及复配烘培、区域特色、挤 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种子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
压方便食品等生产线,开展了专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低 和全产业链机械化,可提供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和整体解决方
损贮藏、生粉加工、薯类主食加工的中式厨房及产储加工一 体化集成示范。
案 ,商品种子的精加工率达到1 0 0 % 。 我 国 农 作 物 种 子 加 工 过 程 中 存 在 高 损 伤 、不 标 准 、带病
1 . 成果主要内容 针对增值减损、节能降耗、自动高效、质量保障、低成 本 消 费 等 目 标 ,开 展 了 薯 类 产 后 储 运 减 损 、全 粉 生 粉 加 工 、 薯类主食升级、原薯主食制品、挤压重组方便食品加工关键 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 ( 1 ) 形成主食加工原料标准化保障技术和储运加一体化 模式。建立了主食加工品种筛选指标体系,选出了适宜加工 品种,优化了高产高效机械化区域栽培规范,开发了内外部 品质检测及基于储期生理变化特征的远程智能控制农户型贮 窖 、规 模型贮库,并进行示范应用。 ( 2 ) 开发高占比薯类主食加工新工艺和食品。以鲜薯、 生全粉及熟全粉为原料,优化了褐变抑制、配方专用粉标准 图谱、质构成型、品质改良、智能醒发、高湿糊化、低温复 水 、挤压与重组等工艺技术;开 发 了高占比薯类发酵类(馒 头、面包等)、非 发 酵 类 (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鲜切、 烘 焙 、蒸 煮 、地 域 特 色 与 营 养 薯 泥 等 鲜 薯 复 配 制 品 ,薯类方 便 面 (粉丝、米粉>、方便粥、重组米等挤压食品。 ( 3 ) 研制核心装备。突破了品质检测、低破损净理、细 胞 防 损 、组 合 节 能 干 燥 、构 型 防 粘 、 智 控 醒 发 、复 合 压 延 、 挤压膨化、模压成型等核心技术。创制了甘薯高温愈伤、除 土净理、缺陷与品质检测分选、机械与蒸汽低损耗去皮、淀

机器人舂米机知识点总结

机器人舂米机知识点总结

机器人舂米机知识点总结一、机器人舂米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舂米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它可以自主地进行米粒的舂打工作,并且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操作。

机器人舂米机可以大大提高米粒的舂打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同时也能够保证米粒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机器人舂米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传统机械式舂米机、电动式舂米机和智能化舂米机。

二、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驱动装置和舂打装置。

传统机械式舂米机通过传动带或链条来传递动力,将机械能转换为舂米能力,从而实现米粒的舂打。

电动式舂米机则通过电动机带动舂打装置,实现米粒的舂打。

而智能化舂米机则通过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舂打过程。

此外,机器人舂米机通常还配备了清理、筛分和包装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米粒加工生产线。

三、机器人舂米机的重要零部件1. 驱动装置:包括传统机械式舂米机的传动带、链条和齿轮,电动式舂米机的电动机,以及智能化舂米机的伺服电机。

驱动装置是机器人舂米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2. 舂打装置:包括舂杆、拍板和舂盘等部件。

舂打装置是机器人舂米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和结构直接影响了米粒的舂打效果和产量。

3. 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和PC等组成部件。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舂米机的大脑,它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来自动控制机器人舂米机的运行和操作。

4. 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扫帚、吸尘器和气刀等部件。

清理装置能够及时清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区域,保证米粒的卫生和食品安全。

5. 筛分装置:包括筛网和振动器等部件。

筛分装置能够将舂打后的米粒进行筛分,分离出不同规格的米粒,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6. 包装装置:包括包装机、称重器和输送带等部件。

包装装置能够将筛分后的米粒进行包装,便于存储和运输。

四、机器人舂米机的特点和优势1. 机器人舂米机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高米粒的舂打效果和产量。

搓丝机工作原理

搓丝机工作原理

搓丝机工作原理简介搓丝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将原材料转化为细丝状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搓丝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搓丝机主要由电动机、传动系统、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等组件组成。

1. 电动机搓丝机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运转。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由传动带、轴承和传动轴组成。

电动机通过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传动轴带动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运转。

3. 切割装置切割装置是搓丝机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由一系列切割刀和固定刀组成。

切割刀固定在转动的轴上,固定刀固定在搓丝机的壳体上。

当原材料通过切割装置时,切割刀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而固定刀负责保持切割刀的位置稳定。

4. 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将被切割成细丝状的产品从切割装置转移到下一工序的设备。

它通常由输送带或输送机构组成,以确保产品的顺利传输。

工作流程搓丝机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原材料进料:将待加工的原材料投入到搓丝机的进料口。

2.切割过程:原材料通过传动装置被输送到切割装置。

切割刀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而固定刀保持切割刀的位置稳定。

3.传送产品:被切割成细丝状的产品通过输送装置被传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

4.重复操作:继续添加原材料,并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完成所需数量的产品。

应用领域搓丝机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等。

在纺织行业,搓丝机常用于纺纱工序,可以将棉花、羊毛等原材料转化为细丝状的纱线,用于织布等纺织加工。

在食品加工行业,搓丝机常用于米粉、面粉等食品原料的加工过程,将原材料搓成细丝状,以满足特定食品的制作需求。

在塑料加工行业,搓丝机主要用于将塑料制品回收后进行加工处理,将废塑料转变为可再利用的细丝。

结论搓丝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通过传动系统和切割装置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的产品,并通过输送装置将产品传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中。

搓丝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等行业中,为生产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关于编制大米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大米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大米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大米粉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大米粉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大米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米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大米粉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大米粉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大米粉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大米粉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大米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 - 1 - 第1章大米粉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1.2.3 厂址 ..................................................................................................... 9§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1.2.5 环境保护 ............................................................................................. 9§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大米粉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3.2 市场预测 ................................................................................................... 15§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5§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6§3.2.3 价格预测 ......................................................................................... 16§3.3 市场推销战略 ........................................................................................... 16§3.3.1 推销方式 ......................................................................................... 17§3.3.2 推销措施 ......................................................................................... 17§3.3.3 促销价格制度 ................................................................................. 17§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 17§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7§3.4.1 产品方案 ......................................................................................... 17§3.4.2 建设规模 ......................................................................................... 18§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 18第4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 19§4.1 资源和原材料 ........................................................................................... 19§4.1.1 资源评述 ......................................................................................... 19§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 19§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 20§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 20§4.2.1 自然条件 ......................................................................................... 21§4.2.2 基础设施 ......................................................................................... 21§4.2.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 22§4.3 厂址选择 ................................................................................................... 22§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 22§4.3.2 厂址推荐方案 ................................................................................. 23第5章工厂技术方案 ............................................................................................. 25§5.1 项目组成 ................................................................................................... 25§5.2 生产技术方案 ........................................................................................... 25§5.2.1 产品标准 ......................................................................................... 25§5.2.2 生产方法 ......................................................................................... 25§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 26§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 26§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26§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 27§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 27§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27§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 27§5.3.3 仓储方案 ......................................................................................... 28§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 28§5.4 土建工程 ................................................................................................... 28§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 28§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 29§5.4.3 建筑材料 ......................................................................................... 29§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 29§5.5 其他工程 ................................................................................................... 29§5.5.1 给排水工程 ..................................................................................... 29§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 29§5.5.3 地震设防 ......................................................................................... 30§5.5.4 生活福利设施 ................................................................................. 30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1§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1§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1§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 31§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 31§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 31§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31§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31§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32§6.1.8 交通运输情况; ............................................................................. 32§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粉加工核心技术和设备
米粉,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而不是词义上理解的以大米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状物料。

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

东莞陈辉球米粉设备作为我国综合实力强的米粉机厂家,专业从事米线技术(米粉技术)研究推广和米线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

陈辉球董事长以十几年米线生产(米粉生产)实际经验为基础,结合大家的经验和智慧,在多家高校的专家教授指导下,经过反复实验研发,我们总结出一整套理想的工艺技术组合,研制出全自动方便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粉丝生产设备、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水鲜粉生产设备、全自动直条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东莞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即食米线生产设备、全自动米排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波纹粉生产设备等米面机械,陈辉球米粉设备所生产的米粉,属纯天然食品,外观洁白光滑、晶亮剔透、条形挺直、粗细一致,久泡不散、久煮不断、口感爽滑、营养丰富。

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的重大突破,整套工艺的全线贯通,加上对应设备的无缝连接,使米线生产全程自动化,这是行业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和进步,从此米线生产有了标准工艺和
设备,行业发展将装上核发动机。

一、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
〈一〉超级挤丝机:
1、将米粉熟化组织再造和挤压出丝三项功能完全分开,独立运行,确保每项功能均达到极致;
2、质量机制:
确保熟化度达95%以上,确保粉丝粗细均匀;
3、成本机制:
人工成本很低,能耗成本较高,但为总成本下降奠定基础;
4、自动化机制:
·全程自动化的起点和基点;
·特殊技术和动力配置,确保粉丝挤出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均匀一致;
〈二〉滚压松丝机:
1、根据粉丝粘接特点,采用错位松丝原理,实现逐根连续松丝,松丝率达99%以上;
2、质量机制:
粉丝浸水量很低,烘干难度下降,烘干质量上升。

3、成本机制:
同上,烘干成本下降;
4、自动化机制:
受控规则松丝,便于后续操作。

〈三〉高频离散机:
1、这是一项非常精巧的技术和设备,原理为本公司专利技术,在此不便多讲;
2、质量机制:
让每块粉饼的粉丝充分离散混乱,这样有利于定型均匀,饼形饱满,更有于后续烘干中的热空气穿透,不会产生烘干中的顽固“湿心”,让烘干更快更易;
3、成本机制:
同上,烘干成本下降,不良品损耗下降;
4、自动化机制:
这是自动化中的一道核心工序,粉带中的粉丝被一堆堆定量分离出来,传统工艺中的抓粉称量工序在这里被机器自动完成了。

〈四〉成型机:
1、这又是一项完全超常规的技术和设备,原理不方便讲;
2、质量机制:
粉丝的筋力和咬劲在这里得到极大加强,糊汤几乎被完全杜绝,粉饼被快速固化为标准形状,没有毛刺,为网带烘干和自动包装打下基础;
3、成本机制:
本身要增加能源成本,但为烘干节约能源成本,更为包装节约人工;
4、自动化机制:
这是自动化中最核心工序,粉丝在这里被自动固化定型,外形规则饱满,没有毛刺。

〈五〉网带烘干机:
1、网带运行,粉饼反复翻边,超低温大风量慢速长时间烘干
2、质量机制:
基于上诉工艺,粉饼烘干合格率达100%,且有弹性,咬劲好,绝不脆碎断条;
3、成本机制:
本身含水量低,加上定型机又逼出部分水份,再加上这种烘干工艺,烘干成本很低。

二、五大优势:
〈一〉全程自动化:
1、优势描述:
从大米投料到成品装箱实现全程机械自动化,只需配置少量工人监视生产线运行。

2、优势由来:
①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突破;
②全套工艺技术及参数的完美配合;
③设备设施的无缝连接。

3、优势效应:
①用工很少;
②管理简单;
③质量优秀,均匀稳定;
④成本大幅降低。

〈二〉用工很少:
1、优势描述:
单班全程只需配置18个工人,另按1+1+1+1配置基层管理人员(一个班长、一个品管、一个物料、一个机修),总共22人一个班,两班44人,比较现行状况,可节约80—100人。

2、优势由来:
全程自动化,生产均由机器完成,工人只是操作机器,监视机器运行。

3、优势效应:
①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可达65%—70%;
②工人年龄要求可适度放宽,工资可适度提高,加上劳动强度大降,工人很好招聘,也好管理,更好稳定;
③在当今用工环境下,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三〉管理简单:
1、优势描述:
由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设备密集型,生产现场管理也由管人转为管机器,管理人员大大减少,管理难度大大减弱,相应生活管理,劳动法律管理也一并简化;
2、优势由来:
人多了,管理自然复杂,管理成本自然很高,特别是人都有思想情绪,都会累,都会走神,所以产品质量都会因此受影响而波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反之,用机器代替人,人少了,机器多了,则管理简化,管理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均匀稳定,消费者满意度也会稳定上升,从而有力支持市场推进;
3、优势效应:
①成本下降;
②质量均匀稳定;
〈四〉质量提高,均匀稳定:
1、优势描述:
产品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均匀稳定性;
2、优势由来:
①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
②全程自动化;
③基本消除人为不稳定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优势效应:
产品力大增,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产品本身广告力和营销力大大增强,销售难度越来越小,销量越来越大,品牌随之上场。

〈五〉成本大幅下降,优势明显:
1、优势描述:
产品成本下降幅度较大,可达10%—15%
2、优势由来:
①人工成本下降;
②管理成本下降;
③物料耗损下降;
④事故成本下降;
3、优势效应:
产品毛利空间明显上升,市场操作空间和盈利能力明显上升,竞争优势明显。

〈六〉综合说明:
五大优势又归结到生产力优势和产品力优势,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财务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