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终审稿)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终审稿)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终审稿)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5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学会用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 根据ΔS=aT2,判断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根据ΔS=aT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基本仪器使用

(1)打点计时器(电磁式、电火花式)是

一种通过在纸带上周期性打点来记录时

间的仪器,若打点周期为T,则纸带的

运动时间t等于打点间隔数n与T的乘

积,即t=nT.与它配套的器材有: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等.

(2)研究物体运动的常用实验方法:利用纸带记录物体的运动,通过分析纸带的打点情况来把握物体的运动.

三、实验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4~6 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220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打一次点.当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这些点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发生相应位移所用的时间,据此可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

(2)根据ΔS=aT2,判断物体的运动

①若ΔS=S2-S1=S3-S2=…=aT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n =

S

n

+S

n+1

2T

例如:v

4=

S

4

+S

5

2T

(3)用打上点的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测各段长度时,不要用短尺分段测量,而是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量出各计数点到第一个计数点的距离如图.

①逐差法求加速度用

S4-S1

S5-S2

S6-S3

求出三个加速度,后求平均值。

②图象法求加速度

用v

n =

S

n

+S

n+1

2T

求出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

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四、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五、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

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

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使用,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也就是T=×5 s= 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标明的点0,1,2,3……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

S1,S2,S3.

(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出a1、a2、a3的值,注意T=×5 s= s.

(7)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六、注意事项

1. 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

2. 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3. 要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并且每打完一条纸带,应及时切断电源.

4. 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择点间间隔较大的一段内的点作为计数点不必把打的第一个点作为计量起点,并做好标记供分析用,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使T= s).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6

5. 将纸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米尺测量任一计数点到基准点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下一位.

例1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电压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火花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电压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实验者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将每隔3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为________ s;如果在测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如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小于50 Hz ,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设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则下列关系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

A .a =(s 2-s 1)/T 2

B .a =(s 4-s 1)/3T 2

C .a =[(s 3-s 1)+(s 4-s 2)]/4T 2

D .a =[(s 4-s 1)+(s 5-s 2)+(s 6-s 3)]/9T 2

2.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6个点为一组编号,对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判断正确的是( )

A .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 s

B .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 s

C .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 s

D .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 s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某张纸带上的点不清晰,可能是因为以下的哪个原因( )

A .通的是直流电

B .没有用复写纸

C .点针过长

D .点针稍短

4.通过观察某次运动所拍摄的频闪照片,发现照片上相邻物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下列对物体所做运动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当时一定做匀速运动

B .物体当时可能做匀速运动

C .物体是先加速,再减速运动

D .物体是先减速,再加速运动

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________.(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无滑轮的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7.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 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

=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时速度大小为v

4

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图(b)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2 s 和×10-3 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其示数如图(c)所示.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

1

=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

时的速度v

2

=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

1和v

2

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

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9.如下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

10.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

(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___.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1 . D 2. B 3. D 4. C 5. ACD 6.解析: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C中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平板平行,D中应先断开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停止工作,E 属于多余步骤.应补充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H,断开电源,整理好器材.正确合理的顺序应为B、F、C、A、D、G、H.

7.解析:v

4=

x

5

-x

3

2t

=错误! m/s=0.405 m/s

x′

1=x

1

=0.0140 m,x′

2

=x

2

-x

1

=0.0215 m

x′3=x 3-x 2=0.0290 m x′4=x 4-x 3=0.0370 m x′5=x 5-x 4=0.0440 m x′6=x 6-x 5=0.0515 m

a =x′4+x′5+x′6-x′1+x′2+x′3

9t 2

=错误! m/s 2 =0.756 m/s 2. 答案:

8.解析:(1)d =10 mm +0.05 mm ×2=10.10 mm =1.010 cm.

(2)v 1=d

t 1=错误! m/s =1.0 m/s

v 2=d

t 2

=错误! m/s =2.5 m/s.

(3)v 1、v 2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

答案:(1) (2) (3)平均速度 滑块

9.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需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点的距离,需要刻度尺,选D.

(2)由公式v 2

=2gh ,如绘出v 22

-h 图象,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答案:(1)D (2)v 2

2

-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

10.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A 纸带时,加速度

a =Δx T 2=x 2-x 1

T

2=错误! m/s 2=0.6 m/s 2.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x 5-x 2

3T 2

则4、5两点间隔为:

x 5=x 2+3aT 2=×10-3 m +3××0.12 m =54×10-3 m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 答案:(1)C (2)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课时安排: 实验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

东营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212 ·t t L a t t +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 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2 12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探究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2、了解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3、探究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的作用。 4、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小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怎样分析处理实验获取的数据并得到实验结果。 【知识精讲】 一、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当交流电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电火花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3、如何应用打点计时器探究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方法1、课本中已经说明,不在赘述。 方法2、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求相邻位移的Δs 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s1、s2、s3…… (1)若s2-s1=s3-s2=……=s n-s 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s2-s1=s3-s2……=s n-s n-1≠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实验中,只要近似相等即可证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证明:相邻点之间的位移s1、s2、s3……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设为T (如果认为T不太小,可取6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即以6个点为一段划分纸带,每段的时间间隔就是6个点对应的时间间隔,即5×=,这样计算简单,因此只要s1、s2、s3……各段的时间相同即可) 那么s1=v1T+ s2=v2T+ 故Δs1=s2-s1=(v2-v1)T 又v2-v1=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

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江苏省扬州市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12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s时两车相遇 B.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 C.0~12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甲车的位移为48m,乙车的位移为40m,因在t=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4s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所以t=4s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故AB错误; CD.0~6s,甲的位移为60m,乙的位移为54m,两车第二次相遇,6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12s时,甲的位移为84m,乙的位移为72m,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12s之前,所以在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的轻2.如图所示,水平线OO'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 h 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t t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答案:B 2.正在匀加速沿平直轨道行驶的长为L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度为L的桥.车头驶上桥时的速度为v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列车过完桥时的速度为( ) A.v1v2 B.v21+v22 C.2v22+v21 D.2v22-v21 答案:D 3.(2011年高考天津理综)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的位移是5 m B.前2 s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答案:D 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 A.3 s B.4 s C.5 s D.6 s 答案:A 5.(2012年模拟)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 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 A.2 cm B.0.98 cm C.4 cm D.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 答案:B 6.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 ) A.v m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 B.v 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C.a1、a2须是一定的 D.a1、a2必须满足a 1 ·a2 a 1 +a2 = 2v t 答案:AD 7.(2011年高考理综)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s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s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s t1-t2 t 1 t 2 t 1 +t2 B. Δs t1-t2 t 1 t 2 t 1 +t2 C.2Δs t1+t2 t 1 t 2 t 1 -t2 D. Δs t1+t2 t 1 t 2 t 1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课时为2学时,这是第1学时——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错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及易错题目和答案 1.如图甲所示,某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机记录 了他行走过程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指出在图乙中能接近真实反映该同学运动的v -t 图象的是(A ) 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 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 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 正确的是(B ) A . 0~t 1 12v v < B . 0~t 1 2 1v v > C . t 1~t 2 122v v v +< D . t 1~t 2, 2 21v v v +> 3.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CD )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 D .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4. 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1.5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A )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且不超速,则汽车可以在绿 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并要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 线,则汽车一定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 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在距停车线5m 处开始减速,则汽车刚好停在 停车线处 5.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 甲 t 00乙 t A B C t t D v 0v v v 甲 图5-14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 一、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 △s=s2-s1=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有 s5-s2=s6-s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21 4 13T s s a - = 22 5 23T s s a - =……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 (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点下面标明B,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C,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近打点计时器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 m/s ,加速度是1 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 m/s ,加速度是6 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 m/s ,加速度是2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A 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 B .通过A 点前1 s 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 C .通过A 点后1 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 1、a 1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 2、a 2 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 B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同 C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 D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 4.小球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是1 m ,在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是2 m ,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在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 m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这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 .小球在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3 m/s C .小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D .小球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 s 1 2 v v t

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目的:利用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特点,根据纸带记录的点研究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 2.探究过程: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原理如图2-1-1所示,请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根据原理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_______后,再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且所有点都在同一直线上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标上O,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在选好的开始点后面每打五次点取一个点,这个点叫做计数点,并标明1、2、3……(如图2-1-2所示),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就是T=5×0.02s=0.1s。距离分别是x1、x2、x3…… (4)增减所挂的钩码数,重复实验步骤(2)~(3),再做两次实验. 3.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计数点间距离x1、x2、x3……和相对应的时间,根据第一章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1 =(x1+x2)/ 2T、v2 =(x2+x3)/ 2Tt……其中T=0.1s;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 =Δv/Δt计算出小车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运用描点法画v-t图象:在科学上,为了描述实验中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先将其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拟合”这些点,使画出的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发现某一个点离散得较多,远远偏离了拟合曲线,则说明此点反映的实验数据存在问题,应重做这一步实验或舍去此点。 (3)作出v-t图象,图线的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4.注意事项 ⑴如使用打点计时器,那么它必须接在6-8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如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须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 ⑵实验时,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待工作稳定后再让纸带运动。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小车速度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Ⅰ、实验操作 实验中应注意: ⒈实验物体在桌面摆放平整:左右水平,前后水平; ⒉若有必要,适当把桌面垫斜,以免挂的钩码太轻拖不动小车:平衡摩擦力; ⒊先通电打点计时器,后放手是小车运动; ⒋多次测量:重复2-3次,选择清晰的一组) ⒌注意小车、限位孔、纸带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纸带发生倾斜与限位孔的旁边发生摩擦,增大摩擦对实验的误差 Ⅱ、数据处理 1.选点(选看得清的点开始为计数点) 2.计数点:每间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等时间间隔的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Ⅲ、作图原则 ⒈剔除偏差较大的点(排除实验当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⒉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或曲线尽可能地穿过更多的点 ⒊尽可能地让未能落到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第二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加速度的角度出发a=△v/△t=(v-vo)/t 推出v=vo+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式 例题: 1、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是多少km/h 17m/s=61km/h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是s,若物体通过这段时间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 2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 v 2 C、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v2 D、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2 (为了不引发它的特殊性,使它初速度为Vo作图,做出t/2,讨论中间位置,讨论匀加速和匀减速的情况) 3、木块从静止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整个过程经过 10s,那么斜面长4m,水平面长6m,求(1)木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各多大 4、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是6m/s,必须在2s内停下,汽车行驶最高速度不得超过多少 5、汽车的初速度Vo=12 m/s,做加速度大小a=3 m/s2的减速运动,求6s后的速度和位移。 今天我们介绍了加速度,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它们图像关系,以及运用它们解题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完整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体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我们在力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在电磁学中、原子物理中研究带电粒子的运动时都需要的重要规律,因此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反复地体会怎样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和匀速度运动的几个公式,去分析题意,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明确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求的物理量”。 要特别给学生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适用于许多运动的情况,因此要牢记描述匀变速运动的几个规律,并要能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运动的特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加速度。 同时要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了解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我们不仅可以用代数法──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几何法──图象表示。图象可以根据公式作出,公式也可以从图象中推导出来。两种形式,相互联系,它们在实质上都是表示了函数间的变化规律。 【指点迷津】 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大类。这两类运动关键决定于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

利用上述规律解题时应注意: 1.要认清研究对象,并准确地判断它在指定的研究范围内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加速或减速;是初速为零或不为零的匀加速;是末速为零或不为零的匀减速等。 2.在上述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尽可能画出草图,从未知量联系已知量,选择适当的公式解题。 3.在公式中除t外,其余四个物理量都是矢量,在计算中υ0总是取正值,a、s、υt跟υ 方向相同的也为正值,跟υ0方向相反的为负值、但a因考虑了与υ0同向时在公式中a项前为+号,与υ0反向时在公式中a项前为-(项)号,所以a取绝对值代入公式。 4.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殊性,如追及、相遇,或者物体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时的转折点。根据题目中的这种特殊性来列出有关的方程组。 5.公式υ υυ = + 2 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状况,且为0时刻到t时刻的中点时刻 的瞬时速度。在应用平均速度解题时,有时要简单得多。 6.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特例。 7.h=υ0t+1 2 gt2系位移公式,可反映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以抛出点为0点,原点 以上h>0,落回原抛出点h=0,落至原点以下时h<0。 8.掌握解题的一些技巧: (1)可从运动学基本规律中导出一些推论: A.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时间t成1:2:3:……倍增长时,其位移成12:22:32:……规律的整数比。 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成1:3:5……规律的整数比。 C.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常数△S=aT2(2)利用υ—t图象解某些运动问题,可以使问题很简捷。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1.能应用自由落体的有关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例: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下落的高度为20米时瞬时速度为,经历的时间为。(取g=10米/秒2) 分析:根据已知和求可看出,已知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加速度为g,υ0=0,又知下落高度h,求末速υt。这样h、g已知,υt未知,则可看出可利用υt2=2gh公式求解。 求经历时间是未知t,已知h、g、υt,所以利用运动学的任一规律都可求出。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 第I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s 末到达C 点并关闭发动机匀减速前进,再经6s 到达B 点停止.已知AB 长为30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为3m/s B . 通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为6m/s C . A C 段位移为15m D . 汽车在AC 段平均速度大于CB 段平均速度. 2、火车以速率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 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做匀减速运动,该加速度大小为a ,则要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的关系为( ) A. 22122v v a s -≥ B. 212v a s ≥ C. 222v a s ≥ D.212()2v v a s -≥ 3、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2m ,B 、C 之间的距离l 2=3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 A . m B . m C . m D . m 4、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开始沿 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 A .x =3 m B .x =8 m C .x =9 m D .x =14 m 5、a 、b 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时,两车间距为s 0,在t =t 1时间内,a 车的位移大小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小车速度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Ⅰ、实验操作 实验中应注意: ⒈实验物体在桌面摆放平整:左右水平,前后水平; ⒉若有必要,适当把桌面垫斜,以免挂的钩码太轻拖不动小车:平衡摩擦力; ⒊先通电打点计时器,后放手是小车运动; ⒋多次测量:重复2-3次,选择清晰的一组) ⒌注意小车、限位孔、纸带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纸带发生倾斜与限位孔的旁边发生摩擦,增大摩擦对实验的误差 Ⅱ、数据处理 1.选点(选看得清的点开始为计数点) 2.计数点:每间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等时间间隔的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Ⅲ、作图原则 ⒈剔除偏差较大的点(排除实验当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⒉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或曲线尽可能地穿过更多的点 ⒊尽可能地让未能落到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第二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加速度的角度出发a=△v/△t=(v-vo)/t 推出v=vo+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式 例题: 1、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是多少km/h? 17m/s=61km/h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是s,若物体通过这段时间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__专题复习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提纲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 Ⅰ、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 匀减速:a<0) (2)2 o t v v v +=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o t+at 2/2(匀减速:a<0) (4)位移推论公式:22 02t S a υυ-= (匀减速:a<0)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D s = aT 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Ⅱ、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 (1)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始末速度的关系: v S/2 =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2 s t v v < 。 (3)以加速度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Δs =s Ⅱ-s Ⅰ=s Ⅲ-s Ⅱ=…=s N -s N -1=aT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比例关系:(T 为时间单位) ①1T 末、2T 末、3T 末…的速度比: v 1∶v 2∶v 3∶…v n =1∶2∶3∶…n ②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的位移比: s 1∶s 2∶s 3∶…=12∶22∶32∶…n 2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比: s Ⅰ∶s Ⅱ∶s Ⅲ…=1∶3∶5…∶(2n-1) ④从计时开始起,物体经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1∶(2-1)∶(23- )∶…∶1--n n 重要说明: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必须特别注意其特性: (1)求某时刻的速度或位移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倒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详见必修1第一章x —t 图象和v-t 图象相关内容。要重视v-t 图象的物理意义,如图象中的截距、斜率、面积、峰值等所代表的物理内涵。 加速运动条件:v 方向与a 方向相同; 减速运动条件:v 方向与a 方向相反;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A ) Ⅰ、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即a=g 。从静止开始,即υ0=0 (3)运算规律:υt =gt ;S=gt 2/2;υt 2=2gh (4)重要说明: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时间仅与高度有关,与物体受的重力无关。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 2 02 t t v v v v +==22 20t v v +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错题[1]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错题[1] 一、选择题 1、(2012湖北省武汉市联考)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在某一足够高的高度静止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直至安全着地。则运动员打开降落伞运动1s 后至着地前的任1s内() A.运动员的末速度比前1s的末速度小4m/s B.运动员的末速度比前1s的末速度小8m/s C.运动员的末速度比前1s的初速度小4m/s D.运动员的末速度比前1s的初速度小8m/s 3、某人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540米,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360米,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 为() A.0.03m/s2 B.0.01 m/s2 C.0.5 m/s2 D. 0.6 m/s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5、有一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 min内火车前进了240 m,第6 min内火车前进了114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01 m/s2 B.0.03 m/s2 C.0.05 m/s2 D.0.1 m/s2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 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物体做(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s B.8s C.16s D.24s 二、填空题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题(高三专题训练)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题 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每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于是他测得AC长为 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 A B C D E ①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②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___m/s2, ③AB的距离应为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A B C D E 24.1mm 52.2mm 84.0mm 119.8mm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 ②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 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20Hz,每两个 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 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4.(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30Hz的交变电流.如图(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C是______m/s;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__m/s2;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 A=______m/s;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填“大”或“小”). 5.(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f。 如果用S1、S2、 S3、S4、S5、S6 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 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若f=50Hz,其大小为a=_____m/s2 D点瞬时速度v=____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6.(1)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 小车做__________(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保留3位有效数字) 7. 50Hz的打点计时器,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8.电源频率f=50 Hz.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到零点距离分别S A=16.6 mm,S B=126.5 O A B C D E 5.00 7.10 9.10 10.81 12.70 15.10单位:cm 图-2

精品: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择技巧

精挑细选 对症下药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择技巧 匀变速直线运动部分涉及的公式与规律很多,怎样才能快速选出符合解题要求的公式和规律,是许多高一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现从个人的经验出发,介绍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一、运动规律的分类 熟悉各条规律的形式和使用前提是熟练使用规律的第一步,只有在条理清晰后我们的记忆才能既快又准,而且记得长久。按照涉及的物理量和规律的来源,可将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如下分类: 第一组:基本公式: 可统称为基本公式,由三个表达式组成,各式中均含初速度、加速度 两个常量。原则上利用它们已经可以解决所有的运动学问题,但很多时候使用 并不方便,该组公式往往是我们最后的选择。 第二组:平均速度关系式: 可统称为平均速度关系式,由两个表达式组成,两式中均没有出现加速度,由 此可见,它是解决不直接涉及加速度的运动问题的最佳选择。 第三组:特殊推论: 可统称为特殊推论,由三个表达式组成,分别对 应中间时刻(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2=v 0+v 2.)、中间位置(中间位置的瞬时 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第三个的推论x m -x n =(m-n)aT 2. 第四组: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A: (1)1Δt 末、2Δt 末、3Δ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2)1Δt 内、2Δt 内、3Δt 内……位移的比为: (3)第一个Δt 内、第二个Δt 内、第三个Δt 内……位移的比为: ax v v at t v x at v v 22 12 2200=-+=+=2 v v v t v x +==2 22 20 2 2)(22aT n m x x aT x v v v v v v v n m x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