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说普通话难点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

C 、 s 的约占4 4 %,相反将平舌音读成翘舌音的也 占整体的
4 4 %。将这三组声母读错 ,大部 分是根据 了粤方言 的发音 习 惯来进行 发音 ,如 “ 租 ”混 同 “ 猪” ,“ 增 ”混 同 “ 争”…… 平翘 舌音 的混读一 部分 属于字音 判断的失误 ,并非 是单 纯的 发音 问题 ,这 与粤方言本身 的发音习惯有很大关系。
学习语言的三个主要 范畴为语音 、词 汇和语法 。不论学 习任何一种语言 ,都 必须先接触进而掌握语音知识 ,这是最 为基础与重要 的步骤 。语音知识有 了夯实 的基础之后 ,才能 对词汇 和语法学 习提供有力 的支撑与 帮助 。而对粤方言 区的 普通话 学习者而 言 ,想要说好普 通话 ,“ 语 音”是不得 不过 的一大难关 。
一
“ 坑” 、 “ 空”等字读 h 声母 , “ 花” 、 “ 苦” 、 “ 款”等字读 f 声母 , 这两类字要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读 k 声母 。
二 、韵母 + ( 一 )前鼻音、后 鼻音分辨 难
、
声 母
普通话 的语 音 系统共 分 为 : 声母 、韵母 、声调 、语流 音变 四个部分 , 在这其 中 , 声母是决定 吐词说 字的开始 , 在 普通 话语 音 中 ,担任 重要 的角色 ,其发音 时值 并不 长 ,但 十分重要 。对 于大多 数 的粤 方言 区普通话 学 习者 而言 ,在 语 音 的声母部 分 问题 较 为集 中,并且 较为顽 固。 主要 有 以 下几个方 面 : ( 一 )边音 、鼻音互混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在 学习声母过程 中常见 的错误就 是边鼻音 ( n 、 1 ) 不分 ,例如将水流 ( 1 ) 读成水 牛 ( n ) ,从 而闹出笑话 。这不仅是在语音方 面产 生的偏误 ,同时在语义 方 面也引起 了误解 。 n 、l 互混 有两种 情况 ,一是把 n 读成 1 ,二是 把 l 读成 n 。根据相 关调查显 示 ,第二种偏误 的所 占比例偏大 ,约有 5 7 %, 而第一种偏误的 比例也 占到了 4 1 %。 在粤方言 区向来 n 、 l 不分 ,但在 粤方 言里 ,将 l 说成 r l 的情况却 并不 普遍 ,常 见 的是将 “ 你 ”说成 … l i ’ ,将 “ 脑 ”说成 “ l a o ”; 但在说普 通话是 ,他们却反 了过来 ,如将 “ 旅 、蓝 、冷 ……”都读成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粤方言区平常话研究者在研究声母时,还常常出现舌面音与尖音混淆的问题。
舌面音与尖音是指由舌面或舌尖发音的声母,如“j、q、x”和“z、c、s”。
由于这两组声母在发音时舌部的位置不同,所以发音也有所不同。
但是,粤方言区平常话研究者往往将这两组声母混淆,例如将“洗”读成“西”,将“鸡”读成“支”等。
这种混淆不仅影响了语音准确性,也会导致语义的混淆。
二、韵母韵母是平常话语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方言区平常话研究者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浊音混淆在粤方言区平常话中,清音和浊音的区分比较模糊,因此在研究韵母时,容易出现清浊音混淆的问题。
例如将“热”读成“日”,将“白”读成“伯”等。
这种混淆不仅影响了语音的准确性,也会导致语义的混淆。
二)韵母连读在粤方言区平常话中,韵母之间的连读比较普遍,例如“好的”读成“ho d”,“不错”读成“bat co”。
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连读很容易造成韵母的省略或者错误的读音,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三)韵母儿化在粤方言区平常话中,韵母的儿化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家人”读成“ga yan”,“好人”读成“hou yan”等。
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儿化现象很容易造成韵母的省略或者错误的读音,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指在语音连续的过程中,由于发音器官的运动需要保持连续性,发音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音变现象。
在粤方言区平常话中,语流音变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我也是”读成“ngo ye si”,“这个人”读成“ze ge yan”等。
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语流音变很容易造成语音的省略或者错误的读音,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粤方言区平常话的语音系统比较独特,研究者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才能说好平常话。
研究语音时,需要注意声母、韵母和语流音变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练和纠正。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粤方言区流利地说好平常话。
为什么广东人说普通话很不标准

为什么广东人说普通话很不标准
目前以粤语为交流语言。
粤语有9个音调,而普通话中加上轻声也只有5个间调,讲粤语的人在寻找普通话音调时比较困难,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粤语发音中基本靠舌尖,音轻且连续,而普通话属于北方语系,发音靠近舌根,这对于平时发音靠舌尖的广东人来讲就显得舌比较僵硬,所以有些儿化、鼻音较重、以w\h\n等声母开头的普通话音很难发准,所以讲起来很费劲,虽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大多数广东人民普通话讲的还算不错,有些人的普通话讲的比北方人讲的还要好,这需要他们艰辛的付出。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定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可实际上普通话语音采集地是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
普通话与汉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话方言区最为类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
粤方言区大学生普通话语音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粤方言区大学生普通话语音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摘要】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对于粤方言区的大学生们来说尤其如此,本文从普通话语音的四个部分对粤方言区的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难点及困惑进行了部分探讨,旨在为这部分人群在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
同时,笔者希望运用某些训练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方法来指导粤方言区各专业大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学习,其中一些训练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更好地丰富理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粤方言,大学生,普通话,语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全国分布着七大方言区,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
据2010年底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广东省已经跃居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份,是目前唯一超越一亿人口的省份。
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交流的频繁,北方人南下、南方人北上已经成为日益增多的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成为这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普通话也因而担负起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视角投向粤方言区的大学生,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粤方言区大学生在长期的方言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大量具有规律特征的普通话语音系统性错误或缺陷,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帮助这一迫切需要改变其普通话语音的人群能在大学期间,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利用便捷、省时、经济的学习方式,快速纠正错误的发音方法,逐渐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本文将从声、韵、调和语流音变四个大的方面进行分别阐述:一、声母声母,是一个字起头的音,是吐字准确清晰的基础,声母发音时值虽短,但却十分重要。
①在连续几年的《普通话语音基础》公共选修课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粤方言区的大学生在语音的声母部分出现的问题较集中,且很顽固,要完全改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其中,最大问题当属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问题。
1、平、翘舌音语音分辨平、翘舌音也叫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从名称当中不难发现,这两组相对的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动力器官,区别就在于舌尖去接触或接近的发音部位不一样,这也是语音教师从教学的角度需要清晰传达给学生的关键所在。
粤方言区普通话重点难点

1 平翘舌音的语音分辨平翘舌音也叫舌尖前。
舌尖后音,这两组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动力器官,区别就在于舌尖去接触和接近的发音部位不同,平舌音Z .C S部位和发音方法是:舌尖平伸,去接触或接近上门齿背的位置,气流在这一部位形成阻碍。
在实际发音过程中,也有个别同学接触或接近的部位是下齿背,这样做虽然能够发出类似平舌音的音,甚至有的时候计算机都无法识别,但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翘舌音zh ch sh r 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是舌尖向上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翘舌音又叫舌尖后音,顾名思义,舌尖上翘接触硬腭前部,比上齿背靠后,在粤方言中,是不存在翘舌音的,所以粤方言区的学生没有翘舌的习惯,所以常把翘舌音大部分发成了平舌音,语言环境的长期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很难辨析出翘舌的程度是否到位,自己发出的翘舌音是否标准。
2.舌面音出现不同程度的舌尖前音的问题。
J q x 是普通话语音声母中很重要的一组音,发音方法是:舌面前部自然拱起,去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舌尖自然下垂,或贴于下齿背,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
此时,如果舌尖由于舌面的上拱动作导致有些许轻微的向上活动,没有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会导致舌面音出现尖音(z c s )的问题,就是说舌面音本来是舌面起作用的时候,却变成了舌面和舌尖共同起作用了。
姐姐谢谢在广东地区有一大批学生都会在读舌面音j q x 的时候带了尖音z c s这种现象是由于粤方言的长期影响形成的。
大家知道,粤方言中不存在翘舌,舌尖或者舌面很少会在发音上做出上翘,上拱或者类似的动作,所以养成了比较顽固的发音定势,即使在发舌面音的时候,舌尖也是不自觉的平伸。
所以就感觉读j q x 的时候夹带着z c s 的音。
练习方法:让舌尖保持自然下垂,贴于下齿背固定,然后舌面前部自然的向上拱起,从而可以发出正确的舌面音。
4.n l 不分的问题鼻音n 和边音l 在发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听感上却有很大的相似度,因而对南方地区的许多人来说,存在着二者难区分的现象,经常混读,造成不分n . l 的情况。
广东人学习普通话

怎样才能发好zh ch sh 和z c s和j q x 这三组音呢?
我们尝试一下这样做吧! 1、找准部位。 (1)发zh ch sh 就要找准翘起舌尖抵 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这个部位。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2)发z c s就要找准舌尖向前平伸抵 住或接近上齿背这个部位。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3)发j q x 就要找准舌面前部隆起抵 住或接近上齿龈和上腭前部这部位。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广东人学习普通话 之 声母发音
万江第三中学 张肖霞
广东境内的方言主要有哪些?
广州话 客家话 潮州话
广东人学习普通话声母发音存在的 困难有哪些?
1、广州话和大部分地区的客家话都没 有zh ch sh 和z c s 这两组声母,只有 一组与普通话舌面音相近的舌叶音。 2、潮州话没有zh ch sh 和j q x 这两组 声母,只有一组与普通话舌尖前音近 似的音。 3、广东大多数人发好普通话声母zh ch sh 和z c s和j q x 这三组音都是有困 难的,要分辨这三组音就更困难了。
2、明确方法。 就是要明确这九个声母是用什么方法 解除阻碍发出声音来的。 (1)发zh、 z、 j 时就要明确它们都 是用先塞后擦不送气的方法来发音。 (2)发ch 、c 、q 时就要明确它们都 是用先塞后擦又送气的方法来发音的。 (3)发sh 、s 、x 时就要明确它们都 是用摩擦的方法来发音的。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3、抓住各个音的发音特点。 (1)发zh ch sh 时就要抓住它们在发 音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翘舌的特点,防 止出现一开始就没有翘舌,或者虽然 开始翘舌但气流一冲出就把舌头也冲 平了的毛病。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2)发z c s时就要抓住它们在发音过 程中自始至终都舌头平伸、上下齿咬 紧的特点,防止出现一开始舌头就没 伸平、上下齿没咬紧,或者在半途舌 头变弯了、上下齿没咬紧的毛病。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全国普通话排行榜

最后一名:广东人。
广东人的普通话,让听的人有种要自杀的冲动,最蛋疼的是听了半天还不知道在说什么。
广东说普通话最差的地方当属雷州半岛以及粤东潮汕地区。
第31名:广西其实广东广西真的很难对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分出高低,广西人说普通话也是简直要人命的地步。
跟广西人接触过的应该知道,不解释。
第30名:海南省我相信本吧接触海南省的人确实不多,海南来内地的人也不多,海南同胞的普通话说的烂可以理解。
但事实归事实,普通话烂就是烂。
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垫底,恭喜华南地区第29名:福建省福建人说话永远摆脱不了闽南语的影子,所以福建人说普通话就很像台湾人讲国语,发言不标准。
见过电视上台湾人讲普通话没有?就是那么滑稽第28名:香港这个地方的普通话水平我就不解释了。
大家都知道的。
第27名:澳门这个地方的普通话水平我也不解释了。
大家知道就好了。
第26名:台湾省这个还没有回到祖国的孩子依然在我们的省份之内,普通话水平我也不解释了。
呵呵,大家没有意见吧?第25名:新疆新疆的汉人大多数的普通话很好,因为都是内地搬过去的。
但是不要忘了新疆的汉人所占比例只有40%,剩下的全部是少数民族。
当然切糕占了50%多,自然普通话水平受到牵连。
第24名:西藏在这个藏族占了总人口90%的地方,无论你说着多么流利的普通话依然没人能够和你交流。
去过西藏的都表示手语能力进步了不少。
怪不得这些地方跟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世界,语言不通啊。
交流也少啊。
第23名:青海省青海虽然不是自治区,但是少数民族还是占了该省的60%,而且经济落后,教育多是用方言,普通话推行不够彻底,走到青海除了城市里面,农村依然是行不通的。
第22名:贵州省贵州省排名比较低,我知道贵州人要那少数民族来解释了。
贵州的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也就是四川话。
又因为四川话比较接近普通话,所以贵州话还是能听懂、但是从贵州人的口里面出来的普通话,很明显,一定就知道。
音调完全被贵州人颠覆了。
发音也很特别。
第21名:云南省西南片区和华南片区都是一个悲剧,这个地方的人说普通话始终带有浓重的方言韵味,滇普,贵普,川普。
粤语区学生普通话语音教学策略探究

二、粤语区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语音中的问题
3、方言影响问题:粤语区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容易受到方言的影响,常 常将方言的发音带入到普通话中。
三、教学策略探究
三、教学策略探究
1、针对语音习惯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粤语与普通话的发 音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正确发音 习惯。
三、结语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粤语的语音特点是其谐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 是声调的多样化、音素的特殊性质还是词汇的发音差异,都为粤语的谐音文化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粤语的表达方式,也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 力和趣味性。因此,在研究粤语区的文化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语音特点对谐 音文化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2、方言与普通话的谐音
在粤语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谐音现象。例如,“裤”在粤语 中发音为“夫”,这种发音与普通话中的“夫”完全不同,这就使得这种谐音现 象具有了趣味性。这种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谐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粤语的幽默感
由于粤语的语音特点,粤语在表达幽默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在粤 语中,“你今晚食咗饭未啊?”(你今晚吃了饭没有?)这句话的发音与“你今 晚食咗饭唔?”(你今晚吃了饭吗?)很相似,但意思却完全不同,这就形成了 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使得粤语更加富有感染力,也使得粤语区的谐音文化更 具趣味性。
粤语区学生普通话语音教学策 略探究
01 一、引言
目录
二、粤语区学生在学
02 习普通话语音中的问 题
03 三、教学策略探究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普通话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粤语区 的学生而言,学习普通话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 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由于粤语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存在显著的差异,粤语区的 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语音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探究针对粤语区学生的普通话 语音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由於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中文学习等方面的需要,香港人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与日俱增,很多人,包括在职人员、学生甚至是家庭妇女,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普通话。
但是因为方言(广州话)的干扰、缺乏讲普通话的社会环境,加上学习时间有限,香港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就不免存在很多问题,学习效果大受影响。
本文以实习期间学生学习普通话时出现的难点为例(以语音为主),及谈谈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难点。
一.困难:
1. 声调掌握得不好:广州话和普通话在声调上有分别,普通话的声调可分为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广州话则有九声。
於是港人在学普通话时,往往对於某些声调的掌握有困难。
特别是普通话的去声,一般人学时都念不好,这是因为普通话裏的去声调值是 51,但在广州话裏没有像去声那样急速下降的调值,只有接近它的阴去 33,阳去 22。
所以我们在实习期间不难发现,学生念不准普通话中的去声,比方说,「薯片」学生常会念成「薯便」,将「傅老师」念成「符老师」,学生们易将去声字念成第二声或第三声。
2. 除了去声掌握有困难之外,在说上声字词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普通话上声调值是 214,但在广州话裏只有接近它的阴上 35 及阳上 13 的调值。
因此人们学念时,往往念得不够低,因为上声是降升的曲折调,我们暂且不说其变调的问题,广州话裏没有下降後又急升的调值,接近它的调值也只有阴上及阳上,但其调值下降後上升时调值不够普通话来得急且高。
因此学生们念时往往念不到 214 而念成 211 就停住了,有的能念上去,但在念下降时又出现问题,降得不够低或是把它变调了。
3. zh、ch、sh 和 z、c、s 不分:广州话与普通话在这两组声母上有分别,普通话裏的 j、q、x 相对於广州话裏的〔t∫〕〔t∫'〕〔∫〕。
因此在念 j、q、x 的字词时问题不大,但一念到 zh、ch、sh 时,因广州话并没有声母是舌尖後音的字,因为人们念时只记得要卷舌,於是常是把舌头卷起来念 zh、ch、sh 其实这是一种误导,zh、ch、sh 是一组翘舌声母,发音时不是把舌头卷起来,只是舌尖向上翘起,接触到硬颚的前端,普通话裏只有 r 是卷舌的,学生学习时常常因为卷舌念 zh、ch、sh 而掌握不了正确的发音。
4. j、q、x 掌握不准:实习期间,我们常发现学生念 j、q、x 时, zh、ch、sh 或 z、c、s 的字词时往往互相混淆,比方说,「谢」字是 x 音,往往学员把 x 念成 s 。
「成功」的「成」字念成 c 音,把「诊所」的 zh 念成 j ,这是因为普通话裏 j、q、x 是舌面音,而广州话裏并没有舌面音,它只有一套听起来既像 j、q、x 又像 z、c、s 的〔t∫〕〔t∫'〕〔∫〕。
语音学上叫做舌叶音,因此学员学 j、q、x 和 z、c、s 时总是发不好,因为广州话裏没有这样相同的声母,从发音部分上去分析,也是一样。
5. 前後鼻音韵母不分:其实这个问题对很多方言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困难,就广州话来说,其实广州话裏有前後鼻音之分,照理来说念起来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年轻一代容易发懒音,就是说广州话也分不清前後鼻音,比方说「橙」、「影」等字都不讲究发完整的音。
影响所至,学普通话时前後鼻音也有问题。
归根究底,是惰性所至,是学语言之大忌。
6. 忽略介音:这个问题和前面的前后鼻音有相似之处,我们会发现学生学普通话时,往往不
念介音,例如「点」,他们往往不念介音i,於是整个字拼读起来便错了。
究其因,其实也是习惯与惰性问题。
港人说广州话时也会吞了介音不念,比方说「广州」、「郭」字等,都没念出其介音,但人们说话时已不注意这些。
因此这些介音字直接影响同时念普通话中有介音的字词。
7. 发「e」音时的问题:「e」这个音与广州话比较,从单韵母对应表上看广州话是没有「e」这个音的,只有跟它相接近的「ε」音,因此港人念「车、遮、社」这些字的韵母时都会发广州话裏的「ε」音,「e」音的发音和「ε」不同,发「e」时舌头后缩,舌位半高,咀唇不圆的,港人发这音时,舌位放得不准,则易读成「ε」音了。
8. h、k不分:实习期间,也发现了学生分不清 h、k 这两个声母,常常把「喝水」念成「科水」。
至於原因是因为普通话中的「h」是舌根擦音,广州话里的「h」是舌根音喉音。
两音十分接近,学生发这音时往往发出普通话里的舌根送气塞音「k」所以广东人学习起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