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合集下载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病毒的比较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病毒的比较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的比较特 征细 菌支 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 原 体
细胞结构有有有有
直径(μm)0.5-0.20.2-0.250.2-0.50.2-0.3
可见性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
过滤性不能过滤能过滤不能过滤能过滤
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细胞壁有坚韧的细胞壁缺与细菌相似与细菌相似
繁殖方式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
培养方法人工培养基人工培养基宿主细胞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核糖体有有有有
大分子合成能力有有进行进行
产生ATP系统有有有无
增殖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保持保持保持保持
入侵方式多样直接昆虫媒介不清楚
对抗生素敏感敏感(青霉素例外)敏感敏感
对干扰素某些菌敏感不敏感有的敏感有的敏感
氧化谷氨酰胺的能力有有有无
毒的比较
病 毒

<0.25
电子显微镜
能过滤

无细胞结构
复制
宿主细胞
DNA或RNA

只利用宿主机器

失去
决定宿主细胞性质
不敏感
敏感
无。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繁殖,只能在细胞中复制)支原体(原核细胞,无细胞壁,对青霉素等效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灵活,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有细胞壁,细胞内寄生,可经过议定除菌滤器,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抗生素有效)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的酶系统不美满,是以不能自力糊口生涯,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滋生)细菌(有细胞器的。

可以繁殖。

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放线菌: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虫(单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蠕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

细菌的外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他是有细胞器的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抗生素通常是毁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来杀死细菌的2、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危害大,如爱滋病毒,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自身保护。

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很难被抗生素杀死。

小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可以繁殖,而病毒不能繁殖,只能通过细胞复制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脂多糖等,病毒没有这些结构的。

只能杀灭细菌。

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

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

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细菌和真菌、病毒的区别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细菌是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

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
3 生活周期
四、立克次氏体
1 立克次氏体概述 ➢ 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可引起 斑疹伤寒,斑点热等传染病。1906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 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 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
微生物学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三 其它原核微生物
一、螺旋体
1 螺旋体的概述 ➢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以横向二分分裂繁殖; ➢ 对抗生素敏感; ➢ 依靠轴丝屈曲与收缩而运动; ➢ 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寄生或腐生,亦有的存在人体口腔或动物体内。
➢ 轴丝夹在细胞壁外鞘和细胞膜之间,可有2-100根以上的轴丝。
二、支原体

支原体的概述
➢ 支原体(mycoplasma):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 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
➢ 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形成“油煎蛋”形菌落;
四、立克次氏体
2 生物学特性 ➢ 呈多形性,球杆状或杆状,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革兰染色阴 性; ➢ 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及核膜; ➢ 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引起斑疹伤寒、战壕热等疾病。
➢ 有细胞壁,有DNA和RNA;有核糖体,不能合成ATP,能量寄生; ➢ 衣原体可分为4种,即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
三、衣原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mycoplasmology. Vol II.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96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
重点内容
立克次体的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 特性;
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 虫病东方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所致 疾病及防治原则。
遗传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在遗传上与细菌相关
培养
需加胆固醇
一般不需要胆固醇
两者相同点?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相同点
−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 器。 −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 −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 殖道感染、不育等
二、致病性
名称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临床以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和肌 肉痛为主,可并发支气管肺炎、皮疹、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
2、解脲脲原体: (1)经性接触,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2)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早产、 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3)与不孕症有关
三、免疫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
致病类别
➢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 人型支原体 (M.hominis) ➢ 生殖器支原体 (M.genitalium) ➢ 穿透支原体 (M.penetraus) ➢ 溶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形态:呈多形性 可通过细菌滤器(最小,0.2~0.3μm ) 无细胞壁,细胞膜含胆固醇较多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 染色方法:姬姆萨(Giemsa )染色-淡紫色 G-

课件: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2011)

课件: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2011)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人与病畜可通 过排泄物产生气溶胶,人吸入后感染。
分类
分类(2科) 立克次体科 (3属)
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洛基山斑点热 东方体属:恙虫病立克次体
鱼立克次体属 :
乏质体科
分类
乏质体科
柯克斯体属 Q热 乏质体属 新立克次体属 可厥体属 艾立希体属 沃巴克体属 埃及小体属
所致疾病
立克次体病
➢ 斑疹伤寒 ➢ 洛基山斑点热 ➢ Q热 ➢ 恙虫病
培养
1、鸡胚培养(卵黄囊接种): 5-9日龄 卵黄膜细胞内繁殖
2、细胞培养 很多细胞都能支持其生长。如节肢动物,
鸡胚、冷血动物(龟、蛇)及哺乳动物。 能引起培养细胞的病变,形成空斑。
治疗
首选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
第二节 衣原体
2 专性细胞内寄生。一般不能在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繁殖,采用动物接种、鸡胚 卵黄囊接种或细胞培养增殖
3 含DNA和RNA,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除贝氏柯克斯体外)
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4 以嗜血节肢动物为必要或主要媒介体。 虱、蚤、蜱、螨等可感染,但不发病。 在肠上皮细胞内发育,通过节肢动物的 叮咬或其粪便污染伤口,导致人及动物 感染。多在网状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系 统或血液寄生。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概述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结构及繁殖方式与细菌类似,生长要
求类似病毒。 立克次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 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生物学特性 1 细胞呈多形态,可呈杆 状或球杆状等,偶尔呈丝 状,无鞭毛或荚膜。 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有 两极浓染的倾向。
原体 网状体

四体

四体

四体螺旋体spirochaetes 枝原体mycoplasma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衣原体chlamydia螺旋体定义:一类形体细长,单细胞,螺旋状,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运动活泼的原核型微生物,位于细菌和原虫之间,以而分体的形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致病性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属:多个细密规则螺纹----钩体病2.密螺旋体属:8~14个细密规则螺纹---梅毒和雅司病3.包柔螺旋体属:5~10个稀疏不规则螺纹---回归热和莱姆病钩端螺旋体和苍白密螺旋体的比较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人畜共患病1.鼠类和家猪是传染源,多成带菌状态(消灭传染源)2.动物尿液污染水源和土壤(切断传播途径)3.人接触疫水和疫土,钩体经皮肤或者粘膜进入人体致病(对易感人群接种死疫苗)4.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青霉素治疗病人)5.对同型钩体有较持久的免疫力Treponema pallidum1. 引起梅毒syphilis(STD之一)2. 人是惟一传染源,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水平传播(性接触、血液),垂直传播(母婴传播)3. 感染后不治疗可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但不马上致死4. 表现为传染性免疫5. 疫苗研制困难,无法用疫苗预防6. 足量青霉素治疗,没有耐药性问题先天性梅毒可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先天畸形(锯齿形牙、兼执行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马鞍鼻等)后天梅毒:一期硬下疳(无痛性硬结及溃疡)感染后~3周二期梅毒疹:硬下疳愈合后~3个月→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破坏性小三期树胶肿,内脏梅毒,梅毒疹消退后~3年→晚期梅毒传染性弱,破坏性大梅毒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方法:1.直接镜检2.血清学实验:非特异性试验—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VDRL,USR&RPR法)特异性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3.PCR检测病原体基因→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test)初筛梅毒梅毒螺旋体的脂类抗原,破损的细胞释放的脂类和牛心肌的心脂质抗原有类似抗原后者+梅毒病人血清(反应素reagin)→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梅毒的辅助诊断要注意假阳性的问题!!!防治原则---尚无疫苗!!1.加强卫生宣传和社会管理2.避免性接触感染3.病人早诊断&彻底治疗4治疗.多用青霉素&剂量足枝原体mycoplasma概念: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呈多样性,可通过除菌滤器,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特点:1.无细胞壁,呈多形性, 可通过除菌滤器。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可引起沙眼等、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关节炎、 流产等。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鹦鹉衣原体(Gimenez染色) 鹦鹉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西南民族大学
沙眼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西南民族大学
衣原体
西南民族大学
电镜下的衣原体
西南民族大学
谢谢大家!
由于某些变形杆菌菌株 (OXl9、OXK、OX2等) 可与某些立克次体多糖抗原的抗体发生交叉反 应,故在医学上,常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制成 凝集抗原,用凝集试验检查人类的某些立克次 体病。这种凝集试验称为魏-裴二氏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 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革兰 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 原体病。曾被认为是一种 "大型病毒",定这类 微生物与立克次体很相似,在许多特性上与病毒 截然不同。因此,衣原体是一类介于次体与病毒 之间的微体物。
西南民族大学
微生物学诊断
病原检查 将所采病料制成血片或组织抹片,经适 当方法染色后镜检。若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查,则 更为确切。或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 或适宜的易感动物,培养出立克次体后,再用荧 光抗体技术,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法 进行鉴定。
西南民族大学
抗体检查 可用已知抗原作凝集试验、补体结 合试验或中和试验,以证实患病动物血清中的 相应抗体,从而诊断该病。中和试验可用豚鼠 或鸡胚进行。
西南民族大学
立克次氏体
西南民族大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梨子形的原体(EBs), 左、吸附在巨噬细胞表面,右、进入细胞内部的原体, 图片来自/2019/ v7/e/hahn/figures.htm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支原体的基因组是环状的DNA 分子,大小通常在500kb到 700kb之间。
支原体的分类
01
支原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解脲 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和人型支原体( Mycoplasma hominis)。
02
解脲支原体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 殖系统感染,而人型支原体则主 要引起人类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感染。
立克次体的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大环 内酯类药物等,但必须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指导下使用。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
院治疗。
预防立克次体的感染主要通过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 生等方式。
04 螺旋体
螺旋体的定义
螺旋体是一种细长、柔软、有动 力的微生物,具有多个旋转的细 胞壁结构。它们通常呈螺旋状,
支原体的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可以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尿道疼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道 口分泌物增多等。
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 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有些抗生素是不适用的,需要在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02 衣原体
衣原体的定义
立克次体的分类
立克次体可分为两个属:立克次体属和柯克斯体属。
立克次体属包括多种病原体,如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等, 它们分别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
柯克斯体属包括柯克斯体和查菲柯克斯体等,它们主要引起人或其他动物的恙虫病 。
立克次体的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立克次体的感染症状因病原体不同而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皮疹 、淋巴结肿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抵抗力 1. 立克次体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对热敏感,一般在56℃,30 min即被灭活; 2. 室温放置数小时即可丧失活力; 3. 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力强,在干燥虱粪中能存活数月; 4. 对一般消毒剂和广谱抗生素敏感,但是磺胺类药物不仅不能抑制反而促进立克次体的生长。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2.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 接种以及细胞培养等
在鸡胚卵黄囊中繁殖,常用作制备抗原或疫苗的材料。常用的细胞培养系统有敏感动物的骨髓 细胞、血液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一般不产生细胞病变,以32-35℃ 孵育最为适宜
(三)抗原结构 立克次体有两种主要抗原: 1. 一种为可溶性抗原,耐热,与细胞壁表面的粘液层有关,为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2. 另一种为颗粒(外膜)性抗原,不耐热,与细胞壁成分有关,为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等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持久
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等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
持久
(恙虫热)
发热、头痛、皮疹、内脏损害
贝氏柯克斯体
家畜 蜱
发热、头痛
贝氏柯克斯体(Q热)
二、生物学特性 立克次体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与细菌类似
1. 具有细胞壁,胞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 2.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3. 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4. 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细胞内寄生,专性寄生 5.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
(一)形态结构 1. 细胞多形,球杆状或杆状; 2.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球状菌直径0.2-0.7m,杆状菌大小为0.3-0.6m0.8-2m。贝氏柯克斯
二、主要特性
1.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革兰氏阴性; 2. 含DNA和RNA两种核酸以及核糖体; 3. 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
革兰氏阴性菌,但缺少细胞壁酸或只含微量;
4. 有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 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故营专性细胞内寄生,而不能在细胞外生长繁殖;
(动物间) 心内膜炎
一定程度
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虱人人人虱来自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贝氏柯克斯体(C.burnetii)
1. Q热(query fever )的病原体; 2. Q热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腰痛等,部分重症病例可并发心内膜炎; 3. 变异现象:抗原相 Ⅰ相、Ⅱ相; 4. 抵抗力:较强,耐热 100℃ 10分钟,耐干燥; 5. 预防:防止家畜感染,对乳制品严格消毒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头痛、皮疹
图示为动物的淋巴细胞,红色的是寄生的立克次氏体
四、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原检查 1. 将病料制成血涂片或组织抹片,染色镜检或荧光抗体法检查 2. 病料培养后,利用荧光抗体技术、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
(二)抗体检查 1. 特异性试验可应用可溶性抗原和/或颗粒性抗原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和/或凝集试验 2. 非特异性试验:魏-斐二氏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体最小,平均大小为0.251m。 3. 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Giemsa)染色呈紫或蓝色,马基为洛(Macchiavello)法染成红色。
(二) 培养特性
1. 专性细胞内寄生 立克次体酶系统不够完整,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ATP、辅酶I、辅酶A、NAD等才能生长繁 殖。除罗沙利马体外,其他的都为严格的真核细胞内寄生。
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第一节 立克次体(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以其为传播媒介。 许多成员对动物和人有致病性,如Q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一、分类
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
斑疹伤寒群 莫氏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恙虫病群 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
1. 立克次体病多数是自然疫源性,且人畜共患。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密切相关。 2. 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已证实的有两种:一种为内毒素,由脂多糖组成,具有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
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种为磷脂酶A,可分解脂膜而溶解细胞,导致宿主细胞中毒。
3. 致人畜疾病的立克次体,多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或红细胞。 4. 由于立克次体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其抗感染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魏-斐二氏反应
1. 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 2. 本质:交叉凝集试验 3. 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五、防治
1. 对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加以控制 2. 讲究卫生 3. 灭鼠 4. 个人预防 5. 接种灭活疫苗 6. 药物防治
六、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贝氏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第二节 衣原体(Chlamydia)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 涵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是最早用鸡胚分离培养成功的微 生物。
一、分类
衣原体目 衣原体科
衣原体属(含沙眼衣原体等3个种) 亲衣原体属(含鹦鹉热亲衣原体等8个种) 副衣原体科(含一个属一个种) 西氏衣原体科(含一个属一个种)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哺乳动物及禽类,仅少数致病。其中较重要的衣原体有: 1. 沙眼衣原体 2. 鹦鹉热亲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3. 牛羊亲衣原体(牛羊衣原体) 4. 肺炎亲衣原体(肺炎衣原体)
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力,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群和种抗体有中和毒性物质和促进吞噬的作 用,特异性细胞因子有增强巨噬细胞杀灭胞内立克次体的作用。体液免疫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 合物,加重晚期立克次体病。
致病物质:内毒素、 磷脂酶A
致病机制:
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
病理部位:血管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 (第一次菌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