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对偶句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中对偶句分析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中对偶句分析一、对偶修辞法凡是在语文中,同一句中的上下两个短语以及上下两个、四个、六个或六个以上短句中的奇句与偶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的一种修辞技巧,叫作对偶。
对偶依形式可分为四类:单句对、当句对、隔句对、长对。
以下将文中使用到对偶修辞法的句子罗列于后,再加以归类说明列举如下:1、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2、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4、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依对偶的形式分类而言,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协调,属于单句对,又叫单对。
上列第一句至第二十句虽然只有字数相同,并不完全符合词性相同、平仄协调的条件,但就句式来看,可以说是对偶中较为宽松的对句方式,因此皆算是单句对。
单句对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使用最多的一类修辞手法,呈现本文作为一篇变体骚赋的文章特色。
而第二十一句“觉今是而昨非”与第二十二句“请息交以绝游”这两句扣除第一字与第三字,也就是单看“今是昨非”与“息交绝游”,依对偶的形式分类而言,在一句当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叫作当句对,又叫句中对。
在“今是昨非”这一句当中,“今”对“昨”词性相对,而平仄未相对,“是”对“非”词性、平仄皆工整。
在“息交绝游”中,“息”对“绝”词性相对,而平仄未相对,“交”与“游”也是词性相对,而平仄未相对,这并不能说这句就不是对偶,因为对偶除了以句型来判断之外,也可依对偶的宽严来分类,只要符合平仄相对或者是词性相同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说是宽对。
对偶修辞是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极为显著,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充实,充满诗歌语言的美感。
这也是六朝辞赋的重要特征,体现辞赋骈偶化的独特时代特征。
三年级对偶句

三年级对偶句1. 鸟语对花香。
2. 山清对水秀。
3. 柳绿对桃红。
4. 明月对清风。
5. 夏雨对春雷。
6. 天高对云淡。
7. 苦海对无涯。
8. 私心对杂念。
9. 落日对朝阳。
10. 水帘洞对花果山。
11. 龙井茶对茅台酒。
12. 父慈对子孝。
13. 兄友对弟恭。
14. 你来对我往。
15. 有去对无回。
16. 潮涨对潮落。
17. 云卷对云舒。
18. 风吹对草动。
19. 电闪对雷鸣。
20. 红花对绿叶。
21. 新月对残阳。
22. 春风对秋雨。
23. 酷暑对严寒。
24. 聪明对愚蠢。
25. 勇敢对懦弱。
26. 骄傲对谦虚。
27. 热情对冷漠。
28. 安全对危险。
29. 快乐对悲伤。
30. 善良对邪恶。
31. 真实对虚假。
32. 美丽对丑陋。
33. 成功对失败。
34. 白天对黑夜。
35. 大海对高山。
36. 森林对草原。
37. 河流对湖泊。
38. 黑板对粉笔。
39. 老师对学生。
40. 学校对家庭。
41. 城市对乡村。
42. 工人对农民。
43. 医生对护士。
44. 足球对篮球。
45. 钢琴对小提琴。
46. 诗歌对散文。
47. 童话对寓言。
48. 欢笑对泪水。
49. 希望对失望。
50. 现在对未来。
对偶佳句赏析

对偶佳句赏析1. 对偶佳句有哪些1.【写人记事】过五关,斩六将。
亲贤臣,远小人。
鸿门晏,桃园盟。
孙行者,祖冲之。
言必信,行必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名扬四海,声震八方。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指鹿为马,画地为牢。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功盖天下,誉满山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
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
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云楼。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描景状物】桃灼灼,柳依依,雪茫茫,雨霏霏。
山抹绿,燕剪柳。
清风明月,苍松怪石。
十里荷红,三秋桂香。
天欲飞霜,云将作雨。
烟迷远水,雾锁深山。
长烟一空,浩月千里。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水流云在,雨到风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明月如霜,好风似水。
千峰凝翠,万峦吐霞。
百花含蕾,千枝泛翠。
百花吐艳,万木争荣。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
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
清霜浸碧波,白露下黄叶。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半壁见海日,中空闻天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花草相掩映,云霞共吐吞。
桃花飞绿水,野竹上青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对偶句”与“流水对”

为你精心推荐: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 夸张句 | 反问句 | 设问句 | 对偶句在古代的诗歌中,对偶句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在五言、七言律、绝及排律诗中出现。
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偶句”与“流水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对偶句”是我国古代诗体中独具艺术特色的一种格律语言,常在五言、七言律、绝及排律诗中出现,也可称作“对联”。
每一组“对偶句”就是“一联”,由上、下两句组成。
上句又称“出句”,下句又称“对句”。
上、下两句属于并列关系,句虽分前、后,但语义却是平等的。
即下句的意思或意象不是上句意思或意象的延续,而是与上句的意思或意象对称。
如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下句“黄”对上句“白”,形容词对形容词;下句“河”对上句“日”,名词对名词;下句“入”对上句“依”,动词对动词;下句“海”对上句“山”,名词对名词;下句“流”对上句“尽”,动词对动词。
也就是说,他们上、下句的词性都要相对。
除此外,他们上、下句的平、仄也须相对,如这一联,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为“平平仄仄平”。
古人称这种写法为“对仗”。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有的“对偶句”,上、下句对仗的词性不全同类,古人称之为“宽对”)。
“流水对”是从这种“对偶句”中派生出来的又一种对联。
“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或意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也就是说上、下句的意思要连贯而下,下句是上句的延续或延伸,上句只有与下句组合到一起,才能表明一个完整的意思或意象,即古人所说的“以两句道一事”也。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二句的意思是“要想看得更远一些,必须再登高一层楼”。
揭示出“登高才能望远”之哲理(所用意象是“千里目”与“一层楼”)。
很清楚,只有这上、下两句组合到一起了,这个道理才能完整地表达明白。
这种“流水对”,除要具备“对偶句”平仄、词性对仗的特征外(宽对除外),尤其还要强调下句必须是上句意思的延续或延伸。
古诗对偶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古诗对偶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文化底蕴,使其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诗的对偶句是古诗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两个字或两个词组成,呈现相对的意义或情感,具有特殊的作用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的对偶句能够呈现对称美和韵律感。
对偶句常常通过对比和平衡的方式来表现诗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将相对的意义或情感呈现在句子的两个部分中,对偶句能够在结构上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同时,对偶句能够与古诗的韵律相契合,使整首诗的音乐感更加突出。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比山川与自然界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宏观意境,美妙的对偶句使诗歌的整体形象更加鲜明。
古诗的对偶句能够加深语言的表现力和意义的丰富性。
对偶句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呈现出事物的特殊性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事物的特点。
通过对偶句的运用,古诗能够在有限的字词中蕴含更多的含义和意象,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和霜的对比,既表达了夜晚的静谧之美,又暗示了时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使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古诗的对偶句能够表达情感的转折和冲突。
对偶句常常通过将互为对立的意义或情感呈现在句子的两个部分中,表达情感的反差和冲突,从而丰富了古诗的情感内涵。
通过对偶句的运用,诗人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复杂多变的情感,使读者在情感的冲击下产生共鸣。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微雨乍润芙蓉小,晚霞漫染柳条红”,通过对比微雨润芙蓉与晚霞染柳条红,表达了从夜晚凉爽到炽热白昼的情感转折,传递了作者秋夜即将结束的感慨。
古诗的对偶句能够增加句子的韵律和节奏感。
对偶句常常通过呈现相对的意义或情感,增加了古诗句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整首诗的节奏更加流畅和鲜明。
通过对偶句的运用,古诗能够在有限的字词中实现音乐和韵律的追求,使读者在诗歌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美感。
月夜忆舍弟对偶句

月夜忆舍弟对偶句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中有许多对偶句,如: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这句诗用鼓声和雁声的对偶,描绘出边塞孤寂的氛围。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这句诗用露和月的对偶,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这句诗用有和无的对偶,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散的痛苦和无奈。
4.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总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这句诗用寄和况的对偶,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些对偶句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意境上相得益彰,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对偶

对偶对偶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1、定义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以加强语言效果。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
2、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
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例句比较对偶和对仗的区别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白乐天》)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
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
以对偶拟人的诗句唯美的悲伤地

以对偶拟人的诗句唯美的悲伤地【篇一:以对偶,拟人的诗句唯美的悲伤地】以下是街道网为大家整理的《唯美的对偶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诗词鉴赏频道与你分享!唯美的对偶诗句第一篇《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过五关 ,斩六将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登高极目, 览水送归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言必信 ,行必果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长江人钓月, 旷野火烧风山抹绿, 燕剪柳风吹云动星不动, 水推船移岸不移指鹿为马, 画地为牢水不干, 鱼不尽人生有乐地, 流水无尽期功盖天下 ,誉满山河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长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名扬四海 ,声震八方桃灼灼, 柳依依与天地并寿, 同日月齐光日晚爱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桥头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满招损, 谦受益杏花初落疏疏雨 ,杨柳轻摇淡淡风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棋逢敌手, 将遇良才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黑发不知勤学习, 白发方悔读书迟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三、把诗句补充完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四、仿写句子: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让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你,是?唯美的对偶诗句第二篇《古诗中的对仗》唯美的对偶诗句第三篇《古诗英译中对偶的处理》古诗英译中对偶的处理【摘要】将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既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意,又要保留原作的形式。
这里译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对偶的处理。
保留还是不保留,如何保留,就构成了译者斟酌内容和形式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古诗;对偶;翻译;保留中国的古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就是对偶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对偶句
在修辞手法中,有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叫对偶。
对偶在诗歌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汇总了一些诗歌中的对偶句,希望看完之后你能有所收获。
诗歌中的对偶句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绩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寒山杳杳寒山道(这里每两句都是对偶)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使至赛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秋登宣城谢朔(月兆)北楼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歌中的对偶句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