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在贫血和白血病中临床意义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在贫血和白血病中临床意义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在贫血和白血病中临床意义李淑珍;邢云香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1995(015)004
【摘要】细胞增殖的基本条件是DNA的合成,叶酸和维生素B12(VB12)是DNA 合成必需物质。

在其缺乏或代谢紊乱时,则DNA合成发生障碍,当各种贫血和白血病发生时,体内叶酸、VB12代谢出现紊乱,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清中的叶酸和VB12含量,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正常人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均为健康成年人。

年龄20—45岁,无肝肾疾病,血象检查正常。

贫血组148例,患者来自门诊和病房。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淑珍;邢云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
【相关文献】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刘振宗;周锦红
2.恶性肿瘤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J], 王凌云;刘小芳;杜涛;刘蕾
3.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程胜利;何浩明
4.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测定对某些血液病贫血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J], 郑蘅;刘秀兰
5.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J], 李鲁宏;蔡佩雅;张培茹;周竞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期不同孕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和临床意义

妊娠期不同孕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和临床意义

妊娠期不同孕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和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妊娠期不同孕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2013年1174例产孕妇不同孕期各项指标的检测,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非妊娠妇女107例,观察组为妊娠妇女1067例,选取107例。

对两组产妇进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以此来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由对比数据显示,孕期和各项指标有很大的关联性,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随着孕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早期孕妇维生素B12与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晚期孕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妊娠期妇女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够有效对妇女贫血原因进行查找分析,以此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贫血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胎儿的发育。

【关键词】妊娠期不同孕期产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和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65-02妊娠期孕妇会出现不同的贫血症状,并且发病率相对较高,如果妊娠中末期有严重贫血会严重影响到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发育。

妊娠期产妇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轻度,中度和重度,中度和重度贫血使产妇出现早产,死胎等不良情况,和正常产妇相比发病率明显较高。

调查显示,妊娠其血容量增多,红细胞增加减少了血浆量,出现血液浓度较低,最终出现贫血。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妊娠期产妇,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我院2013年1174例产孕妇不同孕期各项指标的检测,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所有产妇进行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中孕妇年龄在20~39岁,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和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免疫检验-贫血三项检测

临床免疫检验-贫血三项检测

临床免疫检验-贫血三项检测在日常生活中贫血很常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其可能会出现困倦、疲乏、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状。

贫血的类型比较多,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

一般情况下,轻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高于90g/l,中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介于60-90g/l之间,重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不超过60g/l。

临床上,之所以要对贫血患者进行贫血三项检测,是因为其能够了解贫血原因、贫血类型,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

具体而言,贫血三项指的是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

下面对贫血三项检测进行逐一介绍。

1.叶酸在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及生长过程中叶酸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又被称作抗贫血因子、维生素B11等,本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缺乏会引起以下疾病:(1)新生儿缺陷:叶酸缺乏会造成新生儿神经血管缺陷、脊柱重要部位发育受损等,使畸形儿的出生概率增加。

妊娠前后医生会建议孕妇根据自身叶酸代谢情况补充叶酸,通过这种方式,对新生儿神经管缺陷进行有效预防。

(2)巨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会抑制红细胞DNA合成,引起孕妇、婴幼儿核巨红细胞性贫血。

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孕妇早产、习惯性流产、低体重儿、胎儿发育迟缓等。

(3)其他疾病:研究证实,叶酸缺乏还可能引起抑郁症、老年痴呆症、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此外,还可能造成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出现智力退化、发育不良等情况。

叶酸检测的意义:(1)诊断运动性贫血:叶酸检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体内叶酸需求。

倘若体内叶酸值比较低,会对DNA合成产生干扰,继而引起细胞核成熟及分裂障碍,继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即我们所说的运动性贫血。

(2)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人体每日需要大约50-200μg叶酸,日常我们体内储存的叶酸并不多,倘若未能摄入充足叶酸或者体内叶酸需求量增加,容易造成叶酸缺乏。

(3)鉴别贫血原因:对于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贫血,叶酸数值可能升高,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治疗儿童维生素B12(VB12)缺乏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儿童维生素B12(VB12)缺乏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儿童维生素B12(VB12)缺乏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它是由于体内缺乏VB12或叶酸所致的营养性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可出现一般贫血表现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精神症状等。

(1)血清维生素B12(VB12)及叶酸含量测定:VB12<100毫克/毫升(mg/ml)(正常为150~1000毫克/毫升),叶酸<3毫克/毫升(正常为5~20毫克/毫升),可诊断为本病。

(2)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4微米3(/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高于正常,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血涂片上见红细胞较大,染色稍深,偶见幼红细胞。

白细胞(WBC)计数稍低,核右移,常见分叶超过5个以上,多出现在红细胞改变以前,故对本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3)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也有分叶过多现象。

各期红细胞均较大,核质疏松,显示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可见细胞质有空泡的巨型晚幼粒细胞。

儿童维生素B12(VB12)缺乏症检查项:1.白细胞(WBC或LEU)2.白细胞分类(DC)3.红细胞(RBC或BLC)4.血红蛋白(Hb或HGB)5.平均红细胞体积(MCW)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8.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9.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10.血清维生素B12(VB12)11.血浆叶酸(SFA)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叶酸医学检查临床意义

叶酸医学检查临床意义

叶酸医学检查临床意义叶酸医学检查临床意义。

(1)临床诊断:生长过速而叶酸供给不足、机体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多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叶酸缺乏病(folic acid deficiency)。

如果经常使用叶酸拮抗剂的药物如甲氨蝶呤能影响细胞摄取叶酸和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阻碍四氢叶酸的形成;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扑米酮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乙胺嘧啶、异烟肼也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可引起叶酸缺乏。

叶酸缺乏症的主要表现为贫血,其他如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口角炎及食欲减退。

妊娠前一个月及妊娠初三个月内口服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叶酸在新鲜蔬菜中含量最多,肝、肾、酵母中的含量也较多,而肉类、乳类中的含量较少。

叶酸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与维生素B12缺乏表现相似,但叶酸缺乏病时无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2)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是不稳定的,仅作为一种参考方法。

血清中存在的抗生素、叶酸盐拮抗物、血清乳酸杆菌抗体或样品暴露在日光下,均可使测定值呈假性降低。

放射竞争性蛋白结合技术是较为有效、快速与精密的测定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

化学发光技术是最先进的方法,可同时测定叶酸及维生素B12.红细胞叶酸测定是诊断慢性叶酸缺乏病的较好指标,反映了组织内叶酸的营养状态。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血清维生素B12 和叶酸浓度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维生素B12 和叶酸浓度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维生素B12 和叶酸浓度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 和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0 例脑血管疾病患VitB12 和叶酸的水平。

结果:叶酸在所有观察组中变化无显著差异;多脑梗塞痴呆组VitB12 水平(217.2±135.9pmol/L)明显低于脑梗塞组(416.1±184.9pmol/L)和脑出血(458.4±127.4pmol/L);脑瘫肌力为 0-Ⅲ级者 VitB12水平较低。

结论:VitB12 水平降低与智能障碍和瘫痪程度有关。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维生素B12;叶酸【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50-02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出血、脑血栓等,其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一旦患上此这类疾病,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维生素B12(VitB12)缺乏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脑卒中而且这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检测了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VitB12 和叶酸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红细胞系统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20 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男11 例,女9 例,年龄47 -85 岁,平均年龄65 岁。

依据病情分为三组:脑梗塞组(9 例),多脑梗塞痴呆组(8 例),脑出血组(3 例)。

其中有脑梗塞病史者 6 例,脑出血病史2 例,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者分别12、7、5 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脑脉管炎、血液病、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分切除等疾患。

2 标本采集及测定方法清晨餐前采血2mL,分离血清在-20 ℃下保存。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周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周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周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关键词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①妊娠组:2006年12月~2007年5月在我院产科就诊建卡的孕妇185例,年龄23~35岁,平均26.5岁,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疾病史。

其中孕9~13+6周66例,为早孕组;孕14~27+6周56例,为中孕组;孕28~36周63例,为晚孕组。

②健康对照组:选取55例正常育龄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7.2岁,体检无异常体征,无肝、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血象、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2.5ml,静置离心后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

①血清铁蛋白(SF)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此方法线性范围SF为0.0~1000ng/ml,维生素B12为0.0~2000pg/ml;②血清叶酸(FA)水平的测定采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此方法线性范围为0~20.0ng/ml。

仪器与试剂:血清SF、维生素B12和FA的检测采用美国的AxSymSystem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清铁蛋白试剂套盒批号43168Q100,叶酸试剂套盒批号51127M100,维生素B12试剂套盒批号52380Q100,均由美国提供的配套试剂。

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结果显示,妊娠妇女血清SF、FA和维生素B12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孕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铁蛋白和叶酸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维生素B12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孕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早孕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中孕组、晚孕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尤其是晚孕组为甚。

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血常规在诊断贫血上的临床意义

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血常规在诊断贫血上的临床意义

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血常规在诊断贫血上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维生素B12、铁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于贫血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方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分别测定测定196粒临床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和血常规水平。

结果:当中有164粒贫血,与叶酸B12铁蛋白有关系的贫血患者有103粒,占62.8%,与此三项无关的贫血患者有61粒,占贫血患者的37.2%结论:利用血常规对贫血进行诊断,利用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对贫血类型进行分型诊断。

标签: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压积HCT;MCV;MCH;MCHC贫血是指在单位溶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贫血按着红细胞体积大小可以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指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内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的巨幼改变)和恶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指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缺铁或者铁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形成的贫血)。

血常规检测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其中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是诊断贫血的必要指标,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皮克(pg)为单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系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得,主要测定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即RDW-CV 来表示[1])是判断贫血类型的相关参考指标。

本文通过血常规和贫血检测的联合检测的研究,不仅可以诊断贫血,判断贫血的类型,还可以鉴别贫血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临床意义
一、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正常代谢、DNA 合成和红血球再生必需的。

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营养性贫血和巨红细胞性贫血。

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包括:饮食缺乏肉类和细菌产物、酒精中毒,消化或吸收过程(恶性贫血形式)结构/ 功能的损坏。

吸收障碍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的主因,主要成因是胰缺乏、胃萎缩或胃切除、肠道损坏、肠内维生素B12结合蛋白缺失(内因子)、产生内因子自身抗体或其他相关原因。

如维生素B12缺乏症得不到治疗,就会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还会引起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

在识别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特别是在巨红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维生素B12或叶酸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二、叶酸
叶酸缺乏,会引起营养性贫血和巨红细胞性贫血。

导致叶酸缺乏的原因,包括:食物中的水果、蔬菜和其他食物含叶酸量匮乏,慢性酒精中毒,成瘾性药物,老人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等等。

另外,孕妇怀孕期间血清叶酸水平低,易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失。

其中,人体叶酸缺乏的最主要原因是饮食缺乏和吸收不良。

叶酸是正常代谢、DNA合成和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

叶酸缺乏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B12缺乏,均会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因此
建议同时测定叶酸或B12浓度,以正确判定贫血的成因。

标本采集和存放
使用一次性黄色真空采血管,最好在晨起空腹状态,采集肘静脉3~5ml,立即送达中心实验室。

分离后的血清标本,在2-8℃下可稳定2 天,-20℃下可稳定2个月。

只可冰冻一次。

避光保存。

叶酸是广泛分布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体内各种代谢途径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叶酸既是碳供体又是碳受体,对于核酸和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涉及一碳单位转移的细胞过程,叶酸是必需的。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化为琥珀酰CoA的辅助因子。

另外,B12也是同型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的辅助因子,参与鞘磷脂的形成,并且它与叶酸一起,均为DNA合成必需的物质。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重大的提示意义,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叶酸、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辅酶,
二者缺乏或代谢紊乱时,DNA合成发生障碍,影响造血细胞在骨髓的增殖,具体表现为血细胞巨幼样变,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诊断依据。

同时检测叶酸、维生素B12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贫血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MDS患者对叶酸、维生素B12利用异常。

经过有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时发现叶酸、维生素
B12含量明显下降,说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具有提示MDS疗效的作用。

另外,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与MDS各个亚型有关。

因此,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可能有指导MDS诊断、治疗甚至提示预后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3、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维生素B12可高于正常水平,其叶酸因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低于正常,且叶酸水平的变化与病情有密切联系,当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血清叶酸水平明显减低,经治疗缓解后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但由于叶酸对白血病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白血病预防治疗中,不能单纯地给白血病患者补充FA,而应选择白血病的适合类型,结合某些化疗药物一同用于患者,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与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必需成分,并且叶酸水平与HCY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叶酸缺乏时不仅因缺少原料导致HCY的再甲基化反应受阻,而且叶酸缺乏还会影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甲基四氢叶酸的生成,使HCY水平明显升高。

因此,监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5、妊娠期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影响叶酸的摄取。

此外,对叶酸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特别是晚孕期胎儿对叶酸的需要量迅速增加。

在此种情况下,若不注意叶酸的补充,孕妇很容易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而缺乏维生素B12还可能影响到胎儿中枢神
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孕妇如患有严重贫血,血液携氧能力减弱,胎盘的氧供和营养物质不足。

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成,易造成孕妇发生妊高征及并发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检测孕妇,尤其是中、晚期孕妇中血清FA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评估胎儿的营养状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叶酸是广泛分布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体内各种代谢途径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叶酸既是碳供体又是碳受体,对于核酸和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涉及一碳单位转移的细胞过程,叶酸是必需的。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化为琥珀酰CoA的辅助因子。

另外,B12也是同型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的辅助因子,参与鞘磷脂的形成,并且它与叶酸一起,均为DNA合成必需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