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的成因和财务预警分析方法(doc 18页)

合集下载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导致企业无法继续正常运营,甚至面临破产的局面。

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首先,管理层的失误是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层对市场环境、管理手段、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企业决策的错误和落后。

例如,过度扩张、项目选择的失误、产品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引起企业财务问题。

此外,管理层的腐败、不诚信也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例如财务舞弊、贪污等行为。

其次,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原因。

市场竞争激励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但在竞争中,企业可能存在过度投资、价格战、销售渠道失控等问题,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尤其是在行业周期波动大、利润空间小的行业,企业容易遭受财务危机。

第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周期的波动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不稳定,企业可能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出现销售下滑、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从而导致财务危机。

此外,政策变化、税制调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第四,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是导致财务危机的一个原因。

例如,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企业资金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流动性问题;企业战略规划不合理,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这些内部问题,如果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可能演变为财务危机。

最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例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财务危机。

此外,金融市场的震荡、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多种多样,各个层面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在经营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自身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剖析及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剖析及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剖析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大,由于多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不能防范和治理企业将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本文就此对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防范与治理措施。

标签: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剖析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传统财务理论中持续经营假设逐渐松动。

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

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都有一个逐步显现、恶化的过程。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企业财务危机,或一旦发现各种异常征兆,迅速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防范风险或是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目的。

1 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1.1 具有阶段性通常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过程。

一般可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完结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现实中,这四个阶段是连续的,很难划分开来,特别是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财务危机的财务特征具有相似性或者相关联性。

例如资金周转困难和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在不同阶段均会发生,只是在财务危机的不同的阶段其所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1.2 具有突发性影响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企业管理方面)又有客观因素(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而客观因素企业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企业可强大自己以抵御外部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一夜之间,使许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一些企业依然存续。

由此得出,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1.3 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前述由于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

另一方面,企业活动的多样性带来了财务危机成因的多样性。

企财务活动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严重不足,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情况。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不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经营战略错误等方面。

首先是管理不善:企业财务危机往往与企业管理层的不善管理有关。

管理不善的表现主要包括经营决策失误、管理层贪污腐败、控制措施不力等。

例如,企业管理层可能过度扩张产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企业管理层贪污腐败,导致资金流失严重。

其次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财务危机还可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关。

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审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

如果企业的审计制度不完善,就很可能出现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资产流失、利润下降;如果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合理,就很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再次是经营战略错误:企业财务危机还常常与企业的经营战略错误有关。

企业的经营战略错误可能表现为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策略不当等方面。

例如,如果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迎合度不高,就会导致销售额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方面。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企业财务危机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例如,经济衰退期间,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销售额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其次是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加剧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

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无法有效应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品牌战略等,则可能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财务状况不佳。

再次是政策调整:政府的政策调整对企业财务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政府可能会调整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这些调整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从而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以下给出几个主要的成因。

1. 管理层失职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是管理层失职。

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把控,导致企业出现财务丑闻和危机。

管理层可能存在不诚信、贪污腐败、侵占企业资金等问题,也可能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正确判断和应对能力。

2. 资金链断裂企业的财务危机也可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引起的。

资金链断裂是指企业短期资金需求超过了其短期资金来源,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履行经营活动中的付款义务,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可能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现金流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链从而断裂。

3. 销售不佳另一个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是销售不佳。

销售不佳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销售额和利润,进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

销售不佳的成因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品或服务不具竞争力;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市场营销活动效果不佳。

4. 财务造假企业财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是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改变或隐瞒公司财务状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蒙骗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方的目的。

财务造假的成因可能是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利益驱使,他们可能会通过虚报收入,操纵成本等手段来美化公司财务状况。

5. 内外部因素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还可能受到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管理水平、融资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竞争状况、政策环境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管理层失职、销售不佳和财务造假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企业资金链、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企业要避免和化解财务危机,需要在内部做好管理和风险控制,也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以及时应对和调整经营策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投 资理 财
我国 卜 ▲ 市公司财务 危机成 因分析
河 北 省地 勘 局 第 五 地 质 大队 王 斌
蚤l疆 摹 t≥ 柱B盎复 架 多受娟枣 环境 - 我国上枣公 司遭遇赋备 凫机毡现 象凄娶凝蔓。苯叉研免1赋 务 f 危 机的涵义 , 分析了造 成我国上市 司财务危机唐 家 宏观经济环境 、 洇 经济体制、 行业等 外部 因素' 以及公 鬟 司战 略决策 、 治理机 制、 财务 管理等内部 因素 , 重点从 公 司盲 目 扩张的 多元化 经营 0 债务 比例 失衡 誊 一股独 天、 虹部 人控 现象帮 矗收繇 款数 额皂夫等方面进 行飞阚进 ≯ | | I |美镇阑 : |枣, 厶 \虱 碱务屯机 外部西素 翅鄯 鼠素 薯 | | |一
发 面 临窘 境 。
( ) 业 背 景 三 行
份 额 ,或 者 产 品 销 售 价格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从 而影 响公1 币 政 策 . 货 2 O 年 下 半 年 . 为 r抑 制 当 时 房 地 产 业 发 展 过 热 的 现 O1
展 方 向 。 了国家 整 体 利 益 , 府 往 往 制 定 ~ 些 政 策 对 某些 行 为 政
业 进行调整 , 由此 , 能 会 对 相 关 公 司 的 生 产 要 素 、 品市 场 可 产
行 缓 慢 之 资 金 投 入 不 足 、 林 周 期 且 不 能持 续 进 行 、 加 造 盈 利 回收 慢 , 及 我 国推 行 的保 护 自然 林 政 策 , 得 造 纸公 司愈 以 使
象 , 行开始规范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 央 降低 了 按 揭 贷 款 的 比例 , 得 房 地 产 业 的 f市 公 司 整 体 业 绩 下 滑 。2 0 年 房 地 使 01
产 上 市 公 司 业 主 营业 务 收 人 仅 增 长 了 1 4 . %,而 营 业 利润 、 1 利 润 总 额 、 后 利 润 、 股 收 益 、 资 产 收 益 率 指 标 下 降 2— 0 税 每 净 5 3 %

财务危机的成因与财务预警分析方法(1)

财务危机的成因与财务预警分析方法(1)

财务危机的成因与财务预警分析方法研究背景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把一个又一个曾经经营得很好的企业推向死亡之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一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才是企业最终经营终结的主要原因。

财务危机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财务失控,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企业推出市场。

可见,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

”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践。

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往往是企业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

因为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筹资渠道,也使投资者信心倍增。

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或濒临破产的企业乏力吸引投资,而更让原有投资者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因此,及早地发现企业财务危机信号,使经营着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财务危机。

我们小组正是基于这一动机,旨在通过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从而建立效果较好、可用于跨行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判别模型,并对怎样预防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提出一些看法。

一、财务危机定义及基本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有许多不同的定义。

(1)在Beaver[lJ的研究中,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

由此可见,Beaver把破产、拖欠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

(2)Altman〔幻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

Deakin(1972)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己经清算的公司”。

(3)Carmichael〔们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流动资金不足四种形式。

(4)Froster〔习将财务危机定义为“除非对经济实体的经营或结构实行大规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严重变现问题”。

(5)ROSs等〔6]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作者:杜明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1期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作者对财务危机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司财务危机防范对策。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及其特征(一)财务危机的定义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有许多不同的定义。

本文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财务管理失败,导致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财务危机具有积累性。

财务危机的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而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

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

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

危机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

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危机,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多样性。

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

财务危机包括多种情况,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

财务危机具有可预见性。

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财务危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

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遇事多留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

二、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

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预测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预测

山东纺织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184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企业造成巨大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我国近年来企业财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

一个公司在实际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重视那些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发现企业财务弱点,通过对财务弱点的分析便可得出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财务危机征兆,通过对财务征兆的分析研究便可得出企业财务危机的相关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不当是财务危机产生的表面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现金流量产生危机分析导致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到期债务的原因很多,从纯粹财务角度来看,亏损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

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状况陷入困境,毛利率减少,导致直接由产品生产和销售形成的主营业务利润不足以生成足够的现金,从而影响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支付。

一方面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对竞争应对不当,而导致了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企业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再次是费用增长成本提高,造成企业整体业绩的滑坡甚至亏损。

从去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亏损原因看,比重最大的就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或者是主营业务成本提高,由此导致主营业务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

2.短期流动性不足。

即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于到期债务压力迅速膨胀,而短期资金周转不足以应付到期债务,即使生产和销售状况正常,也无力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危机的成因与财务预警分析方法研究背景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把一个又一个曾经经营得很好的企业推向死亡之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一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才是企业最终经营终结的主要原因。

财务危机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财务失控,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企业推出市场。

可见,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

”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践。

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往往是企业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

因为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筹资渠道,也使投资者信心倍增。

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或濒临破产的企业乏力吸引投资,而更让原有投资者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因此,及早地发现企业财务危机信号,使经营着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财务危机。

我们小组正是基于这一动机,旨在通过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从而建立效果较好、可用于跨行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判别模型,并对怎样预防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提出一些看法。

一、财务危机定义及基本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有许多不同的定义。

(1)在Beaver[lJ的研究中,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

由此可见,Beaver把破产、拖欠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

(2)Altman〔幻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

Deakin(1972)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己经清算的公司”。

(3)Carmichael〔们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流动资金不足四种形式。

(4)Froster〔习将财务危机定义为“除非对经济实体的经营或结构实行大规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严重变现问题”。

(5)ROSs等〔6]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6)谷棋和刘淑莲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和比较次要的困难,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 包括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发现财务危机具有的几个典型特征。

1、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 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 而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

也就是说, 财务危机积累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反映。

例如, 在筹资投资决策方面, 由于筹资渠道不畅通, 不能保证投资计划顺利实施, 以至投资效益不能如期实现, 或因投资决策失误, 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或因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配比不当, 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 在生产方面,由于管理不善, 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形成亏损, 或产品质量不达标, 造成产品积压; 在营销方面, 由于市场定位不准, 或促销手段落后或售后服务跟不上,以至造成产品滞销,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造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 以至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了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 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 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例如, 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 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没有察觉的情况下, 突然宣布倒闭, 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 使企业陷入困境。

在突变性这一特征显现时, 若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 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 相反, 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 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

3、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多样化以及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影响。

首先, 是受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的影响。

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 而且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不仅面对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 而且要面对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

这样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危机影响。

其次, 是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

企业生产经营, 不是简单的一个环节, 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每一个过程中的失误都可能形成财务危机。

再次, 是受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 在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问题, 也都可能会带来财务危机。

4、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财务危机包括多种情况, 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失败, 还是企业破产, 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

但是, 因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而引发的偿债能力不够的问题, 相对而言, 在诸多危机种类中, 是比较轻微、比较次要的,一般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补救, 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进行债务重组; 或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借新债还旧账。

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 但企业也为此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增加了资金成本或提高了财务风险程度。

至于破产,所给企业带来的必然是毁灭性灾难。

5、财务危机具有可预见性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必然性, 因为财务危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

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遇事多留心,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财务危机的表现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不足、债务延期支付;第二阶段周转不灵、债务违约;第三阶段,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负数;第四阶段,丧失清偿能力走向清算破产;第五阶段,即为法定破产。

财务危机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又可以分为资产存量危机和资产流量危机。

资产存量危机即为资产价值小于负债,净资产为负数,资不抵债。

资产流量危机即为企业缺少能够偿还短期到期债务的现金流。

三、财务危机的预兆分析财务管理者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 应多加注意有关企业经营行为, 光算算账是远远不够的, 应多和其他部门沟通, 及时了解资金需求状况, 只要细心,财务危机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生财务危机的先兆:(一)生产方面:1、生产设备大幅度扩充。

公司的设备大幅度增加了, 但其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未能完全很好配合, 从而导致资金沉淀, 由此引发财务危机。

2 存货大幅度变动。

一段时间内, 存货大幅增加或大幅减少, 都是不正常的。

3、规模过度扩张。

在过度规模扩张的过程中, 企业未进行严密的预算与管理, 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因而, 对于大举收购企业(或资产)的行为要多加注意, 要能够透过繁华的表象发现破产的征兆。

(二)经营方面1、公司高层大幅度变动一段时间内, 一些公司董事会人员、其他高管人员的改组或离职。

2、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用状况糟糕, 经常拖欠银行贷款, 员工薪水经常迟发。

3、企业信誉不断降低企业信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理财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

有了这种特殊性质的资源, 企业就能顺利地从银行贷到款, 就能顺利地把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等。

一旦信誉受损, 企业的筹资、融资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关联企业间经济往来、信誉结算就将无法开展。

由此可见, 当企业信誉降低时, 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就有了先兆。

4、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市场竞争力的高低, 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占有份额和盈利能力上。

如果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 且盈利空间很大, 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

相反, 如果企业的产品出现压库现象, 造成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 或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未变, 但盈利空间却在明显缩小, 则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减弱, 企业竞争力一旦由强变弱, 企业就无法按计划、按目标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 从而就埋下了发生财务危机的伏笔。

5、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经济效益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由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如果企业销售额上不去, 成本却在不断攀升, 导致盈利空间在逐步缩小, 甚至连年出现亏损。

这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

若长期下去, 企业必然陷入绝境。

(三)销售方面: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的下降会引起企业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仅看作是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产品品种或加强促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

事实上,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只不过可能不会立即反应出来。

比如,当一个销售量正在下跌的企业,仍在扩大向其客户提供赊销时,管理人员就应该预料到其现金流量将面临的困境。

为什么销售下降时,财务危机不会马上出现呢?主要是由于现金流量的滞后性。

如一个企业月销售额流入量减少了,但企业仍要按正常销售支付采购费和其他开支,因而必定存在潜在问题。

如果拿不出现金来填补缺口,就会使潜在问题变成现实的财务危机问题。

2、交易记录恶化。

交易纪录恶化不能仅理解为客户偿付贷款中的延期或违约现象, 财务部门应督促管理部门关注以下财务状况不佳的危机信号: ( 1) 客户一向是按期付款的,可是最近突然延期或拒绝付款,并未有正当理由说明; ( 2) 客户承认财务状况困难并请求延期付款; ( 3) 客户违约后未作出偿付承诺,或正式承诺后并未履行; ( 4) 客户与其债权人之间产生法律纠纷,债权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偿付债款,并且数额巨大。

3、平均收款期延长。

当企业现金余额由于客户迟缓付款而逐渐延长时, 就会成为企业严重的财务问题, 这就是较长平均收账周期会吸收掉许多的现金的现象。

(四)财务管理方面:1、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筹资结构不合理, 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

这就会引发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二是偿债高峰过于集中或过早到来, 造成偿债困难。

(2) 投资结构不合理, 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 有的项目选得不准, 有的投资超过风险限度。

这也会形成两个问题, 一是投资回报率低, 致使盈利能力减弱; 二是变现困难, 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 生产结构不合理, 资产中存货、应收债权比例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