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施工方案.docx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docx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docx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固原市寨科乡境内,属山区地貌,场址自然海拔高程约 1875m~ 1886m,地形较复杂,起伏较大。站区占地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约 2200 平方米。地基处理面积约1 万平米,采用单点夯与遍夯结合方式。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升压站场址地处黄土丘陵地带,场地地基土层为第四系新风积

层,土质为黄土状粉土。场地存在自重湿陷性,综合判定为Ⅲ ~Ⅳ级(严重 ~很严重),故采用强夯法对该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2.方案编制依据

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2.5《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CECS279-2010);

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

2.7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升压站夯点布置图》及地质资料

3.工程技术要求

本工程主夯击能为8000KN.m,夯点布置原则为:第一遍主夯夯点间距为7.8m× 7.8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中间插点,第一遍和第二遍夯点整体呈梅花形布置,参考夯击数15击左右,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150mm;第三遍加固夯击能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原则为:

在第一、二遍主夯点位置及其中间插点,参考夯击数8 击左右,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50mm;第四遍满夯两遍,夯印彼此搭接1/3 ,夯击次数 2 击;强夯法消除基础以下湿陷性黄土层的

有效深度为 9m,有效深度内土体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 。

4.强夯施工前准备工作

4.1 施工前应具备资料

4.1.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1.2 建筑物总平面图(附高程及坐标控制点、建筑物坐标)

4.1.3 强夯设计图纸及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4.2 施工技术准备

4.2.1 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并配备满足

施工要求的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工作要点,明确质量责任制。

4.2.2 计量器具准备及检查

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检查。

4.2.3 安全培训和交底

4.2.4 技术交底

4.2.5 上岗人员上岗证件检查和工作经验摸底,分配每个人员适宜岗位

4.2.6 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点和定位桩,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

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点。

4.2.7 依据图纸确定起夯面高程

4.3 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力的准备

4.3.1 根据强夯设计图纸及工期,安排施工机具设备进场。

4.3.2 根据总图及强夯设计图纸和工期,合理安排强夯机具设备的施工任务。

4.3.3 根据施工方案组织管理人员和各作业人员及时进入施工现场。

4.4 施工场地准备工作

4.4.1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

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查清场地及附近的环境因素,如地下管线、空架高压线、

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当强夯影响上述设施安全时,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如挖防震沟或

拆迁现有设施。

4.4.2 在施工场地外围设置彩旗,将施工场地封闭,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

5.施工机具

5.1夯锤

强夯锤锤重 40t 与 18t ,底面形式采用圆形。 40t 夯锤的材质铸钢, 18t 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对称设置 4-6 个φ 200~35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5.2起重机具

用 63t 的履带式起重机,并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大于夯锤重量的 1.5 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5.3脱钩器:必须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

钩方便、迅速。

5.4 50型装载机及山推220 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6.强夯施工方法

6.1 施工流程图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

标出一遍夯点位置

测夯前场地高程

吊车就位,安全检查

夯前锤顶高程测量

夯点夯击、测量锤顶高程

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

满足

下一夯点施工

完成一遍夯击

推土机整平场地

测量场地高程

满足间距时间,进行下一遍施工

满夯

6.2 强夯施工步骤

6.2.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测量场地高程,使场地达到强夯设计起夯面高程;

6.2.2测定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用石灰、小竹片、有色塑料纸袋等明显标志标明,

报监理验收;

6.2.3 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钢丝绳长度;

6.2.4 测量夯前锤机标高;

6.2.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

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2.6 重复步骤⑸,直至满足停锤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2.7 换夯点,重复步骤⑶~⑹,完成第一次全部夯点的夯击;

6.2.8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计算场地总的夯沉量;

在强夯施工时,应逐点观测记录夯沉量,计算夯坑深度。必要时测量夯坑上开口直径、

夯坑周围隆起量等数据。记录内容包括施工日期、夯锤高度、夯点编号、夯点夯前面标高、

每击锤顶标高等。

6.3强夯施工要点

6.3.1 、详细了解区域的地质情况作为对比夯前与夯后的加固效果之用。

6.3.2 、强夯前应平整场地,以预防事故发生。

6.3.3 、起重机行走和夯击时,夯锤与起重设备之间的最有利位置应采用:“顺向走车,横向夯击,上坡锤前,下坡锤后” 。

6.3.4 、强夯常用施工顺序:常采用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

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进行下一遍夯击。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

6.3.5 、回填土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低于最优含水量,可钻孔灌水或洒水浸渗。

6.3.6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填土强夯,当很难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

围内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6.3.6.1适当将夯击能降低;

6.3.6.2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6.3.6.3向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进行强夯置换。

6.4 质量控制

6.4.2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采用钢尺测量,落距允许偏

差± 30 ㎝,夯点落锤误差± 50 ㎝。

6.4.3 满夯两击,搭接1∕3 锤直径,夯击能不小于1000 KN.m

6.4.4 施工结束后进行承载力检验、标准贯入及土工试验。

6.4.5 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7.强夯施工进度计划

7.1 强夯施工工期

强夯地基现场施工工期27 天(试验检测时间另计),强夯后至试验开始的间歇期不少于7 天,现场试验检测 7 天,其中地基承载力现场原位检测间歇期不少于 28 天,现场试验检测 8 天,强夯地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

7.2 保证工期进度措施

7.2.1工期目标与经济责任目标挂钩,奖罚及时兑现,各施工机组都制订相应的工期目

标与奖罚制度;

7.2.2根据现场及建筑物布置,合理安排各工序,夯击,推土整平、测量、机械维修保

养同步有序,优化施工,控制各工序协调进行。要求机械维修人员每天停夯后(一般的夜间)

对吊车、推土机臂杆、门架、绳具、脱钩器等全面检查保养一遍。

7.2.3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密切配合,及时向上述单位反馈施工过

程中遇到的意外问题,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保证顺利施工。

7.2.4认真做好劳动力调配。岗位明确,职责清楚,人员稳定。调配经验丰富、工作熟

练的人员上岗。

8.施工难点

8.1 夯机行走路线

依据图纸设计,升压站生活区与生产区起夯面高差 1 米,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考虑将两区域

错开施工,夯机行走路线图示如下:

生生

活产

区区

8.2 高低跨处强夯施工

生活区与生产区起夯面高差 1 米,分界位置为场区内围墙,围墙两侧主夯点位置见图示。强夯施工时以生活区起夯面超过生产区 5 米范围内,完成此区域主夯点、加固夯点及满夯。再按分界位置放坡开挖,随后完成挖后区域主夯点、加固夯点及满夯。

围墙界限

5

生活区主夯点

1

0.25

生产区主夯点

7.8

9.检测点布置

检测点的布置由主要设计人员会同工程监理和建设单位确定,并实测检测点的坐标。10.强夯的质量控制措施

10.1 点位及标高控制

依据现场所放夯点位置,在起夯前必须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能开始起夯。开始起夯前应

测出现场地面的高程以确定夯后场地下沉量。

10.2 夯击能及夯点位置控制措施

施工前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

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10.3 夯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目标:强夯后的地基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工程质量达合格。

10.3.1 全面深入贯彻 GB/ISO9001-2000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质量体系。

10.3.2 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与施工组织设计。

10.3.3 施工前对人员进行培训,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认真学习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贯彻方案设计意图。

10.3.4 现场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测量、夯沉量记录、夯击次数及施工日记等。

10.3.5 质检人员应跟机上岗,严格控制质量,按施工方案及规范随意抽检施工质量检查

项目,且抽检数量不少于20%夯点,保证合格率为100%。

10.3.6 对施工中出现影响强夯质量的特殊情况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汇报,采取处理措施。

10.3.7 雨季施工,要有及时有效的排水措施,设置拦水坝及排水渠道,以防场地和夯坑

积水。

10.3.8 当夯坑底倾斜过大时,应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10.3.9 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

10.3.10 实行质量否决制,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进行。

10.4 强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根据我公司在以往在强夯工程施工中所取得的经验,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

法见下表:

常见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达不到下沉量控制①场地内回填深度过大,1、在回填深度过大,回填不均匀、或含水指标(强夯后二击的回填土不均匀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 0.5-2.0m 厚的下沉量超过规定下②场地内部分土层含水率砂石,再进行强夯;

沉量指标)过高,2、适当降低夯击能量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

①土质不匀,下部存在砂

石夹层部分夯击能被吸收

②遇地下障碍物孤石或不

成片的砂砾石

③选用锤重、落距或夯击

遍数、击数不够,夯击能影响深度不够(强夯

过小;或选用夯击能过大,后,实际加固深度局

地基土产生流动,隆起量部或大部分未达到

增大,造成土体破坏,下要求的影响深度,加

部没有压密

固后的地基强度未

④夯击点过密,在浅处叠达到设计要求)

加而形成硬层,影响夯击

能向深部传递

○5两遍强夯之间间隔时间

不够,或未间隔,土层内

超孔隙水压力未消散,影

响夯实强度的提高

①强夯后未平整,未经低表层松散不密实(强能夯拍实一遍夯

后表层土松散不

○2被机械行驶扰动

密实,浸水后产生下

○3强夯时,冻土层未清除陷现象)

掉,天暖融化形成松土11.雨季施工控制措施水位后再强夯。

1、强夯前,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

石夹层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

除掉;

2、锤重、落距、夯击遍数、击数、间距等

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

3、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 3 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可只间隔 1-2d ;

4、影响深度不够,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以使土的密实度大增。

1、强夯完成应填平凹坑,用落距 6m低能量夯锤满夯一遍,使夹层土密实;

2、强夯处避免重型机械行驶扰动;

3、冬季强夯施工应将冻土融化或清除后再

强夯。

11.1 做好现场排水系统,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施工现场外,并安排好抽水设备,防止坑内积水。

11.2 维护场内的运输道路,修设路旁排水沟及场内排水沟,做到有组织排水,以保证水流畅通,雨后不滑、不陷、不存水。

机电设备,做到安全可靠。

11.4 及时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尽量避免下雨时造成施工损失。

11.5 雨前所有库房、办公室、宿舍等均需全面检查,做好防雨工作。

11.6 雨期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昼夜值班,并准备好抢险材料和人力,时刻准备排除险情。

11.7 阴雨天气中,安全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施工操作,采用水泵将夯坑内

的积水抽出,保证夯坑不被水浸泡,从而减少强夯受水浸泡的不利影响。

12.夜间赶工措施

12.1 项目部组织夜间值班小组,由施工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安排人员值班现场监督。制定夜间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和临时设施不受夜天条件较大影响。

12.2 在场地四角高处设置固定灯塔,采用大功率强光探照灯,保证场地作业面光照充足,视线通透,当局部光照不足时,设置临时移动照明灯具,保证小作业面内视线通透。

12.3 连续作业配备两至三班作业人员轮换,保证作业人员休息充足,无疲劳、超时作业。

12.4 夜间施工时强夯机械周围30 米内应有充足照明,保证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视线开阔,并适当增加夯机警戒安全距离。

12.5 机械操作人员与地面作业人员采用统一手势指令,按指令提落锤及移动机械。

12.6 当值人员电话告知现场施工班组,遇突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值班人员,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上报值班组长及上级主管部门。

13.强夯作业安全措施

13.1 安全作业要求

13.1.1 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现场安全工作。

13.1.2 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

13.1.3吊车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

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

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3.1.4 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信号明确,吊车司机、推土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

夯锤起吊后任何人不得由壁杆下经过或站立于壁杆转运半径之内。

13.1.5 非强夯施工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夯点30 米范围内,工作期间严禁酗酒、打架、戏闹、严禁酒后作业。

13.1.7 起重机械严禁超载作业。

13.1.8 强夯作业面宜平整,龙门架支座、支腿宜与履带着地保持水平。

13.1.9 龙门架、脱钩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安全可靠,凡不符合设计要求一律不得使用。

13.1.10 起重机在工作时,壁杆仰角一般可调在70°~75°

13.1.11 龙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在未支稳前严禁起锤。

13.1.12 确保自动脱钩器转运灵活,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须加强观察,

13.1.13 防止因脱钩器失灵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

13.1.14 夯锤落下时,在脱钩器下降至夯锤钩环顶时,挂钩工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且严禁站在夯锤上随锤提升。

13.1.15 及时消除夯锤上粘土,严禁夯锤排气孔堵塞。

13.1.16 当坑内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或其它原因而吸锤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宜强行提锤。

13.1.17 转移夯锤时,起重机吊夯锤应缓慢均匀移运,移距不宜过大,龙门架随起重机转移时,支脚底架离地面不宜超过 50cm。

13.2 安全管理措施

13.2.1 工作人员已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规定,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3.2.2不违章管理,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安全纪律,抵制违章管理,纠正违章行为。

13.2.3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3.2.4按规定着装上岗,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带火种进入生产区,不在现场非吸烟

区吸烟,严格遵守防火、防爆、车辆安全等制度。

13.2.5 不乱排废水、废气,不乱扔废弃物。

13.2.6主动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做到会报警、会自救、互救、会使用灭火器等

消防、气防设施。

14.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

14.1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14.1.1组织管理

14.1.1.1设置文明施工领导组织,确保文明施工工作的组织落实和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文明、环保管理责任目标分解到人,逐项落实。

14.1.1.2职工统一服装,持牌进场,持证上岗。

14.1.1.3公司及项目部建立独立帐户,设文明施工专用资金,根据施工方案编制和批准

文明施工资金投入计划,公司职能部门对文明施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实

行专款专用,确保文明施工专项资金的足额投入和高效使用。

14.1.1.4建立文明施工奖惩制度:对文明、环保施工意识强、责任心强的人员实行奖励

3%的工资。对其文明施工意识淡薄、无责任心的人员给予5%的工资处罚。

14.1.1.5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组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知识培训,让广大员工积极接

受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和学习,做到文明举止,文明言语,文明施工。

14.1.1.6 建立专项检查,职工自检和卫生安全值日巡检制度,每周不定时检查评比并落实奖罚制度。

14.1.1.7加强值日管理,杜绝环境污染,严禁将未处理的废液、废物直接排入河道或城

市排水管网。

14.1.1.8施工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物品分类堆放整齐并标识。计量、消防及文明管

理制度设施齐全有效。

14.1.1.9现场按规划平面图布置,办公室内及周围保持整洁,施工现场设立垃圾堆放箱,垃圾及时清理。

14.1.1.10规范职工行为并进行定期文明施工检查评比,对成绩优异的班组和个人予以

表扬和奖励。

14.1.1.11不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参与施工的每一个人都以维护公司形象、做文明市

民为行为准则。

13.1.2施工现场

14.1.2.1现场设置警戒线,并对强夯施工区域进行封闭。

14.1.2.2施工现场设专人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材料、机具按要求堆放整齐,道路保持

畅通,无积水。

14.1.2.3施工现场在明显适宜处设置安全警示牌。

14.1.3临建设施

14.1.3.1施工现场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要求将办公室、职工食堂、宿舍、厕所设置齐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14.1.3.2办公室室内要卫生整洁,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各种制度图表悬挂位置得当,保持卫生清洁,无污物、污水。

14.1.3.3宿舍设上下双层床,禁止职工睡通铺。要遵守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及时打扫,

保持干净整洁,用品摆放整齐。

14.1.3.4食堂无人住宿,保持干净卫生,设置生活垃圾池,设专人负责及时清理。吃剩

的饭菜不乱仍。

14.2 现场环保施工措施

14.2.1防止大气污染

14.2.1.1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采取分类存放、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应

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14.2.1.2现场临时道路及时洒水、防止道路扬尘。

14.2.2防止水污染

14.2.2.1机修产生的废油、废水,要专门处理,严禁将未处理的废液、废物直接排入河

道或城市排水管网。

14.2.2.2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14.2.2.3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淘油,防止污染。

14.2.3防止光污染

14.2.3.1现场不得有长明灯,夜间施工除必要的照明外, 应避免过多灯光照射。

14.2.3.2现场照明集中照射,仅覆盖现场范围,避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及道路行车。

14.3 现场消防技术措施

14.3.1治安消防管理制度

14.3.1.1消防设施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布置,严禁圈占埋压各种消防设施。

14.3.1.2电闸箱要加锁,严禁乱接电线和未经批准加接电器,电器设备必须有良好接地

保护措施,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14.3.1.3现场用火须经安全部门批准,按指定场所,并设专人看护。

14.1.4 电气焊接场所 10m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严禁与油漆交叉作业,氧气和乙炔之间的距离大于 5m,两者与焊接之间不小于l0m。

14.3.1.5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专库存放,使用时应经批准,有可靠安全设计。

14.3.2消防措施

14.3.2.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服从管理,听从指挥,遵守工地各项管理制度。

14.3.2.2一切外来人员未经工地领导允许,安保人员有权拒绝进入工地。

14.3.2.3施工现场禁火区未经保卫部门批准不得动用明火。

14.3.2.4电气设备线路应经常检查维修,非电工严禁安、拆、检修电气设备

14.3.2.5禁止擅自使用非法生产性电加热器和炉灶取暖、做饭。

14.3.2.6施工区域和生活场所消防设施应齐全有效,并保持消防道路畅通。

14.4 现场降噪声施工措施

14.4.1 进场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本工程施工可能产生噪声的因素,针对问

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4.4.2 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尽量降低机械运转产生的噪音,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使容易产生噪音污染的工序安排在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小的时段进行。

14.4.3 控制人为噪声污染环境,建立健全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减少人为

的大声喧哗,增强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14.4.4 施工期间,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教育,提高其素质,文

明施工。及时调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措施,不因在此施工给周边群众及单位的生活及

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15.强夯施工提交资料

15.1 强夯施工方案

15.2 强夯施工竣工资料

15.2.1开工报告

15.2.2技术联络单

15.2.3设计变更及设计交底会议记录

15.2.5工程签证

15.2.6强夯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5.2.7强夯地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和验收记录资料

15.2.8 测量放线及复核记录

附图 1-1

8000KN.m能级强夯平面布置图

5

9

1

50

96

13

5

9

1

5

9

1

5

1

5

9

1

5

9

1

5

9

1 19501950195019501950195019501950

图例:

强夯主夯点,能级8000KN.m,击数 15 击。

荷载试验点

为第一遍强夯主夯点,为第二遍强夯主夯点。

附图 1-2

3000KN.m能级强夯平面布置图

5

9

1

50

96

13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19501950195019501950195019501950

图例:

加固夯,能级 3000KN.m,正方形布点,参考击数8 击。

满夯采用 1000KN.m低能级,击数 2 击,锤印搭接 1/3 。

为第一遍加固夯,为第二遍加固夯。

日期天8 月9 月10 月11 月

施工内容数29 36912151821242730612 18 24 30612182430生活区第一遍单行主夯3

生活区第一遍双行主夯3

生活区第二遍双行主夯3

生活区第二遍单行主夯3

生活区第三遍第一次加固夯5

生活区第三遍第二次加固夯5

生活区第三遍第三次加固夯5

生活区第三遍第四次加固夯5

生活区满夯两遍3

静置 7 天后强夯试验检测7

综合楼 3:7 灰土垫层3

生产区第一遍主夯6

生产区第二遍主夯6

生产区第三遍加固夯18

生产区满夯两遍3

静置 7天7

检验送报告20

17/17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围仍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 (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K1+960、K2+060~K2+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K1+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3、资源部署: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 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综合保 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 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 4)《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016-SZ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 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 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 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011强夯地基施工工艺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版本:第1版文件编号:JGSZ-JS02-011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回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加固工程;也可用于粉土及粉砂液化的地基加固工程;但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工程,必须用时,应采取防震、隔震措施。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 施工准备 3.1主要机具设备 3.1.1夯锤 锤重10~40t,形状多为圆柱体,外壳用18~20mm钢板制作,内焊直径φ16~20mm,间距200~300mm的三向钢筋网片,并设直径60mm吊环,对中焊接在底板上,夯锤中设置4~6 个φ 250~300mm排气孔。内部浇筑C25 以上混凝土,锤底面积4~6m2 。亦可用钢锤。 3.1.2起重机械 宜选用15t 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架的办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3.1.3 自动脱钩器 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快捷。 3.1.4 推土机 用T—140型,用作平场、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3.1.5检测设备 有标准贯入重型触探或轻便触探、静力承载力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3.2 作业条件 3.2.1应有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夯击能,压实度,加固深度,承载力要求等技术资料。 3.2.2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及各种地下管线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3.2.3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碾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3.2.4已选定试夯区作强夯试验,通过原位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3.2.5当作业区地下水位较高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层不利于强夯时,应先在表面铺0.5~2.0m厚的砂砾石或块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孔隙水压,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后强夯。 3.2.6当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3.2.7 测量放线,按设计图座标定出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撒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88454

ⅹⅹⅹⅹⅹⅹ有限公司 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聊城国环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强夯地基工程,位于整个场区内。。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层杂填土杂色,稍密,湿,含砖石及粉煤灰等,土质不均,性质较差,应进行强夯处理。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一遍满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范围及设计参数 (2)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要求 (5) 五、施工方案 (7) 5.1、强夯法施工流程及要点 (7) 1、施工工艺 (7) 2、施工方法 (8) 3、施工要点 (9) 5.2、强夯置换施工流程与要点 (11) 1、施工工艺 (11) 2、施工步骤 (11) 3、施工要点 (13) 六、质量保证措施 (13) 6.1、技术措施 (13) 6.2、检测措施 (15) 七、安全保证措施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 (18) 8.1噪声污染控制 (18) 8.2施工环境控制措施 (19) 九、文明施工措施 (19) 附图1 强夯置换深度分布图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龙泉山脉以东,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资阳市约25公里,距离简阳市约15公里,近期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020万㎡,远期规划总占地面积达到4830万㎡,规划6条跑道。 本标段范围:A(4260~2760),B(7331~8146)。施工面积约92万平方米,主要的工作内容: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其中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有:3000KN.M强夯置换31200.75㎡,;填挖交界:3000KN.M点夯70605㎡,填筑压实工法:1200KN.M满夯地基605133㎡。 二、编制依据 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工程全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3、《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 4、《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0)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模板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 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 , 改进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1.3.2 强夯法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 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 将地基土夯实 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 ——承载力特征值; Es ——压缩模量; Eo ——变形模量; H ——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 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 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 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 施工质量受控措施, 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 制定针对性强, 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 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1.4.1.4 强夯试验 a) 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 宜先进行强夯试验( 试夯) , 经过试夯确定强夯机具、夯锤( 重量及锤底静压力) 及夯锤落距单点总夯击能( 或夯击数) 、夯点间距及每遍夯击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 值、压缩模量Es 值或变形模量Eo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 2.1 主要施工机具 2.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 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2.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3 作业人员 2.3.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 2.3.2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概述 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 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二、地基加固标准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载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层2.0m内地基回弹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基本技术要求 3.1施工小区划分

施工区划分为L(道路地基处理长度)×B(道路地基处理宽度)的矩形小区,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准。施工小区划分按5000㎡控制。 3.2前期准备工作 应对施工场地原状土每1000㎡测一组小螺钻及静力触探。分析现状的各土层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载力。 3.3排降水 1、排水明沟与集水井   在道路两侧和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设排水明沟。道路两侧在距离红线外8m起开挖明沟,在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开挖明沟,明沟底宽1m,深1.5m,边坡1:1.5,明沟之间贯通,明沟交接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明沟采用竹篱笆加编织布的支护措施,以防明沟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场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开挖至路槽上40cm处;⑵开挖至路槽上40cm时,如表层为淤泥,则开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盖70cm现场粉性土。⑶当原地面标高大于路槽标高、低于路槽上40cm时,可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沟浜,应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现场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标高。⑵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则直接进行地基处理。⑶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且表层为淤泥,则需覆盖70cm现状粉性土后,进行地基处理。  2、井点降水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完整版)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 3、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 4、本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 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 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 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 DS3水准仪1 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 人进行测量工作。 (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 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0.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 在±0.000地面上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经测角、量距、校核 后使用。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2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 组织设计

目录 1.总体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施工管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施工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目标 (2) 3.1施工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目标 (2) 3.2工期保证措施 (4) 4机械设备、办公设备设备投入 (5) 5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6) 5.1施工方案 (6) 5.2工程主要设计参数 (6) 5.3施工方法 (7) 5.4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 (8) 5.5关键施工技术 (8) 5.6雨季或特殊天气施工措施 (10) 5.7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0) 6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22) 7.1 安全生产 (2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得施工要求、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与度得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与及高含水量得黏性土与黄土地基。nZlDk。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JPuch。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与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得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得湿陷性、膨胀土得胀缩性、松散砂土得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得人工处理地基得方法。eCRIt。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与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得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得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Z962m。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得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得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得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得预防措施。n4HD6。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得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得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与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得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得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要求。YnSxC。 1、4、1、4 强夯试验 a) 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宜先进行强夯试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机具、夯锤(重量及锤底静压力)及夯锤落距单点总夯击能(或夯击数)、夯点间距及每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ⅹⅹⅹⅹⅹⅹ有限公司 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聊城国环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强夯地基工程,位于整个场区内。。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层杂填土杂色,稍密,湿,含砖石及粉煤灰等,土质不均,性质较差,应进行强夯处理。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万平方米。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一遍满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场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需进行强夯处理的土层厚度平均为,夯击应有规律、有顺序,避免不规则、紊乱的夯击,每夯完一次后,应将场地夯坑推填平整后才允许进行下一次夯击,每夯完一次,向夯坑填满碎石或建筑垃圾,但填料粒径不宜大于30cm。 ⑵施工区强夯施工,采用25吨的夯锤,锤底直径,圆形带气孔的夯锤。 ⑶本工程强夯地基处理为3遍点夯加2遍满夯。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深圳市联嘉祥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观澜工业区 地基强夯处理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写人: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 日期: 审批意见: 建设(监理单位):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三、设计要求 四、施工准备 五、强夯施工方案 六、工程质量保证计划 七、施工安全保证及环境保护措施

深圳市联嘉祥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观澜工业区地基强夯处理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的深圳市联嘉祥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厂房用地位于位于观澜镇。由于地基为人工回填土,该土层结构松散,厚度0.3~15.3 m 不等,压缩性大,土层承载力较低,其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地坪地基使用要求,现采用强夯法对厂房地坪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回填土承载力,以满足厂区道路、管线、地坪使用要求。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素填土(强夯处理土层) 广泛分布,由人工推的的砾砂粉质粘土和碎石组成,平均厚度7.8 m,最大厚度达15.30 m。 (其它土层祥见地质资料) 三、设计要求 依据设计说明: 1、地基处理后要求为: ①、A区加固后的地基,其承载力标准值f k≥120kpa,变形模量≥8.0MPa,压缩模量≥4.0MPa,; ②、A区加固后的地基,其承载力标准值f k≥160kpa,变形模量≥12.0MPa,压缩模量≥5.0MPa,; 2、强夯设计参数: A区强夯参数

①、点夯能量:A区为3000KN..m; ②、夯点布置:A区为3.5×3.5m,分两遍布置夯点; ③、点夯遍数:分两遍布置夯点,两遍点夯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天; ④、击数:A区为5~6击; ⑤、满夯:能量为1200KN.m,1遍2击,夯点搭接30㎝; ⑥、点夯收锤标准: a以孔隙压力达到峰值后不增长或增量(△u)很小时,确定每夯点击数; b夯坑周围地面隆起大于1/4夯沉量体积; c不因夯坑深度过深而起锤困难; d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0mm; B区强夯参数 ①、点夯能量:B区为3000KN..m; ②、夯点布置:B区为2.5×2.5m,分两遍布置夯点; ③、点夯遍数:分两遍布置夯点,两遍点夯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天; ④、击数:B区为6~8击; ⑤、满夯:能量为1200KN.m,1遍2击,夯点搭接30㎝; ⑥、收锤标准: a以孔隙压力达到峰值后不增长或增量(△u)很小时,确定每夯点击数; b夯坑周围地面隆起大于1/4夯沉量体积;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主要施工机具 1.1.1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而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巻若干个e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岀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而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上和碎石填上,采用底而积为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上建议用3~4m=:对于淤泥质上建议采用4~6汗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英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丄工常规试验仪器。 1.2作业条件 1.2.1应有岩上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而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岀道路,表而松散上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已选泄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左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左强夯施工方案。 1.2.5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测疑放线,泄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宜,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