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阅读答案
《学与问》

第一课时
学问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 当朝宰相赠送的写有“学问”两字的金匾。 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 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 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 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 着这半块匾到处学习,结果几年下来,他却 一无所获;老大得到了有“问”字的半块, 于是遇到问题就问别人,结果别人最后都很 烦他,几年下来,他也一无所获。同学们, 你认为兄弟俩一无所获的原因是什么?
过渡句:承上启下
沈括 1031-1095,北宋科 学家,著有《梦溪 笔谈》,本书全面 总结了宋朝以前我 国科学技术成就, 在世界上享有极高 声誉。
学程单1: 1.朗读第4小节,思考:沈括小时 侯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他是怎样解 开疑团的? 2.在小组内交流; 3.时间:5分钟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翱翔
默写词语:
不懈探求 相辅相成 沈阳 翱翔 包括 瞬息万变
朗读课文,完成填空: 这是一篇____文。课文围绕“_____”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 告诉我们____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 从小养成_________的习惯。
朗读课文,完成填空: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围绕“勤学好 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 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我们 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列举的省略
1.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呢?
因为他勤学好问。
2.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
能者为师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 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 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 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 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 这个道理。
学与问阅读理解

学与问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说说这“学与问”阅读理解。
你们想啊,学习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阅读呢,就是我们的船桨呀!例子就像咱读书的时候,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好像船遇到了暗礁,这时候就得靠问来找方向啦!
咱小时候读书,老师不是总说要多思考多提问嘛。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记得有一次我读一本科学书,看到一个特别奇怪的理论,我就傻眼了。
哎呀,我那个纠结呀,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然后我就赶紧去问老师。
你猜怎么着,老师一解释,我恍然大悟,那种感觉,哇,就像突然眼前一亮!就好比你在黑暗的房间里突然找到了电灯开关,瞬间亮堂了。
还有啊,学与问可不是孤立的。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通过问来解决疑问,然后又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嘛!这就好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往上搭,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学习就是这样一块一块积累起来的呀!如果只是自己埋头苦学,遇到问题也不吭声,那不是像在沙漠里走路,迷失了方向还不知道找人问问路呀!
再说说阅读理解,这可太重要了!当你阅读一篇文章,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那能有啥收获呀。
但如果你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时不时地问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就像你吃东西,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味道来呀!
学与问就是我们探索知识世界的好伙伴呀!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学与问,要重视起来,多用它们来为我们的学习添砖加瓦呀!这就是我想说的,大家觉得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总分得分第1部分识字与写字 (17分)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6分)..、整洁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填序号) (3分)(1)A. 花蕊.(ruǐ) B. 援.助(yuán)C. 俱.乐部(jù)D. 弓缴.(jiǎo) ( )(2)A. 蜇.人(zhē) B. 盘盂.(yú)C. 钵.子(běn)D. 恐怖.(bù) ( )(3)A. 纬.度(wéi) B. 鄙夷.(yí)C. 出版.(bǎn)D. 凶恶.(è) ( )3.下面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画出来并改在前面的括号中。
(4分)(1)( )干脆齿轮不可思意锲而不舍(2)( )健树敏捷不屑一顾过犹不及(3)( )搜救版图追根求原走马观花(4)( )吻合文献自愧弗如声泪具下4.下面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 通国之善.弈者也多谋善.断B. 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C. 思援.弓缴而射之孤立无援.D. 为是其智弗.若与自愧弗.如5. 2022年8月5日,搭载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丁丁激动不已,写下了这样的话:“看到火箭发射成功,我真是无比自豪!我们伟大的祖国终于实现了áo游太空的梦想!”但他拿不准用哪个“áo”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后,他应选择( )。
(2分)A. 熬:忍受B. 遨:漫游C. 鏖:激烈地战斗D. 嗷:形容哀号或喊叫声第2部分积累与运用 (22分)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人们边走路边看手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B. 脾气如此古怪的顾客确实少见,不过我从前也见过一位,可算是无独有偶....了。
学与问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自学第五自然段:
(1)大声自由朗读第五段。 (2)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 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问之名言
疑,思之始,学之端。 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君子之学必好问。 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懈 瞬 沈 括 辅 翔
坚持不懈
瞬间
沈阳
包括
辅导
飞翔
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 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成 他对科学的不探究。
第3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 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 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 能做学习的主人。
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同桌之 间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说“不懈追求”的意思。
(2)说说你对哥白尼的认识。 (3)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 哥白尼为什么能
取得如此巨大的 成就呢?
勤学好问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 瓦河畔的托伦城。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 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0岁丧父,由舅父瓦琴洛德抚养。18岁时 进克拉科夫大学,在校受到人文主义者、 数学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抱定献身天 文学研究的志愿。
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做?
我们遇事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学 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 时随地请教别人。
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生 活实际谈谈你对“能者为师” 的理解。
《学与问》课内阅读训练一

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应该向他请教。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___”画出表示“能者为师”的句子。
由“能者为师”,我想到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学与问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片段中的词语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世界的变化之快。
6.说出下面引号的作用。
(1)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7.写两句与勤学好问相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只要不管都2.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小学生要善于请教,拜能者为师。
5.日新月异瞬息万变6.(1)强调,着重指出(2)直接引用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与问阅读答案优秀4篇

学与问阅读答案优秀4篇学与问阅读答案篇一(一)《学与问》(节选)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照样子选词语:花开花落。
A.将错就错B.各种各样C.不懂装懂D.一模一样2、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A.可能B.高兴C.也许D.允许3、哪些句子能体现沈括爱观察思考?A.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B.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4、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A.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紧扣“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即可。
学与问阅读答案篇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能者为师: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3学与问(2)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3学与问(2)附答案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1.读读上面两个句子,说说看,“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语段阅读。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
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1.(1)“缠”在文中的意思是()A.缠绕。
B.纠缠,使脱不开身。
C.应付。
(2)“缠”照应着下面的________。
A.稀奇古怪B.不懈探求2.“经常”说明小哥白尼________。
A.思考的问题多B.提出的问题多3.文中省略号的意思是________,照应了本段中的第________句话;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类文阅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3.学与问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日新月异,变幻莫测,千变万化2.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3.不慌不忙一针一线无缘无故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事例一:哥白尼的例子,他从小喜欢文,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事例二:是沈括的例子。
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
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观点: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判断。
1.对2.错3.对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中心句画第一句2.山里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唐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24.大自然的文字二.读课文,照样子填空云辨别方向石灰石了解地质变化花岗石了解地质变化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画第一句2.像铁匠的铁砧告诉人们要下雷雨了3.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四.仿写句子我们头上的天空,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五.读一读,写一写你看那燕子南飞,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六.启示我们应该主动探索自然,获取大自然的知识。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二、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问题?1、读报的重要性。
2、怎样读报。
3、读报的收益。
三、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写写读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浏览重要新闻和主要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注意事项:要讲究文明。
借阅的报纸,在看完后要稍加整理并放好;看完后最好洗洗手。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各写两个)形形色色:挨挨挤挤安安静静(层层叠叠苍苍茫茫匆匆忙忙断断续续端端正正大大小小地地道道……)五花八门:三言两语四通八达(五湖四海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亲六欲一目十行乱七八糟七上八下……)惊天动地:欢天喜地,铺天盖地(惊天动地经天纬地昏天黑地冰天雪地改天换地怆天呼地充天塞地……)2、把最后一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它。
3、你读报纸的收获是:报纸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问阅读答案
(一)《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照样子选词语:花开花落【BD】。
A.将错就错
B.各种各样
C.不懂装懂
D.一模一样
2.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AC】?
A.可能
B.高兴
C.也许
D.允许
3.哪些句子能体现沈括爱观察思考【ABD】?
A.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
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B.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
问题放在心上。
4.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B】?
A.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
察思考结合起来。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
问题放在心上。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
际谈一谈。
答:紧扣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即可。